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291节

  关羽这话术,太熟悉了!

  因为,张邈和陈宫也是这样做的。

  谁说忠义之臣就不能说奉承话了?

  张邈和陈宫能得刘协信任,便是效仿十常侍的近臣之举,以低姿态来取得刘协的信任、继而执掌大权。

  而现在,关羽也同样如此!

  专捡刘协爱听的来说。

  董卓、王允、李在时,哪个拥兵自重的臣子会在刘协面前低姿态?

  而现在,张邈陈宫如此,关羽也是如此!

  这让十二岁的刘协,有了盲目的自信,刘协开口道:

  “镇南将军言之有理,太史慈既然是康成公举荐,又在扬州有如此高的声望,兵不血刃定扬州,比起刘繇而言,太史慈更适合当这扬州牧。”

  “就封太史慈为扬州牧、再加封安南将军,令其治理扬州。”

  “他日替朕举兵北上,讨伐伪帝叛逆。”

  短短的时间内,刘协先后加封关羽和太史慈为徐州牧和扬州牧,这变故让张邈和陈宫有些不知所措。

  陈宫硬着头皮道:“陛下,刘繇虽然兵败,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更何况刘繇是孤身入扬州,不似太史慈能借得青州的兵马。”

  “如今刘繇尚在,就立太史慈为扬州牧,臣以为不太妥当。”

  关羽冷哼:“你是何人?竟敢质疑陛下的决断?”

  陈宫眉头一皱,道:“我乃尚书令陈宫。”

  关羽丹凤眼一眯,语气一缓:“陈尚书,关某昔日曾听祢衡提及过你。”

  “祢衡言你是东郡名仕,为政清廉,又颇晓国家大义,也曾义助青州,定兖州之乱。”

  “为何今日会说出赏罚不明的话来?”

  “太史慈之功,有目共睹,若只是因为刘繇之故就不封赏,岂不是令忠臣义士寒心?”

  “袁术虽然被生擒,但扬州尚有许多袁术旧部以及汝南袁氏的门生故吏,这些人需要一个智勇兼备的人才能镇抚。”

  “关某不认为,刘繇能镇抚扬州。”

  被关羽先夸后责,陈宫顿时羞得满脸通红。

  总不能直接当场说,太史慈当了扬州牧,青徐扬三州都成刘备势力了?

  陈宫敢当面说这话,关羽一定会拔刀相向。

  公然说青徐扬是刘备势力,就等于说刘备意图谋反,关羽不砍死陈宫就不叫关羽了。

  张邈也知道今日场合不对,即便要劝谏,也得私下的寻刘协。

  “哈哈!关君侯误会了,陈尚书并非此意。”张邈圆场道:“今日是迎接关君侯的日子,这扬州牧谁来出任,改日再议如何?”

  关羽眯着眼:“改日再议?你又是何人?为何尔等屡屡阻止陛下的诏令?”

  张邈脸色顿时有些难看。

  关羽竟然装着不认识自己?

  “我乃司徒张邈!”张邈憋着气,看向关羽的眼神多了愤怒之色。

  关羽冷哼:“既然是司徒,就应该尊陛下之命!陛下既然加封了太史慈,身为臣子,就应当奉令而行。”

  “一个尚书令,一个司徒,执掌了朝中大半权柄,不仅当众反驳陛下的决定,甚至还说出改日再议这种目无尊卑的话来。”

  “朝廷正是有尔等这种擅权之臣,才让陛下屡屡受辱。”

  “今日尔等,莫非也想效仿董卓、王允、李之辈,欺辱陛下年幼吗?”

  “卢师虽然仙逝,但关某尚在!汉寿亭侯尚在!”

  “关某之刀,容不下奸逆贼!”

第253章 大赏特赏,刘备得青徐扬

  张邈整个人都不好了。

  这改日再议,只是给双方一个台阶,避免一个尚书令、一个汉寿亭侯当众吵起来,刘协面上不好看。

  结果,关羽直接揪住“改日再议”四个字,将张邈和陈宫定义成擅权之臣,欲效仿董卓、王允、李?

  连卢植都抬出来了?

  “汉寿亭侯,你言过了!”张邈铁青着脸:“我等诛杀叛贼李、郭汜后,陛下就已经亲政,岂会如董卓、李一般擅权?”

  关羽冷目而对:“陛下既然已经亲政,尔等屡屡阻挠又是什么道理?”

  张邈死咬牙关:“难道身为臣子,就不能劝谏陛下吗?”

  “劝谏?”关羽丹凤眼怒睁:“陛下赏赐有功之臣,尔等却三番两次的阻挠,你将之称呼为劝谏?”

  张邈顿时语塞。

  刘协的脸色也沉了下来。

  本来是迎接功臣的大喜事,却忽然变成了剑拔弩张的局面。

  “张司徒,退下吧。”刘协呵斥一声,看向张邈的眼神多了不满。

  张邈吃了一惊,知道今日的言行已经引起了刘协的猜忌,连忙低头请罪:“陛下,臣知罪。”

  看向关羽,刘协的语气微微缓和:“汉寿亭侯,暂消怒气吧。朕这次没有被挟持,军政诸事,皆会由朕过目。”

  “温侯、司徒和尚书令,也不是擅权之臣。”

  “朕也不是昏聩之君,自然会赏罚分明,不会因此而寒了忠臣义士之心的。”

  “刘繇兵败辱君,虽然侥幸逃得一命,但已经不适合再当扬州刺史;太史慈智勇双全,能驱兵讨贼,能选贤治政,可替朕牧守扬州。”

  “诏令稍后就会下达,忠臣义士知晓朕之心意,定会力同讨涿城伪帝。”

  刘协这话说得相当有水平,既安抚了吕布、张邈和陈宫,也安抚了关羽。

  关羽连忙行礼请罪:“陛下,是臣方才鲁莽了。臣委实不愿再看到朝中有奸人权臣作祟,以至于让陛下寒了忠臣义士之心。”

  张邈和陈宫暗暗对视一眼,内心的忌惮更深了。

  “关羽一介武夫,竟也有如此心计?”

  “必然是来长安城之前,就已经提前预演过这种情况,才会有如此反应。”

  “那袁术给关羽请赏,肯定也是提前商量好的。”

  “该死!中这匹夫之计了。”

  张邈和陈宫终究还是有私心的。

  若无私心,全力助刘协拉拢刘备关羽等人,以刘备的个性,必然会甘心当一个大汉相父。

  可惜。

  张邈和陈宫只是比董卓、李在方式上要多一些技巧,将挟天子改成奉天子,论其本质跟董卓、李没什么区别。

  张邈和陈宫,依旧是想要执掌朝中权柄。

  辅政大臣,只能是张邈和陈宫,而不能是刘备!

  没了张邈和陈宫的反对,刘协当殿拟了圣旨,让黄门侍郎宣读了对关羽和太史慈的任命,其余有功将士,也得到了相应的册封。

  而朝中除吕布、张邈和陈宫外的公卿,也没反驳。

  一部分是不愿意掺和此事,一部份则是存心想看张邈陈宫的笑话。

  这朝中公卿,可不是铁板一块!

  至于袁术,刘协先是论了袁术的罪,随后又论了袁术的功,功过相抵后,袁术被罚在长安城禁足三年。

  三年后,若表现良好,可以返回汝南继承汝南袁氏的侯位。

  袁术对此也没反对。

  三年而已,忍忍就过去了。

  待三年后返回汝南,依旧能东山再起。

  “别以为本公会就此甘于平凡,本公以一人之命,保麾下文武之命。”

  “他日再回汝南,振臂一呼就可召来旧部。”

  “区区小天子,又如何能奈何得了本公?”

  “郑显谋,如今你跟刘备已经立于风口浪尖之上,这朝中的公卿,可不会真的将你们视为功臣。”

  “狡兔死,走狗烹,自古以来,皆是此理。”

  “他日你心灰意冷之时,便是本公鱼跃龙门之日。”

  ......

  许县。

  张超来寻曹操,具言张邈之意。

  “孟卓要我去长安?”曹操眯着细眼,仔细揣摩张邈的用意,又召来荀、毛阶、郭嘉、戏志才等人商议。

  自淮陵退兵后,曹操一直都在许县自舔伤口。

  如今局势,曹操距离荀和毛阶的奉天子以令不臣战略越来越远。

  别说奉天子令了,曹操在豫州的掌控力也因为淮陵战败而下降。

  跟着曹操的,都是希望跟着曹操得到富贵的。

  然而,曹操两次攻打徐州没讨到好处,攻打袁术又损兵折将的返回。

  不少豫州士族豪强,对依附曹操有了疑虑。

  荀其实也很难受。

  荀一直都不赞成曹操图谋徐州。

  自东武阳跟着曹操开始,荀的战略重心都在天子上。

  然而,曹操一开始心念兖州,兖州被臧洪得到;后来当了豫州牧,曹操又心念徐州,结果两次图谋徐州都失败了。

  无奈之下又只能响应刘备的号令,去抢生擒袁术的功劳,结果功劳没抢到,还损兵折将退回了豫州。

  兜兜转转下,荀在初平二年就替曹操定下的战略,到如今兴平元年了,依旧未能实现。

  反而让张邈寻得机会击败了李、郭汜,完成了荀想让曹操完成的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战略。

  听得张邈要邀请曹操去长安,荀顿时有了心思:“既然是张司徒盛情邀请,明公理当去趟长安。”

  曹操皱眉:“我去长安,又能有什么作为?难道要让我听命于孟卓吗?”

  张超在别处静候曹操的回答,这个房间里只有曹操、荀、毛阶、郭嘉和戏志才,都是亲信之人,曹操自然也没有隐瞒心中所想。

  郭嘉和戏志才没有开口。

首节上一节291/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