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一个碗 第247节

大量百姓或是被大水卷走,或是被冻饿而死,无数百姓流离失所。

洛阳

“八百里加急…”

一名骑兵身上插着小旗,手中拿着一卷卷轴,一边疯狂跑,一边大声,行人纷纷避让,一路鸡飞狗跳!

洛阳民众面面相觑,纷纷开始猜测,是不是哪里又在打仗了。

小旗一路畅通无阻,直达皇宫!

“陛下,豫州有八百里加急情报。”典韦走进御书房,对杨凌禀告道。

杨凌一愣,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不过,既然是八百里加急,那肯定是有大事发生立刻让典韦去安排人觐见,随即起身,向大殿而去!

杨凌很快便到了大殿,拿到八百里加急情报就看了起来!

只是片刻,杨凌的脸色就阴沉了下去,黄河居然决堤了?这怎么可能,早知道,杨凌可是穿越者,可是知道,这时候并没有如此大规模的黄河决堤事件啊,难道是蝴蝶效应?

消息是豫州刺史杜袭传来的,将事情给陈述了一遍,然后请求朝廷,调拨粮草,赈济百姓。

“通知下去,半个时辰后,召开紧急朝会。”杨凌对一旁的典韦吩咐了一声。

很快,郭嘉、贾诩、荀攸等众多大臣都来到了大殿,当然,由于时间仓促,也有很多大臣没有赶来,杨凌并没有怪罪他们。

大家都有很多政务需要处理,自己并没有提前通知,现在又不是后世,一个电话就可知通知到位,有些人赶不来也是正常。

大部分人到来之后,杨凌便将杜袭发来的八百里加急情报给众人传阅。

“陛下,此事有蹊跷,如今乃是黄河枯水期,我大明也时常修缮黄河大堤,怎么会毫无征兆的决堤?”贾诩最喜欢阴谋诡计,看了情报,立刻闻出里面的阴谋味道。

杨凌点点头,他看到情报,第一时间也是这样的想法。

“文和,此事交给暗影卫去调查,不过如今,最重要的还是要赈济灾民,诸位爱卿有何想法?”杨凌问道。

郭嘉拱手道:“陛下,受灾民众数量不少,臣建议,立刻从邻近的兖州、冀州等地抽调粮食,令豫州刺史杜袭,全力救助百姓。”

杨凌点点头。

荀攸补充道:“陛下,如今天寒地冻,朝廷还需调动大量御寒之物,否则,必然会有大量百姓被冻死冻伤。”

“不错,此事不可大意。”杨凌点点头,现在可是年关,天寒地冻的,若是没有御寒衣物,必然会冻死不少百姓。

徐庶也出列道:“陛下,药物也需要筹集,百姓受伤必然需要大量药物,另外,遇难百姓的尸体也需要妥善处理,否则,也有爆发瘟疫的风险。”

杨凌点点头,说道:“元直言之有理,太医令张仲景也需要带领医师前往灾区。”

众人皆点点头,就在众人以为事情就这么处理之后。

杨凌再次开口道:“传令豫州军团,前往灾区,抢救百姓,疏通河道,另外,朕会亲自带着中央军团,带着物资,前往豫州灾区,一定要尽力救下更多百姓。”

第401章 孙刘联盟

杨凌话音一落,群臣立刻炸开了锅,田丰一脸严肃的走了出来,拱手道:“陛下,黄河决堤,灾区到处都是危险,臣请陛下收回成命。”

随后,沮授、陈宫等人纷纷出列,劝说杨凌改变主意!

杨凌顿时大怒道:“朕的子民如今正在冰水之中挣扎,身为大明皇帝,岂能呆在深宫之中?诸位爱卿不必多言,朕意已决。”

“遵旨!”群臣无奈,只能不再相劝!

随即,大明朝廷开始雇佣民夫,将大量的物资运往灾区,中央军团也开始分批前往灾区救灾。

杨凌又在全国筹集药材等物品,随即亲自押送着这些东西,向东而去!

大量的医师在张仲景的带领下,跟着大军出发。

豫州

豫州刺史杜袭亲自前往陈留指挥救灾,组织士兵,抢救百姓。

陈留是大城,城墙坚固,黄河之水没能将之摧毁。

看着一帮帮住在简陋窝棚之中,被冻得瑟瑟发抖的难民,杜袭脸上满是凝重之色,豫州粮食暂时还足够,只是,御寒衣物实在是太缺少了。

“刺史大人,好消息啊,陛下已经从冀州、兖州、徐州等地调来了大量物资,最快三天,第一批物资便会送到豫州。”一个刺史府的官吏,兴冲冲的跑到杜袭面前,对他说道。

“好,你立刻将消息通知下去,并且组织一个巡查队,要密切注意,各郡太守对难民的救助情况,若是有人敢对救灾物资动手,定斩不饶。”杜袭杀气腾腾的说道。

身为世家子弟,对于官场的情况,杜袭一清二楚,贪官污吏在任何朝代都无法禁绝,即便是大明也是一样。

若是平时,杜袭说不定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对方不是太过分,杜袭也不会说什么。

可是,救灾物资事关几十万难民的性命,若是真有人敢伸手,杜袭是绝对不会心慈手软的。

很快,各州的物资陆续抵达豫州灾区,这让杜袭松了一口气,物资不缺的情况下,可以救活大量的难民。

不久之后

杨凌率领的中央军团士兵也抵达了陈留!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杜袭率领城内的官员前来迎接。

杨凌摆摆手,说道:“情况紧急,不必多礼,杜刺史,先把灾区的情况跟朕说一下。”

“诺!”杜袭点点头,将情况跟杨凌说了一遍,杨凌听得频频点头,看得出来,杜袭这个豫州刺史还是非常尽责的。

对于灾区的情况非常清楚,难民的救助也安排的非常好。

“好在如今是枯水期,黄河水量不算太大,否则,灾情会更加严重。”杨凌感叹道。

“陛下所言极是,只是,如今缺口还未堵住,灾情依旧严重啊。”杜袭说道。

“为何还未将决堤的缺口堵上?”杨凌问道。

杜袭脸色一苦,抱拳道:“陛下,如今天气太冷,民夫根本无法在水中作业,臣也只能组织人手疏通积水,降低灾区的水位。”

杨凌点点头,神色坚定道:“缺口必须堵住,黄旭。”

“末将在!”杨凌身后的黄旭立刻抱拳道。

杨凌看了他一眼,说道:“你立刻率领将士们,准备沙袋,一定要尽快将缺口堵住。”

“遵旨!”黄旭应了一声,转身就去准备去了。

“恶来、仲康。”杨凌又对典韦和许褚喊了一声。

“末将在!”二人立刻出列,等着杨凌吩咐。

“你们立刻率领将士,在灾区搜寻幸存的百姓,务必不能遗漏一个百姓。”杨凌吩咐道。

“末将领命!”二人拱手,应了一声,转身离开。

随后,杨凌与杜袭一起进入了陈留城中。

另一边

当杨凌率领大军进入豫州,开始救援百姓之时,司马懿也抵达了吴县,见到了吴侯孙权。

“在下司马懿,拜见吴侯。”司马懿见到孙权,立刻拜道。

孙权微微一笑,对司马懿说道:“仲达先生不必多礼。”

“谢吴侯。”司马懿拱了拱手,这才起身。

孙权问道:“不知刘使君派先生来我江东所谓何事?”

孙权并没有称呼刘备为皇帝,只是以使君呼之,毕竟,现在天下有了三个皇帝,孙权是一个都不承认的,若不是觉得自己的威望还不够,说不定他也登基称帝了,而不是自称吴侯。

毕竟,孙权是接班上位的,在江东内部并没有太大的威望。

司马懿阴冷一笑,指了指北方,问道:“吴侯近日可收到过北方的消息?”

“仲达先生说的是?”孙权试探着问道。

对于黄河决堤之事,孙权也是知道的,东吴同样有自己的情报组织,这么大的消息,孙权不可能不知道。

司马懿点点头,抱拳道:“吴侯所猜不错,在下正是为此而来。”

“黄河决堤,与你我两家有何关系?”孙权有些奇怪。

司马懿冷笑道:“吴侯,黄河决堤,豫州化为一片泽国,杨凌从司隶、兖州、徐州、冀州等地,调遣了大量兵马进入豫州救灾,同时还有大量物资,大明的精力已经被拖住了,这正是你我两方的机会啊,吴侯难道要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吗?”

“仲达先生的意思是,你我两家趁机攻打大明?”孙权问道,有些心动,若是有机会,他准备亲征,以此来树立自己的威望。

司马懿点头道:“大明实力强大,我们若不趁此机会,待明军南下,我们如何抵挡?我主有意进攻南阳,想要相约吴侯,进攻淮南,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我们胜算很大。”

孙权点点头,笑道:“仲达先生的提议,本侯会好好考虑的,不过,出兵之事,事关重大,本侯也需要与我江东群臣商议一番,才能答复先生。”

司马懿已经从孙权的表情看出,对方其实已经意动,他非常理解的点点头,笑道:“这是自然,在下便等着吴侯的好消息了,不过,此事不宜拖得太久,一旦大明缓过来,咱们两家可就再没有机会了。”

孙权点点头,示意司马懿先下去休息。

第402章 舌战群儒

待司马懿离开,孙权立刻将东吴的文武重臣召集起来。

他先将司马懿到访的事说了一遍,然后小心翼翼的看向周瑜问道:“公瑾,本侯觉得这是我江东的机会,不知你意下如何?”

对于周瑜孙权内心其实是非常忌惮的,江东可以说是他和孙策一起打下来的,孙策去世之后,尽管周瑜支持了孙权继承了孙家大业。

可是,孙权也知道,自己在军中的威望与周瑜根本无法相比!

孙权满含期待的看向周瑜,希望对方能支持自己。

却不想,周瑜果断的摇摇头,说道:“吴侯,我江东最强的乃是水军,主动渡江北上,攻打大明,实乃不智之举,恐怕会无功而返,甚至损兵折将。”

孙权心里顿时非常不爽,周瑜是丝毫不给他这个吴侯面子啊,自己已经明确表态,想要主动出兵了,对方居然直接反对。

不过,孙权工于心计,脸上没有任何不快,反而点点头,笑道:“公瑾说得有些道理,诸位以为如何?”

程普立刻出列道:“末将支持吴侯,大明实力强大,若是我东吴不能趁机击败,待明军南征,恐怕很难抵挡明军兵锋。”

孙权心里一喜,程普是东吴的副都督,跟随了孙坚、孙策,是江东的三朝元老,有他支持,自己的计划成功的可能性就更高了。

“程老将军说得亦有道理。”孙权笑着说道。

黄盖与程普好得就像穿一条裤子一般,立刻站出来说道:“末将亦赞同出兵,所谓最好的防守便是进攻,与其坐等明军来攻,不如主动出击,我江东也不能一直被动防御,若是能够此战能够夺取中原,我江东必然实力大涨,未必不能统一天下。”

孙权连连点头,黄盖说得太好了,若是自己能够亲率大军,夺取中原,自己必然威望大涨,地位再也无人可以撼动。

随后,东吴的其余文武,纷纷站出来发表意见,有人支持程普黄盖,有人支持周瑜。

以张昭为首的文臣大部分支持周瑜的意见,以保守为主。

一些年轻的将领则支持程普黄盖,主张主动进攻。

孙权眉头紧紧皱在了一起,他内心自然是想要答应的,不过,有这么多人反对尤其是江东的文官之首的张昭和武将之首的周瑜都反对,让他无法做出决定。

想了想,孙权开口道:“既然诸位大臣无法达成统一意见,不如将司马仲达请上来,大家一起讨论,如何?”

众人闻言,点点头,算是赞同了孙权的提议,孙权示意了一下自己的近侍,片刻之后,司马懿便来到了东吴群臣面前。

“拜见吴侯!”司马懿拱手行礼道。

孙权点点头,笑道:“仲达先生可知,本侯为何再次请先生过来?”

司马懿微微一笑,抱拳道:“想必是江东诸贤无法就出兵之事,达成统一意见。”

孙权点点头,笑道:“正是如此,程普等将军认为,我军应当与刘皇孙结盟,共同出兵攻打大明,而大幅度周瑜与张子布反对出兵,认为应当利用我江东水军优势,以长江阻挡明军南下,不知先生有何说法?”

首节上一节247/40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