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361节

  从淮南袁术旧部,到庐江陆康,再到豫章华缉、丹阳周尚、会稽王朗、吴郡许贡,即便是性格暴虐的许贡,都被刘备的仁德折服。

  而在扬州避难的名仕许劭,更是评价刘备为“命世英才”,意为:顺应天命而降世的英雄之才。

  如果不是刘协还活着,许劭更想评价刘备为“光武之姿,中兴之主”,认为刘备能如光武帝一般扫荡群寇,三兴大汉。

  “也不知显谋的计划进行得如何了。”

  曲阿,刘备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到了驿馆。

  早在一个月前,刘备就得到了关羽送来的书信。

  虽说郑平让张飞告诉关羽,暗中出兵泰山郡是郑平私自调兵,但关羽还是遣关平前往扬州给刘备送信。

  倒不是说关羽不信任郑平,而是在关羽心中,即便是暗中出兵也是要通知刘备的。

  刘备没有多想,毕竟刘备南巡、郑平去兖州,这是一开始就定下来的。

  刘备担心的是,自己南巡时间太久,会影响郑平的谋划。

  “使君南下徐扬二州,目的是为了整顿二州的人力和物力。”

  “支持使君的人越多,我可以调动的人力和物力才越多。”

  “现在已经不是一城一池的争夺了,一旦大战开启,比的就是双方的钱粮消耗。”

  “谁先耗尽钱粮,谁就会输!”

  郑平的话,历历在耳。

  越早整顿青徐扬三州的人力和物力,郑平能调动的人力和物力才会越多,这计策用起来才会更顺畅。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若整顿青徐扬三州需要个三年五年,郑平是绝不可能去兖州行计的。

  “如今扬州各郡太守,都已经明确表示会支持北伐,钱粮也在陆续运往青州。”

  “显谋,接下来就看你的了!”

  刘备看向兖州方向,眼神中多了几分凝重。

第307章 荆州之争,曹昂游说蔡瑁

  冀州富庶,要钱有钱,要人有人。

  以冀州的人口和历史传承,一州比得上青徐两州。

  幽州和并州比起扬州大部分的不毛之地,又要强上几分。

  虽说青州一直都在以各种方式买马,但比起袁绍要艰难多了。

  袁绍不仅能轻易买马,还能征召胡人骑兵。

  将钱粮汇聚青州,也是为了提防袁绍忽然南下,而采取的持久战守势。

  许攸在袁绍面前分析敌我优劣的时候,是有忽悠袁绍的成份的。

  倒不是许攸不知道袁绍和刘备之间的优劣,而是许攸认为,先破黑山贼、再夺司州才是最适合当前情况下袁绍应采取的战略部署。

  许攸担心逢纪审配会反对,故意给袁绍营造出一种,如果直接跟刘备打会输的假象。

  虽然许攸的确贪婪,但在大势上的判断,许攸远比逢纪看得更清楚。

  稳扎稳打,先安内,再攘外。

  当袁绍灭了黑山贼这个内患,又抢占了司州四郡切断关东跟关中和凉州的联系。

  哪怕南部六州都结盟了,袁绍依旧占有大势。

  许攸唯一担心的,是逢纪审配会跟自己抢功。

  相对于袁绍和刘备,颍川的曹操是处境最尴尬的。

  荀和毛阶的奉天子以令不臣战略,本来是助曹操平定南部六州的利器。

  奉大义而讨,诸郡皆从。

  然而,曹操的时机太差了。

  如果曹操不脑抽打徐州杀陶谦,而是选择一开始就抢在张邈吕布前迎奉天子,刘备根本没机会得到徐州和扬州。

  而曹操则可以借助大义,去号令刘备、陶谦、刘繇、张邈、刘表等驳杂的势力,亦可以派遣太守刺史去各州捣乱。

  再有袁术孙坚在淮南一带盘踞,南部六州谁主沉浮,就难以预料了。

  可惜,曹操一步错,步步错。

  面对郑平这个对大势把握有先天优势的奇人在,曹操的每一步都要落后刘备十几步。

  以至于刘备都成了皇叔、左将军、青州牧、临淄侯、有假节之权,结善兖州牧臧洪、泰山太守应劭、济北相鲍信、结善刘表、暗掌青徐扬三州,半个兖州都快落入刘备掌控了,曹操才堪堪将朝堂上的异己清除。

  而实际能掌握的州郡,也只有豫州。

  关中虽然有曹操的亲信钟繇,但钟繇还在致力于民生恢复,不找曹操要钱粮都已经是钟繇的本事了,更遑论支持曹操了。

  唯一让曹操能暗暗庆幸的,也就跟吕布结成了亲家,吕布又对曹昂寄予厚望。

  对于长子曹昂,曹操是颇为器重的。

  名门之后,自幼接受了名门精英教育,论文论武,都有曹操年轻时的风范。

  缺少的,只是历练。

  兴平二年,夏。

  曹昂以戏志才为军师,曹真、曹休、夏侯尚为将,以助蔡瑁征讨南阳贼寇为由,驱兵宛城。

  这南阳的贼寇,其实是张邈和吕布讨伐李郭汜时,自关中逃窜而来的,如张济、杨定。

  原本张济、杨定是想要投奔刘表的,但刘表认为这些西凉余孽都是隐患,于是遣兵驱逐。

  走投无路之下,张济、杨定合兵一处,开始在南阳劫掠钱粮。

  负责进攻穰城的张济,中流矢而死,杨定则是被蔡瑁击败,下落不明。

  志得意满的蔡瑁,却在进攻宛城的时候遭到张济侄儿张绣的伏击,差点被张绣阵斩。

  愤怒的蔡瑁,纠集兵马再战,然而令蔡瑁没想到的是,宛城的张绣异常骁勇,每每都能在蔡瑁的薄弱处出兵。

  守城的时候更是花样百出,不论蔡瑁如何攻城,张绣都能识破蔡瑁的阴谋。

  云梯、地道、投石车、登城钩......

  蔡瑁绞尽脑汁想出来的攻城手段,在张绣面前跟孩童戏耍一般。

  这让蔡瑁恼怒不已!

  被一个不知名的西凉余孽屡屡击败,蔡瑁在襄阳的风评已经降到了最低,连刘表都亲自遣人责问蔡瑁。

  就差给蔡瑁冠上一个靠裙带关系上位的废物之名了。

  “勋弟,你亲自带人督战,后退者斩!”蔡瑁很恼怒。

  若守城的是张济,蔡瑁还有理由自辩张济昔日董卓麾下悍将,暂时拿不下宛城是很正常的。

  但偏偏,西凉悍将张济死了、杨定逃了,剩下个没什么名声的张济侄儿,让蔡瑁没半点脾气。

  也难怪连刘表都觉得蔡瑁在南阳,是不是有什么不可见人的秘密。

  蔡勋准备出帐时,一小卒来汇报:“营外有一人,自称是曹司空之子曹昂,求见将军。”

  蔡旭闻言大喜:“曹昂是曹司空最器重的长子,上回去颍川的时候,愚弟见过曹昂一面,此子颇有贤名。”

  “刘琦在曹昂面前,犹如萤火比日月。”

  刘表的长子刘琦,历来软弱,蔡瑁向来瞧不起。

  因此襄阳蔡氏,支持的是刘表幼子刘琮。

  蔡瑁甚至还将侄女嫁给了刘琮,以示亲近。

  “既然是曹司空之子,自然得见一见。”虽然不明白曹昂为何而来,但蔡瑁有心结交,于是亲自出营迎接。

  一见曹昂那器宇轩昂的身姿和名门世家公子的风度,蔡瑁顿时眼前一亮。

  由于刘表跟刘备亲善,蔡瑁已经有了不耐烦的心思。

  再有上一回蔡瑁进谏的时候,刘表那句“蔡瑁,老夫才是荆州牧”,让蔡瑁有了恼怒之心。

  对于蔡瑁而言,刘表这是在过河拆桥,没有蔡氏的支持,刘表算个屁啊!什么单骑定荆州,没有蔡氏,谁能定荆州?

  在看到曹昂的第一眼,蔡瑁就在寻思是嫁妹妹还是嫁侄女或者直接嫁女儿了。

  寒暄一阵,蔡瑁邀曹昂入帅帐,问及曹昂来意。

  曹昂儒雅而笑:“小侄听闻叔父在南阳剿匪,想来搏一些功名,还请叔父不要嫌弃小侄。”

  蔡瑁顿时眼前一亮。

  曹昂竟然自称小侄,称呼自己叔父?

  蔡瑁也不矫情,顺势而道:“贤侄客气了,我一向钦佩曹司空,有贤侄相助,我又岂会拒绝?”

  顿了顿,蔡瑁故意叹道:“只是这宛城的张绣,智勇双全,颇为难缠,令我寝食难安啊。”

  曹昂笑道:“叔父被那张绣骗了,不是张绣智勇双全,而是张绣身边有一奇谋。”

  “奇谋,不知哪位名仕,在给张绣献策?”蔡瑁眼神一凛,这心中的抑郁之气顿时少了许多。

  败给张绣,那是耻辱。

  败给名仕,那就只是技不如人了。

  虽然都是败,但这面子上更好看。

  曹昂不假思索地道:“西凉曾有一奇人,姓贾名诩,表字文和,董逆在时,曾被卢植举荐为太傅,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但是为人颇为低调。”

  “董逆被诛,王允执掌朝廷大权,曾下令要诛杀所有的董卓余孽,结果惹怒了贾诩,贾诩游说了董卓余孽,助其反攻长安。”

  “其结果,便是王允死,李郭汜执掌朝政,贾诩趁机脱离长安,在宛城隐居,小侄曾前往宛城拜会过贾诩,故知其踪迹。”

  “张邈吕布攻打长安,张济、杨定自关中流窜到南阳,因为荆州牧不愿接纳,故而在南阳劫掠钱粮,占了宛城。”

  “张济、杨定死后,张绣率残部留守宛城,叔父本可一鼓作气拿下宛城,却忽然间屡屡战败。”

  “必然是张绣意外寻到了贾诩!”

  蔡瑁狠狠道:“若破宛城,必要杀贾诩泄愤。”

  曹昂摇头:“叔父,你若真有这想法,必死于贾诩之手。”

  蔡瑁愣住:“这是为何?”

  曹昂笑道:“贾诩此人,善于谋算,行事果断。又精通兵法抚民之术,个性胆小,最怕惹事。”

  蔡瑁更是疑惑:“胆小怕事之人,贤侄为何如此看重?”

  曹昂目光深邃:“因为胆小怕事,所以贾诩最擅长将危险扼杀在萌芽之中,谁想让贾诩死,贾诩就会先让谁死!”

  “昔日王允不肯宽恕西凉诸将,更有杀贾诩之心,结果贾诩直接游说了西凉诸将反攻长安,连最善攻伐的徐荣都被贾诩用计诛杀。”

  “王允更是被逼自裁。”

  “贾诩只是胆小怕事,不是不敢杀人啊。”

首节上一节361/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