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245节

  比起贾诩来,蔡邕心眼儿实在,没能悟出王允这话中的深意,坦然道:“陛下,老臣昔日受小人构陷,不得不亡命江海,是董太师替老臣平反。”

  “董太师如今犯了国法,理当伏诛,但老臣受其旧日恩义,不能以赋文记事,否则有忘恩负义之嫌。”

  “还请陛下换个人作赋。”

  恩是恩,仇是仇。

  恩将仇报也是很败坏私德人品的。

  对于这群追求名望的士人而言,私德是重于一切的。

  然而。

  蔡邕虽然懂恩义,却不识朝殿上的险恶。

  若是私底下对刘协这般说,刘协定然会佩服蔡邕的人品。

  但如今却是在大殿上,当着刘协和文武公卿的面,说董卓对自己有恩,这不是纯找死吗?

  王允正愁没人立威,当即勃然大怒,喝道:“董卓,是国之大贼,几乎倾覆了汉室。你作为汉室的臣子,本该一同愤恨,但你却想着自己受到的礼遇,连操守都忘记了!”

  “让你作赋歌颂陛下的仁德、怒斥董卓的恶行,你竟然说董卓有恩于你?”

  “难道你还想替董卓报仇雪恨,杀了陛下和我等不成?”

  “陛下,臣请将蔡邕收押,交给廷尉治罪!”

  蔡邕顿时懵了,连忙辩解道:“陛下,老臣绝非此意!请陛下明鉴!”

  刘协的脸色不怎么好看。

  受了董卓几年的羞辱,如今董卓好不容易死了,蔡邕却还记着董卓的恩?

  “蔡中郎,你是不是此意,廷尉自然会给朕答案。”刘协的语气变冷:“立即将蔡邕收押!”

  王允杀鸡儆猴,众公卿顿时感到一阵头皮发麻。

  见目的达到,王允又道:“陛下,如今董卓伏诛,陛下理当恩加四海。”

  “臣以为,可再增封大司马刘公食邑,并拜其为兖、豫、青、徐、荆、扬六州都督,督六州军政,令其率六州之兵讨伐伪帝刘陔以及叛贼袁绍和公孙瓒。”

  此言一出。

  众公卿纷纷惊讶不已。

  这王允先杀鸡儆猴,如今又要动兖、豫、青、徐、荆、扬六州军政,这是要彰显司徒之威吗?

  刘协拿不定主意,迟疑道:“如此加封,大司马是否权势过盛?”

  董卓死了,刘协也自信能如汉武帝一般,执掌朝政,权倾天下。

  如今加封刘虞,以后还如何制衡刘虞?

  王允据理力争:“陛下,士人皆知,大司马对朝廷忠义,绝不会有擅权之意。”

  “反倒是青州牧刘备,兖州牧臧洪,豫州牧曹操,徐州牧陶谦,以及荆州刺史刘表等人,在六州权势过大。”

  “若无人制约,恐怕又会如袁绍公孙瓒一般,不服陛下诏令。”

  “而如今天下,对朝廷忠诚且名望足以压过刘备曹操等人的,唯有大司马一人!”

  “陛下切勿猜忌大司马而误了国家大事啊!”

  司隶校尉黄琬反驳道:“如今河南六州的刺史州牧,皆奉陛下为尊。司徒如此相逼,岂不是让刘备曹操等人倒向伪帝刘陔?”

  “陛下,臣以为,应当加封六州刺史州牧,以示陛下的恩德!”

  “给予其恩义,再令其讨伐伪帝,才会让六州的刺史州牧不会对陛下起疑。”

  王允见黄琬竟然敢反驳自己,顿时有些不愉:“黄司隶,刘备曹操等人都已经是州牧,还如何加封?”

  “昔日周王室分封诸王,以至于国家分崩离析,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谁又将周天子当回事?”

  “若不借大司马的名望,给刘备曹操等人施压,这些人如何肯服陛下?”

  就在王允和黄琬争执不下的时候,侍卫来报:“陛下,卢尚书醒了!”

  刘协豁然起身:“当真?快,快,快准备銮驾,朕要去见卢尚书!”

  王允的脸色,顿时变得难看。

  内心更是忿忿:“早不醒,晚不醒,偏偏在这个时候醒来!”

  卢植诛董功劳大,王允虽然很不满,但此时也不能去阻拦刘协,只能跟着刘协及众公卿一起来卢植府上。

  刘协见到卢植,连忙上前握住卢植的手:“卢尚书,你终于醒了!朕日夜烦忧,恨不能代卢尚书受罪。”

  卢植心中感动:“让陛下担忧,老臣心中有愧啊。”

  刘协又将今日朝殿上的事,简明扼要的给卢植讲了一遍。

  听得王允当了司徒,又给刘协出主意让贾诩去陕地招降牛辅、收押蔡邕入狱、让刘虞当大司马、总督兖、豫、青、徐、荆、扬六州等。

  卢植不由皱眉:“可曾有人反对?”

  刘协不假思索:“司隶校尉有反对,但司徒不肯相让。”

  听到王允跟黄琬争执,卢植顿时明白了一切,心中燃起一股怒意。

  “朝廷正值内忧外患之中,朝中公卿却还在争权夺利。”

  “可恨啊!”

第220章 卢植病逝,遗计刘备假节

  恼怒之余,卢植心中又生出万般无奈。

  有心杀贼,奈何残躯已无力。

  “陛下,朝中之事,老臣有心无力了。”

  “惟有一言,请陛下务必谨记。”

  卢植暗叹一声,内心的怒火随之消散。

  如今局势,即便卢植再怒也改变不了。

  刘协连忙道:“卢尚书安心养病即可,切勿操劳过多,加重了病情。”

  “朝中如今有温侯和司徒在,可保朕无恙。”

  “卢尚书但请直言。”

  卢植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语气多了三分凝重:“如今天下,有能力匡定汉室者,大抵都是野心之辈。”

  “唯有青州牧刘玄德,陛下可以倚重!”

  “然,权臣贼子,往往挟天子以令天下,各州牧守受皇命节制,不尊皇命则是抗旨谋反,尊皇命则是跟权臣沆瀣一气。”

  “陛下受制,国将难安。”

  “可赐玄德节杖,享‘假节’之权!”

  在晋朝之前,使节是没有区分的层级。

  不论是“假节”、“持节”还是“使持节”、“假节钺”、“假黄钺”,都是同等地位、

  节代表的是皇帝的意志。

  凡持有节的使臣,就代表皇帝亲临,象征皇帝与国家,可以行使权力。

  例如持节分封诸侯、收捕罪犯、镇压叛乱、出使邦国等等。

  跟诏书不同。

  诏书赐予的权力,是可以通过新的诏书否决的。

  就比如,刘备现在是青州牧。

  如果有权臣掌控了朝廷,就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下达诏书罢黜刘备的青州牧。

  但权臣却无法让刘备直接交还节杖,而是需要刘备亲自来长安交还。

  节杖在手,就意味着刘备一直有假节之权。

  卢植很清楚,长安的朝殿事,以自己这副残躯,是难以介入了。

  然而,卢植不想因为长安公卿的权争,而让刘协再次处于危难之中无人解救。

  卢植唯一能信且有能力完成卢植夙愿的,就只有青州的刘备了!

  趁着自己还有几口气,替刘备争取一个“假节”之权,这是卢植最后能替大汉、替刘协谋划的策略了。

  刘协内心震撼,迟疑道:“卢尚书,董卓都已经死了,难道还会有权臣贼子,挟持朕来号令天下吗?”

  卢植轻叹:“陛下年幼,不能识别这世间的野心之辈。”

  “老臣本想借董卓之力,荡平天下野心之辈,奈何董卓偏安一隅,老臣不得不布局将其诛杀。”

  “但董卓虽死,朝野内外,野心之辈却未除尽。”

  “兵法有云:未料胜,先料败。陛下切不可因一时之功而骄矜大意。”

  “玄德是陛下宗亲,其妻又是桓帝外甥女儿,跟陛下颇有渊源,亦是陛下可以绝对信赖之人。”

  “赐节‘假节’,玄德必会替陛下荡平这天下群贼。”

  “陛下,乱世不比盛世。”

  “天下未定之日,不可有骄矜之心,亦不可寒了忠臣义士之心。”

  “咳咳”

  卢植忍不住一阵咳嗽,嘴角流出一丝血迹。

  见卢植强撑着病躯,还要给自己谋退路,刘协内心大受震撼。

  自董太后逝去后,再无一人对刘协如此推心置腹,如长辈般谆谆教诲。

  “卢尚书,快别说了。”

  “朕听你的便是!”

  “你好好养病,勿要太激动了。”

  刘协终究只是一个十三岁少年,这帝王之心还未彻底变得凉薄。

  卢植舍弃海内清誉,忍辱负重的诛杀董卓,如今又拖着病躯谋身后事,这让刘协如何不感动?

  平复内心的情绪,将嘴角的血迹擦掉,卢植感觉双目的视线已经有些模糊。

  自知大限已到,卢植暗叹一声,再道:

  “陛下,老臣这一生,门人弟子不少。”

  “然,真正能继承老臣之兵法、又有忠义秉性的,唯有河东人关羽关云长,此子亦是玄德的义弟。”

  “陛下,请恕老臣僭越。老臣今日,想谋一个私心,替云长讨一个侯。”

  “封:汉、寿、亭、侯!”

  “亭侯虽小,但以汉、寿为名,可护大汉江山,万寿无疆!”

首节上一节245/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