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7节

  五十步外,弩的杀伤力不足,但却是在弓箭的射程内。

  对于自幼习文练武的郑平而言,射一个几乎跟固定靶子没区别的张饶,几乎都不用耍太多的技巧。

  “杀!”郑平右手一挥。

  张饶的惨叫声,让黄巾兵的士气大跌,而相应的,郑家的家兵护卫却是备受振奋。

  将是兵的胆,兵是将的威。

  以士气激昂之兵,斩杀士气衰竭之贼,这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碾压!

  待得宗宝驱兵到来,张饶的五百黄巾兵早已经乱成一团,作鸟兽散了。

  宗宝策马愕然:“这群黄巾,怎么败得这么快?”

第10章 惟贤惟德,刘备一访郑平

  在宗宝的印象中,郑益只是一个略懂武艺的书生,但也仅仅只是略懂。

  虽然郑家是有家兵护卫的,但家兵护卫毕竟跟官兵还是有不同的,以少敌多击败黄巾贼,这让宗宝感到难以置信。

  宗宝没有去追击四处逃散的黄巾贼,而是策马来见郑益。

  黄巾贼随时都可以去剿,但郑益的安全必须第一时间确认。

  “是宗都尉!”

  郑益见到宗宝,连忙策马出迎。

  宗宝回礼询问:“郑公子,你们是如何击败的这群黄巾贼?”

  郑益有些兴奋,引宗宝来见郑平:“宗都尉,这位是我的胞弟郑平,表字显谋,能击败这群黄巾贼,皆赖显谋之力!“

  宗宝吃了一惊,仔细打量郑平,只觉眼前的青年虽然是白衫纶巾的儒生装扮,但眉宇之间自有一股英气。

  目光落在马鞍挂钩上的硬弓羽箭,宗宝不禁瞳孔一缩。

  军中常用的弓箭都是五斗弓,善射的劲卒用的也只有一石弓,但郑平战马上挂着的却是极其少见的一石五斗弓!

  这是军中善射的战将才会用的硬弓!

  “看起来跟郑益一样是个儒生,没想到却能用一石五斗的硬弓。”宗宝暗暗惊叹,又询问了细节。

  得知细节过程,宗宝心中更是震撼。

  在斥候探得有黄巾劫道时就敏锐的觉察到危险择右而行,探得黄巾贼兵到来时也不慌乱、而是在山道狭隘处以车马为屏障列阵御敌,更是一箭射坏了张饶的左耳鼓舞了士气。

  将原本黄巾贼埋伏两道的险境,变成了占据地利阻击黄巾贼。

  不论是对危险的嗅知,还是面对危险时的果决,以及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沉稳,郑平的表现都是绝佳!

  “平公子文武兼备,堪称青州士人楷模啊。”宗宝拱手来了一句奉承语,心下也暗暗松了口气。

  若这郑家车队在北海境内出了事,不仅仅影响宗宝的前途,同时也是在掌孔融这个北海相的脸。

  郑平轻摇羽扇,笑容和煦,眉宇间也看不到半点杀伐气,仿佛刚才跟黄巾贼作战不过是过眼烟云一般。

  “宗都尉北海良将,平亦是钦佩。”郑平微微一拱手,表达出了善意。

  宗宝是良将吗?

  若论演义,宗宝被管亥几个回合就给斩了,自然是算不得良将。

  但对郑平而言,是否良将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宗宝是北海郡都尉,是目前孔融麾下唯一一个能统兵的。

  结好宗宝,不是坏事。

  “可惜了,若我早知道黄巾贼首是张饶,刚才就应该在道口堵住的。”宗宝有些遗憾:“那张饶盘踞在营陵,麾下已有万人之众,如今让张饶逃了去,纵虎归山了啊。”

  见宗宝懊悔,郑益连忙出言安慰:“宗都尉不必烦忧,那张饶今日已经丧胆了,改日宗都尉必定可以一战而擒。”

  郑平暗暗摇头。

  这宗宝的反应未免迟钝了些,若是换个机敏的,这山道中的五百黄巾连那张饶一起,一个都跑不掉!

  郑平不由想起了在高唐县遇到的刘备,论权谋机变对得起人杰两个字。

  识破了郑平的诈敌之计,第一反应就是整顿士气,然后再来问郑平到底有多少兵,得知郑平只有一人的时候虽然惊讶但不慌乱,反而对县兵的一通忽悠下还鼓舞了士气。

  “宗都尉,左边那条道,可有派遣斥候打探过?”郑平打断了郑益跟宗宝之间的互吹。

  宗宝一愣:“左边的道?难道也有黄巾兵埋伏吗?应该没有吧,若有黄巾兵埋伏,早就杀出来了。”

  见郑平的眼神多了诧异,宗宝猛然反应过来,讪讪道:“平公子勿急,我这就遣斥候打探!”

  .....

  高密县。

  两骑快马虎啸而来。

  左边一人,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右边一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

  这两人正是初任高唐令的刘备和其义弟张飞。

  当日向平原相陈纪坦言后,刘备便拿了陈纪的书信,准备了厚礼来高密县寻访郑平。

  “北海康成公久负盛名,不知这次寻访显谋先生,是否有幸能见见康成公。”张飞看着城门口上房的“高密“而字,颇有些兴奋。

  郑玄天下名仕,自然是令人向往。

  刘备笑道:“倘若显谋先生能答应邀请,自然能见到康成公。卢师跟康成公曾是同门,于公于私,都应该前往拜会。先去寻高密令王,问问显谋先生的居所。”

  刘备如今是高唐令,跟高密令王算平级,又有平原相陈纪的书信在,见王并不难。

  “刘县令,你来得可真不是时候。”王得知了刘备的来意,坦言道:“康成公有意跟北海相联姻,郑益和郑平两位公子于三日前去北海郡下聘礼了。”

  刘备顿时懊恼,不甘心的询问:“王县令可知显谋先生何时能返回?”

  王摇头:“这就不知道了,短则十日,长则一月,这都说不准。”

  “大哥,既然郑先生不在,不如”张飞使了个眼神。

  刘备拱手长揖,十分的谦恭:“王县令,可否替在下向康成公递个拜帖?”

第11章 师出同源,权谋蕴藏机变

  刘备盘算小心思:即便郑平不在,给郑玄留个好印象,亦有助于今后延请郑平。

  王见刘备诚恳,又都是青州的县令,这面子还是得给的。

  更何况刘备的恳请只是引荐,不会令王为难。

  王点头:“自然可以!稍后我便去见康成公。倘若康成公有空,今晚刘县令就能见到。”

  刘备大喜拜谢。

  王没有食言,在刘备离开后就策马来到了郑玄的庄上。

  刘备到来的消息,很快传到了郑玄耳中。

  “这刘备,刚当上高唐令就来寻访显谋了,求贤之心倒是令人刮目相看啊。”郑玄颇有些惊讶。

  对刘备的印象,郑玄只停留在郑平的介绍中。

  【虽然没有举孝廉,却有匡扶社稷之心,待人诚恳,又体恤百姓,亦有亲自上阵杀敌的胆魄。】

  但现在,郑玄对刘备又多了一个印象。

  求贤若渴。

  不是谁都会亲自来延请贤才的。

  “叔治,劳烦转告,今夜老夫在庄中设宴!”郑玄同意了刘备的造访,准备替郑平把把关。

  倘若刘备德行不足,即便郑平有意出仕,郑玄也会阻止的。

  王有些惊讶。

  替刘备引荐,只是王碍于同僚身份,但王不保证郑玄一定会同意。

  却没想到,郑玄如此的爽快,言语之间对刘备也有欣赏之意。

  “康成公,今夜王某能否一同出席?”王对刘备产生了兴趣。

  郑玄奇道:“王县令对刘备也感兴趣?”

  王坦言道:“王某只是奇怪,康成公对刘备似乎颇为热忱。”

  郑玄笑道:“倒不是老夫热忱,而是显谋这次回来,希望老夫能替刘备扬名。”

  “老夫自然想见见这刘备,看看到底有多少德行,能让显谋这般主动的替他扬名。”

  王惊讶道:“平公子对刘备竟然如此推崇吗?”

  “在王某的印象中,平公子虽然待人诚恳、谦恭有礼,但眼界却非常高。”

  “除了东莱太史慈外,这青州地面我还未曾听闻平公子主动替谁扬名过。”

  郑玄轻叹:“在点评世间名仕人杰上,显谋往往有不同常人的见解。”

  想到郑平对焦和和陶谦的点评,郑玄就是一阵头疼。

  不论是焦和还是陶谦,都是郑玄认为的当世人杰,但在郑平眼中却都成了追逐虚名、没有实才的庸碌之辈。

  也幸亏是郑玄没有听到郑平对孔融的评价,否则都得忍不住请家法了。

  暂别郑玄,王来城中寻到刘备,告知刘备郑玄今晚会在庄上设宴。

  但王并未告诉刘备,郑平有意替其扬名的事。

  今夜的酒宴是款待也是考验。

  刘备心中欢喜。

  刘备不怕郑玄瞧不起,就怕郑玄连见一面的机会都不给。

  夜幕降临。

  刘备强忍内心激动,跟着张飞带着礼物来到了郑玄的庄上。

  王早早的在庄前迎接,见刘备到来,近前一礼:“刘县令,康成公已经恭候,请随我来!”

  刘备感激的回礼道:“有劳王县令了,今日之情,刘备他日必有厚报。”

  王暗暗惊叹。

  王对刘备的了解不多,除了知道刘备曾在下密县当县丞时跟县令不合怒而辞官,其余的也就知道刘备是新任的高唐令了。

  “言语诚恳,眼神没有谄媚讨好之意,这刘备,是真的在承诺!”

  “辞去下密丞一职,能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晋升高唐令,的确有不凡之处。”

  “若能在北海效力,孔相的靖难大志,又多了一分把握。”

  “倘若这刘备通过了康成公的考验,定要向孔相举荐。”

  刘备想请郑平出仕,平原相陈纪想请郑玄举荐贤才,王更狠,都有挖刘备入北海郡的心思了。

首节上一节7/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