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第356节

  朱祁钰没好气地在佳人香臀上使劲拍了一把:“你直接叫我玉骑猪不就得了,你是玉,我是猪,还倒着念,说得这么委婉干什么。”

  朱祁钰叹了口气:“这次科举我就稍稍放了些权,内阁就开始瞎搞。听说下一届陈循、王文的儿子都要参加呢,到时候岂不更乱。”

  芳儿你说说,荷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达之后呢?”

  “那皇爷把这些人的名次往后排了?”

  此地虽然幽静,但北边不远处就是接天楼,东边不远处则是京兆府。

  终于有了说话的空闲,裴当借机禀报道:“皇爷,这次殿试,久不放榜,考生们已经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议论纷纷了。”

  曹泰、徐观、谢省都是喜好山水、淡泊名利之人,所以才会志趣相投、聚在一起。但曹泰直接拒绝出仕的想法,还是令徐观、谢省大开眼界。

  在短暂的震惊过后,徐观劝道:“以安兄,虽说我们都愿意纵情山水、自娱自乐,但是刚中进士,便立即归隐,岂不是消遣圣上吗?

  听说圣上将每一份考卷都认认真真看过,力求选贤任能。

  您比圣上都年轻一岁呢,上来就拒绝出仕,便有辜负圣恩的嫌疑。若圣上因此恼怒,岂非自招祸端?”

第612章 进士排名大出意料 朝鲜边军突然

  曹泰非常坚定地摇摇头:“当今圣上胸怀宽广,不会跟我较真的。再说圣上自己都快成为仙风道骨的山中隐士了,他凭什么不让我归隐山林。”

  谢省笑道:“你还别说,圣上还真称得上是山中隐士,殿试时得以远远瞻仰圣颜,可不就是仙风道骨、遗世独立吗。

  我看圣上也快实现唐太宗所说的垂拱而治天下了。”

  曹泰点点头:“说不得当今确是明君圣主,早晚会中兴大明、再创盛世了。

  不过反正我已经中进士,要回家安享太平盛世了。”

  徐观、谢省劝解一番,见曹泰确实心意已决,便也不再多说。两人也不太在乎官位名爵,所以聚在一起尽情地评论时政、藏否人物,又讲些山水田园之乐,至晚方散。

  第二天,六月初二,礼部放榜于大明门外。

  考生、显贵、百姓、聚而围观。

  状元:既不是本来选定的丘,也不是内阁、吏部以貌取人后,改成的孙贤。

  出人意料,状元为江西泰和人,二十四岁的青年才俊尹直。

  传胪拒绝出仕,和三甲末流拒绝出仕,完全不是一个观感。想悄悄地回家是绝对不可能了。

  经过一晚上的煎熬,曹泰还是壮着胆子上了奏本,请求回乡教书。

  你们这些做师娘的,也多关心关心他们,看看谁有困难的,都帮助一下。”

  张宁中了探,意味着将被皇帝亲自培养,飞黄腾达也就指日可待了。

  再往上一届的探郎岳正,更是已经成为山东巡抚,主政一方了。

  林香玉、凝香、浅雪也都凑过来看这百年难遇的新鲜事。

  这个确实没人能猜得到,这几年皇帝对江西籍官员打压极狠,前前任内阁首辅杨士奇被挫骨扬灰,景泰朝第一任首辅陈循被强行逼退。

  浅雪笑道:“徐有贞算把您了解透彻了,就知道您会这么说,所以他隐晦得提到自己和杨信民、甄完配合得非常默契。

  与此同时,朝鲜、宣州。

  朱祁钰闻言坐起身来,亲自接过奏本细看。咄咄怪事,还真有不愿意当官的啊,今天算是见识到了。

  凑到榜前一看,三人彻底傻眼了:自己三人考前约好了,一起在殿试策论中大谈恬淡无为、修养生息之道,与其他考生的积极进取、开疆拓土之论大相径庭。

  我只是不郊、不庙、不朝,一半而已。

  曹泰也不敢悄悄走了,也不敢提隐居了,只得使用了回乡教书育人的说法。

  六月三日一早,朱祁钰才起床,望着案几上的一大堆奏本、密报,幽幽地叹了口气。

  朱祁钰往软榻上一靠,等着两位小爱妃把重要的给自己挑出来。那些嗦嗦瞎胡咧咧个没完没了的,自己就不看了。

  后面的,每天宴请五十人。这是我的天子门生,每个人都要照顾到。

  “行吧,随他去吧。只要安南人不造反,我也不想管那么多。”

  “徐有贞说了,大军主力本就是广西瑶人,人家不在乎您说的这些东西。下雨多更好,双方都不要使用火器了,拿刀互相砍杀就是了。

  老让广东巡抚、广西巡抚在安南干活,高低有点别扭。”

  说是自己不上朝啊,其实每天事情一点都不少。

  奏本还是批的,不过得先让爱妃替我嚼嚼。

  按照不成文的规则,主考官一般都会有个吉利数字,多数情况下这个数字就是主考官中进士时的名次。

  榜眼:同样出人意料,户部左侍郎耿九畴之子耿裕,皇帝还真不避嫌。

  朱祁钰感觉有点摸不着头脑:“徐有贞选在夏天进攻,不热吗?雨水不多吗?”

  三人想的是殿试只排名次,根本就不会淘汰考生,所以大不了就排到三甲最后呗,反正三甲一样也是进士。

  现在好了,曹泰位列二甲第一名,是仅次于状元、榜眼、探的传胪。

  二甲前三名也比较冷门:分别是曹泰、徐观、谢省。

  比如主考官自己曾经中的是二甲第八名,那他在阅卷时,也往往会把最欣赏的考生放到二甲第八名。

  曹泰、徐观、谢省三个等人群好容易散得差不多了,才姗姗来迟。

  这可让其他进士羡慕坏了。

  万历是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

  意思是现在的督抚相处十分和谐,若您再冒然派个安南巡抚去,万一跟徐有贞合不来,反而相互掣肘,耽误国事。”

  传胪拒绝出仕,就等着被朝野上下攻击吧。

  瑶人悍勇,被称为狼兵,一旦冷兵器互砍,就占城军队的战力,崩溃得更快。”

  而当今天子的喜好也早被摸透了:这位圣上最看重一甲第三名,也就是探郎。景泰朝前面两个探高瑶、王琰都极受皇帝看重,留在身边亲自栽培。

  素汐也挑出一份奏本念道:“新科二甲第一名进士曹泰上书,表示不愿出仕,请求回乡教书。”

  偏偏这届进士皇帝钦点了一个江西人为状元,这要是有人能提前猜到,那真是诸葛亮附体了。

  浅雪率先挑出一封奏本,笑盈盈地念道:“徐有贞上奏,将于六月中旬,由广东巡抚杨信民率军七万,进攻占城国。”

  接下来,朱祁钰处理了整整两个时辰的军政事务,好在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说说笑笑之间,很快就到了午饭时间。

  探:张宁。这个最正常,张宁本来被吏部排到了二甲第十六名,皇帝却将其提升到了探的位置上。

  朱祁钰愣了半晌,方才吩咐道:“后天吧,把一甲前三名叫来,我亲自赐宴;大后天,给二甲前三名赐宴。

  不过想想那位道君皇帝还熬夜批奏本呢,朱祁钰心里又平衡了一些,自己还不如嘉靖勤劳呢,也就比六不皇帝万历多少强一些。

  至于三甲进不了翰林院,无所谓了,能当个县令就成。

  朱祁钰点点头:“你这么说,倒也是。只是这个安南巡抚一直空着,也不知道该派谁去。

  就在大明两万百战精锐对宣州城久攻不下之际,朝鲜水师撤了,城中的精锐重步兵也撤走了两万。

  顿时,局面反转,变成了两万对一万。

  明军不明所以,怀疑有诈,反而停止了进攻,并六百里加急报于京师,请求皇帝给出指示。

第613章 皇帝拉拢天子门生 朝鲜爆发二次

  六月初四,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新科状元、榜眼、探早早来到甘泉宫等候皇帝接见。

  状元尹直,二十四岁;榜眼耿裕二十五岁;探张宁二十九岁。

  景泰朝这些新晋天子门生,一个个朝气蓬勃、踌躇满志。

  何宜、高瑶陪着三个人在观心亭一边喝茶,一边等皇帝到来。

  尹直、耿裕、张宁都非常紧张,没想到自己鲤鱼跃龙门,一下跃这么高,直接就要成天子近臣了。

  与前两届一样,每到这时候,就该着何宜现身说法了。

  三人中,数尹直最看重功名,也最先向何宜问道:“行义兄,一会面君有什么要注意的,还请赐教一二。”

  何宜笑着摆摆手:“赐教不敢当,一会圣上只是跟你们随便聊聊,不会讲什么太严肃的东西,你们不用紧张。

  你们都是亲生的天子门生,不像我是后娘养的,圣上一个个都把你们当宝贝呢,

  西北的平安道,还有明军步步紧逼。

  朱祁钰罕见地没有歪在榻上,而是端坐着一边喝茶,一边与众人闲谈。

  与此同时,朝鲜内部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朱祁钰带着众人来到青云阁中,依次落座。

  首阳大君心态已经崩了,也不想再装了:朝鲜最南端的庆尚道、全罗道有锦城大君、安平大君要靖难。

  三人对视一眼,能怎么看,前一阵子明军刚刚打了个大败仗,三万辽东军都投降朝鲜了,说奇耻大辱有点过,但也是要多不体面就有多不体面。

  于是两人也得到了翰林院编修兼中书舍人的职事。

  见另外两人都非常谦让,尹直只能硬着头皮如实答道:“圣上请恕臣愚钝,朝鲜人口有五百余万,日本人口至少有八百余万,而且还有很大增长潜力。

  最北端咸镜道李澄玉勾结女真,自立为帝。

  这也是景泰朝新生成的一条稳妥晋升路径:在翰林院挂职,可以熬资历。与此同时,在甘泉宫兼任中书舍人、协理军政,从而成为天子近臣。

  张宁觉得何宜是赶上了也先围京师,最先从龙,才升得如此之快。

  朱祁钰点点头:“这不怪你,你以前接触不到国家机密,掌握的信息太少了。你想先去翰林院还是先去六部?”

  微臣有些想不通,如何才能在不伤筋动骨的情况下攻灭朝鲜和日本。”

  听到何宜亲口说出来,三人才确认坊间传闻不虚,压了这么久才放榜,果然是皇帝调整了名次。

  朱祁钰点点头:“也是,蒙着头打了这么久,大家还从来没有沟通过呢。行义你以后就带着探郎全权负责这些事情吧。”

  聊着聊着,很自然就聊到了朝鲜和日本,朱祁钰问道:“寡人要灭了朝鲜、日本,你们怎么看?”

  不幸事情败露,首阳大君在汉城大开杀戒,成三问、柳诚源逃出汉城,前往庆尚道投奔锦城大君。

  朱祁钰又询问另外两人,有了尹直带动,耿裕、张宁也不甘落后,都请求做近侍之臣。

  只是新科进士,资历肯定不够参赞军务啊,这怎么安排呢?

  解决不了问题,就把皮球踢出去,朱祁钰转头看向何宜。何宜回道:“我们缺一个全权特使,在朝廷与朝鲜、日本之间沟通。”

  最终是圣上亲自阅卷,重定了名次,才把你们三人提升为状元、榜眼、探。

  朱祁钰愣了一下,这探郎倒是挺会想,他先把翰林院兼中书舍人占住,然后再去军前露露脸。

  另外三万京军士气也有点低落,打了这么久都没有战果。

  三位新科进士连忙大礼参拜,朱祁钰亲自上前扶起,温和笑道:“三位爱卿不必多礼,今日是家宴,都不要拘束。”

  三人闻言,连忙表示洗耳恭听。

  朱祁钰以为事情至此为止了,准备开始聊些山水风月,然后等着宠妃们把饭做好,就开始赐宴。

  所以你们心里得清楚自己的座师是谁,千万不要进错了庙,拜错了菩萨。”

首节上一节356/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