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206节

  他这个曹从事,等着钱粮进库就行了。

  “广固城的修建,并非可以一蹴而就,光是选址勘察、城池规划,都需要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

  “因此,我们是有足够的时间来筹备修建广固城的钱粮的。”

  “至于修筑广固城的钱粮,其实并不需要州牧府调拨太多。”

  “连四世三公的袁术都被使君击败了,这天下间的士族豪强有识之士,将会重新去分析衡量这天下的大势。”

  “不论是青州内部,还是青州之外,掌握了诸多钱粮的豪强士族都会去考虑,要不要在这个时候支持使君,以获取今后更长远的利益。”

  “广固城,既是替青州修筑一座易守难攻的城池,同时也是在给青州内外想要示好使君的士族豪强们,一个可以利益置换的机会。”

  “这是一座聚宝城!”

  “只需要使君投入少量的钱粮,就可以聚集出满城钱粮的聚宝城。”

  “一座城池涉及的利益,向来都不是简单的聚民入城!”

  “将来迎奉天子东归时,将天子迎奉到广固城,这广固城就会成为大汉的第三个帝都!”

  “而这,才是士族豪强们,真正能得到的利益!”

  “天子脚下,这出仕的机会自然就更多了。”

  郑平徐徐开口,道出了修筑广固城最核心的目的。

  洛阳已经毁坏了。

  长安太偏僻。

  不论刘备未来的路如何选择,洛阳和长安都已经不适合当汉室都城了。

  刘备若只想当个大汉皇叔,就得有一个可以视为汉室都城的城池,来将天子迎奉到青州,教导天子如何执政、如何安民。

  刘备若想更上一层楼,青州就同样要有一个有资格立为都城的城池!

  唯有在经营多年的青州,刘备才能真正的执掌权柄,而不会像曹丕称帝一样,不得不用九品中正制去平衡各方的利益才能成功禅位。

  这些长远的事,刘备现在不会想,这青州的文武也不会去想。

  但郑平必须要去考虑!

  三家归晋这种被司马家夺取了利益的事,郑平会尽力的去避免。

  不论是青州的几十万饥民,还是要打造的广固城,都是为了让刘备在青州保持绝对的权威。

  让青州各方势力的利益,都能跟刘备捆绑一起。

  对于皇权和士族而言,忠心是最不靠谱的。

  唯有利益均沾,才能内外一心。

  只有刘备在青州扎稳根了,才可以用智慧和武力,去解决青州内外的一切不服。

  “竟然,要将广固城变为大汉的第三个帝都?”

  “这想法太疯狂了吧,别驾这是准备让使君迎奉天子入青州?”

  “倘若天子真的迁都广固城,那这城池就必须修了,得知使君这个想法的士族豪强,也会去权衡使君是否真的有迎奉天子的力量!”

  “连四世三公的袁术都被击败了,还有谁会不信青州的力量?”

  “使君是汉室宗亲,迎奉天子是职责所在,其他人谁还有这个资格?”

  “想想都兴奋啊!倘若使君真是如此想法,修筑广固城就会有很多人主动捐赠钱粮了。”

  “可天子还在长安,这个时候将广固城当成帝都来修建,会不会逾矩了?”

  “你傻啊!只要不修宫殿庙宇,谁能说使君逾矩?待得广固城其他建筑都修好了,使君再请一道圣旨,也不会太难。”

  “......”

  众文官低语讨论。

  第三个帝都的诱惑,即便是治中刘惠也忍不住心动了。

  谁不想位列三公九卿啊!

  若是青州迎奉天子成功,成了匡扶大汉的功臣,他们这些青州的文武将会是直接的受益者!

  既不会劳民伤财,又能得到名利,这世间还有比这更美的事吗?

  虽然,这过程会很艰难,但只要有了目标,青州的文武都想去尝试努力。

  刘备亦是被修筑广固城的目的给惊住了。

  “第三个帝都,第三个帝都!”刘备喃喃低语:“倘若广固城真的成了第三个帝都。我刘备,必定会青史留名!”

  良久,刘备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按捺住内心的兴奋。

  见文武都不再反对,刘备决断道:“修筑广固城,是在扬我大汉权威,岂能因为钱粮暂时的缺少而放弃呢?”

  “我意已决,即日起招募能工巧匠,去广县西北勘察地理、规划城池。”

  “谁愿担此重任?”

  刘备不是袁绍。

  若是袁绍遇到今日这情况,估计什么决定都下不了。

  但刘备不一样,刘备会去权衡利弊,同样也会坚持自己的主见。

  因此,在刘备下达这个决定后,这青州文武没有再提出反对意见的。

  刘琰扫了一圈,出列道:“使君,修筑广固城,下官当仁不让!”

  刘备暗暗点头。

  刘琰是宗室,而且不似刘惠、张昭等人在青州有大量的政务要处理。

  “威硕,这次修筑广固城跟以往不一样,务必要谨记:切勿让黎庶百姓受苦。”

  “我等建城,是为了扬我汉室的仁德和权威,而不是学暴秦激起民怨。”

  刘备仔细叮嘱。

  刘琰亦是面容严肃:“使君放心,下官必定不负所托!”

  张飞怔怔的看着风向一边倒的文武,喃喃低语:“这就同意了?刚才不是还一个个强烈反对的吗?”

  “你们的耳根也太软了,就不能多坚持一阵吗?”

  “俺还想听......”

  冷不丁的,郑平的声音出现在张飞耳边:“翼德,你还想听什么?”

第192章 南下琅琊,郑平忽悠曹嵩

  “当然是听”张飞下意识的回答,瞬间又反应过来,改口笑道:“听显谋先生舌战群儒了!显谋先生不愧是辩才无双啊!”

  张飞的吹捧让关羽一阵无奈。

  什么舌战群儒?

  分明是张飞见郑平辩得有趣,想继续让郑平跟青州的文官们辩驳一阵。

  结果青州的文官却一个个都不再辩驳了,让想要看热闹的张飞颇有遗憾。

  刘备挥了挥手,让众文武都退出了议事堂,只留下郑平和关羽张飞。

  “三弟,你在聊什么聊得这么开心?”刘备凑近问道。

  张飞打了个哈哈,岔开了话题:“大哥,俺是去当东莱郡太守还是当平原相?”

  刘备见张飞忽然将话题岔开,一时之间也有些愣神:“你想去东莱郡还是平原国?”

  “去东莱郡吧!”张飞跃跃欲试:“俺看管承不顺眼已经许久了,南下去陈国的时候还得依着管承、给管承好处。”

  “这次俺一定要去东莱郡,将管承彻底给打服气。”

  张飞哼哼,颇有些不爽。

  这青州各郡国,除了管承外都对刘备服服帖帖的。

  也就管承仗着有几千的悍卒敢跟刘备对峙,还敢跟刘备谈条件。

  关羽亦是眼中有杀气:“区区一水贼,竟也敢让大哥受制,若不将其斩灭,东莱郡的士民百姓又岂会对大哥心服?”

  刘备见关羽和张飞都起了杀心战意,亦对管承有了清剿的想法。

  “显谋,这管承有战船在,而且海外也有小岛栖息,若不能一击必杀,唯恐管承报复性的侵扰沿海的士民百姓。”刘备看向郑平,询问道:“可有良策能将管承擒获?让东莱郡的士民百姓也能安居乐业。”

  郑平摇头:“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只要有足够的利益在,想要彻底除掉以管承为首的海贼是很难的。”

  “亦或者说,东莱郡就有豪强士族跟管承是一伙的。”

  “若是消息走漏,反而会让管承对沿海的侵扰变本加厉。”

  “如今的沿海各地,有我们大量的盐坊,为了一个管承而让盐坊受损,得不偿失。”

  张飞怒道:“那就只能看着管承在东莱郡嚣狂吗?”

  郑平轻笑摇扇:“翼德切勿动怒!管承有五千海贼,战船两百艘,在青州水军尚未成型之前,我们跟管承是合则两利,分则两害。”

  “这盐坊的盐,也是需要运往其他处售卖才能获利的。”

  “使君可跟管承商议,以官府的名义聘任管承为青州盐商的唯一护卫船队。”

  “我们负责向盐商征税,而盐商则提供相对公平的酬劳给管承,让管承护送盐商的船只走水路向辽东、徐州和扬州等地售卖。”

  “借管承的兵力,去打击青州以外的水贼势力。”

  “反正对于大汉而言,任何的水贼都在危害大汉海岸士民百姓安危,借管承之力消灭沿海的海贼,借沿海的海贼消耗管承的兵力,一举两得。”

  “待使君平定天下之后,管承要么远逃他乡,要么就只能接受使君的招降,正式成为大汉的水师战将。”

  “而使君只需要在青州海盐的整个利益上,让管承占有重要的一环就可以了。”

  刘备捋髯沉思,斟酌郑平这条提议的可行性。

  但张飞却是颇不情愿:“那俺就不去当东莱郡太守了,否则俺见了管承后,怕忍不住一矛刺了他!”

  关羽也道:“关某还是想回平原国。”

  见关羽和张飞都不想去东莱郡,刘备有些无奈:“云长,翼德,切勿意气用事啊,你们都不去东莱郡,谁又适合去?”

  郑平却道:“使君,今日不同往日。云长和翼德都不适合去当太守或者国相,而锐士营和先登营的文武,也不能再调动外派了。”

  “趁着这个机会,将锐士营和先登营好好训练。”

  “留在临淄城,也方便调动应付临时出现的危机。”

  “至于青州各郡国的太守和国相,就从现有官吏中颇有政绩的县令中提拔吧。”

  “可让安德县的县令管赞,出任东莱郡太守。”

  “都是青州管姓一族,这五百年前或许还是一脉,让管赞去东莱郡也能让管承少些戒心。”

  刘备点头。

  这管赞是平原国的豪族良家子,亦是昔日陈纪提拔的。

首节上一节206/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