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第397节

他们再一次感受到了深处舆论中心旋涡的可怕之处,果然,人心只有殿下才能拿捏的完美。

最关键的是,他们发现,因为宗室辞爵这次所产生的效应,导致程咬金提出的,撤销世袭封爵的事情变成了顺理成章。

因为在普通百姓心里,大唐皇室>世袭贵族。

没看吗?连陛下的儿子,除了有太子之位的李承乾以及辅佐大唐走到今天的秦王殿下没有撤下爵位,太子姑且不说,秦王殿下的爵位就不可能撤!秦王殿下要是撤了,整个大唐所有人的爵位都得撸成白身。

除了这两位,其他的皇子都直接变成了白身,除了皇子本身的身份之外,其他的所有爵位待遇都没了!

皇子尚且如此,你世袭贵族撤销不是应该的吗?连大唐皇室都为了大唐天下黎民,避免日后出现一些平庸,但是却有爵位的宗室成员做出了如此重大的牺牲,你们这些世袭贵族不更是应该的吗?

如果你们不撤销的话,那才要被戳脊梁骨了。

各个门阀世家的家主们都已经想得到了,如果程咬金这个决定无法从三省通过,到时候天下坊间流传的就是:果然门阀世家就是一心想要把握大唐权利,一心不想让大唐进步,所以才不放弃自己世袭的地位和身份。

出现这样的传言,仅仅只需要殿下引导一下就可以。

那个时候是什么结果?他们天下门阀世家必将遭到天下百姓的唾弃!

高啊!太他妈高了!简直一山还有一山高!果然还是秦王殿下的风格,一山连着一山,让你根本无法反抗。

现在你告诉他们怎么反抗?这依然是赤裸裸的阳谋!大势压人,现在撤销世袭封爵已经成为了趋势!而他们谁家反对,谁家就会遭到反噬,而这一次反噬,可比荥阳郑氏那一百二十七条生命要可怕的多。

第990章 秦王殿下能教兵法?

可以说,三省的讨论已经没有了讨论的必要,在大唐公元二十三年第一次朝会之后的第三次朝会,三省终于讨论通过了程咬金的申请。

不仅仅是程咬金自己的世袭罔替的爵位,还对整个大唐所有的世袭罔替的爵位,以及所有的爵位继承制做出了全新的解释和更改。

用官方的话来说就是:考虑到大唐发展的需要,以及社会进步的需求,还有就是社会改革的进步,大唐爵位体系进行全面的深化改革。

大唐爵位将会按照:王(公主)、公;郡(郡主)、侯;伯;子;男。总计五个等级排列。

其中王、郡为宗室专属爵位。公、侯为普通爵位。王与公,郡王与侯爵都享受相同待遇。并且普通爵位不再分男女,一视同仁,女性也可以被封为普通爵位。

除此之外,某某夫人将不再是爵位称呼。按照大唐以往的称呼,像是郡夫人,国夫人,这可不是跟女性的丈夫称呼的,而是实打实的爵位。

但现在就不一样了,除了皇室的称呼有特殊的称呼之外,普通爵位谁都可以封。

所有爵位都将不再世袭罔替,拥有爵位的子孙后代在未立功之前只能降一级继承荣誉爵位,无实际封赏,只有荣誉特权,并且最多只能继承三代。

但非荣誉爵位的特权却被提升了不少,比如说各个爵位每月会单独由大唐朝廷发放一笔金额不菲的月钱,按照不同的权利可以指定一个人优先上学,并且免除全部学杂费生活费,而且还有大学的特招名额。

另外还会受到大唐公共安全部的特殊保护等不同的权利。

可以说,除了像是永业田之类的可能会影响未来的封赏没有,其他的特权方面都反而比现在的爵位都提升了不少。

而这些提升方面主要以实际利益为主,说白了就是……给钱以及一些没有实际东西的待遇,比如说优先乘坐某些车辆,优先购买某些东西等等!

只要能用钱解决的事情就不是事情。

全新的爵位体系,李恪肯定是提了不少建议。

至于他为什么这么提,而且还给了如此之多的特权,原因也很简单。

因为大唐现有的爵位拥有者,该封赏的都封赏过了。

而后续的爵位发放必然是极为严格的,这些爵位其实李恪是按照后世的一等功,荣誉称号等类似的荣誉来参考的。

因为未来,能拿到这些爵位的,必然是为大唐付出了重大贡献的,既然如此,给他们这些待遇,合理!他们值得!

日后大唐的爵位只会越来越难获得。

也就是说,日后大唐的爵位将会更加的有价值,而爵位也将会彻底跟身份无关。

而这次爵位改制还解决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工匠的封爵问题,当初通过工匠封爵方案的时候,说的是封荣誉爵位。

而现在,这一点没人提了,所有人都是一视同仁。

至于原因,这些大臣们自从参观过工业区之后,他们也明白了工匠的重要性,都很清楚优秀的工匠,或者用殿下的话来说那些科学家,才是一个国家的镇国之宝,给他们封爵没什么问题!

当门下省正式制诏,然后将圣旨通传天下,同时大唐周报自然也是将整个公告印发出来之后,果然,对世家门阀来说,他们发现,这次的事情所引起的轰动就如同他们所预料的那样,没有任何波澜。

跟当初大唐皇室主动放弃自己的身份地位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这也更加佐证了,殿下在这舆论方面的强大之处啊。

这让这些世家门阀也更加敲定,他们要派遣自己门下优秀的学生去学校里面学习,尤其是学习殿下所教授的这些所谓的思想政治还有舆论方面的学科。

这些东西学会了,太强大了。

他们的想法李恪不知道,就算是知道了也不会多说什么,只要他们愿意来学,就让他们来,书籍就在那里,怎么教导那就是自己的事情了。

朝堂上面的事情在这里进行,而李恪也走进了一处全新的大学校园,这处大学的规模暂时来说并不算是太大,因为它的学员不多。

在这处校园的门口挂着一个牌匾:大唐联合指挥学院。

今天是联合指挥学院开学的日子,之前通知入学的所有人都集中到了这里,高级将领除了契何力三个外臣之外,就是李大亮、牛进达、薛万钧、薛万彻、安神感、程怀亮这些。

除此之外就是一些特殊的人,比如说李元景,也是将军。

还有就是校官了,这些校官是来自于长安十六卫当中挑选出来的总计六十名校官,这些人都是未来大唐将军的有力接手人选。

而在这些校尉里面还有一个特殊的人薛仁贵!

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李恪也是愣了一下。

他也没想到薛仁贵会出现在这里,而且是李世绩推荐而来的。

历史上的薛仁贵在贞观末年才投军,他是正儿八经的寒门,出身自河东薛氏,但因为薛轨早逝而家道中落,年轻时候家境贫寒,早早的就娶妻生子。

他在历史上是因为李世民亲征高句丽,招募骁勇将领,这才在妻子的劝说下投军,开启了他长达二十多年的传奇人生。

但现在的薛仁贵则是因为李世绩抵达幽州等地之后,随着大唐军制改革,军队全新的月钱制度,功勋制度吸引了薛仁贵,让他可以轻易养家,提早投军。

并且进入军队之后,迅速展现除了前所未有的才华,正好得到了李世绩的赏识,推荐他来长安这里学习。

这也让今年25岁的薛仁贵提前出现在了军队当中,并且现在已经是一名校尉了。

李恪虽然愣神,不过也只是因为他历史上的名号而已,现在的大唐已经出现了太多历史上记载之外的名人,所以李恪也就是惊讶一下就过去了。

而此刻,在这间很大的教室里面,所有如同学生一样坐在自己座位上的将军们则是拿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份课程表。

契何力他们都是有些懵逼的看着手里面的课表,也是他们将要学习的课程:军事地形学、军事理论、外军研究、军兵种知识、参谋业务、军事教育学与军事训练法、军事运筹学、战术指挥学、军队管理学、军队政治工作。

带兵打仗……要学这么多?不是学……兵书吗?

第991章 最大的不同

这些课程李恪手里面都是有教材的,在他的仓库里面就有,无非就是重新印刷一下,当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所以李恪对里面的一些内容进行了更改。

然后再印刷出来。

叫过来外面的侍卫,李恪让人给他们发放课本,每个人都发了十几本书。

等书籍发放完毕之后,李恪就站在了讲台上,说实话,现在这个教室跟后世2000年左右的中学教室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

玻璃窗户,窗户下面的暖气,讲台,讲桌,黑板,以及下面的桌椅。

无非就是李恪上初中的时候是坐的板凳,而现在都变成了椅子。

一共七十七名学生的班级里面已经坐满了。

站在讲台上的李恪不知道什么,突然有一种莫名的恶趣味,“来,诸位,有没有后面的同学看不到黑板上面字迹的。”李恪指了指自己身后的黑板问道。

“额……没有。”大家相互看了看,今年来的这些人年纪都不大,而这个时代近视的可能性在年轻人里面并不高,更不要说,眼睛看不清楚想要成为将领校尉更是不可能。

所以大家的眼睛都没什么问题。

“来,我们按照个子高低先排列个座位啊。”李恪笑了笑开口道。

大家自然都没什么意见,虽然这些校尉很有意见,在他们看来,让这些将军们坐前排是没问题的,毕竟……他们其实不想跟这些将军坐。

但上面是殿下,殿下说分配座位那就分配座位。

李恪指挥所有人很快按照座位高低分配了位置,当然这些将军们也还是尽量坐在了一起。

等他们重新分配好座位之后,李恪才笑着说道:“今天先不具体讲课,说实话,今天的这些课程里面其实我并不擅长。”

当然,军校创建成功之后,他手下的政委非说他适合教军队政治学,但李恪觉得自己不适合。

“不过,有一些课程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老师,所以暂时来说,我可以教一教,虽然我没有带兵打仗过,更多的是纸上谈兵。”

“我们之间更多的是交流,相互交流。”李恪笑着道。

“在开课之前,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觉得,在当前态势下,影响一支军队战斗力的最大因素是什么?”李恪看着他们问道,“有想法的举手。”

下面的人犹豫了一下,很快,牛进达就举起了自己的手。

“牛进达同学,你说。”李恪指了指他。

“殿下,我觉得是武器装备,全套装甲对战斗力的影响太大了。”牛进达立刻道。

旁边的李大亮也举起了自己的手。

“李大亮。”

“殿下,臣觉得是士气。”李大亮给出了另外一个答案。

“这里是学校,称呼直接叫我老师就行,不用称殿下,不用自称臣。”李恪笑眯眯的开口道,谁还不想当一帮将军的老师呢?

“薛万钧。”李恪又点了个名。

“我觉得是指挥者的战术水平。”显然他们这些人都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李恪笑了笑,然后才开口道:“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说,我觉得李大亮说的是对的。”

“我觉得士气,是影响一只军队战斗力水平的最大因素。你们觉得一只可以战至最后一人而不退,不溃的军队强大吗?”李恪面带微笑的问到。

“当然!不过这样的军队不存在吧。”薛万钧有些犹豫的开口道。

“不,它存在,而这样的军队甚至可以成建制的培养出来,那就是信仰!”李恪语气认真的开口道,“这种信仰不是宗教的那种信仰,而是对国家,对民族的信仰!”

“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用现在的长安十六卫和五年前的长安十六卫作战,同等武器铠甲的情况下,你们觉得谁胜?”李恪看着他们问到。

“现在。”这次几乎是所有人异口同声的给出了答案。

他们都算是将领了,当然能看的出来,现在的长安十六卫跟曾经的长安十六卫差距有多大。这是一种本质上的改变!同样训练有素,同样浴血奋战,但一个是为了所谓的忠诚,为了避免自己家人遭受牵连而死战,而另外一种是为了家人,为了自己想要守护的一切而死战。

哪怕这两种军队最后都不溃败,但他们的精神状态依然可以造成极大的战斗力差距。

主观能动性在某些方面可以爆发出难以想象的力量。

同样是拼命,一个是为了活下去,一个是为了打胜仗而活下去,这差别可太大了。

“所以,这就是信仰。什么是军队的信仰,什么样的军队能够拥有这样的力量?”李恪一边说,一边从桌子上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几个大字:人民的军队。

“只有属于人民的军队,才拥有这样的力量,无可匹敌的力量。”李恪回过头看着他们开口道。

下面的所有人都若有所思,这些人百分百都不是出身自普通百姓,最差的人也是出身自寒门。比如薛仁贵。

这些出身寒门的人,更加的体会到这里。

比如说薛仁贵,他的生活其实跟普通的百姓已经没什么区别了,唯一的区别就是因为寒门的缘故,他能娶到一个曾经跟他家关系不错的家族出身,知书达理的妻子。

还有就是他家族里面有流传下来的书籍让他可以读书识字。

至于其他的生活条件之类,他跟普通的百姓家没有任何区别,同样很贫苦。

殿下说出这个人民的军队,就让薛仁贵想到了许多,在大唐军队改制之前,他所见到的那些参军回来的府兵,根本不会讨论军队里面的事情,虽然偶尔也会说一下。

但更多的是讨论府兵训练又耽误了多少庄稼种植,家里的婆娘孩子能不能按时完成土地耕种,如果种不完今年的粮食够不够吃等问题。

而在大唐军队改制之后,这些士兵虽然还未回到村里,但是他却从还未当兵的这些人嘴里听到了,要送孩子去参军,要保家卫国,要保护如今的大唐。

殿下以及陛下让他们过上了今天的好日子,他们没有其他的能力,只能奋勇为大唐杀敌等言论。

首节上一节397/49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