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4节

  “只可惜生不逢时,在这个动辄举茂才举孝廉才能出仕的时代,军功升迁是很困难的。倘若是秦皇汉武时期,似刘备这等敢上阵杀敌的,早已闻名当世了。”

  郑平给了刘备一个求贤的下限。

  当上高唐令!

  如今的平原相是有“三君”之名的颍川陈纪,刘备当上高唐令并不是一件难事。

  用不了多久,刘备就会来高密县。

  既然有了选择刘备的想法,郑平自然不会如郑玄说的一样,要“屈身守分,以待天时”。

  天时不在刘,唯有逆天意!

  刘备有仁主之风,又有猛将相随。

  郑玄是青州名仕,德行连黄巾都要避让,门人弟子更是超过千人。

  郑平有平天下的志向和谋略。

  只要将这些资源都整合在一起,郑平又何惧天时不在刘?

  既然穿越到了汉末,郑平就不想虚度光阴一生,徒让司马老贼留名。

  智者斗智,勇者斗勇,壮志贯彻一生,才不愧对这名仕之子的出身!

  见郑平对刘备如此的推崇,郑玄静静思虑了一阵,道:“让老夫助刘备扬名,这事也不是不行,但老夫得亲自见见这刘备,才能决定!”

  郑平笑道:“父亲勿急,孩儿给刘备谋了一个机会,他若能抓住契机,自然会来北海寻我。倘若抓不住,那只能说孩儿看走眼了,这扬名自然也就不需要了。”

  见郑平成竹在胸,郑玄不再多问,又提及了婚嫁一事:“显谋,既然你准备留在青州,于公于私,迎娶孔文举的女儿,都对你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大丈夫只患功名不立,何患无妻。”郑平出言打断:“更何况,孔北海的女儿,如今过于年幼。”

  郑玄眼一瞪:“年幼?孔文举的女儿已经及笄,正待字闺中,难道你还想让她多长几年不成?”

  郑平点头而笑:“父亲深知我心啊,倘若孔北海的女儿,愿意多等我几年,我一定不会辜负父亲的好意,以厚礼迎娶!”

  “你还真敢说啊!”郑玄胡须都翘了起来,显然又被气着了:“此事就听老夫的!你若想让老夫助刘备扬名,就必然要借孔北海的势。”

  “他是三府举荐的北海相,跟青州各郡的达官贵胄都有恩情。若无孔文举相助,仅靠老夫的名声,是不足以让刘备暂代青州刺史的!”

  “若你决定了,明日老夫就遣你兄长去北海提亲,否则你还是跟老夫去徐州吧!”

  郑平暗叹一声,知道这事是拒绝不了。

  郑玄这是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心要让郑平娶孔融的女儿。

  真要借孔融的势,哪里需要郑平去联姻啊!

  “就依父亲之意!”郑平不再反驳,毕竟这也不是坏事。

  郑玄暗暗得意,如郑平判断的一样,郑玄是有私心的。

  虽然郑平推崇刘备,但郑玄跟刘备不熟,担心郑平会误信了人。

  让郑平娶孔融的女儿,就意味着郑平成了郑玄和孔融的代言人了。

  不论刘备德行如何,想要立足青州就得依靠郑平来取得青州名仕和郡官的推举。

  “兄长在何处?”郑平又问道。

  “学堂未归。”郑玄忽然想到什么似的,再次瞪眼警告:“你兄长谦厚,不似你鬼精,别耍花花肠子!”

  郑平笑道:“父亲多虑了,我跟兄长四年未见,只是去叙兄弟之情。”

  .....

  高唐县。

  平原相陈纪亲自莅临县衙。

  而高唐令遭受杖刑,此刻已经被杖毙。

  在得知刘备奇袭黄巾失败、反而在中途遇到埋伏的消息,陈纪就已经猜到了原因。

  县中官吏勾结黄巾的,不止有高唐县一例。

  平原郡九个县,经陈纪查明的有六个县的官吏都跟黄巾有勾结!

  但即便如此,陈纪也不敢轻易责罚。

  一旦谋事不密,陈纪这个平原相都可能有杀身之祸。

  但现在,高唐令却碰到了硬钉子!

  刘备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已经将高唐县的县兵全部掌控了。

  可怜的高唐令想不明白,为什么刘备亲自给几个县兵编织了草鞋,就让这群县兵对刘备言听计从了。

  高唐令更不明白,堂堂一个县尉,居然会自降身份的给县兵编草鞋,简直有辱斯文!

  陈纪挥了挥手,让兵卒将高唐令抬出,随即看向侍立的刘备,眼神中颇有欣赏之意:“玄德,你让本相刮目相看了。”

第6章 潜龙出渊,刘备出仕县令

  陈纪心情很不错。

  平原郡九个县的县尉,唯有刘备这个县尉是在认真履职。

  如今更是助陈纪除掉了高唐令这个跟黄巾勾结的害群之马。

  陈纪一开始是没怎么关注刘备的,刘子平向陈纪举荐刘备时,也只言刘备武勇。

  当时,陈纪委任的高唐县县尉,在一个月内因为各种原因死了三个,陈纪迫于无人可用,这才委任刘备当了这高唐县县尉。

  本意是希望刘备能撑久一些,却没想到刘备给了自己一个大礼!

  被黄巾打了一场埋伏,寻常县尉都会唉声叹气,但刘备却趁机逐个的对县兵嘘寒问暖,甚至不惜亲自给溃败时丢了鞋子的县兵编织草鞋。

  这群县兵平日里面对的都是高高在上的县中官吏,见了官吏都得埋头装孙子,哪里遇到过如刘备这般亲民的上司?

  甚至于,刘备还会因为编织的草鞋不合脚,当即寻来草篾,固执的替县兵的草鞋调整了尺寸才肯回城。

  卢中郎将的弟子、平原相亲自委任的县尉、以及那有意无意让人听到的“汉室宗亲”身份、昔日大将军何进门下等等身份和过往事迹,更是让县兵觉得刘备这个县尉颇为不凡。

  还未返回高唐县,这两百县兵几乎都对刘备有好感爱戴之意了。

  以至于,高唐令稀里糊涂的,就被刘备给武力架空了!

  刘备没有居功:“这次能替国锄奸,皆是陈相调度有方!”

  陈纪大笑、轻轻捋了捋美髯:“玄德谦厚,有君子之风啊!如今高唐令一职空缺,玄德可有贤才举荐?”

  举荐贤才?

  我哪有贤才举荐啊!

  刘备微微一愕,正欲摇头时,忽然看到了陈纪嘴角的那一抹笑意。

  这一瞬间,刘备懂了。

  这是陈相在给机会啊!

  “陈相!”刘备凑前一步,拱手一礼:“昔日有毛遂自荐于平原君,游说楚王解了邯郸之危。刘备不才,愿效仿毛遂自荐,请任高唐令一职!”

  刘备拱手长揖,心中有些忐忑。

  倘若会错了意,那这高唐县又待不下去了!

  陈纪没有立即答应,而是郑重其事的问道:“玄德,你若当了这高唐令,准备如何治理这高唐县?”

  刘备见陈纪有意考校,知道这是会对意了,不假思索地道:“若我当了这高唐令,必当勤于文武诸事。一边招兵买马,积草囤粮,肃清境内的黄巾流寇;一边抚养生息、裕德于民,助百姓开垦良田,蓄养六畜。”

  “有作奸犯科之人,善用法度约束惩处;有才俊贤才在野,准备礼物亲自延请。”

  “如此,方能令高唐县吏治清平,百姓内无饥寒之苦,外无贼寇之患。”

  陈纪捋着美髯,看向刘备的眼神多了三分惊讶。

  虽然刘备的对答有些生疏,但能将其脱口而出,证明刘备平日里是仔细揣摩过这些道理的。

  “这刘备,倒也是个奇才啊!“陈纪暗暗赞叹。

  如今平原郡的诸县官吏,陈纪能用的人不多,有才干的更少,连郡丞都是由陈纪的儿子陈群在兼任。

  陈纪端起高唐令的印绶递向刘备,言语多了三分严厉:“刘备,既然你有报国安民之心,那本相就给你一个机会。即日起,由你担任高唐令,县丞和县尉,皆可由你自行提拔。希望你不要忘了本心,勤施善政,莫要让本相失望啊!”

  刘备大喜,双手颤抖的接过高唐令的印绶:“备,谨遵陈相之命!”

  自讨伐黄巾开始,刘备任职过的最高官职,还是随丘毅讨下邳贼,因功受封的下密丞。

  高唐令,这是刘备第一次正式担任县令,还是一个满万户的大县!

  出身寒微,织席贩履的刘备,宦途飘零六年,终于当上了县令。

  这其中的艰难,寻常人是很难理解的。

  小心翼翼的将印绶收好,刘备恢复了常态,谦恭但不谄媚:“请容我准备薄酒,今日与陈相共饮。”

  陈纪摇了摇头:“郡中事务繁忙,酒宴暂且搁置吧,待平原郡吏治真正清平的那天,再由本相亲自设宴,款待诸县功臣。”

  刘备面有惭愧:“陈相心怀社稷百姓,令人钦佩。”

  陈纪刚准备离开,忽然又驻足留下:“差点忘记了,玄德你前些日子托本相打听的北海郑玄之子郑平,此人的确是当世少有的才俊之士。”

  “一岁能言,两岁能字,三岁读诗文,五岁论古今,年少时就遍读万卷家书,勤习弓马剑术,堪称少年奇才。“

  “十四岁狱中探亲时,剑斩言语凌辱郑玄的宦官苏礼,扬名北海。”

  “十六岁时跟郑玄在学堂辩论,认为善谋略者,应当显扬于世,于是自取表字显谋,出游诸州郡,因此也得了个‘狂才’之名。”

  “玄德若想延请此人,恐怕有些困难。”

  刘备并未告诉陈纪,当日冒充平原郡讨贼都尉的就是郑平。

  陈纪只以为刘备是偶然得知了郑玄之子的贤名,有意延请,这才向自己打听。

  刘备凛然。

  当日只觉得郑平胆魄过人,又懂行军士气,刘备断言郑平是个才俊智士,这才出言邀请。

  却不曾想郑平比刘备想象中更有才能!

  “若能有郑平相助,不止高唐县,我连平原郡的黄巾都能一并扫除了!”

  “如今我成了高唐令,想必是通过了郑平的考校了,此时不去,更待何时?”

  想到这里。

  刘备向陈纪请命道:“不瞒陈相,当日我遭遇黄巾埋伏时,正是郑平诈称平原郡讨贼都尉,助我整顿了士气,这才惊退了黄巾。”

  “我本想邀请郑平助我扫平高唐县的黄巾贼,还一县百姓安宁。但郑平却说,我只是高唐县的一个小小县尉,钱粮都得归县令管,扫不平高唐县的黄巾贼。”

  “郑平承诺,若我当上了高唐县县令,可再去北海寻访!”

  “请陈相许我假期,前往北海求贤!”

  陈纪吃了一惊,随即敛容:“没想到玄德跟郑平还有这般的际遇!不用许假期,你持本相书信,同时去拜访康成公,请康成公举荐一些贤才来平原郡任职!不论请不请得回贤才,本相都记你一功!”

  这还真是瞌睡了有人送枕头!

  陈纪正愁平原郡可用的人才少,若有郑玄举荐贤才,陈纪哪里还会像现在这般束手束脚?

首节上一节4/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