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369节

  这瓮都已经布下,结果吕布不来了,张飞心中的郁闷可想而知。

  一旁的郑平却是没有半点儿失态,轻笑摇扇:“翼德何须恼怒。吕布,不过一犬,而曹操,却是一虎,失犬而得虎,这是幸事!”

  张飞一愣,随后一喜:“失犬而得虎?军师你的意思,你要杀曹操?”

  郑平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兖州的部署,其中一个目的就是针对曹操,如今曹操提前来到了兖州,虽然会令一些部署发挥不了效用,但却对我的全盘部署没有太大的影响。”

  张飞大笑:“俺就知道,军师是不可能吃亏的。本来只是想诱杀一犬,如今却能诱杀一虎,果然是快事啊!”

  “军师,俺要立头功,你不能偏袒二哥!”

  “二哥都是徐州牧了,拿了头功也没用。”

  “俺现在还没立多少军功,若不能得头功,锐士营的军校都会不服气的。”

  郑平轻笑:“翼德不是说要单挑吕布,然后生擒吕布吗?这功劳让给云长?”

  张飞挥了挥手,大大咧咧地道:“生擒吕布哪有生擒曹操痛快?生擒了曹操,俺的锐士营,就是名副其实的青州第一营。”

  “至于吕布,就让给二哥吧,二哥经常遗憾没能杀了吕布,这次就如二哥所愿。”

  “俺擒了曹操,想必也能当个兖州牧的吧?”

更新说明

  最近有些崩,一上午就写了一章,而且还写得不对劲,若不是昨天请了假,今天我估计又想请假。

  此书暂时改成,一日一更吧。

  原本我是打算七月初就快速完结的,又想写个百万字再完结,于是中间就加了些剧情,结果这剧情也没写好。

  然后昨天又删删改改,发现越改越不对劲。

  汗……

  我承认,我还是受影响了,激情一下崩了。

  另外回复下说我搞平衡水字数的,因为作者就不会写打仗的场面,大部分打仗都是几句话带过。

  我要会写打仗场面也不至于成绩这么差了,我比你们更想写,汗…

  不会太监,会以剧情完本的方式完本。

  就这样…~…,感谢一路追定的。

  写不出来的时候强行写,我自己也觉得写得跟屎一样。

第313章 虚虚实实,袁绍被打蒙了

  曹操的到来,加剧了兖州的冲突。

  郑平早对这种情况进行过推演,也制定了相应的应对之策。

  然而直接打,是打不起来的。

  不论是刘备势力还是曹操势力,名义上都是刘协的臣子,还是有实权的臣子。

  不能师出有名,就容易被对方抓住把柄,持之以大义。

  因此,曹操来到陈留后,以查处贪污为由,罢免了陈留郡、东郡、济阴郡和山阳郡的部分官吏,委派亲信之人执掌四郡。

  迅速宣布四郡的主权!

  泰山郡、济北国、东平国和任城国,早被郑平渗透,曹操派遣的督邮直接被以欺辱士民为由被绑了。

  曹操也不怒,不再派遣督邮前往。

  兖州一分为二,双方都默契的维持了微妙的平衡。

  寿张城。

  郑平在兖州地图上画了个圈,嘱咐张飞:“翼德,分一千锐士营给李通,走阳谷去仓亭津驻扎,同时征募民夫,在阳谷城南十二里,建造粮仓,以供军需。”

  “不用隐藏行踪和目的,直接大张旗鼓,若有人问,就言使君奉诏北伐,在此地建造粮仓。”

  面对郑平的安排,张飞感到一阵疑惑:“军师,俺不应该去打曹操吗?为何要去仓亭津驻兵建仓?”

  “倘若袁绍遣将南下,俺还如何去打曹操?”

  郑平摇头轻笑道:“翼德,曹操肯定是要打的,但你现在拿什么理由去打曹操?私怨再多,这明面上曹操依旧是司空,而不是叛逆!”

  “遣将进攻当朝司空,这等行为,岂不是陷使君于不义?”

  “即便要打,那也得制造一个打曹操的理由才行啊。”

  “我们的敌人,不止有曹操,还有袁绍。”

  “陛下给使君下诏令其北伐,我们好歹也得装装样子。”

  看向河北方向,郑平的眼中多了几分冷笑:“更何况,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不拉袁绍下水,我心难安啊。”

  袁绍在灭了公孙瓒后不南征,想当渔翁的目的显而易见。

  若跟曹操争个你死我活,袁绍忽然南下,那遭殃的就是曹操和刘备了。

  郑平不会如此犯傻的让袁绍得利。

  既然曹操出兵陈留,又在四郡驻扎了大量的兵马,郑平不趁机拉袁绍下水,岂不是浪费大好机会?

  打曹操,是郑平的目的。

  聚六州之兵北伐袁逆,同样是郑平的目的。

  目的没有先后之后,谁先达成可执行条件,谁就会先会被执行。

  曹操若能真心伐袁,郑平不介意先将袁绍灭掉。

  仓亭津驻兵、阳谷城南建造粮仓,郑平非但没有封锁消息,还大张旗鼓的生怕没人知道,不论是曹操的探子还是袁绍的探子,都轻易的探查到了。

  “刘备真要北伐?”

  这迷惑性极强的部署,让曹操有些愣。

  大家都是来争兖州的,你忽然跑去北伐?

  既然真的要北伐,何必一开始用“青州缺粮”的借口?

  “或许,青州缺粮的借口,并非出自郑平而是刘备身边其余幕僚。”郭嘉断言。

  曹操凝声道:“奉孝能否猜到郑平的用意?”

  郭嘉略思一阵:“嘉以为,刘备是受制于师出无名,毕竟陈留郡、东郡、济阴郡和山阳郡都已经被明公掌控。”

  “若无恰当理由,刘备也不能来抢这四郡。”

  “再加上袁绍在北虎视眈眈,不得不防备。”

  “故而,嘉断定,刘备是想拉袁绍也介入兖州纷争,继而谋利。”

  “若事成,则跟明公一起抢夺袁绍的城池,若事不济,则顺势断明公归路、抢兖州四郡。”

  “不管事成与否,刘备都能得到好处。”

  曹操冷哼:“郑显谋还是一如既往的阴险狡诈,淮南之败,本将深以为耻,郑显谋这厮,竟然还想故技重施?”

  若不是顾及跟袁绍的实力差距太大,曹操都想将计就计,借袁绍之手灭刘备之兵了。

  “得先胜袁绍几阵,而后才能借本初的兵马灭刘备之兵。”

  “若能让郑平也死于本初之手,刘备必然深恨袁绍,不顾一切的北伐。”

  曹操内心不断揣摩,逐渐有了计划。

  而在河北,刘备在仓亭津驻兵建仓的情报,也被八百里加急的送到了涿城。

  “刘备竟然会奉诏?”

  袁绍反复确认了情报的真伪,满脸的惊讶。

  在袁绍看来,刘备跟自己其实是一类人,有野心有大志亦不迂腐。

  换位思考,若袁绍是刘备,面对曹操这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行为,必然是不会奉诏的。

  哪有弱者号令强者的道理?

  “不,不对!”袁绍很快又反应过来:“若刘备真心奉诏,又岂会大张旗鼓的驻兵建仓。”

  “兵贵神速,打南皮城的时候,刘备可没这么迟疑过。”

  “刘备是故意的,这是在引我出兵!”

  虽然猜到了刘备驻兵建仓的目的,但袁绍内心还是迟疑不决。

  若是不管不顾,万一刘备直接渡过黄河,岂不是得仓促应对?

  面对袁绍的困惑,许攸则是坚持之前的战略,令袁绍先解决黑山军,再抢司州。

  “明公,刘备若真的要北伐,直接走南皮城北伐不是更好?”

  “要打清河郡和魏郡,直接走平原国东进就可以了,何必在仓亭津驻兵建仓?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攸以为,刘备的目的依旧是兖州和曹操,驻兵建仓,不过是假象,最多佯装派兵攻打!”

  “明公若出兵,则刘备和曹操势必会携手;反之,明公死守关隘津口城池,即便刘备和曹操真的北伐也得不到好处,待其北伐士气消退,必然会再次内斗。”

  许攸这阵分析,是基于袁绍当前情况最稳妥的应对方式。

  即便逢纪想反驳,也不敢出言。

  反驳,就意味着逢纪支持出兵。

  然而,即便是逢纪,也没信心出兵就能赢。

  这万一失败了,岂不是又给了许攸构陷的理由。

  到时候许攸必然会说“果然逢纪私通刘备的吧,否则怎么会执意劝明公出兵,然后又故意败给刘备”,若真如此,逢纪的脑袋可就得搬家了。

  涉及到了军争,自然是要等机会来了再出来落井下石。

  逢纪冷冷的扫了一眼许攸,保持了沉默。

  袁绍见逢纪审配都不出言反对,这心底顿时一松。

  没人反对,就意味着许攸的分析是正确的!

  “那就依子远之计,下令诸郡严守关隘津口城池,不得轻易出战!”袁绍一锤定音,定下了应对之策。

  虽然袁绍按兵不动,但仓亭津的粮仓依旧如期建造,东平国、济北国、任城国和泰山郡的粮草,也在陆陆续续的运往粮仓。

  郑平又将建仓之地,取名为仓上。

  与此同时。

  除了在辽东跟袁谭争斗的飞军营,以及驻守南皮的破军营外,锐士营、白袍营、先登营、白营、大戟营的兵马将校,也在陆陆续续的奔赴东平国。

  原本藏匿在泰山郡要偷袭吕布的关羽,也亮出了旗帜。

  不到一月时间,五营兵马近三万人,相继抵达。

  连刘备也来到了仓亭津寿张城!

首节上一节369/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