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142节

  董卓刚进京那会儿,吕布还是丁原的麾下。

  郭汜亲眼目睹了吕布率并州铁骑冲西凉军阵的骁勇。

  下意识的,郭汜有了畏惧之心,不敢跟关羽厮杀!

  关羽抓住机会,一刀砍倒了郭汜的将旗。

  这将旗一倒,西凉军以为郭汜死了,顿时乱作一团。

  后方的卢植抓住时机,迅速向关下推进。

  待得李率兵追上,田豫已经开关接应卢植等将入关了。

  “郭汜,你可真废物,这都能让卢植跑回成皋关。”李颇有不满。

  这眼看就要将卢植困杀了,结果因为郭汜的缘故而失败了。

  郭汜面红耳赤,但还是极力争辩道:“李,少在这说风凉话,你不也没能击败中伏的卢植前军吗?”

  “若只有卢植那点骑兵,如何能冲破我的军阵?”

  两人争吵间,皇甫嵩已经从后方到来。

  见卢植安然返回了成皋关,皇甫嵩故意嘲讽道:“如此布计,还能让卢植给逃了。卢植麾下的大将更是一个没折损。”

  “两位将军,白送你们的功劳你们都拿不到啊。”

  李郭汜暗暗握紧了拳头。

  有心想将皇甫嵩直接砍了,但又没有杀皇甫嵩的名义。

  毕竟无故杀了皇甫嵩,李和郭汜必然会被董卓拿出来顶罪,以堵塞朝堂内外的流言。

  两人可不傻!

  没见华雄有董卓的密令,都忍了一路吗?

  想到华雄,李和郭汜左右望了望,不由起疑。

  “皇甫御史,华都尉呢?”李询问道。

  皇甫嵩淡淡地道:“诈败的时候,华都尉不小心被那关云长给斩了。”

  李和郭汜脸色大变。

  华雄死了?

  华雄虽然在西凉军中军职不高,但却是董卓的亲信。

  原本只是董卓的亲卫,因为骁勇善战而被董卓提拔当了都尉。

  这次更是奉密令要趁机除掉皇甫嵩!

  结果,华雄却在诈败的时候死了?

  “华都尉骁勇,怎么会被关云长斩杀?”郭汜不信。

  皇甫嵩冷眼看向郭汜:“郭将军的将旗被那关羽砍倒,李将军三个回合就跳马逃生,难道华都尉就能抵挡得住关云长?”

  郭汜哑然无语。

  见李和郭汜不再说话,皇甫嵩淡淡下令:“让将士们休憩一阵,就在此地安营扎寨。”

  而在关上。

  麴义和曹豹却是来请罪。

  若非两人追击溃兵中了埋伏,也不至于先胜后败。

  “是老夫未能提前料到皇甫义真的布计,非你等之罪。”卢植扶起了麴义和曹豹。

  面对皇甫嵩这样的对手,即便是卢植也不能完全料到皇甫嵩的战略意图。

  尤其是皇甫嵩这次的战法比以往更狠辣、更无情。

  董卓的兵,皇甫嵩用起来十分的顺手。

  不论董卓的兵赢了还是输了,对于皇甫嵩而言都是赢!

  不仅坑敌人,也坑自己人,这样的战法谁又能尽数预料?

  “卢师,我军新败,暂时只能扼守成皋关了。”关羽面有疲劳,显然这几阵的冲杀即便是关羽也有些承受不住了。

  卢植看着关外正在休憩的皇甫嵩,双目炯炯:“有皇甫义真在,想破李郭汜不容易。须得想办法将皇甫嵩调回长安城。”

  关羽领悟:“卢师欲用反间计?”

  卢植点头:“皇甫义真用兵,更侧重于战场之内;但老夫用兵,更侧重于战场之外。”

  “昔日燕昭王遣乐毅围困即墨,齐将田单遣人造谣说乐毅占领临淄城如此容易、如今却迟迟拿不下即墨,是想待价而沽威胁燕昭王封他为齐王。”

  “燕昭王虽然相信乐毅,但继位的燕惠王却认为乐毅有称王之心,于是在继位后撤掉了乐毅的职务,换骑劫出任统帅。”

  “于是田单以火牛阵破敌,最终收复了齐国的疆土。”

  “虽然老夫不知道皇甫义真为何会助董卓,但以董卓多疑的个性,若见皇甫义真的声望越来越高,肯定会心有忌惮。”

  “一旦董卓起了疑心,皇甫义真就定然会被调回。”

  当即。

  卢植召来了十余个机灵的骑卒,教会他们话术,然后趁着黑夜出关前往长安。

  成皋关战事不利,太谷关的孙坚却是攻势凶猛。

  吕布虽然骁勇,但麾下多是骑卒,不利于守关。

  胡轸又将原本来太谷关上的步卒精锐调走了大半,以至于吕布在这太谷关防守十分艰难。

  “都亭侯,太谷关快守不住了!”宋宪浑身是血,气息有些不稳。

  吕布却是锦衣干净,身上没点儿血迹:“既然守不住,那就撤往伊阙关跟徐荣汇合。”

  “兵力不足,非战之罪,更何况本侯已经在此守了五日,义父不会责怪的。”

  吕布没有拖泥带水,趁着孙坚暂时休兵的时间,直接撤走了太谷关全部的兵马。

  待得孙坚军再次攻关时,关上只剩下了残破的旗帜。

  “董贼的义子,也不过如此!”孙坚登上太谷关,言语颇有不屑:“公覆,速往鲁阳将战报传给袁公,再调拨些兵马粮草来太谷关。胡轸和吕布相继败退,董卓极可能亲自驱兵来战。”

  “德谋,你速速遣人打探成皋关的战况!”

  孙坚有条不紊的下达命令,对进攻洛阳势在必得。

  战报传至鲁阳,袁术兴奋得拍案而起:“文台勇烈,如今破了太谷关,董贼寝食难安了!”

  不破太谷关,就进不了洛阳。

  破了太谷关,不仅能抢得洛阳旧都、让天下人都知道他袁术之名,更能挥师西进、完成讨董大业。

  就在袁术准备遣人给孙坚调拨粮草时,袁术的麾下大将张勋却是不乐意了。

  在孙坚来之前,张勋就是袁术麾下第一大将。

  但孙坚来了后,张勋的声望就被孙坚给压制了。

  尤其是阳人一战,孙坚大败胡轸夺得广成关,让孙坚在袁术军中威望更著,如今又破了太谷关,更是功劳卓著。

  孙坚越是骁勇善战,越是显得张勋庸碌无能。

  强烈的嫉妒心,让张勋心生歹意:“孙坚倘若占据洛阳,明公在鲁阳难以制约,倘若任其发展,岂不是除却一狼,又增一虎?”

  “孙坚得了太谷关理当请明公亲往,然后由明公统兵破洛阳,如此才能让天下人都知道明公的声名。”

  “但孙坚却只催促钱粮兵马,不肯让主公前往,狼子野心,已经显现出来了。”

  “若这破洛阳的功劳让孙坚得了,天下人岂不是认为孙坚才是讨董功臣?”

  张勋的挑拨,顿时让袁术对孙坚有了怀疑。

  讨董的大功劳,袁术是绝对不能让给孙坚的!

  就在袁术踌躇不定时,一阵笑声响起:“袁公切勿听信谗言,若断孙刺史粮草,是自断臂膀!”

  张勋闻言大怒:“华子诚,看你兄长面我本不想跟你计较,但你敢当明公面构陷我,是真以为我不敢杀你吗?”

  袁术寻声望去,却是名仕华歆之弟、奉刘备命出使长安的华缉。

  华缉奉命前往长安,但因为道路阻隔一直未能抵达。

  又听闻兄长华歆被袁术扣押,华缉又折道前往南阳。

  而在途中,华缉又遇到了刘备派往南阳结盟的使者,跟使者一合计,华缉跟着使者来游说袁术。

  袁术一听刘备要跟自己结盟、约定青徐豫结成攻守同盟,当即就开心了。

  原本就忌惮袁绍结盟各方、坏自己讨董大事,如今有刘备和陶谦相助,袁术自然是不会拒绝。

  又见华缉要出使长安,袁术就顺势将华缉留在了鲁阳,让华缉静待时机。

  华缉也知道现在入不了长安,便留在了鲁阳。

  唯一遗憾的是,华缉并未见到华歆。

  在华缉见到袁术之前,华歆就跟着太傅马日离开了。

  华缉哈哈大笑,无视了张勋的恐吓:“张将军构陷讨董功臣、欲坏袁公讨董大业,还在此大言不惭的想杀我?”

  “莫非张将军跟董贼有勾结?”

  张勋按住剑柄喝道:“华子诚,你在挑衅我吗?”

  袁术的眼神瞬间变得阴沉,喝道:“张勋,退下!”

  张勋虽然不忿,但也不敢忤逆袁术的命令,只是狠狠的盯着华缉。

  袁术看向华缉,淡淡开口:“子诚,你是刘刺史委派的使者,有什么想法可以直说。”

  华缉行了一礼:“孙刺史出兵洛阳,上为国家讨伐逆贼,下为袁公报家门私仇,倘若因为谗言就断了孙刺史军粮供应。跟昔日吴起洒泪西河、乐毅功败垂成又有什么区别呢?”

第141章 表奏州牧,董卓拉拢刘备

  “再者,天下人皆知如今肯讨伐董卓叛逆的,唯有青州刘刺史、徐州陶刺史、豫州孙刺史,以及袁公你!”

  “孙刺史如何敢违背盟约?”

  “倘若袁公还有顾虑,可给孙刺史传令:进洛阳时,需跟刘刺史和陶刺史的兵马一起,不可独自入城坏了结盟情义。”

  “还请袁公能明察!”

  华缉晓以大义情理,又列举吴起、乐毅往事。

  袁术顿感惭愧,再次呵斥张勋:“若非子诚相劝,险些坏我大事。若再敢谗言文台,休怪我不念旧情!”

  张勋恨恨的看向华缉,不敢再多言语。

  袁术略思片刻,决定采纳华缉的建议,在给孙坚准备粮草的同时也给孙坚下了一道命令。

  大意跟华缉的建言差不多,要孙坚跟刘备和陶谦的兵马一同入城,同时要将袁术的旗帜举在最前面!

  回到驿馆的华缉,迅速的将近期探得的情报整理,然后遣人快马加鞭的送往青州。

首节上一节142/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