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第66节

  经过休息,朱祁镇的身体,已经大有好转。因为朱祁镇和也先都认为攻下紫荆关,起码需要个三四天时间,所以便下了辇车,重新住在了毡帐中,而此时马良的四位姬妾,也重新开始为朱祁镇侍寝。

  当杨善进入毡帐的时候,朱祁镇正搂着佳人,躲在锦被中取乐。

  杨善只得隔着帷幔,与朱祁镇行礼奏对。

  朱祁镇问道:“爱卿所为何来,皇弟又有何事需要交待?”

  杨善回道:“新君为陛下送来了全套的皇帝仪仗,并派臣作为特使,迎接陛下还京。”

  朱祁镇听到这话,好奇地从帷幔中探出头来,颇为不解地问道:“朕的弟弟是真心迎朕还京?”

  杨善摇摇头:“微臣也不确定。”

  “那你能确定什么?”

  “臣能确定,新君肯定是不想还位于陛下的。”

  朱祁镇叹了口气,又问道:“你怎么评价新君这种行为?”

  杨善虽然忠于朱祁镇,但还是比较公允得回道:“微臣是一心想迎陛下复位的,但也能理解新君的苦衷,若陛下复了位,新君一家无论如何都活不了。

  所以新君现在也是骑虎难下,并不能全怪他贪恋君位。”

  明天要上架啦,好巧不巧,今天在外面遇到只流浪小白猫,抱着她走了几百米,硬是没能带回来。今天回到家还晚了,明天还要继续去喂猫,看看能不能弄回家养着,顺便把好运给我带回来。要是能带回来,我就叫她上架猫。

第129章 朱祁镇亲自叫门 紫荆关土崩瓦解

  朱祁镇点点头,也不再继续纠结,便换了话题:“爱卿将皇帝仪仗送来的非常及时,一会吃过饭,咱们就去紫荆关下,晓谕守关诸将,令其大开城门,放我等入关。

  只要一过紫荆关,后面就是一马平川了。不出三日,咱们就能抵达北京城下,朕之复位,便指日可待了。”

  杨善却没有如此乐观了,虽然最近杨善一直在来回折腾,不是在瓦剌大营,就是在来瓦剌大营的路上,要么就是在从瓦剌大营回京的路上,就没有安生地在京城待过。

  但是毕竟杨善对京城现状的了解,多过朱祁镇,当下便劝道:“陛下,新君不可小视啊。如今京城中,至少有五六万军队,是愿意听新君命令的。

  其它军队,则大部分是新调入京城的,完全受兵部控制。而于谦已经制定了严厉的惩罚制度:大军全部在城外扎营,一旦将官脱逃,手下士兵可以将其斩杀。

  而士兵脱逃,则后队斩前队。就算所有人都溃散,守城将士却不会开城门,让人无法逃入城中,只能要么投降,要么死战。

  以瓦剌现在的军力,既无大型攻城器械,又没有重型火炮,如何攻得下北京城呢?”

  朱祁镇闻言,颇为不悦,立即反驳道:“可是朕这一路走来,从阳和到大同,再到紫荆关下,所过之处,将官士卒无不是望风而降。

  嗯,也不能说是望风而降,准确说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杨善摇摇头,依旧固执地劝道:“微臣斗胆,还请陛下不要盲目乐观。新君的手段和心机,绝对不容小觑。

  虽然臣也不明白陛下为何会如此顺利,但还是不得不慎重,说不定其中有诈呢。”

  “快得了吧,朕那弟弟从小就懦弱庸碌,没有主见,朕作为哥哥还能不了解他。

  这一路走来,朕也都亲眼看到了,各城的守卫将士是真心实意地拥戴朕,这怎么会有诈呢。

  你可以说新君骗朕,也可以说朝中大臣骗朕,但总不能说边关这些将士也全都串通好了,一起演戏骗朕吧。”

  杨善闻言,也无言以对,只得暂时告退。

  又过了不到一个时辰,朱祁镇起了床,吃过早饭,又在美人的服侍下,穿戴好龙袍。

  朱祁镇一边转了两圈,一边赞道:“朕这弟弟真是贴心,连龙袍都一并送来了。朕也不是绝情之人,待朕回京复位之后,便让弟弟就藩去吧。

  既然他喜欢当齐王,朕就把齐地封给他也无妨。”

  马良在一旁奉承道:“陛下说得是,新君平时从来不穿龙袍、不坐龙辇,无事的时候也从来不进紫禁城,倒确确实实没有作威作福的心思呢。”

  朱祁镇赞许地点点头,在众人的服侍下,走出毡帐,上了辇车。

  也先出动了三万大军,拥着朱祁镇来到紫荆关下。

  也先帐下,精通汉话,一向作为使臣使用的纳哈出,策马来到城下,高声叫道:“城上守将听着,大明天子车驾在此,尔等速速打开城门,迎接皇帝陛下入城。”

  孙祥、左能、守关众将士,以及皇帝派来的文人、画师,都挤在城头上向下望去。

  只见明晃晃的天子仪仗,威风赫赫,无比扎眼。

  而天子仪仗之后,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铁甲骑兵。俗话说:人一过万,无边无际。

  更何况是三万身经百战的精锐骑兵呢。

  纳哈出话音刚落,伯颜帖木儿就在后面带头高喊:“皇帝万岁,万岁,万岁。”

  然后三万骑兵也紧跟着一起呐喊。

  城上众人,绝大部分都听得心惊胆战。这可是真正的山呼万岁,普通人一辈子都没机会听三万人一起喊万岁。

  只有抱着必死之心的孙祥,与成竹在胸的练纲,不为所动。

  练纲在城上来回走动,挨个安抚随行的文人、画师。

  还没等练纲安抚完众人,城外瓦剌骑兵的口号又变成了:“开城门、开城门、开城门。”

  铺天盖地的喊声,震耳欲聋、慑人心魄,城上意志不坚定的人,腿肚子都已经打转了。

  练纲却大感喜出望外,这样的场面,足够自己带来的画师铭记终生了,如此一来定能画出绝世佳作来。

  等自己把一幅场面浩大、气势恢弘的‘天子叫门图’呈给新君,到时一跃跻身为天子第三近臣,完全不在话下。

  山呼海啸般的呐喊,整整持续了一柱香的时间,然后朱祁镇的辇车缓缓向前,来到了城下,离城门只有一射之地时,方才停下。

  就在城上众人惊魂未定的时候,朱祁镇掀开车帘,走了出来。站在车头,扫视着城上众人。

  大部分将士,不由自主地膝盖一软,就跪了下去。

  孙祥也只得拱手施礼,朝城下喊道:“陛下恕罪,臣不能放瓦剌大军入关。还请陛下委屈些,坐吊篮到城头。臣必率紫荆关守军,拼死护送陛下还京。”

  朱祁镇回道:“你是何人,朕怎么不认得你?”

  孙祥答道:“启禀陛下,臣之前是兵科给事中,蒙新君简拔,提升为右副都御史,负责镇实紫荆关。”

  朱祁镇闻言,深深皱眉,兵科给事中是从七品,右副都御史是正三品,这都哪跟哪啊,这是简拔吗,这简直就是飞着上来的。

  这个真不怪朱祁镇疑惑不解,就算是坐镇京城的朱祁钰,也感到十分的迷茫。

  朱祁镇只得继续问道:“是哪里人氏,何时中的进士?”

  孙祥答道:“微臣是山西大同府大同县人,正统十年中进士,授兵科给事中。”

  朱祁镇点点头,心下便有了推测:山西大同人,正统十年中进士,而此时于谦正在以兵部侍郎的身份巡抚山西。孙祥中进士后,正好又进了兵部,成了于谦的下属。

  八成这个孙祥就是于谦的心腹嫡系了,只是他这升官的方式也太激进了,直接就从从七品升到正三品,都不避嫌的吗。

  想通了其中的关节,朱祁镇便不指望孙祥能够主动开城了。

  而且朱祁镇在城下露个面,让守军知道真的是皇帝在此,这就够了。

  于是朱祁镇的任务完成,退回车中,然后辇车调头,退到了瓦剌大军后方。

  也先陪着朱祁镇一起坐镇中军,命铁元帅孛罗率兵开始攻城。

  经过了朱祁镇率三万瓦剌铁骑叫门的震撼之后,紫荆关守军明显的军心动摇、士气涣散。

  孙祥勉力支撑了半天,就再也扛不住了。

  到了傍晚,练纲便带着一众文人、画师撤出了紫荆关。

  而谷聪的营州前卫,则拒绝参战,只是在营寨外,粗略地布置了一些没什么大用的陷阱与拒马,并象征性地挖了一道壕沟。

  直到天黑,瓦剌才收兵回营。

  就在城头将士松了口气,各自休整的时候,一支瓦剌精兵在喜宁的带领下,偷越山岭,绕到侧翼埋伏。

  第二天一早,瓦剌大军继续正面攻城,一直战到午时,喜宁突然率伏兵从侧翼杀出,打了明军一个措手不及。

  而左能则趁城中明军阵脚大乱之际,率众弃城奔逃。

  至此大势已去,明军彻底陷入混乱。

  城中将士开始纷纷放下兵器,高呼太上皇万岁。

  瓦剌将士倒是颇讲规矩,只要高呼太上皇万岁的,一律不杀,任由其逃命。

  练纲在认真地记录下这些重要场景之后,便对谷聪笑道:“谷将军,咱们任务完成了,赶紧接上孙御史,然后迅速撤兵吧。”

  谷聪闻言,便命营州前卫的精锐杀至城下,接出孙祥等人,然后骑着快马,迅速脱离战场,并将营中物资全部留给了瓦剌大军。

  至此,瓦剌大军进入一马平川的大明腹地,北京保卫战正式拉开了序幕。

第130章 也先兵临元故都 上皇重返北京城

  站上紫荆关高高的城楼,望着无边无际的锦绣山河,也先心中五味杂陈、百感交集。

  浩海达裕、马哈木、脱欢、也先,四代瓦剌首领,奋斗了上百年时间,终于在这一天杀入了大明京畿之地。

  也先已经完成了统一蒙元的成就,再有三天,八万大军就会重返大元故都。

  紧张、兴奋、不敢置信的情绪盈满了也先的心怀,若是拿回大元故都,自己就是继成吉思汗和忽必烈之后蒙古最伟大的英雄,绰罗斯将成为比肩孛儿只斤的高贵姓氏。

  站在也先身旁的朱祁镇,却正想着完全相反的事情:自己复位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山西的文武官员展开大清洗;然后重新构筑被宣德朝废掉的长城防线。

  最后便是调回王骥和陈懋的二十万征南大军,将瓦剌彻底扫灭,一雪前耻。

  也先和朱祁镇一个比一个想得更长远,两人心中唯一的共识,就是都不把代理皇帝朱祁钰当成一回事。

  两人正想着心事,孛罗便前来奏报:“陛下,大哥,城外有一处明军营地,里面的明军早跑没影了,却留下了一大堆物资不能带走,足够咱们美美地吃上好几顿了。而且营中还有几百坛美酒,也不知道明军将领守个关,为何还要弄这么多美酒。”

  也先闻言赞道:“好好好,这应该是心向陛下的将领,故意留下来犒劳咱们的,咱也不好辜负了他们的盛情。

  你去命令大军越过紫荆关,到空旷处扎营。今晚我们尽情狂欢一场,明天一早全速前进,直扑咱们的故都。”

  孛罗兴奋地答应了,连忙去安排。

  这一夜,也先等人陪着朱祁镇大醉一场,宾主尽欢。

  第二天一早,大军全力发动,开始了急行军。

  也先的三兄弟:孛罗、大同王、赛罕王,率本部二万骑兵为前锋,策马疾行,为大军扫除障碍。

  伯颜帖木儿率一万本部兵马,护卫着朱祁镇,跟在孛罗后面。

  也先率五万大军走在最后。

  此时也先已经有了傲慢自大的心理,认为北方已经没有明军敢和自己的大军列阵厮杀了,最多就是据城固守。所以自己想来就能来,想走也能从容撤退,留不留人防守紫荆关,没有什么区别。

  同时也为了保证对北京明军有足够的威慑力,也先便没有分兵留守紫荆关,而是将全部军队带往北京。

  朱祁镇乘着辇车,一路摇摇晃晃地随着中军行进。

  两位姬妾一左一右,将朱祁镇拥在辇车中的软榻上。

  朱祁镇搂着香滑细腻的软玉温香,忽然好奇地向马良问道:“朕一直好奇,这车顶固定着一只玉环,正对着软榻中间,这是做什么用的?”

  马良闻言,尴尬地回道:“当初齐王妃命京城的能工巧匠,打造了这辆辇车,作为新君的心意献与陛下。因想着反正一辆是造,两辆也是造,所以齐王府也造了一辆辇车自用。

  这样工匠们一共打造了两辆辇车,一辆奉献给陛下,一辆留给新君使用。

  齐王妃为新君那辆车,做了很多别出心裁的设计,其中就包括车顶这只玉环。

  但是工匠搞混了,把新君车上设计的玉环,装到陛下的辇车上了。后来没办法,只能将错就错了。”

  朱祁镇闻言,好奇地问道:“那你倒是说说,这玉环是做什么用的啊?”

首节上一节66/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