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第267节

“更何况我可以告诉你,光是我这次出去,大唐海运商行就可以纳税348万贯!加起来总纳税就已经超过五百多万贯了。”李恪开口道,“所以别说免除部分农税,就算是这一两个道的农税都免了,也不成问题。”

“还有就是这后套的九原等地区,后面就是阴山山脉,这里如果迁徙的民众很多,形成固定的农垦区,我会在这里让人开始修筑城池,修建大约七八个城市之后,配合阴山山脉的驻军,这里将成为进一步的控制为大唐的国土,对现在的薛延陀形成有效遏制。”李恪对着地图指了指道。

那里是李恪后世的老家,那一片区域至少养活几十万百姓是没有问题的,李恪已经让人调查过了,这些地方自汉以来就多有游牧民族,而且也成为了中原王朝的养马圣地,改变成为农垦区也是可以的。

部分土地可以继续维持成为草场,并不影响。在阴山山脉等关隘修建一些边疆城池也简单,到时候为后续控制蒙古草原和贝加尔湖等地做好准备。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历史上的贞观十七年灭薛延陀之战之后,大唐的领土将会膨胀到贝加尔湖附近,后续的准备工作自然是要做好的,更何况,这个时期的蒙古高原还不像是后世的蒙古国那么过度放牧导致土地沙化,现在那里还是草场。

关系到军略,皇甫林就不多说什么了,因为这是一举数的事情。

旁边的褚遂良提笔在纸张的前面写了一行字:秦王载誉归来,渭河码头定策。

第667章 长孙无忌你乃大唐柱石

对于李恪的策略,各位大臣想了想,似乎没毛病,唯一的毛病就是粮食,但是现在的大唐,不缺粮食。

目前大唐每年的粮食产量本来就不缺粮,加上李恪从真蜡、骡国、戒日王朝等等每年能够购买四千万石粮食的话,那大唐是真的不缺粮了,实际上不说这些地方,光是岭南道外加林邑这两个地方,将现有的土地都利用起来的话,可以转运回内地的粮食就超过一千多万石。

既然没毛病,那自然是现场就通过了这个决定,接下来就是尚书省的事情了,六部将会安排接下来的相关工作。

“对了,民部和工部可以讨论成立一下大唐国家商行的事情。”李恪又提出了意见。

“国家商行,这个殿下您可以详细说说吗?”段纶赶忙问道。

“其实就跟外界的普通商行是一样的,但是有一点,就是这些商行的控股股东是大唐的民部,或者说大唐朝廷也可以,也就是说是以国家名义成立的商行。”

“平时朝廷对这些商行不会进行任何商业上的指导,但是商行会以月钱等方式向民间聘用优秀的掌柜,商行负责人,然后由他们负责管理整个商行的运转,这些掌柜和商行负责人如果成绩突出,可以获得品级,就跟普通的官员,他们也是从九品到一品也有品级。”

“不过这些品级更多的是一种朝廷对他们身份的认可,暂且不具备跟朝廷众臣同等的地位。”李恪开口道。

“之所以成立国家商行,是因为有一些东西适合以国家的方式来运营,这样既保证了利润,又保证了这些商行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承担起国家的责任,因为私人商行在某些方面是不会亏本运营的,但是国家商行更多的时候即便是亏本,也要运行某些产业,只要对整个国家有用就行,这是国家责任。”

“之所以单独运营,而不是直接由官员管辖,是为了避免出现官员直接经商,会导致贪腐问题。而单独以商业的方式运营,后期的所有商行都要有相等的法律条文来规定。礼部和刑部在这方面要负责起来。”李恪开口道。

礼部尚书豆卢宽:“……”不是,这法律的事情是刑部的事情,跟我礼部有什么关系?

刑部尚书刘德威:“……”

“另外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你们讨论一下单独成立商务部的事情,因为随着商税运转,天下商行越来越多,尤其是未来大唐有很多的岛屿开发权会卖给私人商行,这样的话,商业管辖就非常的有必要。”

“而经商的法律条文方面大唐非常的欠缺,刑部的官员虽然很多,但是工作量依然很大,我个人建议是单独成立一个部门。将职能更加的细分。”李恪开口道。

“是。”房玄龄,长孙无忌等几个大臣开口道。

“另外……长孙司空。”李恪转向了长孙无忌,脸上挂着莫名的表情。

“殿下。”长孙无忌行礼,脸上倒是看不出什么问题来。

“我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想要司空你来负责。”李恪开口道。

长孙无忌:“?”

他愣了一下,他来负责?虽然说去年过年的时候一场酒喝的,他跟秦王之间的关系缓和了不少,但是今年大半年李恪也不在,而且他们长孙家和李恪之间的矛盾,之前也不少。

但现在李恪突然冒出来了一个重要的事情,这让长孙无忌就有些想不通了。难道这里面有什么陷阱?如果真的是重要的事情他会找自己?不管是房玄龄,萧,魏征等大臣在李恪那里的优先级肯定比他要高。

“殿下请讲。”心里面各种怀疑,但是表面上长孙无忌肯定不会表现出来。

“我个人建议,每年的年初展开一次大唐朝廷的工作会议,大唐各地的官员都要来到长安进行汇报相关工作,或者这个会议是两年一次也可以,司空你来决定和参考。如果说地方官员无法前来的话,那么就副手前来,但是总要是有一个人过来召开这个会议。”

“而这个会议一般持续几天的时间,它的内容我建议通过大唐周报对外公开。”

“主要讨论的议题,我制定了以下几个。”

“主要分过去一年和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比如说全国的税收增长了多少,全国人口增长多少,全国耕地增长多少。”

“统计全国的特别贫困的县,州,乡,然后看不能想一些办法改善当地百姓的生活条件。”

“统计去年一年的全国粮食产量,以及过去五年的粮食产量是否进步。”

“统计过去一年的反腐败成绩等。”

“还有就是要对今年或者是未来两年的主要预期目标进行展望。”

“全国税收增长多少,各地税收增长多少,各地百姓的可耕种面积,百姓的收入,人口是否增长,各地的粮食产量等。”

“包括重要产业的产量也可以进行统计和预期,比如说钢铁产量等。”

“还有就是对今年朝廷政府工作的建议,从政府投资也就是国有商行,疾病防疫,人口增长等政策,工匠制造业等重点产业的安排,民间商行的相关进步和限定。对贫困县乡的建议。还有就是,教育、医疗、退役府兵等社会保障等问题。”

李恪认真的开口道,“这些事情我希望司空你能够负责起来,您作为大唐的柱石,您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而这些工作也只有司空您能负责了。”

旁边的房玄龄不动声色往旁边挪了挪屁股,这活……算了,我这边六部的事情太多了,我都快累死了,让长孙司空负责挺好的。

长孙无忌都惊呆了,他有些懵逼的看着李恪,他以为李恪是给他找了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但是李恪说完,他发现……这事还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别看李恪只是让他组织这次会议,以及制定这个会议所要讨论的内容,但是制定会议本身就是非常大的权利!而李恪将这个权利给了他!

这什么情况?!长孙无忌彻底懵了。

第668章 舅舅大唐可就拜托你了

由不得长孙无忌懵逼,别说长孙无忌,就算是魏征等这些大臣不少人都是多少有些懵的,一年多以前,那会儿还是贞观九年的时候,李恪跟长孙无忌直接斗的规模大家都看的是目瞪口呆。

为此荥阳郑氏还付出了一百二十七口的性命,甚至李恪在贞观九年弄的一连串的铁矿,铁匠铺等等业务更是几乎将长孙家的业务给砍了一大半,而且连长乐的婚礼都给搅和黄了,这个时候李恪突然给长孙无忌安排了这些工作?!

这怎么想都觉得不对劲,问题是秦王殿下这人吧,大家也算是了解了,别说跟长孙无忌,跟他们之间也有过不少矛盾,但是从头至尾,人家就没有使用过什么阴谋诡计,都是赤裸裸的阳谋,大势压人。

而且他们也都很了解,知道李恪在关系到国家大事方面,从来不用这些阴人,因为这会儿影响到国家大事。

“这……臣怕能力浅薄,无法担任此事。”长孙无忌搞不清楚,但是他的性格让他搞不清楚情况,就准备后撤。

只有坐在旁边的李世民先顿了一下,然后心里就是一阵欣慰,虽然他脸上看不出来什么,但是李世民看李恪的眼神却很欣慰,这小子,终于算是长大了啊。

终于明白,就算是有仇,那也是人才,也是可以用的了,这才是一个标准的皇帝思维,一个掌权者的思维啊。

治理国家可是很复杂的,什么人都得用,水清无鱼,人察无徒。要是都用了魏征这样两袖清风,刚正不阿的人,这个国家还不得乱了?!

而现在这就挺好,不管长孙无忌跟李恪之间有什么矛盾,其实在李世民看来,根本也没什么矛盾,毕竟也算是亲戚。但即便是两个人私下有什么问题,长孙无忌这个人的能力是有的,李恪现在能够给他安排这些事情,这就很不错!

成熟了,长大了。这个人不管他怎么样,跟你有什么矛盾,只要他有能力,那他就可以用,因为这样的身份有时候你可以利用他完成一些事情。

“舅舅,你不会因为我们之间的矛盾还在生我的气吧?舅舅您大人大量,我今年才不过19,尚未及冠,舅舅您不会跟一个年轻人生气吧?”李恪一脸委屈的开口道。

众臣:“……”

不是,秦王殿下您是不是拿错了剧本,这话怎么都不像是你说的啊。

“殿下您言重了,我们之间只能算是政见不合,但是整体而言我们都是为了大唐。”长孙无忌被李恪弄的有些哭笑不得,这个大家都知道对方是个什么样子的人,你这……你这不要脸的话到底是怎么说出来的。

“舅舅,您也说了,我们是政见不合而已,但是我们的本心都是为了大唐好,从本心出发我们都没有错,既然都没有错,那这件事舅舅您的能力朝廷众臣都知道,所以这件事只能是您来,为了大唐就只能麻烦您多多劳碌了。”李恪表情也变得严肃起来。

“不说别的,就连郑国公这等向来喜欢挑毛病的人,在您这里也得说一声司空为了大唐尽心尽力,所以这件事还真的只有您能做到,这算是外甥替大唐千万百姓先谢谢您,然后再向舅舅您道歉。”

说完,李恪站起来向长孙无忌弯腰行礼道。

“秦王殿下说的对,长孙司空你就不用过多的谦虚了,你的能力在这里,这些事情长孙司空你应该负责起来,如果这件事长孙司空你都不能接手的话,那我就不知道谁可以担任这个责任了。”魏征也立刻开口道。

其他人都忍不住斜着眼睛看了一眼魏征,魏征作为一个侍中,以往关于这些类似于朝廷职务任命的事情,除非他觉得那个被任命的人有问题,不然的话他是从来都不说话的,他只负责监察,具体的工作他都不说话。

怎么,秦王殿下点个名你就直接跳出来了,魏征你变了。

那个桀骜不驯的魏征呢?

李世民也是有些无语,一般来说,一些皇子啊,太子啊之类的都有些一些靠过去的大臣,普通的皇子一般倒是没有,但是太子肯定是有的,而愿意当太子马前卒的人也是有的,咋的,你魏征又跳出来了是吧。

问题是,魏征又不是刚刚才跳出来的,这家伙子在李世民和李承乾没有聊之前,这个老不要脸的就已经开始替李恪说话了,好家伙,你不是刚正不阿,铁面无私吗?

“好了,李恪说的有道理,这件事事关重大,但是现在我大唐日益蒸蒸日上,每年需要考虑的事情逐渐增多,而政令下发,每年地方的一些情况确实是需要时刻了解,不仅仅是我要了解,而且六部官员,三省官员都是需要了解的。”

“所以我觉得李恪这事情干得不错,辅机,这件事你支撑起来。你先将这件事负责,然后写一个奏章呈上来,具体的细节可以后面讨论。”李世民直接打断了众人的话,然后将事情给安排了下去。

“是。”长孙无忌这下没话了,而是直接站起来行礼,然后才又继续道:“殿下实在是严重了,殿下为了大唐所做功绩,有目共睹,既然殿下相信,那老臣就先做起来,至于能否做好,老臣尽量努力,如果殿下有了更合适的人选,老臣可以帮忙。”

“舅舅,你就是做合适的人选。”李恪的表情那叫一个诚恳和认真。

“哎,就是,我说长孙老儿,你说你好歹也是一个长辈,至于么?不会还真的生殿下的气吧?大方一点,让你干活就干呗,而且还给你这么高的位置,你这个人一点都不痛快。”旁边的程咬金开口道。

“就是,你们这些人,明明心里开心的要死,非要表面上推来推去的,虚伪!”尉迟敬德也是大声跟着开口道。

长孙无忌有些无语,谁特么跟你们这些莽夫一样。

事情谈到这里基本就算是结束了,李恪倒是可以继续谈下去,就是他怕继续谈下去之后,这些人撒手不干,安排活还不简单?

第669章 六人者恒被六之

“诸位,我大唐兴盛就靠诸位了,最近这两个月,诸位就将这些事情都讨论到位,后续我会给我父皇上个奏章。”

“而我刚回来,实在是有些劳累,最近还有一些事情要处理,就先休息两个月再上朝,大唐就拜托诸位了。”

等这些大臣跟李世民都准备好乘坐马车返程的时候,李恪面色一正,身形一摆,给所有人行了个礼,义正言辞的开口道。

诸位大臣也都纷纷回礼。

登上马车的李世民突然面色一僵,然后反应过来,他是不是上当了?刚刚这小子安排的工作可是很多的,这些工作一安排,算上每天都不断送来的奏章,朝廷众臣哪里还有相关的时间去谈论这件事?连之前相对较为清闲的长孙无忌都安排了一大堆活,那工作看似简单,但实际上一点都不简单。

考虑的事情多了去了,估计长孙无忌这段时间都得头秃。

问题是现在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他也不可能这个时候拦住李恪说,你安排的事情都别做了?这跟他之前商量好的事情不符啊。

等马车开动之后,李世民才有些郁闷的坐了下来,算了,这小子不能监国就不能监国吧,我继续主持朝政也没什么。

反正他这个工作多,我最多了也就是看一看,顺便批阅一下奏章。

不过,想一想那么多的奏章李世民就头疼,要不然改天叫将作大匠阎立德过来,让他给自己盖几个避暑山庄之类的。

或者,承乾的做法才是王道,已经看透了李恪的本质,这家伙什么都可以委屈,就不能委屈自己,到时候秦王庄变成太上皇庄很合理,尽孝道嘛。

等李世民他们离开,李恪松了口气,呼,接下来自己应该没有太多的事情了,光是他安排的这些,就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工作,自己至少可以清闲两个月,到时候两个月后再给安排一大堆的工作。

他这里留下来的工作多了去了。

不过等他们临走的时候,李恪又让人将孔颖达给请了过来。

对于李恪的邀请,孔颖达倒是有些好奇,他给李恪做的那件事,其实是有些违背祖训的,毕竟那玩意算是造假,而且还是造的最被读书人难以接受的伪造历史。

但考虑到是为了我华夏开拓前所未有之大局面,而且那些地方本就是荒芜蛮夷之地,也不算是完全造假了,毕竟《山海经》上的某些记录语焉不详,将它们写的更详细一些扩充一下就可以了。

“殿下。”孔颖达见到李恪的时候,给他行了行礼。

“仲达先生,我这次请您来,是有件事刚刚没有明说。”李恪开口道。

孔颖达没有插话,而是一副认真倾听的样子。

“我想让仲达先生联合国子监诸多博士,思考一下关于成立教育部的事情。”李恪开口道。

“教育部?”孔颖达愣了一下,这个名词他倒是听得懂,不过一些细节方面肯定是不知道的。

“《管子》曰: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荀子》也曰: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师之然。要有良好的社会国家,必然要有良好的个人,而要有良好的个人,必然要有良好的教育。”

“教育的本质是社会所需要的劳动之一领域,是给与劳动力以一种特殊的资格的。换句通俗的话,教育便是帮助人管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自有人生,便有教育。”

“所以教育乃国之根本,国之大计。而教育理应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等同于六部等相关部门。”

“教育部自然应运而生,教育部主管全国的所有教育工作,包括学校的建立,教授的内容等管理,要对教材等方面进行选定,选拔,对一些书籍内容进行审定,避免出现扭曲原意的教育。”

“世家门阀对教育的垄断有相当一部分是出自于对书籍的最终解释权上面的,所以这些方面都是教育部所要管理的内容。”

“当然,教育部也要给予一些先生以帮助,有很多童生,出身卑微或者出身寒门,他们本无太大学识,甚至他们终其一生也不会有太大的发展,不会写出惊天骇俗的文章,也不会有多么伟大的成就。但是他们却在做一件看似平凡,却几十年如一日极其伟大的事情,那就是教育!”

“甚至民间还有许多这种人,他们不求回报,只是在自己活下去的时候,努力去教授周围的孩童,给他们蒙学。或许他的学识只够让他仅能为孩童蒙学,但他们依然当得起诸多学子嘴里的一句‘先生’。”

首节上一节267/49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