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156节

  如今正是征讨董卓的关键一战,竟然还要去跟袁绍置气?

  “明公,要除掉周喁未必就得调回孙将军。”杨弘凝声劝道:“明公可还记得跟刘备和陶谦的盟约?”

  袁术顿时喜道:“对啊,刘备可是说了,青徐豫三州结盟,谁打豫州,他和陶谦就打谁!”

  “周喁不识利害,妄想占我豫州,简直是痴人说梦。”

  “立即遣人往徐州和青州送信,让陶谦和刘备出兵豫州,替我杀了那周喁!”

  还未等袁术的使者派遣出去,华缉就已经来寻袁术了。

  “袁公,青州刘使君遣使送信。”华缉将书信递给袁术,道:“刘使君有言,袁绍欲坏讨董大计,豫州北面自有刘使君替袁公抵挡。”

  “但袁绍可能会遣使跟刘表结盟,并游说刘表出兵南阳郡。”

  “刘使君建言,可在宛城虚设旗帜,袁公同样遣使去襄阳。”

  “即便刘表真的想要图谋南阳郡,也不敢在袁公有准备的时候出兵。”

  袁术见刘备书信,不由喜道:“刘玄德果然是信义之人,有刘玄德抵挡周喁,我也就不用担心豫州了。”

  “至于荆州刘表,哼,这南阳郡是他想要就能要的吗?”

  “杨弘,你去趟襄阳,告诉刘表那老匹夫:别来惹我!”

  华缉欲言又止。

  刘备的本意是让袁术去结盟刘表,互不侵犯。

  毕竟刘备还需要荆州借粮给青州,不希望刘表跟袁术有冲突。

  结果袁术一开口就是“刘表老匹夫”,华缉想劝都不知道该如何劝了。

  襄阳。

  袁绍的使者董昭,正在向刘表陈述利害。

  “袁术在南阳郡恣意纵兵劫掠,南阳士民苦不堪言。”

  “刘使君身为荆州刺史,何忍见南阳士民受苦啊。”

  “袁太守有心想要清理门户,但无奈人在河北,故而遣我来请刘使君出兵,将袁术逐出南阳郡,还南阳郡士民一个朗朗乾坤啊。”

  董昭虽然说得声情并茂、言辞诚恳,但刘表不为所动。

  这荆南四郡都还没平定,跑去跟袁术打?

  疯了吧!

  刘表淡淡开口:“后将军毕竟是为了讨伐国贼董卓,老夫若是出兵南阳,岂不是让天下人以为老夫跟董卓沆瀣一气?”

  见刘表婉拒,董昭再劝:“刘使君此言差矣!倘若让袁术这种劫掠士民的人讨董成功,岂不是又成了另一个董卓?”

  “以袁术的凶残,若是取代了董卓,定然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刘使君若不救南阳郡,荆州士民又如何能心服,荆南四郡又岂会服从刘使君的监察?”

  刘表沉默,仔细权衡利弊。

  董昭说的,刘表又何尝不知?

  这南阳郡是荆州第一大郡,结果刘表这个荆州刺史却管不了。

  荆南四郡见刘表管不了南阳,觉得刘表也就一个腐儒,同样不理会刘表的刺史府命令。

  南郡亦是阳奉阴违。

  说好听,刘表叫荆州刺史。

  说难听,刘表叫江夏太守。

  单骑定荆州,其实定的也只是个江夏郡。

  刘表没有立即回复董昭,只是让董昭在驿馆休憩,然后召来了蒯越、蒯良、蔡瑁等亲信商议。

  “袁绍可真会算计,他自己不想跟袁术正面对上,却让使君去跟袁术争锋。”

  “这是想效仿战国范雎,玩远交近攻的把戏。”

  “如此伎俩,又岂会瞒得过我等?”

  蒯越傲然冷笑。

  一向只有他人给蒯氏一族当嫁衣,哪有蒯氏一族给他人当嫁衣的道理。

  蔡瑁亦是道:“想夺南阳还不简单?有传闻袁绍表奏了会稽人周喁当豫州刺史,袁术又岂会让袁绍染指豫州?”

  “待袁术跟袁绍打起来,使君就可以静观其变。”

  “倘若袁术赢了则罢,若是袁术输了,立即出兵抢夺南阳郡。”

  “届时,袁术势孤力穷,使君不费吹飞之力就能拿下南阳郡,又何须在这个时候去招惹袁术?”

  蒯良亦是赞同。

  刘表愁眉:“但老夫如今在荆州的声望不够,若是不能抢回南阳郡,借南阳郡士民来树立老夫在荆州的仁德威名,如何能让南郡和荆南四郡的士民心服?”

  蒯越等人沉默。

  以他们的影响力,也就能在江夏郡助刘表稳定各方。

  南郡和荆南四郡却是鞭长莫及了。

  正商议间,人报诸葛玄到来。

  “胤谊回来了?”刘表又惊又喜,连忙让人召诸葛玄入内。

  不多时。

  诸葛玄健步而来,向刘表行礼道:“刘使君,青州牧玄德公听闻刘使君酷爱藏书,因此命玄送来五车左伯纸书,以示对同宗的敬意。”

  刘表顿时愣住:“胤谊,左伯纸老夫听过,但这左伯纸书是什么?难道是用左伯纸抄录而成的书?”

  说到这,刘表感觉自己都忍不住想笑了。

  左伯纸就有市无价了,五车左伯纸书,谁会舍得赠送啊!

  但下一刻,诸葛玄的回答却是让刘表瞪大了双眼。

  “的确都是左伯纸抄录而成的,一本书相当于竹简的十卷书,每一车都装了三百本,合计一千五百本。”诸葛玄如实答道。

  刘表惊骇起身:“刘玄德给老夫赠送了一万五千卷书?他想要什么?”

  一万五千卷书,这样的厚礼,刘表不相信刘备是白送的。

  诸葛玄凝声道:“玄德公希望能向荆州借些钱粮,用于赈济青州的饥民。”

  见是借钱粮,刘表顿时犯难:“胤谊,你不是不知道,老夫虽然是荆州刺史,但真正能管辖的也只有江夏郡。”

  “江夏郡的钱粮,可借不了多少。”

  一旁的蒯良却是反应过来:“使君,一万五千卷书,正好可以用来施恩南郡和荆南四郡的士民啊!”

  刘表顿时眼前一亮。

第152章 计定荆豫,刘备纳策破局

  荆州七郡,南阳郡由袁术执掌,南郡和荆南四郡都由当地大族把持。

  刘表这个荆州刺史,受蒯氏、蔡氏、黄氏支持,政令也只能在江夏郡传达。

  虽然刘表有八骏名头,但对于荆州本地的豪强宗族而言,表面上可以尊称一声“刘使君”,但涉及到宗族利益的时候是绝不会认可刘表这个荆州刺史的。

  虽然刘表采用蒯越之谋,诱杀了宗贼五十五人,但也因此埋下了祸根。

  尤其是荆南四郡,反对刘表的豪强宗族不少!

  蒯良的意思,刘表明白。

  要教化士民,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兴办教育。

  刘表早有创办官学、博求儒士的想法,但苦于藏书不够。

  毕竟刘表来襄阳的时间太短,这书籍又不是轻易能得到。

  即便是众博士愿意让刘表抄录,那也是需要时间的。

  但现在,刘备赠送了相当于一万五千卷竹简书的左伯纸书,其内容不仅有各类经学典藏,亦有郑玄、卢植、孔融等当世大儒的注解。

  这要是全部用于兴办官学,这荆州七郡儿的士民,定然会闻风而至!

  主打的就是一个藏书多!

  这个时代,书籍一直都是稀缺资源。

  而经过大儒注解的书籍更是稀缺中的稀缺。

  哪怕是反对刘表的宗族豪强,在这庞大的利益面前,也得选择跟刘表言和。

  这是时代的规则!

  掌握了知识,就等于掌握了传承家族的良方。

  “老夫有意以这一千五百本左伯纸书,在襄阳创办学业堂,面向荆州七郡招募学子。”

  “诸位以为如何?”

  刘表颇有些兴奋。

  襄阳忽然出现了一个整个荆州藏书最多的学府,这些藏书大部分都是圣贤经学、大儒注解,哪个士子能真的拒绝了这种诱惑?

  有藏书,就能吸纳博士大儒,有了博士大儒,就会有更多的贤才俊杰依附。

  而这些人的力量,又足以让各郡的宗族豪强权衡利弊。

  毕竟宗族豪强的士子,反而是人数最多的!

  只要能共赢,响应刘表一部分政令,那也是可以接受的。

  虽然不服的宗族豪强肯定还会有,但只要有支持刘表的宗族豪强存在,那这南郡和荆南四郡,刘表就有能力派遣亲信去治理了了。

  “使君英明。”蒯良赞道:“但对外可以宣称藏书三万卷!”

  偶尔夸大一些,能让各郡县的士人更有好奇之心。

  刘表捋了捋短髯,看向诸葛玄:“胤谊,青州借钱粮的事,老夫答应了。”

  “但如今正值春耕,短时间内也难以筹措,还请回禀青州,春耕之后,老夫必定遣人运送钱粮入青州!”

  诸葛玄也知道,这钱粮筹措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办到的。

  客套几句,诸葛玄就准备离开。

  刘表却是唤住诸葛玄道:“胤谊,回禀之后,再来荆州任职如何?你若归来,老夫便让你担任学业堂的文学如何?”

  文学虽然没有太大的职权,但却能获得极高的名望。

  毕竟学业堂的学生,不论在读还是毕业,都得尊称诸葛玄一声“文学”。

  诸葛玄颇为感动,但还是婉拒道:“玄才疏学浅,岂能胜任学业堂文学一职?素闻襄阳多名仕,使君应当延请襄阳名仕出任文学,方能让各郡士子信服。”

  “玄兄长早逝,留下几个年幼的侄儿侄女还需要玄照顾,不敢在荆州逗留太久。”

首节上一节156/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