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第344节

但即便如此,在过去的大半年,李嫣可以说是在整个大唐朝堂都用自己的实力赢得了尊重,实打实的尊重。

原本属于李嫣的任务处理的井井有条不说,她甚至将其他部门的一些错误,以及如何加快他们的工作都出了不少的主意,不夸张的说,李嫣一个人就至少加快了尚书省现在这么多部门官员百分之三十以上的效率!

要不是因为自己担任这个位置关系到李恪的声望,李嫣根本不会这么锋芒毕露,但既然做了,那就不如做到最好。

所以李嫣现在在尚书省可是实打实的名声在外!

尚书省的所有官员不管是谁见了李嫣都得诚恳的称呼一声:李尚书。

说实话,李嫣欠缺的是就是在处理一些人际关系,以及调整一些官员矛盾等方面,说白了,就是后世的所谓的办公室学问。

这方面怎么说呢,李嫣倒不是学不会,也不是她不会变通,而是她没学,李嫣所有处理的方案都是秉公处理。最多了说话方面会有一些情商,但是处理事情绝对不会拖泥带水以及给一些官员留面子。

至于原因,当然是因为没必要,因为她的身份不一样。

“不累就好,你要是不忙了,就没必要去处理一些其他部门的事情,干嘛给自己那么累,该摸鱼的时候就摸鱼。”李恪伸出手在李嫣的头上揉了揉,好歹是自己未来媳妇儿,不能让她太累了。

“我不累。”李嫣笑了笑,然后有些享受的开口道:“其实我知道殿下您是怕我太累了,但实际上处理这点事情对我来说一点都不累,只不过是消耗一些脑力罢了,而且这些事情确实是不多,我主要操作的事情也都是一些大方向的,这些都很好处理。”

“殿下我跟你不一样,看似我做的事情多,但实际上我做的事情只是归纳、分类、调控,对数据的整理而已,但殿下你思考的事情那可就更加复杂了,不仅仅需要全盘考虑,而且还需要考虑它有可能带来的后果,带来的国际影响等等。”

“而且,对我来说,没事看一看这些部门的工作其实就是休息呀,反正我只是大概分析调控归类一下这些部门的工作,至于后果又不用我负责,所以,我还是很轻松的。”李嫣调皮的冲李恪眨了眨眼睛。

李恪无奈的笑了,确实,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就像是李恪,他就想摸鱼,但对一些人来说,工作对人家来说就是休息和摸鱼。这让李恪想起了他上辈子在西工大里面那些数学系的学霸们。

正常人摸鱼是我玩玩手机,刷个抖音休息一下。人家的休息是,哎,闲得无聊,做个数值分析的题来休息一下大脑。

这特么人和人的脑袋就是不一样的。

“反正你记住啊,不能累着了,要是累坏了,以后我们没小宝宝怎么办?”李恪直接放大招了。

“殿下……”李嫣霎时间整个脸变成了红苹果,连耳朵都跟着变红了。

第862章 工人的诞生

“嘿嘿,怕什么,这不是迟早的事情嘛。”李恪嘿嘿笑着道,看着李嫣先是害羞的低下头,然后又跟鹌鹑一样四处看看有没有其他人在跟前的样子实在是太好玩了。

杨安宁她们刚刚给李嫣送了椅子过来就自动离开了,留给他们单独相处的空间,所以这会儿旁边也没有其他人。

“可是……可是……”李嫣连头也不敢抬。

“哈哈,好了我们不说这个了,说说工作的事情?”李恪笑着道,不逗李嫣了,李嫣面嫩,可不像是杨安宁她们现在都变成老司机了。

哦不对,她们一直都是老司机,什么叫变成老司机了,说的好像我把她们改变了一样。

“嗯,正好有个事情,我之前听段纶尚书说要跟殿下您讨论。”李嫣赶忙开口道。

“什么事情?”李恪笑着问道。

“就是关于现在工厂的一些事情,现在不是许多工厂都在工业部和商务部成立了大唐国有商行嘛,这些商行的运营目前想要加快招募一些永久性的工人,主要是想要政策方面的扶持,想要朝廷给出一些优秀的政策来吸引一些人成为永久性的工人。”李嫣开口道。

听到这个事情,李恪微微愣了一下,这确实是个问题。

大唐其实不缺少雇工,像是长安城的各个酒家,商行等都有一些雇工,但原本这些雇工都是由非编户构成的,也就都是由主家直接购买一些卖身的契约户,作为雇工。

除此之外就是一些临时雇员了,中国人骨子里面的土地情结是很难割舍的,大唐朝廷给百姓发放永业田等手段,这让百姓不会放弃自己的田地成为专业雇员的。

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商行都拼命购买昆仑奴或者是非编户的原因。

其实也是大唐为什么商业不如大宋繁华的原因,其一自然是因为大唐初立,其二的原因自然就是因为大唐的人口较少,百姓都有土地,没有人愿意放弃土地。

所以现在长安城的工业区,几乎所有的工厂想要招募永久性的雇工都非常难,也不说永久性的雇工吧,就说招募成为职业工人,很难。

都是兼职,百姓是不会放弃土地的。

但是现在大唐发展到现在,其实工业方面想要继续扩充和发展的话,职业工人是必须的,不说别的,因为蒸汽机的出现,各个工厂的改制是必须的,那么这些工厂想要发展的话,合格的工人就肯定是要有的啊。

而这些工厂也有了一定的技术含量,都是需要长期培养工人的,这样的话,一些临时雇工就不太适用了。

段纶说的对,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尚书省一直都在讨论这件事?”李恪开口问道。

“是的,梁国公跟几位尚书讨论过了,他们考虑了之前殿下您说过的那个劳动保障法的问题,认为那个推出的话,应该可以缓解一部分的工人焦虑,但他们又觉的不够。但如何让百姓相信持续长久的做工可以养活自己,他们现在也没有一个主意。”李嫣点了点头,谈起工作的时候,李嫣就认真了起来。

“让这些国企给出福利性保障就可以了。”李恪想了想开口道。其实说白了就是一千多年后的社保。看似这个时候推出社保好像是有些扯淡的,但问题是现在想要让大唐拥有一批成熟的职业工人,就只能这样。

否则的话,没有人愿意的。

工人和工匠是不一样的,固然现在工匠因为要给爵位等缘故对于普通人的吸引力很大,但他们也都知道,达到那个程度的工匠不是普通人可以达到的,而且大唐也需要的不是那个级别的工匠,再说了也没那么多。

前期大唐的工业能够撑起来,完全是悦来商行这些年来洗……培养的人占据了主导地位,悦来商行的人是不能当成普通百姓来看的。

毕竟他们的思想就跟普通百姓不太一样。

但是现在悦来商行的人也肯定不够用了,必须要培养大量的大唐工人才行。

其实有一批人倒是可以用,比如说山区的那些人,因为这些人周围缺少大量的可耕种土地,而他们也不愿意离开家乡太远,但是在他们山区下面也没有足够的耕地,所以这些地方肯定是无法分配足够一百亩耕地的。

如果这些地方有工厂的话,那么他们愿意出来做工的可能性就会极大的增加。

还是那个问题,这些工厂在这里暂时也不可能建设啊,太过于艰难了。

“福利性保障?”李嫣有一些疑惑的开口道。

“大概统计一下没有战争情况下大唐的平均人口寿命,然后制定出一个合理的退休年龄,在退休之后,即便是他们没有工作,在家享福,但是他们依然会由国家或者由这个工厂给他们发放福利性的待遇。”

“就是按照每个月给他们发放月钱,这样他们有了保障的话,就有极大的可能性吸引一批百姓前来工作。”

“这个有两个办法,比如说一个工人每个月将自己月钱的百分之十扣除掉上交国家,假如这个数字是30文,然后由商行再给帮助缴纳70文,凑够100文成立一个单独的账户,由大唐中央钱庄来运营投资,等到这些人老了之后,这笔钱就按照每个月大唐的平均月钱来给他们发放。”

“另外一个办法就是,工人在进入工厂的时候签署劳动合约,合约可以签署二十年甚至是三十年,以国家名义签署,保证这些国有商行不会辞退他们,甚至等他们老了之后,退休的时候可以由他们的子女继承他们的职位,继续在工厂干活。”李恪又提出了一个办法。

说起这个,李恪还真的没了解过一千多年后的国家早期的国企员工为什么是铁饭碗,真正的原因他没考虑过,但现在结合大唐的情况一想,是不是当初也有一部分这个原因在?毕竟不放弃土地,在当时刚建国的共和国百姓脑海里面肯定是也有这个想法的。

不过,如果这个政策真的执行的话,那么大唐也许会诞生第一批真正的工人阶级了。

第863章 都是老狐狸(上)

李嫣点了点头,犹豫了一下开口道:“殿下,如果这样的话,那后面会不会出现尾大不掉的情况?毕竟如果保证这些不辞退这些工人的话,那么有一些人可能会出现偷奸耍滑的情形。”

“毕竟也许第一代工人会很勤奋,但是第二代,第三代呢?重点是,这些商行的管理者必然是官员,因为是国有商行,那么如果有一些员工都是混日子的话,这些管理者又没有办法处理。”

“普通百姓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一个人偷奸耍滑和正常工作都是拿的相同的薪水,谁还愿意勤劳苦干?”

李恪笑了笑,李嫣考虑问题已经非常全面了,他点点头道:“你说的有道理,所以这里面的工人薪资最好是以计件,全勤等方式综合起来考虑,最后发的月钱要远远大于基础工资。”

李嫣想了想,“这确实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过后续的工人可能也许还会出现一些问题,只是我暂时想不到。”

“这样好了,在签订条约的时候,暂且让后代继承这一条,设置一个条件,比如说通过工厂的基础考核就能继承父母辈的位置,另外就是,在对外宣布的时候,只是说目前国家缺少工人,所以会这么签订,但将来这样的条件不会一直持续。”

“其实我们需要只是打开这个工人的缺口,让大家意识到工人也是可以维持一家人的正常生活,这样的话,有一些居住在城市,或者不愿意种田的人就愿意成为工人当中的一员了。”

“具体什么时候终止,到时候朝廷按照全国工人的数量等方面来考核再另行通知就可以了。”李恪想了想,左右不过就是第一批工人而已,甚至第二批第三批。

实际上,大唐的工人阶级未来恐怕会长时间空缺,主要是人口跟后世就不是一个级别的。

“行,我回去之后跟他们说一下,我估计他们也是不好意思来麻烦你,所以才故意跟我说的。”李嫣无奈的开口道。

“这件事也确实是该解决了。”李恪点点头。

其实他之前就交代鲁大强他们要培养工匠,类似于后世的钳工等工匠,但这类工匠也主要是以悦来商行的人为主,其他地方也找不到合适的人。

除此之外就是雇佣的工匠了,这部分雇佣的工匠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匠人,不管是编户还是非编户,对于一直做工倒是能接受,但是工匠在整个大唐的数量也不是很多。

肯定是弥补不了足够的工人缺口的。

“那我今天回去之后将殿下您的建议跟他们说一声,看看尚书省的选择。”李嫣点点头道。

她肯定是不可能在这里休息一天的,李嫣的工作还是很忙的,既然接受了这份工作,那就不可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像是这些事情,李恪也没有全部都自己出主意,有些事情由尚书省他们自己讨论更加合适一些。

毕竟日后这些企业都是要交给大唐的各个部门来负责的,里面虽然有许多悦来商行的员工,李恪也不在意,毕竟这些人跟了自己这么多年,给他们一个正式的身份也算是对他们有一个交代。

现在的李恪跟以前不同了,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李恪并不需要悦来商行这个组织了,不过有些组织既然成立了,那想要彻底的解散就比较难了。

傍晚李嫣赶着城门关闭之前回到了长安城。

对于自己的意见该如何采纳,李恪也没有太过于关注,到底怎么选择让大唐朝廷的那些官员去选择吧。

不过朝廷的动作比李恪想象当中的要快得多。

在李嫣回去第三天,新一期的《大唐周报》发布的时候,一则全新的朝廷政令在大唐周报上面发表了。

《圣旨:关于推动大唐百姓职业工人化的暂行办法》

“门下:今大唐开前所未有之格局,大唐的经济和工业迅速发展,工匠的数量越来越高,而大唐的工业商行也越来越多。”

“随着商行的发展,大唐对于工人的需求数量越来越高,现对于朝廷成立的国有商行做出以下任命。”

“大唐的钢铁、机械、军工、建设等商行成立国有商行,所谓国有商行就是由大唐朝廷建立并以商行方式的运营,可以看作是朝廷的一个特殊部门。”

“国有商行的掌柜为正四品官员,相关管理阶层皆有品阶。”

“除此之外,国有商行将会面向大唐百姓招工,所有应聘成为国有商行工人的百姓,签署三十年劳务合约,在三十年内不会辞退,并且享有以下福利。”

“每年国有商行将会进行优秀工人评级,当选优秀工人的工人将会获得大唐荣誉爵位。”

“没有当选优秀工人,但一直都勤勤恳恳努力完成工作,每隔五年提升一个工人等级,并且根据表现将会选出一批工人同样享有荣誉爵位。”

“所有工人的子女都是享有免费教育,由大唐朝廷负责工人子女的全部教育支出,包括学费、杂费、食宿费等。并且工人子女享有优先工厂录取以及参与科举的资格。”

“另外,部分国有工厂将会提供女工的岗位。”

当这封李世民印章的正式诏书公布之后,整个长安城都轰动了。

而李恪则是待在秦王庄也是第一时间收到了这份报纸。

现在的《大唐周报》虽然说是在李恪的控制之下,但大部分时间李恪都是直接交给编辑部来负责的。

这些编辑部日常都是按照李恪所说的来运营的,比如说朝廷的圣旨之类的是不可能拒绝,直接发布的。

至于其他的文章也都是按照殿下之前定制的思路来进行发布。

现在发布文章的作者倒是已经非常全面了,像是孔颖达等人都有在《大唐周报》发表过文章。

当然,那种文言文格式的文章极少,就算是有也是在非常后面的板块。

《大唐周报》的整体风格依然就是以白话文为主,就突出一个是给天下百姓看的报纸。

正常情况下,李恪也是在报纸发行之后拿过来自己看看,他哪有那么多时间去审议文章,除非是一些有争议性的文章才会提前给李恪审一下能不能发。

李恪之前前往天竺接近一年的时间里面,大唐周报运营的也非常顺利,证明这些编辑部还是非常称职的。

第864章 都是老狐狸(下)

看完整个诏书,以及后面两篇由房玄龄等人撰稿发布的两篇白话文文章,主要是向百姓说明工人这个群体。

李恪就忍不住感慨了一句,都他妈是老狐狸啊,学的可是够快的。

李恪所说的那个社保的事情,这里面压根没提,但是却用荣誉爵位作为代替!

这帮人,当初特么给荣誉爵位就跟杀了他们全家似得,现在却反过来跟着李恪一起用荣誉爵位开始画饼了。

显然,他们已经发现了,荣誉爵位这东西,反正又不可能继承,而且实权也没有多少,但是却可以换来前所未有的效果,那为什么不用?

甚至连那个免费教育的权利都用出来了,现在大唐的学校不是免费教育嘛?哦,还真不是,至少吃饭等方面还是要自己供给自己孩子吃饭的,另外就是一些学生书写的纸笔也是要购买。

只不过是学生购买有学生价格,非常的便宜,普通百姓也能消费的起。

但毕竟是要百姓花钱不是?而现在成为工人之后,子女完全由朝廷负责教育费用,百姓家就不用单独养活了。

实际上……朝廷多花钱了吗?是多花了一些,但是这点钱跟李恪提出的那个未来养老保险的概念差了十万八千里。

首节上一节344/49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