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第399节

  就是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便被打晕过去了。”

  阎礼不耐烦地摆摆手:“好了好了,既然你们没有偷懒,那就起来吧,别在这里嚎丧了,嚎得我心烦。”

  小太监们抽抽噎噎地问道:“干爹,那儿子们的性命?”

  阎礼笑道:“怕什么,我干爹,们干爷爷是灵玉宫大总管、司礼监秉笔太监黄公。

  我干爹罩得住我,我罩得住你们,我们都是皇爷的人。

  一个个没见过世面,鬼吼鬼叫什么。

  别愣着了,去搜一搜,看倭寇留下什么线索没有。”

  小太监们见自己干爹这么强横,便也放下心来,开始在明楼中翻箱倒柜。

  倭寇也没刻意隐藏,很快被褥下的书信便被找了出来。

  看过书信,阎礼面上不显,心中却高兴坏了,看来自己很快就要升任南京御马监掌印太监了。

  没想到啊没想到,自己人厌狗弃,区区一个在西苑看仓库的,短短几年竟然出人头地、飞黄腾达了,真是天恩浩荡啊。

  略一思索之后,阎礼命小太监取来一只木匣,将书信锁在里面。

  捧着木匣出了明楼,阎礼向孝陵中卫指挥使吩咐道:“分出六百骑兵,封锁紫禁城各处城门,保护好太子。任何人不得进出,违者格杀勿论,剩下的跟我回中军。”

  孝陵卫几位指挥使早向朱祁钰宣誓效忠了,而且当初就已经确定了紧急情况下的指挥权属。昨晚阎礼也向三卫指挥使宣读了皇帝的密旨。

  所以孝陵中卫指挥使没有任何犹豫,当即接受了阎礼的命令。

  南京紫禁城被封锁了起来,以免东宫的属官们再整出什么幺蛾子来。

  过了午时,阎礼带着四百骑兵又回到了中军。

  王骥、魏承宗看过阎礼带来的书信,彻底陷入了沉默。

  王骥可太认识朱祁镇的笔迹了,朱祁镇写给日本天皇、征夷大将军的两封信,真的不能再真了。

  就在两人愣神之际,阎礼问道:“我带来了衣物和饭菜,先让小太监给怡王送过去吧。

  也好趁机确认一下怡王的处境,两位国公以为如何?”

  王骥、徐承宗略一思索,便齐齐点头。

  现在两人巴不得阎礼事事作主呢。万一出了什么事情,正好责任都算在阎礼头上。

  又过了一个时辰,两个小太监急匆匆地进来向阎礼禀报:“干爹,我们到了山顶,见到怡王。

  怡王的衣衫全被雨水打湿了,正在那里瑟瑟发抖呢。

  雨从昨天白天下到现在,到处湿漉漉的,也生不了火,怡王遭大罪了。

  好在干爹派儿子们送去了干净衣物和吃食,儿子们服侍怡王换了衣衫,这才好了一些。”

  阎礼点点头:“那帮倭寇怎么说,他们提了什么条件?”

  小太监回道:“启禀干爹,他们要三十万两白银,两万两黄金,再给他们一百艘战船,备好充足的饮食。

  他们乘船到了长江口,再释放怡王。”

  阎礼闻言,冷哼了一声,想得倒是挺美,真当金银都是大风刮来的呢。京师保卫战的时候已经交过一次赎金了,现在还想交第二次。大明朝廷也别干别的了,天天让你们敲竹杠算了。

  王骥问道:“阎公,我们接下来应该怎么办?打肯定是不行,围也不行。我们一万孝陵卫,无论如何都围不住五千倭寇。

  要不给赎金算了,等他们到了海上,再让水师去截杀他们。”

  阎礼反问道:“若是倭寇收到金银,却不放怡王怎么办?他们大老远跑来,就为了三十万两白银、两万两黄金?

  依下官看来,他们真正的目标是劫持怡王,拥戴其复辟,从而挑动大明内乱,甚至是将皇爷赶下皇位。

  再说了,山东、河南、山西等省受灾严重。我们有这么多金银,换成粮食能救活多少百姓。

  现在却全拿去给倭寇,对得起大明百姓吗?”

  王骥被问得哑口无言,关键是王骥也不明白阎礼的真正立场,他到底想如何处理这场变故呢。

  平心而论,王骥真怕阎礼借机弄死怡王。

第687章 书信登报朝野震动 皇帝有意拒绝

  不过王骥有点想多了,阎礼再怎么胆大包天,也不敢在众目睽睽之下坑死怡王。

  三个人达不成一致,只能派两位指挥使守住营垒,与倭寇对峙。然后三个人回了南京守备府,召集其他守备一起商议对策。

  只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要立即写好奏报,连同日本天皇、征夷大将军与怡王、太子之间的书信,紧急送往京师。

  在这个问题上,阎礼又强势了一把,执意派三百孝陵卫骑兵送信。

  这几封书信是最重要的,在路上绝对不可以有任何闪失。

  而到了晚上,倭寇们也不等赎金,竟然自顾自地挟持着朱祁镇向东撤退了。

  十月十五日,一早。

  五百营州卫将士护送着从孔府搜出的书信,以及陈鉴、谷忠的奏本返回京师。

  朱祁钰刚醒,就收到了这些书信和奏本。

  看过一遍之后,朱祁钰皱着眉头叹道:“孔府烧没了,但是陈鉴、谷忠带兵赶到曲阜主持大局,从书房的废墟上找出了一间密室。

  密室里有五六封日本天皇、幕府将军写给衍圣公孔彦缙的书信,有些是年初写的,有些是年中写的,还有最近写的。看来孔府和日本的接触时间不短了。

  关键其中还有一封孔彦缙写给日本天皇的回信,没来得及发出去,孔府就遭了灾。

  他要是和日本搞搞海贸走私也就算了,关键这个大元忠良还想在日本的扶持下,拥戴朱祁镇复辟,挑起大明内乱,真是其心可诛。”

  说罢,朱祁钰将陈鉴、谷忠的奏本递给浅雪:“把奏本发给内阁,书信咱们自己妥善保管。

  这些书信到了文官手里,他们非毁灭证据不可,一定要防着他们。

  还有,把书信誊抄两份,一份转交内阁,一份交给练纲,明天就登到报纸上,公诸天下。”

  将近中午,朝野便被震动了。

  之前孔府覆灭,就已经很震撼了;现在孔府还要勾结日本,还要拥戴怡王复辟,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本来重臣们还想面见皇帝,但裴当亲自送来了陈鉴、谷忠的奏本,以及誊抄的孔彦缙通敌谋逆书信。并且表明皇帝还在病中,不接受朝见。

  这次文臣们是真的慌了,万没想到孔府会出这样的事情,真是祸从天降,令人措不及防。

  第二天,报纸登出,孔府通敌之事人尽皆知,引发轩然大波。

  岂知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十月二十日,孝陵卫骑兵护送密报至京师。相隔不到一个时辰,山东的密报也送达京师。

  一早起来,朱祁钰就见茶几上摆满了密报、书信。

  首先是朱祁镇与日本天皇的往来书信。

  其次是南京守备的联名奏报:怡王被倭寇挟持,倭寇提出巨额赎金。

  最后是来自谷忠的奏报,入侵山东的三千倭寇被天子亲军歼灭,衍圣公被救回,但身受重伤,无力回天,在写下遗书后一命呜呼。

  孔彦缙在遗书上坦承了勾结日本,意图扶持怡王复辟的罪状,并做了忏悔,表示愿将孔府家产全部充公,以赎罪孽。

  朱祁钰仔仔细细阅读一遍,确定没有错过任何细节,然后才长舒了一口气:“室町幕府的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政有点意思,大明真被他搅得快内乱了。”

  凝香笑道:“足利义政年纪不大,特别会挑拨别人家的兄弟内斗。日本三管领之一的山家族,在家督山持国死后,足利义政支持山义就继承家督,细川胜元、山名宗全则支持山政久。

  于是成功挑起了山家族的内斗,另外的管领斯波家族也被足利义政如法炮制,同样挑起了内斗。

  足利义政有了成功经验,就开始把这套手段往咱大明身上招呼了。”

  朱祁钰点点头:“别说,还真让他搞成了。这个计划是相当复杂的,稍有疏忽,执行起来就会走样了。

  好了,还照上次那样,奏本转改内阁;书信誊抄两份,一份转给内阁,一份给练纲登报。”

  说罢,朱祁钰全身放松,就往靠背上一歪。

  事情终于要结束了,有了充足的证据链,朝野上下还不让易储,那就只能大开杀戒了。

  浅雪问道:“怎么回复南京,倭寇要赎金怎么说?”

  朱祁钰回道:“王骥提出先给赎金,然后命水师在海上截杀。但是茫茫大海,上哪里截杀去啊。

  不过他这说法也不能算错,就算是我,也不敢公然叫嚣拒绝赎人啊。

  也就阎礼那么虎,就给人家十万两白银,打发叫子呢啊。

  五千倭寇辗转大几千里,结果一人只分到二十两,实在是有点过分了。”

  “夫君真是善解人意,那真给他们三十万两白银,两万两黄金?”

  朱祁钰回道:“我在考虑啊,让朱祁镇上日本去算了。上次他去北独狩,朝臣们合议废了他的皇位。

  这次他去日本,一旦复辟称帝,朝臣们就该哭着喊着求我废掉太子了。”

  浅雪点点头:“那倒是,如果朱祁镇复辟称帝了,再不废太子,意味着整个朝廷都认可朱祁镇才是正统了。

  只是日本有了朱祁镇这枚棋子,会不会让战事产生变故啊?”

  朱祁钰摇摇头:“那倒不会,足利义政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在日本京都周边,我还埋伏着一招厉害的暗手呢。

  现在随时都能把日本京都打下来,足利义政成功得到朱祁镇这枚棋子,说不定会得意忘形,更加放松对港的防守。

  到时候里应外合,只要港拿下,建立起稳固据点,然后把二十万大军派上去,大势便不可逆转了。”

  浅雪好奇地问道:“夫君还有什么暗手?”

  朱祁钰笑道:“足利义政老笑话大明内讧,其实日本内部也是一锅粥。这是真正的五十步笑百步。

  十五年前,嘉吉之乱,室町幕府四职之一的赤松氏发动政变。

  也不叫政变,就是赤松满佑请第六代将军足利义教去家里吃饭。吃着吃着就派武士出来把足利义教刺杀了。

  所以赤松家和足利家就彻底结下生死大仇了。

  我私下派人和赤松家接触过了,他们愿意跟我合作。

  在嘉吉之乱前,赤松家是播磨、美作、备前三国守护,播磨国紧临港。

  嘉吉之乱后,播磨被划给了山名宗全。

  现在山名宗全在朝鲜战死了,那就正好了。我助赤松家顺势夺回播磨,而赤松家帮我夺取港,大家各取所需,天作之合。”

  感谢诛邪道人打赏 500点币

第688章 倭寇雨夜乘船出海 纵虎归山废帝

  说来说去,一切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着落在金银上。

  倭寇想要大明的金银,朱祁钰想要日本的金银。

  别看场面闹得这么大,说白了不过是一场金银战争。

  中午之前,关于朱祁镇被挟持、孔彦缙身死的奏本,以及朱祁镇与日本天皇、幕府将军往来书信的誊抄副本,都被送到了内阁。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消息飞速扩散,百官们连午饭都不吃了,七七八八、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讨论着这场惊世骇俗的大事故。

首节上一节399/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