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第242节

  依照朱元璋那总想把事情做得完美,给后世子孙留下超好制度的性子,肯定会苦思冥想的,想要将藩王制度的这个坑给填上。

  自己若是一开始就先说藩王外封的事情,朱元璋有极大的可能不会同意。

  可是现在,自己再说起藩王外封的这个提议,老朱断然没有拒绝的道理!

  让老朱这个开国皇帝,将大明藩王外封弄成祖制,从国家层面,将这个制度给确定下来。

  那么对于大明而言,好处多多,对于华夏而言,也一样是如此!

  这样的制度和大航海,以及相应的技术进步相互结合,定然能够将华夏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在将这些确定下来之后,甚至于不用韩成再在后面过多的去推动,历史的车轮,自己就会滚滚向前!

  画着方格,方格里面放着米的寿宁宫偏殿里,看起来平平无奇。

  但却有不得了的东西,正在这里孕育。

  今后必然会使得整个世界,都为之而发生改变!

  如此过了好一阵儿,朱元璋,朱标二人的心情,这才逐渐平复下来。

  深吸几口气之后,朱标望着韩成道:“韩成,你给出的这个办法,确实好,只是……这里面有着诸多的问题。

  域外多是蛮荒之地,只怕很多藩王并不想外出……”

  朱标的话没有说完,不等韩成开口,朱元璋的声音就响了起来。

  “不想外出?嫌弃大明之外的土地过于蛮荒?这事情由不得他们!

  老子说的算!

  他们向外分封就藩之时,有咱给他们提供的三护卫,还有其余的各种支持,条件再差能差到哪里去?

  有他们老子当初遇到的条件艰苦?

  咱能从一个叫花子,一步步走上这个位置,他们有咱给的支持,凭啥不能出去闯荡一番,弄出一些事业来?

  咱的儿子,应该追求的是强爷胜祖,而不是在父祖打下来的江山里,当一只混吃等死的蛀虫!

  咱们家姓的是朱,而不是猪!不能将子孙后代当成猪养!

  咱也不允许子孙后代成了猪!”

  朱元璋这话,说的是铿锵有力,不容人反驳。

  之前他实在是想不出办法来妥善解决宗室的问题,无奈之下才想着采用朱棣的办法。

  但此时,在从韩成这里得知了藩王外封,这样一个如同神来之笔的办法之后,朱元璋瞬间就变的不同了。

  再不想着去采用朱棣的办法。

  和韩成提出来的藩王外封相比,老四采用的那些办法,实在是差的太远了。

  二者根本就不能相提并论!

  所以,在知道了这个办法之后,朱元璋立刻就决定,必须要将之给推行下去。

  不允许自己的子孙后代,被当成猪养!

  他更加希望自己子孙后代有出息。

  要是能出来一个超过自己的,朱元璋觉得自己就算是到了九泉之下,也能咧嘴笑出声来。

  原本韩成还准备和朱标说些什么,解释一下的。

  但这个时候,听到了朱元璋说的这些话,韩成又将快要出口话全给咽了下去。

  有了洪武大帝,自己此时完全没有必要多费什么唇舌。

  果然,朱标剩下的没有说完的话,一下子就说不下去了。

  停顿了一下之后,朱标又道:“这个事情,有些出人预料,违背惯例,只怕会有不少人反对……”

  “反对?”朱元璋面上露出了笑容。

  “咱看哪个敢反对!哪个反对咱就将哪给砍了!

  咱看看是他们的嘴硬,还是咱的刀硬!”

  朱元璋此时已经极为果断的,变成了藩王外封的坚定支持者。

  韩成的这个办法,简直是说到了他的心坎里。

  韩成在边上听着老朱的这些话,忍不住伸出双手给朱元璋点赞。

  不愧是老朱!不愧是洪武大帝!

  这气魄,这风采不是盖的!

  “陛下,太子,这事情看起来有些有些出格,实际上一点都不出格。

  这东西有据可循。”

  韩成出声说道。

  准备将朱标心里的最后一点顾虑,也给彻底的消除。

  有据可循?他们怎么不知道!

  朱元璋朱标二人都将目光投向韩成。

  韩成道:“分封制的起源很早很早。

  有人说,从尧舜时期就已经开始。

  在我看来,分封制是一个非常好的制度。

  一方面符合当时的生产水平,另外一方面,是一个极好的,领土向外扩张的过程。

  我华夏文明,一开始所存在地方很小,就是通过一次次的分封,一次次的战争,来将华夏的版图不断的扩大。

  尤其是西周建立之后,所推行的那超大规模的分封,更是意义深远。

  原本许许多多的地方,并不属于周,但正是通过这次分封,令的华夏文明加速传播和发展,属于华夏的版图进一步扩充。

  后来,经过七国争霸,最终秦统一了六国,为了权力统一,始皇帝废除分封,采取郡县制,建立大一统的王朝。

  这确实是一个极其伟大的决定。

  因为自从始皇帝如此做了之后,就给今后那些帝王们,都树立起了一个目标。

  这个目标就是六王毕,四海一!

  做上皇位的人,都会不由自主的将统一天下,当成一个大目标来完成。

  这使得中华大地哪怕是经历了战火,经历了纷乱,最终还会走到一起。

  使得华夏变得更为璀璨。

  项羽来了一个分封天下,然后导致楚汉相争。

  汉高祖建国之后,一面采用郡县制,一面又进行分封。

  然后再次爆发了七国之乱。

  晋朝有八王之乱。

  所以后面的王朝,逐渐学聪明了,开始封王只给名头,不给实封了。

  到了陛下这里,陛下也一样是大规模的分封亲王,后面出现了靖难……

  从这一系列的事情来看,这分封制度,确实应该扫进垃圾堆里。

  因为它已经严重不符合现在的生产水平,只会阻碍社会进步,产生一系列的动荡不安。

  但……真的是这样吗?

  我觉得的是不对的。

  因为后面的人。很多运用分封制时,根本没有用到分封制的精髓。

  分封制并不是说,要将自己已经控制住的地方,给分封出去,

  而是将自己控制疆域之外的地方,分封给诸侯王。

  让诸侯王带着一些兵马仆从,前去显得荒凉的地方,一点点的打天下。

  而这些诸侯王们,所打下来,并建设出的地方,在名义上也属于周天子!

  后来的那些人,再弄分封,都是在已经掌握的土地上搞分封。

  这与大一统的趋势背道而驰,自然会引发诸多麻烦,显得显得格格不入。

  陛下今后将藩王们外封,才是最为正确的分封方式。

  也是得到了分封制的精髓。

  和大明现在现有的制度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分封制竟然还可以这样理解?这样使用?!

  偏殿之中,朱元璋和朱标二人,听到韩成的话之后,都觉得格外新奇。

  朱元璋一开始确实没有上过学,但后面稍微有些地位之后,就在马皇后的提议下,抓紧时间,如饥似渴一般的补充知识。

  一直到现在,从来没有断过。

  韩成觉得,看一个人的学问如何,不能只看他一开始有没有上过学,而是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

  毕竟人的一生很长,不能因为他的前半生,就将其后半生给忽略了。

  不然的话,朱元璋现在最为拿得出手的身份,是乞丐,是和尚,而不是洪武大帝。

  哪怕是现在,朱元璋练拳,或者是吃饭的时候,都还喜欢让有学问的人,给自己讲历史听。

  所以对于分封制,以及相关的事情,朱元璋并不陌生。

  朱标就更不要说了,打小就接受正统教育,对西周的分封制更为的了解。

  可也正是因为了解,这个时候他们听到韩成的这一番话,才会觉得耳目一新。

  这是他们之前所从来不知道,或者说别人不曾告诉过他们,他们自己也不曾思索过的方向。

  韩成的话猛的一听,让人觉得有些不太对,但仔细思索,却又觉得合情合理。

  “原来是这样!!”

  朱元璋面带恍然之色的点点头,当下就将韩成说的这些,给暗暗记下。

  决定今后自己准备如此行事了,有人出声发对,说不符合礼法什么的,自己就将这一套说辞拿出来,将对方怼的哑口无言。

  然后再将之弄死。

  这样更为痛快!

  “咱就说嘛!这周天子以及周公等人咋会那样愚蠢,大好的土地都给分封了出去。

  原来,给那些人分封的很多地方,都还非常荒凉,名义上属于周,实际上并不属于。

  原来如此!

  是咱误会了!”

  朱标听到韩成的话,也找到了怼那些反对者最好的理由,同样是将韩成的话给暗暗记下来。

首节上一节242/10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