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307节

  “将朝中阵营分成三派,让我等互相牵制,陛下就可以稳坐皇位了。”

  张邈冷哼:“我等救陛下于水火之间,陛下却不念我等旧情,只想着要分我等的权势。怪不得人皆言,自古帝王,多是秉性凉薄。”

  “去青州,还不如去曹孟德的许县。”

  张邈心中有气,此时也在说着任性的气话。

  陈宫却是冷静地分析道:“天子要迁都,青州不是唯一的选择。”

  “若要偏向于朝中旧臣,可迁都弘农;若要偏向刘备,可迁都青州;若要偏向曹操,可迁都许县。”

  “我等想要不被掣肘,唯有奏请陛下,迁都陈留!”

  “陛下登基之前本就是陈留王,如今关中纷乱,迁都陈留亦是合乎规矩。”

  “只有到了陈留,我等才不会被关中的豪强士族掣肘,区区一个旱灾就能搞得民怨沸腾,谷价疯长,真是可笑。”

  张邈也静下心来,赞成陈宫的提议:“既然陛下觉得这关中不想待了,那就去陈留!”

  “陈留本就有王侯宫殿,去了陈留也不用再修建宫殿。”

  “明日早朝,大将军和尚书,就跟我一起奏请陛下,迁都陈留!”

  张邈原本是不想迁都的,毕竟这迁都陈留,就离曹操和刘备太近了。

  可现在,张邈不得不同意迁都。

  刘协都要准备迁都青州了!

  即便张邈等人可以反对,可若刘协执意迁都,公卿群臣也拦不住。

  到时候刘备一来,刘协就有了倚仗,再提迁都谁敢不从?

  而许县的曹操,必然也会来插一脚!

  与其让刘协迁都去临淄城或者许县,还不如迁都去陈留。

  至少在陈留,张邈和陈宫能号令兖州的士族豪强!

  对于这个提议,吕布也没意见。

  去了陈留,吕布依旧是大将军,张邈和陈宫需要吕布的武力!

  翌日。

  刘协一上朝,张邈就一改往日作风,主动奏请请刘协迁都。

  这一阵操作,将刘协和其余公卿都看呆了。

  “司徒,为何要迁都?”刘协心有疑惑,不知道张邈的真实意图。

  张邈早就料到了刘协会这般询问,不假思索地道:“陛下,关中虽然大旱,但士族豪强却有足够的谷米。”

  “若非他们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又岂会造成关中如今的惨状?”

  “天子脚下,竟然会有易子而食的丑闻出现,这是对陛下的羞辱!”

  “然而,关中的士族豪强盘根错节,难以根除,公卿之中也有与之勾结的,想要彻底根除是办不到的。”

  “若陛下将精力耗费在跟关中士族豪强的争斗之中,还如何选贤用能,训练精兵,完成匡扶天下的大业?”

  “既然如此,不如迁都东进,寻一个真正的龙兴之地!”

  此言一出,朝中部分公卿的脸色顿时变得难看,看向张邈的眼神也多了怨毒。

  刘协见张邈说得煞有介事,试探的问道:“不知司徒以为,应该迁都何处?”

  张邈大声禀道:“陛下以前为陈留王,如今为天子,可见陈留才是真正的龙兴之地!”

  “只要陛下肯迁都陈留,东可号令臧洪刘备关羽,南可号令曹操刘表太史慈,集六州之力,可伐伪帝和袁绍。”

  “如此一来,陛下必然能完成匡定天下的中兴壮举!”

  “臣,司徒张邈,恳请陛下迁都陈留,北伐伪帝,复兴汉室!”

  而在张邈说完,吕布和陈宫也相继出列。

  “臣,建威大将军吕布,恳请陛下迁都陈留,北伐伪帝,复兴汉室!”

  “臣,尚书陈宫,恳请陛下迁都陈留,北伐伪帝,复兴汉室!”

  一时之间,大殿寂静无声。

  一个建威大将军,一个司徒,一个尚书,执掌了朝中大半权势的三人,如今一起恳请刘协迁都陈留。

  若说没有预谋,谁都不会信!

  刘协的脸色,逐渐铁青。

  昨日才让刘艾去青州,今日吕布、张邈和陈宫就一改反对迁都的常态,主动提出要迁都陈留!

  这宫中,必然有张邈的人!

  人群中,钟繇的脸色也变得凝重。

  “若是迁都陈留,文若的谋划又落空了。”

  “必须尽快将消息送往许县!”

  钟繇是颍川人,又是荀的好友,自然更希望刘协能迁都许县,而不是陈留!

第266章 荀发狠,郑平部署河北

  “明公,关中急报!”

  许县。

  得到钟繇密信的荀,急匆匆的来寻曹操。

  “文若,何时如此惊慌啊。”曹操正在用膳,见荀火急火燎的模样,不由笑而问道。

  荀此刻可没心情跟曹操说笑,语气急切:“钟元常来信,张邈跟吕布陈宫一反常态,力谏天子迁都陈留!”

  曹操的笑容渐渐凝滞,手中的饭碗也轻轻落下。

  随即,曹操起身踱步,一双细眼之中多了几分冷意。

  “张孟卓这是自觉在关中待不下去了,要借兖州士族之力执掌朝殿权柄了吗?”

  “不,不对。张孟卓若早有此意,就不会拖到现在。”

  “是什么原因,让张孟卓下定了决心要迁都的?”

  “因为关中的旱灾吗?”

  荀心中亦有疑惑,但此时也不是去深究原因的时候:“明公,天子绝对不可以迁都陈留,否则明公欲佐天子荡灭群贼的大业,再无可能了。”

  关中旱灾,正中荀下怀。

  然而,张邈、吕布、陈宫一反常态力谏天子迁都陈留却是出乎荀预料。

  倘若天子真的迁都去陈留,短时间内断无可能再迁都来许县了。

  陈留,那是兖州士人的地方。

  荀虽然能凝聚颍川士人的力量,但也难以喧宾夺主的跑去兖州跟兖州士人争锋。

  曹操亦是明白这个道理,蹙眉道:“文若可有良策?”

  荀凝声道:“第一,明公立即上书,向天子陈述迁都陈留的弊害。”

  “第二,在长安散布谣言,就言张邈提议迁都陈留是想趁机让兖州士人入朝执掌权柄,那群跟随天子的公卿旧臣担心迁都陈留后利益受损,必然会强烈反对。”

  “第三,立即调拨三军,明公亲自押送谷米前往关中赈济关中饥民,安抚民心。再吩咐诸将,大力宣扬颍川殷富,若有不愿待在关中的,可前往颍川避难。”

  “第四,待得关中饥民感念明公活命之恩时,明公则可觐见天子,邀天子主持颍川的秋祭,天子若见到颍川政清人和、百姓富足,就不会再往他处。”

  荀一环接一环,先陈述迁都陈留的弊害,然后激化朝中公卿旧臣跟张邈、吕布、陈宫之间的矛盾。

  随后又以赈济灾民为由,宣扬颍川的富足,让关中饥民感念曹操的仁德,纷纷向往去颍川。

  最后再邀刘协前往颍川主持秋祭。

  字字不提迁都许县,但步步都在引导刘协来许县。

  曹操不由抚掌大笑:“文若之言甚善啊,只要天子来了许县,就断无再去陈留的可能了。”

  顿了顿,曹操又道:“只是张孟卓反应如此激烈,恨不得马上让天子迁都陈留,必然是遇到了什么紧急事。”

  “我本来猜测是关中旱灾引起的,但转念一想,似乎又跟关中的旱灾干系不大。”

  荀却道:“明公无需担忧,钟元常若是得到消息,会立即传讯的。当务之急,是要先断了天子迁都陈留的可能!”

  就在曹操积极应对刘协迁都诸事时,荀谌的回信也送到了临淄城。

  “伯圭兄还是不肯来青州啊。”见到回信,刘备不由长叹一声。

  虽然,荀谌的回信是说公孙瓒不信任袁绍,所以要等长子公孙续和妻女抵达青州后才会弃城,但刘备对公孙瓒也是颇为了解的。

  公孙瓒说出这样的话,就等于是在托付后事了。

  刘备召来郑平和荀攸,商议白袍军去迎接公孙瓒家眷一事。

  荀攸没有开口,只是静静的看向郑平。

  从郑平去临济城寻荀攸、并让诸葛亮和陆逊诓骗荀谌开始,荀攸就很清楚,郑平已经在针对袁绍布局了。

  善意的提醒荀谌,便是荀攸不想荀谌掺和此事太多,避免落入郑平的算计。

  营救公孙瓒对于青州而言,是一件很冒险的决定。

  哪怕袁绍表面答应了刘备的条件,让白袍营去迎接公孙瓒的家眷依旧是在犯险。

  两帝同天,袁刘分属两国。

  袁绍和刘备没有订立正式的盟约,即便袁绍违反了约定,那也只能怪刘备太天真。

  然而,以郑平的才智不可能料算不到这一点!

  郑平敢若无其事般的给刘备献这营救之策,那就只有一个可能:营救公孙瓒只是郑平的诱敌之计!

  公孙瓒是诱饵、公孙瓒的家眷是诱饵、甚至于白袍营都是诱饵!

  这是迄今为止,荀攸根据少量的情报作出的最有可能的推断。

  “公达兄以为,白袍营去迎接公孙将军的家眷,是否会顺利?”郑平对上荀攸的目光,摇扇而问。

  荀攸淡然一笑,不假思索地道:“若青州不介入,袁绍一样可以攻破易京城。”

  “如今青州介入此事,虽然看似给了袁绍一个速破易京城的可能,但反过来讲,这等于是袁绍再次受到了青州的威胁。”

  “以前的袁绍,因为势弱,还能忍受青州的威胁;可如今的袁绍,聚三州之势,又有乌桓、匈奴相助,又岂会忍受青州的威胁?”

  “如此爽快的答应,必然是想趁机速破易京城的同时,将白袍营和公孙将军的家眷截杀。”

  “倘若成事,袁绍或许还会给使君来信嘲讽,以泄往日之恨。”

  刘备闻言大惊:“袁绍若反悔,不仅救不了伯圭兄的家眷,白袍营也会身陷险境,这可如何是好。”

  荀攸目视郑平,意味深长地道:“想必郑军师,早已有了万全之策。”

  郑平摇扇大笑:“幸亏公达兄效力的是使君,否则我的计策就难以成功了。”

首节上一节307/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