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第626节

  咱有把握,不会弄巧成拙的。

  别管他多大了,翅膀有多硬,在咱面前他就是那个兔崽子!”

  朱元璋说这话时,底气十足。

  韩成仔细想一想,觉得朱元璋说的也对。

  这个时候的四哥朱棣,可要比洪武朝时的朱棣,更加的稳重成熟。

  经历了两年的靖难之役,他可以说在很多事情上,也都已经磨砺出来了。

  虽然朱元璋这个时候搞这一出,确实挺吓人,但四哥应该是能挺住。

  而且,情况也真的如同朱元璋说的那样,有他在,他的这些儿子们没有哪个敢跳的,

  不要说是他这个当爹的,仅仅是朱标这个当大哥的,若是还活着。

  他的些弟弟们,也一样没有哪个敢跳。

  当下便不在这件事情上多言。

  心里却暗暗为朱棣捏把汗。

  这个时候,燕王朱棣突然间得到他爹活过来的消息,还要让他来应天城这里见他。

  这事儿,可当真太刺激了!

  也不知道,朱棣会是一个什么心情。

  二人说了这件事后,外面便有人送来的食物。

  是徐辉祖亲自端进来的。

  朱元璋在这事上谨慎的很。

  虽然自信凭借他太祖高皇帝的身份,还有今天霹雳手段展现出来的威势。

  不会有人胆敢对他下毒。

  但是他谨慎的性格,还是让他选择了让徐辉祖给他准备饭食。

  和徐辉祖说了几句话后,徐辉祖便退了出去。

  “韩成,来,尝尝这建文朝人的厨艺,和咱洪武朝有多大区别……”

  刚刚走出奉天殿的徐辉祖,听到这声招呼,对于韩成更为的好奇和敬重了……

  ……

  十日之后,北平城。

  此时的北平城,完全变成了一座军事堡垒。

  哪怕气温不高,城墙之上也依然有着很多披甲持枪的兵卒,站岗巡视。

  北平城墙上的,一些刀劈斧凿火烧的痕迹,向人们诉说着,之前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战斗有多激烈。

  此时的朱棣,骑在高头大马之上,身披铠甲,身体挺的笔直。

  一手握着马缰,另外一手按着腰间佩剑,缓缓的从敞开的城门洞中,走了出来。

  在他身后,有着极其精壮的护卫跟随。

  其中有一人,最是威武雄壮。

  这人虎背熊腰,看上去和朱棣面容有七分相似。

  整个人极其威武,带着凶悍之气。

  这人不是别的,正是朱棣的二儿子朱高煦。

  朱棣这是准备,接着带兵出征了。

  之前他佯攻大同,摆了李景隆一道。

  不废一兵一卒,没动一刀一枪,就让李景隆疲于奔命,丢掉了诸多的粮草辎重。

  还有诸多的兵马性命。

  现在气温有所回升,他这边也需要接着动一动了。

  既然建文这混账要削藩,要一直战斗下去,那就打吧!

  只要对面是李景隆做主帅,他就不怕!

  李景隆有多大的能耐,他再清楚不过。

  那些人也不知道怎么想的,竟敢让李景隆来统领几十万大军!

  这样多的兵马,仅仅让李景隆统领,就已经是他的极限了。

  要是再想让他用这么多的兵马,把各处的力量都给发挥出来,进行作战,根本就不成。

  李景隆不是这个材料。

  并不是说谁都能如同兵仙韩信那样,带兵打仗多多益善。

  对于很多的人来说,兵马多了反而是累赘。

  不说别的,仅仅是人吃马嚼,以及各种的安营扎寨,各种的事务,就已经是够让人头疼的了。

  “爹,要不您就在北平这里坐镇,让孩儿带兵前去取了那李景隆的项上人头!

  李景隆不过一草包,不必父王您亲自出征!”

  手里持着一杆长槊的朱高煦,对朱棣说道。

  朱棣扭头瞥了他一眼道:

  “别太小看李景隆,也不要太小看南军将士。

  那里面有许多,都是洪武朝你爷爷那里留下来的,厉害着呢!”

  正如此说着,忽然前面有人骑马,旋风般的赶来。

  朱棣见到这一幕,心中一惊。

  这是前面出现了什么紧急情况了不成?!

  不然,此人为何来得如此之快?

  此时,朱棣已经看出来了这人的身份。

  是他们这边派在前方的伺候。

  不过朱棣心中虽然吃惊疑惑,面上去了不显得分毫。

  他勒住马缰,静静的等着斥候过来。

  “怎么了?”

  等到这斥候来到跟前后,朱棣这才出声询问。

  看到这斥候面神色异样,朱棣的心里升起了更多不妙的预感。

  “回……回禀王爷,有朝廷的使者前来,说要给您传诏书。”

  诏书?

  “怎么?又是建文在那里耍什么花招吗?”

  朱棣闻言神色不变,心里有些疑惑。

  若只是朱允传来旨意的话,这斥候不该如此才对。

  “回禀王爷,不……不是。

  那使者说,派他们来的是太祖太祖高皇帝。

  太祖高皇帝,又……又活了!”

  “啥?我父皇没死?我父皇又活了?!!”

  哪怕朱棣早就已经练的能沉得住气。

  可这个时候,突然听到这样的话,还是破了功……

第286章 朱高煦:爹,我去把那假扮皇爷爷的贼子给砍了!

  “啥?!我父皇没死?他又活了?!”

  北平城外,朱棣惊呼出声。

  瞬间变了脸色。

  不是朱棣定力不行,实在是听到的这个消息,太过于突然,也太过于劲爆了!

  让人一时之间接受不了。

  任他千想万想都没有想到,朝廷那边来的使者,所传达的竟然会是这样的一个消息。

  而随着他一声惊呼脱口而出,关于他爹朱元璋的诸多事情,也一幕幕的浮现在了心头。

  有他爹对他的教诲,关爱,以及父皇对他的期望。

  还有父皇去世的消息传来后,与之一同传来的,不许他们这些藩王进京前去吊唁,不能送父皇最后一程,见父皇最后一面的遗憾。

  朱棣岂能不明白自己父皇对自己最大的期盼,就是让自己能够在自己岳父大人,大将军徐达去世之后。

  可以代替岳父大人,执掌重兵,驻守北疆,抵御北元鞑子,成为大明朝北方的屏障?

  至于大明的皇位,大明的江山,是大哥的。

  大哥不在了,那就传给大哥的儿子。

  需要一直在大哥那一脉的人中流传。

  绝对不能落于别人之手。

  哪怕父皇对自己非常信任。

  可在这件事情上,也绝对不会有任何的含糊。

  他岂能不明白,父皇去世之前留下遗命,不让他们这些藩王,进京前去吊唁,又是为了什么?

  一方面是担心他去世的消息传出之后,他们这些驻守边疆的藩王,在此时返回京城去吊唁,会给北元余孽一些可乘之机。

  会选择在这个时候,对大明动手,引的边境动荡。

  但最重要的一方面,还是怕他们这些藩王之中,会出现一些心怀不轨之人。

  趁着父皇去世,给父皇吊唁的时候,在京城那边,搞出事情来,夺了大侄子的江山……

  可自己现在却起了兵。

  嘴上喊着是奉天靖难。

  可实际上朱棣自己心里却明白,自己的奉天靖难,和父皇所说的奉天靖难是不一样的。

  虽然也算师出有名,但真从根子上论起来。

  自己的行为就是造反!

首节上一节626/10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