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279节

  若孙坚能独自击败曹操,袁术就可以返回淮南,到时候是战是和,再另当别论。

  若孙坚需要关羽和张飞协助,袁术就得如约去长安请罪,而刘备会请天子酌情处理,保袁术一命。

  然而。

  袁术压根就不可能选择去长安请罪,那还不如自杀来得痛快。

  因此,袁术下意识的就选择了让孙坚独自去击败曹操。

  等袁术反应过来的时候,郑平已经以郑玄的名义发誓了!

  袁术吃了个哑巴亏,但又碍于面子不好跟郑平动怒,只能大力的夸赞孙坚如何如何骁勇、如何如何忠义,来找回丢掉的颜面。

  见郑平又提这个方案,袁术一口否决道:“显谋先生,你可别再诳本公了。本公不可能去长安请罪的!”

  “区区曹操,赢了本公的几个蠢将弱兵,就自以为天下无敌了?”

  “在本公的大将孙坚面前,曹操不过是稚童罢了。”

  “最多三日,曹兵必败!”

  袁术自信满满!

  郑平摇扇轻笑:“那在下就拭目以待,看一看是孙坚更猛,还是曹操更强了。”

  孙坚军营。

  黄猗如周瑜预料的一般,向孙坚下达了进攻曹操的命令。

  孙坚故意问道:“黄将军,为何不直接进攻关羽,救出袁公后退回寿春固守?”

  黄猗心虚,但理由却很多:“孙将军,本将知道你跟关羽有旧,所以不忍让你去攻打关羽的营寨。”

  “只要击败了曹操,孙将军再跟关羽诉说旧日情义,或许就不用打了。”

  孙坚见问不出太多的情报,堆着笑道:“黄将军言之有理。不如黄将军辛苦一趟,替本将给关羽送封信如何?”

  黄猗此时也急着回淮陵城复命,当即就答应了孙坚的请求。

  待黄猗离开,孙坚迅速召集了众将商议出兵。

  由于周瑜识破了十二军令的用意,孙坚也让周瑜随军到此。

  “本将不是第一次跟曹操交锋了。”孙坚仗剑而立,沉声道:“在颍川的时候,本将就跟曹操打过几次。”

  “此人麾下,亦有不少骁勇善战的将士,不是容易击败的。”

  “想要尽快击破曹操,还得再用奇计才行。”

  孙坚抬头看向周瑜。

  虽然周瑜年幼,但智计已经不弱。

  周瑜细思片刻,道:“伯父,我军远来疲顿,而曹军却比我军先到两日。”

  “若我是曹操,定然会趁着我军疲惫,趁着劫营。”

  “不如将计就计,伏兵于营寨之外,先胜曹操一阵。”

  黄盖抚掌赞道:“阿瑜虽然年少,但这军旅之术,却懂得不少。”

  “能料到曹操会趁机劫营,已然胜过大部分的统兵武将了。”

  周瑜谦逊道:“黄叔父过誉了,瑜只是一些猜测,未必就料算准确。若是曹军不来,反倒让将士更疲惫了。”

  孙坚静静思索。

  论战场经验,孙坚比周瑜这个只读了兵书、听了些战场例子、但未真正上过战场的少年更丰富。

  不是任何的战场,都适合兵书上的例子的。

  “曹操并非少谋短智之辈,若要劫营,不会用如此直接的劫营之法。”

  “我军疲惫而敌军兴奋,贸然交战,于我军不利。”

  “倒不如给曹操下战书,约定三日后决战。”

  孙坚虎目锋利,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敌我军力上的优劣。

  周瑜疑道:“曹操奸诈,若他表面同意决战,今夜却来劫营,我军若无准备,岂不是让曹操得逞?”

  孙坚语气一寒:“阿瑜,连你都猜到曹操会假装同意,那今夜曹兵就必来劫营了。”

  周瑜本是机敏之人,此时也反应过来:“利用曹操的奸诈秉性,故意给曹操设套,引曹兵劫营。”

  “如此一来,今夜就能小胜曹操一阵了。”

  “多谢伯父提点。”

  孙坚点头:“阿瑜聪慧,只是缺少战场经验。待跟曹操打上几场,阿瑜定然能将兵书战策上所学的兵法,融会贯通。”

  “能不能击退曹操,还是得仰仗阿瑜之谋啊。”

  周瑜凛然。

  孙坚这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这是在给周瑜积累战场经验。

  周瑜自幼学习兵法,对古今各种战例都颇有研究,唯独缺乏的就是战场的实战运用。

  孙坚则是在替周瑜创造这样一个运用的机会!

  周瑜说要设伏反劫营,孙坚就给周瑜补充了战场经验,让曹操劫营的概率更高。

  孙坚很清楚。

  正面跟曹操打,是难以击退曹操的。

  想击退曹操,就只能出奇计。

  而孙坚军中,有能力想出来奇计的,就只有读兵书最多的周瑜了。

  “瑜不会让伯父失望的!”周瑜很受触动。

  要知道周瑜的每一次设谋失败,都会让孙坚的兵马折损一部分。

  孙坚这是在拿这三万兵马,给周瑜试手!

  约战书很快送达曹操军营。

  扫了一眼约战书,曹操大手一挥,在约战书上写下了“三日后决战”,让孙坚的使者送回。

  戏志才询问道:“孙坚远来疲惫,正需要时间休憩。而我军早已养精蓄锐,为何还要跟孙坚约定三日后再战?”

  曹操大笑:“敌军远道而来,正是劫营的好时机。我假意同意三日后决战,实则今夜偷袭孙坚营寨。”

  “兵法之道,虚虚实实,亦是诡道!”

  戏志才劝谏道:“我军本就有优势,何必冒险劫营?孙坚久经沙场,不可能不防备的。”

  “若孙坚在营寨外埋伏一军,岂不是反中了埋伏?”

  曹操大笑:“正因为孙坚久经沙场,所以他才会约定三日后再战,以养军力。”

  “志才勿需再劝,今夜我亲自带兵劫营。”

  “若是运气好,说不准就能一战击溃孙坚,关羽又如何能跟我抢功?”

  戏志才见曹操执拗,知道自己已经劝不动了,于是看向沉默不语的郭嘉。

  自义成出兵开始,郭嘉就一直沉默寡言,一有空就在思考。

  “奉孝,你也认为,明公今夜适合劫营吗?”戏志才赶紧来到郭嘉身边,推攘道。

  郭嘉抬头,有些迷茫的看向戏志才,随即又看向曹操:“谁要劫营?”

  曹操无奈:“奉孝,你最近到底在想什么?一直都是魂不守舍的。是孙坚送来了约战书,约三日后决战。”

  “我假装同意决战,决定今夜去劫营。”

  郭嘉一愣:“孙坚为什么要下约战书?”

  曹操也愣住:“奉孝,以你之智,还需要问我?”

  猛然间,郭嘉一拍大腿,起身道:“原来如此,终于想明白了!”

第244章 郑平坐庄,郭嘉计胜周瑜

  “奉孝,你这是何意?”曹操见郭嘉一惊一乍的,惊疑询问。

  戏志才亦是吃惊的看向郭嘉,不知道郭嘉到底想明白了什么疑难问题。

  郭嘉双眸中的迷茫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看穿迷瘴的睿智:“明公,我们中关羽之计了,亦或者说,我们中了那郑显谋的诡计了。”

  “淮陵城,就是一个陷井,一个针对明公的陷阱。”

  曹操和戏志才纷纷变色。

  戏志才愕然道:“奉孝,你这猜测未免也太荒诞了些吧?”

  郭嘉摇头道:“这并不荒诞!在义成的时候,志才推断,关羽对淮陵城围而不攻,是想围点打援,引孙坚来淮陵。”

  “先败孙坚,再破淮陵擒袁术,一举荡灭袁术在淮南的势力。”

  “嘉一开始也是认可这种推断的。”

  戏志才疑道:“既然奉孝也认可这种推断,为何近些时日一直都魂不守舍,你到底在想什么?”

  曹操亦是惊疑的看向郭嘉:“奉孝,你说这淮陵城是一个针对我的陷阱,可有什么依据?”

  郭嘉轻叹一声:“这些天,嘉一直都在疑惑。”

  “为了生擒袁术抢得头功,明公将精锐都征调到了淮南战场,而刘备却只委派了关羽,这未免也太托大了。”

  “嘉一直在思考,郑显谋和刘备的其余兵马会出现在何处,但一直不得要领。”

  “直到孙坚约战,嘉才醒悟。”

  顿了顿,郭嘉的眼神落向曹操,凝声道:“军争只为利。”

  “跟刘备利益冲突最大的,不是袁术、不是孙坚,而是明公你!”

  “讨灭袁术不难,削弱明公军力的机会却不多。”

  “郑显谋此人,最是擅长借力使力、驱虎吞狼。”

  “明公难道一点都不怀疑,为什么孙坚是给明公你下战书,而不是给关羽下战书?”

  “关羽,才是兵围淮陵城的那个啊!”

  一语惊醒梦中人。

  曹操和戏志才也逐渐觉察到了不对劲。

  戏志才托着下巴,分析道:“下战书是为了拖延时间,整肃军容,给疲惫的将士一个休憩的机会。”

  “或许,孙坚也同时给关羽下达了约战书。”

  但很快,戏志才又否定了这个猜测。

  同时向曹操和关羽下约战书,除非孙坚脑子傻了。

  “孙坚真要养精蓄锐,完全可以在抵达淮陵之前,先休憩两日。根本不需要用约战书来拖延时间。”郭嘉又道:“让孙坚急匆匆而来,只有一个原因。孙坚军中有袁术的亲信,让孙坚不得不急行军来到淮陵城外。”

首节上一节279/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