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97节

  关羽遣人送来消息,护送刘惠的车马已经抵达齐国境内。

  早有准备的刘备,令各曹官吏在清理公务之后,聚集在临淄城南门口。

  刘备则跟郑平各自乘了一辆马车,出临淄城十里静候。

  刘惠的到来,意味着青州外的名仕才俊已经开始认可刘备这个青州刺史了。

  因此,在迎接刘惠的礼数上,刘备务必要精益求精。

  这不仅仅是在礼遇刘惠,更是在礼遇天下贤士!

  冬日天寒。

  刺骨的寒风刮在刘备饱经风霜的脸上,又割裂出了一丝风痕。

  但刘备并未因此而退回马车内,反而立在马车前,任凭寒风吹割,举目眺望远方。

  郑平亦是手持羽扇,跟刘备同列。

  路过的士子乡人,纷纷好奇的簇拥在附近,窃窃私语。

  “是刘使君和郑驾,他们这是在迎接什么人吗?”

  “能让使君和驾出城十里、同时迎接的,必然是当世有名的才俊。”

  “但没听过有名仕要来临淄城啊?”

  “这世间难道还有比康成公更有名的名仕吗?竟然要刘使君和康成公的儿子同时迎接。”

  “使君不肯呆在马车,反而立在寒风之中静候,礼遇之心,令人钦佩啊。”

  “好羡慕!倘若我能得刘使君如此礼遇,必然鞠躬尽瘁以报知遇之恩。”

  “得了吧,你先写出一篇通顺的文章再谈刘使君的礼遇吧。”

  “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才干并非一定要好文章。”

  “......”

  哒哒哒

  一阵马蹄声响起。

  视野处,一队车马正徐徐而来,为首一将,正是平原相关羽。

  有认识关羽的士子更是惊诧了。

  “是平原相!这马车内的到底是什么人,连平原相都要亲自来护送!”

  “我已经兴奋起来了,若能得此殊荣,唯有一死相报!”

  “且不论这马车中的是谁,刘使君礼贤下士之心,千古无二。”

  “我虽不才,但也愿替刘使君效绵薄之力,这就给家兄写信,让他速来青州!”

  “还以为你要自荐,结果你召你兄长?哼,我叔父亦是才俊之士,待我回去请叔父出仕。”

  “说得谁没个才俊亲朋似的,家父闲赋在家许久,只恨未逢明主。”

  “......”

  在众士子兴奋私语间,前方的关羽偃月刀一挥,压住了阵型。

  就在马车内的刘惠有些疑惑的时候,却听得一阵高呼:“青州刺史刘备、携驾郑平,恭候子惠公!”

  刘惠一愣,随即脸色大变、连忙起身掀开车帷。

  却见入眼处,刘备身披裘衣立于寒风之中,双手作揖而立。

  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感自刘惠心底油然而生。

  自年初被韩馥罚去服徭役后,刘惠一直都是郁郁寡欢。

  哀莫大于心死,若无沮授,刘惠都不一定能挨得过这个冬天。

  但因为刘备忽然崛起于青州,刘惠在沮授的劝说下,心中泛起了一丝对刘备的期望。

  在抵达青州之前,刘惠其实是忐忑的。

  因为刘惠并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得到刘备的礼遇。

  然而,当关羽自称奉刘备命礼遇贤士、出境三十里迎接刘惠时,刘惠心中对刘备已经有了七分的认可。

  而如今,见刘备又在这寒风中静候,刘惠忽然感觉这一年的苦难都是在为今日而存在。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下意识的,刘惠脑海中浮现出《孟子.告子》中的一段话。

  刘惠连忙跳下马车,快步来到刘备跟前回礼:“惠不过一冀州苦役,岂能当使君如此大礼!”

  刘备扶起刘惠,语气真挚而诚恳:“子惠公乃冀州名仕,德高望重,克己为公。韩馥庸才不能用,反而以苦役之刑羞辱子惠公,令人愤怒。”

  “备得沮公书信,只恨不能亲往魏郡迎接。”

  “寒风虽洌,但熄灭不了备对子惠公的仰慕之意。”

  “愿以青州治中一职,延请子惠公。”

  在求贤礼贤上,刘备的态度向来很认真。

  不仅论心,亦是论迹。

  十里寒风,也熄灭不了刘备对贤才的渴望。

  刘备的诚恳相邀,已经彻底融化掉了刘惠心中累积的抑郁。

  怀才不遇者,心中往往都有一个很强烈的意愿。

  若能遇一恩主,必当倾力而报。

  此时的刘惠,便是如此。

  “惠宦海半生,未逢明主,今日得见使君,今生有幸!”刘惠长揖一礼,含泪而道:“愿替使君效力!”

  刘备哈哈大笑:“能得子惠公相助,是备的荣幸,也是青州的幸事啊!”

  郑平亦上前行礼:“晚辈郑平,见过子惠公。”

  刘惠连忙回礼道:“驾过谦了,康成公之子,世之俊杰,惠又岂敢以长辈自居。”

  郑平笑道:“学有先后,长者为尊。晚辈初涉官场,还有诸多事需要子惠公提点。”

  “驾雅量,名不虚传啊。”刘惠心中更是惊叹。

  刘备礼贤下士,郑平亦是器量豁达。

  下意识的,刘惠将刘备跟韩馥一对比,顿觉后者粗鄙不堪。

  郑平扬手一请:“天寒气冷,使君跟子惠公上车再叙吧。”

  刘惠正准备推辞,但刘备却已经挽住了刘惠的手臂:“备尚有许多事,想跟子惠公促膝长谈,便同乘一车吧。”

  见刘备言辞恳切,刘惠心中的感动已经到了极致。

  能得恩主这般礼遇,何其有幸!

  待刘备和刘惠登上马车,郑平则是来到了关羽身边,询问道:“云长,平原国诸事,可还适应?”

  关羽微微一凛:“有卢师相助,境内倒也没什么大事。”

  郑平点头,凝声道:“兖州出现变故,兖州刺史刘岱杀东郡太守乔瑁,又下令各郡将运往青州的钱粮先聚在东平国。”

  “但兖州各郡的太守、国相必然不肯听命,为了避免兖州内乱波及平原国,你立即去济北国见济北相崔言。”

  “告诉崔言,若有危难之处,可向青州求援!”

  关羽吃了一惊:“先生的意思,是刘岱可能攻杀崔言?”

  郑平微微凛目:“有备无患吧!青州粮食紧缺,若济北国遭遇兵祸,不仅崔言答应使君的钱粮不能送到,济北国也可能会出现饥荒。”

  “兖州太远的地方我们管不了,但济北国和泰山郡,不能出现兵祸!”

  关羽点头:“关某明白先生的意思了!只要刘岱敢在济北国动兵,关某必定前往劝阻!”

  郑平叮嘱道:“云长,你要谨记,青州需要时间!”

  交代了关羽,郑平这才乘车返回临淄城。

  而在刘备的马车内,跟刘备促膝长谈后的刘惠,也对青州目前的困境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得知韩馥不愿意支援钱粮、刘岱又在兖州搞事,刘惠略思一阵道:“使君曾在中山郡任职,可曾听说过中山郡甄氏?”

  刘备点了点头:“昔日我初任安喜县尉时,曾往甄氏求访过上蔡令甄公,只可惜去的时候,甄公早已仙逝了。”

  刘惠亦有些感慨:“甄子瑜病逝时不到三十,天妒英才啊!”

  顿了顿,刘惠又道:“中山甄氏,是当地豪族,颇有钱粮。”

  “甄子瑜早逝,长子甄尧少年理事,颇有德行才干,使君可助其扬名。”

  “使君若能举甄尧为茂才,征辟甄尧出仕青州,定能得到甄氏钱粮相助。”

  刘备微微沉思。

  刘惠这个提议,涉及到了刘备跟甄氏的利益置换了。

  刘备如今是青州刺史,有举茂才的资格了。

  举甄尧为茂才,再征辟甄尧出仕青州,这是在替甄尧扬名!

  而甄尧回报的,便是青州最亟需的钱粮。

  “子惠公,我虽然曾跟甄尧有过一面之缘,但并无太深的交情。”

  “虽然有举荐征辟之意,但甄尧未必会来啊。”

  刘备有些犯愁。

  若能得到甄氏钱粮相助,又何惜一个茂才名额?

  刘惠大笑:“使君勿忧,我跟甄子瑜自幼友善,待我修书一封送往中山郡,甄尧必定会欣然同意的。”

  刘备大喜:“若能得甄氏钱粮相助,是青州万民之福啊!”

  说不惊喜是假的。

  刘备万万没想到,刘惠竟然跟甄氏交情匪浅。

  失之桑榆,收之东隅。

  这韩馥不愿意支援钱粮,让刘备意外得到了刘惠这个贤才相投,而刘惠来青州第一件事就是给刘备送上一份大礼。

  结好中山甄氏!

  刘备当安喜县尉的时候,虽然求访过甄氏,但那个时候人微言轻,甄逸又故去,年少的甄尧虽然礼数有度,但跟刘备也仅仅只是点头之交。

  那时候的刘备,还没资格结好中山甄氏。

  但现在不同了,刘备如今是青州刺史,位高权重,又有刘惠引荐,这结交中山甄氏这样的豪族就变得容易多了。

  回到临淄城,刘备将这事告知郑平。

  郑平亦是有些意外。

首节上一节97/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