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95节

  刘惠在冀州才名昭著,为人又正直、德高望重,因此韩馥要杀刘惠时,州牧府的从事几乎都在替刘惠求情。

  沮授担心刘惠抑郁寡欢、忧郁成疾,又见韩馥不听人言,心中一狠,决定冒着被韩馥责罚的风险也要让刘惠离开邺城。

  因此极力的在刘惠面前宣扬刘备的仁义之名。

  刘惠果然心动。

  正如沮授说的一样,若不去青州见见刘备,岂不是遗憾?

  刘惠有报国之志,但苦无报国无门。

  如今青州出了刘备这样的仁德之主,刘惠心中不由燃起了斗志。

  甚至沮授的好意,刘惠也不再踌躇,眼神也变得坚定:“还请公与,照拂家中老母妻儿!”

  倒不是刘惠要抛弃老母妻儿,而是如今天寒地冻,这老母妻儿跟着一起去青州,未必能受得了。

  沮授暗暗松了一口气:“子惠兄放心,不论是我,还是耿从事等人,都会尽力护住子惠兄家眷安全的!”

  召来监工,沮授谎称要请刘惠赴宴。

  虽然监工受韩馥命令监督刘惠服徭役,但监工这样的小人物,也不敢无礼。

  连冀州驾都时常来见刘惠,谁敢真的将刘惠当个服徭役的苦工啊?

  刘惠肯来服徭役,是因为心中忧郁苦闷,借修筑城墙来排解心中的烦闷。

  但如今,刘惠有了新的选择!

  刘惠回家见了妻儿,又跪拜了老母,自述不孝。

  然而老夫人知道刘惠这一年的苦闷,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又岂会耽误自家孩儿的前程大志。

  “子惠,大丈夫之志,在于国家,在于天下,勿念家中诸事!”

  在服侍老母用了晚膳之后,刘惠强忍内心不舍,仔细叮嘱了妻儿后,便登上了沮授准备的马车。

  随后趁着夜色出城,直往青州而去。

  在刘惠离开后,沮授思虑良久,又遣亲信沮立快马加鞭送了一封信去往青州。

  沮立不敢怠慢,连夜策马往青州而来。

  平原国。

  关羽被任命平原相后,提拔了胡昭、华缉等人,又在卢植的指点下,下达求贤令,征辟平原九县的贤士。

  即便政务略显粗糙,也能正常的维持平原国的日常运转。

  关羽虽然不能如刘备一般,走访各乡嘘寒问暖,但时常率骑卒巡视九县,一边宣传刘备的仁德,一边震慑贼寇宵小。

  巡视期间,忽闻麾下骑卒来报,有自称冀州驾沮授麾下沮立欲往临淄城,求通行文书。

  关羽没有怠慢。

  刘备向各州传檄文的目的,关羽是很清楚的。

  当即,关羽召来了沮立,询问去临淄城的目的。

  沮立见是关羽,想起了沮授的嘱咐,坦言道:“驾遣小人送信给青州刘刺史,冀州前治中子惠公,如今已经在来青州的路上。”

  “子惠公乃冀州名仕,素有报国之志,又德高望重,曾劝韩使君出兵讨董,但遭猜忌而被罢官,听闻青州刘刺史之名,故而来投!”

  “但驾担心青州尚有黄巾余贼,恐子惠公遭遇不测,故遣小人星夜送信,希望刘刺史能派兵接应。”

  关羽吃了一惊。

  冀州驾举荐冀州前治中来青州?

  在卢植的指点下,关羽也对如今的一些名仕官场事有了一些了解。

  不论是州牧还是太守、国相,出仕一方的时候都会征辟当地有名望且德高望重的担任要职,用以稳定当地士人之心。

  虽然多有沽名钓誉的,但也不能以偏概全。

  尤其是现在,刘备正是缺少人才的时候,就更要对来青州的贤士怀有敬意。

  想到这里,关羽的态度缓和了不少:“兄长早有下令,青州各县对于前来投奔的贤士,皆要以礼相待。”

  “若再让你去临淄城,不仅延时费日,也会损了兄长的求贤之意。”

  “将此信交由关某,关某遣人送往临淄城,你留在此地,随关某迎接子惠公!”

  沮立见状,将沮授的信交给关羽。

  关羽一边遣人给临淄城送信,一边又遣人通知卢植。

  卢植听闻刘惠要来青州投奔刘备,顿时大喜:“云长,刘子惠是冀州中山郡人,有大节,有德行,才学亦是不俗,不可轻慢了。”

  关羽点头:“卢师放心,关某知道分寸。既然是来投奔兄长的大才,理当尊重。”

  千金买马骨的道理,关羽还是明白的。

  在这个节骨眼上,别说刘子惠是冀州名仕,即便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寒门士人,关羽也会给予礼遇和尊重。

  为了刘备的事业,关羽可以放下任何的高傲。

  当即。

  关羽准备了马车礼物,又在沮立的指引下,亲自率兵来到刘惠必经的路口等待。

  等了半日,刘惠的马车终于到来。

  见到路口提刀策马的骑兵,刘惠的马夫惊得差点就要掉头跑路了。

  刘惠倒是镇定的走出马车,扫了一眼关羽以及麾下骑兵,拱手问礼:“冀州中山郡人刘惠,闻青州刘刺史之名,欲往拜会,若是冲撞了诸位,还请见谅。”

  关羽没有回答,而是看向沮立。

  沮立语气一喜:“是子惠公没错!”

  确认了刘惠的身份,关羽策马出列,向刘惠拱手回礼:“平原相关羽,奉兄长青州刺史之命,在此静候子惠公多时了。”

  刘惠又惊又喜:“刘刺史怎知我会来?”

  沮立策马上前,将沮授送信一事告知刘惠,又将关羽跟刘备的身份告诉刘惠,刘惠顿时感动不已。

  虽然刘备没来,但关羽身为刘备的义弟、又是平原相,竟然亲自出境三十里来迎接。

  这让刘惠如何不动容?

  而在临淄城。

  沮授的书信也送达了刘备手中。

第105章 兖州变故,刘备连横青徐

  “冀州贤士也知世间有刘备吗?”刘备见信大喜。

  在执行郑平的策略后,刘备心中多有忐忑。

  毕竟以这五十万饥民来胁迫毗邻各州,始终是有损名声的。

  但现在。

  沮授举荐冀州前治中刘惠来青州,让刘备心中的忐忑渐渐平息了。

  心情激动的刘备,当即来到郑平的办公署,将这好消息分享给郑平。

  “显谋,好消息啊!”

  “冀州驾沮公,向我举荐了冀州前治中子惠公来青州。”

  “韩馥庸人,有贤才而不用,反而当众羞辱责罚,如此行径,如何能让贤士依附?”

  刘备将沮授的书信递给郑平、语气兴奋。

  郑平亦是吃了一惊,快速的扫了一眼沮授的书信。

  信中,沮授简明扼要的介绍了刘惠的才干,又隐晦的道出了刘惠在邺城的遭遇,更是向刘备致歉、懊悔没能说服韩馥救助青州饥民。

  “沮公真义士啊!”

  郑平放下书信,感慨一声。

  虽然汉家天子被董卓劫掠,汉室威仪扫地,但大汉各州郡的士子,依旧有大量忠于汉室的贤才俊杰在。

  沮授便是如此。

  虽然是冀州驾,但沮授并非是韩馥的家臣,因此沮授才会对不能劝说韩馥救助青州饥民而向刘备致歉。

  不仅如此,沮授还因此以冀州驾之名、举荐有德行才名的刘惠来青州。

  “使君,可即刻遣人通知云长,务必要对子惠公厚礼相待。”郑平很快有了决断。

  这是刘备担任青州刺史后,第一个来投的名仕!

  刘备摇头,言语中多了三分骄傲:“这信是云长另遣人送来的。云长已经跟沮公的信使去迎接子惠公了。”

  郑平微微一愣,随即大笑:“云长公私分明,是主公幸事啊!”

  关羽的性格,不论刘备还是郑平都清楚。

  对于士人的态度一向都比较傲慢。

  虽然有卢植跟随教诲,但短时间内也难以改变关羽的性格。

  然而,对士人的态度是私事,替刘备厚待贤士是公事,关羽能公私分明,当平原相已经合格了。

  刘备亦是欣慰不已。

  身边有才能又能绝对信任的人不多,刘备对关羽寄予了厚望。

  “子惠公曾是冀州治中,不如让其担任青州治中如何?”刘备询问道。

  治中是州刺史的高级佐官,掌众曹文书,地位仅次于驾,跟驾一样,平日里都是在刺史府办公。

  刘备心中盘算好了。

  刘惠是冀州名仕,若是直接外放当郡守、国相,平日里不怎么能见到,难免会让关系显得疏远。

  但治中就不一样了,一有时间就能跟刘惠促膝长谈,畅谈这治州之术。

  这交流的时间多了,关系自然就会亲近。

  而刘惠一来,刘备就给予治中这样的要职,足以令其余贤士钦慕来投。

  郑平点头笑道:“治中的职务,目前都是由我在兼任,子惠公若来了,我也轻松多了啊。”

  一州事务,几乎都是郑平在协助刘备。

  焦和清谈之辈,提拔的治中、功曹等人大抵是不能用的,上回徐和进攻临淄城还跑了一大部分。

  郑平只能在涿郡来的文士和郑玄的门生中,挑选一些能用的暂时顶替。

  以至于郑平这段时间,几乎都在充当多面手。

  调拨钱粮、考核官吏、农商工坊、盐铁采制等等,几乎都得郑平来制定相应的流程、还要审批各曹文书。

  刘备同样没闲着,沟通各郡、走乡访民、安抚士民等等,同样忙得睡觉的时间都没多少。

  毕竟这涉及了青州在册八十万户、三百余万人的衣食住行,其中还有五十万需要赈济的饥民。

首节上一节95/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