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339节

  片刻后,曹操问及正事:“玄德这次来洛阳,莫非也是劝天子迁都的?”

  刘备不假思索:“洛阳残败,已经不适合当帝都了。上回孟德兄来信,邀备一起劝谏天子迁都,莫非忘记了?”

  曹操哈哈大笑,细眼多了几分不寻常:“当然没有忘记!只是有传言说,天子有意迁都青州,玄德这次来洛阳是要迎天子入青州吗?”

  刘备佯惊道:“青州?备什么时候说过,要迎天子迁都青州了?”

第290章 大汉忠臣,刘备献礼玉玺

  曹操的表情顿时变得微妙。

  不迎天子入青州,你提兵入洛阳?

  蒙谁呢!

  曹操对刘备的话半个字都不信。

  “哈哈!”曹操大笑一声,掩饰尴尬道:“玄德何故瞒我?这五千兵马每日里耗费甚巨,青州至洛阳又有千里之遥。”

  “不为迎天子入青州,为何要带上五千兵马?”

  “倘若没有个理由,恐怕这朝中公卿会对玄德有误会啊。”

  刘备不假思索地道:“孟德兄多虑了。之所以带上五千兵马入洛阳,是因为要避免袁绍来抢传国玉玺。”

  “抢传国玉玺啊,这不”猛然间,曹操瞪大了眼睛,语气也变得有些急促:“玄德你刚才说什么?你,你,你,传国玉玺在你这?”

  刘备如实点头:“是啊,传国玉玺的确在备处。否则要觐见陛下,备只需五十骑就够了,也不要带上显谋和白袍营五千将士。”

  “实在是这传国玉玺太重要了!”

  曹操呆了。

  为什么传国玉玺会在刘备身上?

  本初怎么可能让刘备得到传国玉玺?

  北方发生了什么变故?

  刘备,真的有传国玉玺吗?

  不是在诓我?

  一个个的疑问在曹操脑海中掠过。

  刘备这个情报太令人难以置信了。

  “玄德,你是怎么得到的这传国玉玺?”曹操的语气中有怀疑。

  刘备却是自战马行囊中,直接将传国玉玺取出,一边拆封布一边感慨道:“是伯圭兄趁备攻打南皮城的时候,奇袭了涿城的皇宫,打伤伪帝后夺走了传国玉玺。”

  “伯圭兄又去了徐无山,将传国玉玺委托给了大司马的旧吏、幽州大贤田畴,田畴又自渤海渡河将传国玉玺送到了青州。”

  “伯圭兄自知犯了大错,于是孤身去了塞外,有消息称,伯圭兄闯入了踏顿的王庭大帐,最终力战而亡。”

  曹操听得更不是滋味。

  这内心也多了几分忿忿:本初这也太大意了,居然能让公孙瓒奇袭皇宫,还夺走了传国玉玺。

  如此一来,刘备的功劳就能盖压众人了。

  若这个时候,刘备提议天子迁都青州,即便是想反对的公卿大臣也难以阻止了。

  想到这里,曹操忍不住问道:“玄德,你有献玉玺的功劳,真的不准备让天子迁都青州吗?”

  刘备摇头道:“刘宗正上回来青州宣旨,的确有让备迎接天子迁都青州的想法。”

  “然,青州无险可守,倘若袁绍大军南下,天子在青州就太危险了。”

  “这次备来洛阳,就是要劝天子放弃迁都青州,至于迁都何处,尚未想好。”

  刘备回答得很实诚,实诚得曹操几乎都不敢相信。

  细眼一眯,曹操脑中快速的分析刘备的说辞。

  “刘备当真没有让天子迁都青州的想法?会不会又在设陷井诓我?”

  “倘若是真的,刘备又会劝天子迁都何处?是陈留还是颍川?亦或者其他地方?”

  “虽然陈留遭了蝗灾,但刘备若是支持天子迁都陈留,这蝗灾对立都陈留的影响就不大了。”

  想到这里。

  曹操再次试探的问道:“玄德以为,颍川可适合当立都之地?”

  “颍川沃野千里,士民汇聚,百姓富足,又有山川河流天然险要,倘若天子立都颍川,就不怕袁绍大军南下了。”

  刘备将传国玉玺收回行囊,徐徐道:“比起陈留,颍川的确更适合立都。然而备官职低微,恐怕难以说服朝中公卿。”

  曹操心下一定。

  刘备这般说,那就是在问曹操要好处了。

  “看来玄德真无让天子迁都青州的想法。”

  “临淄城一马平川,本初若是南下,顷刻间就能兵临城下,不是立都的首选。”

  仔细的斟酌了一阵,曹操道:“吕布如今是建威大将军,又无过错,这大将军一职是给不了。”

  “而车骑将军如今是陛下的岳丈在担任,骠骑将军和卫将军也由天子亲信之人出任。”

  “我有意表奏玄德为左将军,享开府之权,虽然左将军位次上卿,但屯兵一方也不用受朝中公卿节制。”

  “玄德以为如何?”

  左将军亦是杂号将军,不常设置。

  然而这左将军比起四征将军,又多了开府之权。

  左将军府可单独设置长史、司马、从事中郎、掾属、令史御属,直接受命于皇帝。

  哪怕是大将军,都不能私下调动有开府之权的左将军!

  刘备目光看向右边的郑平,见郑平点头后,刘备这才应道:“孟德兄若能表奏备为左将军,备自然力劝天子迁都颍川。”

  这次来洛阳,刘备和郑平的目的就是让天子迁都颍川。

  既然曹操主动来许诺,刘备也乐得答应。

  曹操表奏刘备为左将军,和刘备向刘协索要左将军,这本质是不同的。

  前者是主动给,后者是主动要。

  虽然只是口头约定,但曹操对刘备的人品信用还是有认知的。

  刘备犯不着为了这种事而败坏自己的名声。

  两人一路畅谈,不知情的还以为曹操和刘备是多年不见的好友呢。

  快到黄昏的时候,刘备一行人抵达了洛阳城。

  而在洛阳城外,刘协则是带着文武百官迎接刘备。

  之所以如此郑重,是因为刘艾告诉刘协,刘备这次是来送还传国玉玺的!

  刘协当时就激动了。

  传国玉玺啊!

  袁绍和公孙瓒当初就是用传国玉玺来拥立新帝,然后抹黑刘协得位不正,这一直都是刘协的心病。

  而现在,刘备秘密护送传国玉玺来洛阳了!

  “孟卓,陛下态度如此强硬,恐怕跟刘备暗中有约定啊。”陈宫忧心忡忡。

  洛阳如今的局势,已经逐渐不被张邈、陈宫掌控了。

  就连吕布对张邈和陈宫都有了不满!

  张邈冷哼:“陛下翅膀硬了,就忘记我等老臣的功劳了。那刘备就是一只吃人不吐骨头的饿虎,岂会真的尽心辅佐陛下?”

  “待陛下吃了亏,必然会想起我等的好处来。”

  “静观其变吧!”

  陈宫无奈。

  如今的局势,除了静观其变,也没什么良策可以应对。

  刘协则有些望眼欲穿的模样,不时的问刘艾:“宗正,这征北将军怎么还未到?”

  刘艾也只能耐心的回答刘协:“陛下勿急,再等片刻就好。”

  刘协怎么能不急?

  刘备护送的,可是传国玉玺啊!

  有了传国玉玺,刘协就是真正的受命于天,大汉唯一正统的皇帝!

  而涿城的那个,不过是个死小鬼罢了。

  忽然。

  远方一员骑卒疾驰而来、正是孙策,只见孙策手中扛着一面厚重的旌旗,旌旗上书了一个遒劲有力的“汉”字。

  汉,是大汉的汉!

  “征北将军麾下、白袍营副将孙策,奉令向陛下献礼!”孙策在刘协前方勒住战马,随即一个潇洒漂亮的侧身下马。

  而手中的旌旗却是纹丝不动,足见孙策臂力的恐怖。

  刘协也忍不住称赞:“果真骁士也!”

  孙策猛地吸气,将旌旗往地面一砸,旌旗尾端直接没入了泥土之中。

  “第一礼:大汉旌旗!旌旗在,大汉在,旌旗所向,皆是大汉之地。犯大汉者,虽远必诛!”

  如虎豹雷音一般,孙策的话响彻洛阳城下的文武公卿耳中。

  刘协更是听得心神澎湃:“大汉旌旗!这可是大汉的旌旗!旌旗所向,皆大汉之地!犯大汉者,虽远必诛!”

  “这旌旗,是征北将军送给朕的!”

  一股前所未有的荣辱感,在这一刻镶嵌到了刘协脑海中。

  这比张邈陈宫让刘协亲政更让刘协有成就感和参与感!

  “刘备,献媚之臣!”

  包括张邈、陈宫在内的众公卿,不由暗暗鄙视。

  这群人都是人精,又岂会看不出刘备这所谓的献礼是在刻意讨刘协欢心。

  偏偏,刘协还信了!

  还未等刘协的热情冷却,又是一骑策马而来,正是白袍营主将赵云。

  只见赵云来到孙策的位置停下,然后翻身下马,端着一个精致的木盒。

  “征北将军麾下、白袍营主将赵云,奉令向陛下献礼。”

  “第二礼:先帝遗赋!先帝怜陛下早年失母,又追思灵怀皇后,作《追德赋》、《令仪颂》。征北将军几经打探,终得二赋,以能工仿先帝笔迹拓印而成。”

首节上一节339/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