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第330节

  凡太阳照到的地方,都是大明国土,其上之百姓,必须接受全面汉化。”

  朱祁钰这段话可算是捅了马蜂窝,刚才还不言不语的大臣们顿时炸了锅。

  殿中喧闹了一柱香的时间,才稍稍安定了下来。已经压抑许久的刘定之终于找到了机会,站出来问道:

  “敢问陛下,如果否定了大元为中华正朔,那大明的法理性将如何存在?”

  朱祁钰一脸疑惑地反问道:“汉人居汉地,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吗?汉人为何要从鞑虏手中继承中华正朔?

  你能问出这么奇怪的问题,说明你已经没救了,跟你讲道理已经讲不明白了。

  咱们就事实说话吧,你要觉得大元是中华正朔,可以,没问题。

  我给你发路引,你现在就去追随脱脱不吧。你全家都去吧,我给你们礼送出境。

  在场的文武百官,谁愿意认大元为中华正朔,都可以。你们现在就可以去北方草原追随你们的大元皇帝,我绝不阻拦。

  如果大元真的是天命所在,人心所向,就让我一个人在这里做孤家寡人呗。你们再辅佐着脱脱不,杀回元大都,让我沦为阶下囚。到了那时,我绝对会对你们这些大元忠臣敬佩得五体投地。

  去吧,走吧。”

  挨了一顿冷嘲热讽,刘定之不说话了。因为最近太子的位置岌岌可危,所以刘定之关心则乱,有些口不择言了。

  其实反驳皇帝还有一个依据,那就是太祖的爱元言论。

  太祖对大元示爱的言论随便一找就一大堆。在场的哪个进士不能背上十几段啊。

  但在场的文武百官都很知情识趣地选择了忽略。因为本来就只有太祖爱大元,文武百官,除了归附大明的蒙人,还真没有几个热爱大元的。

  甚至于那些归附大明的蒙人,为了表忠心,踩大元踩得更狠。汉人大臣只是骂骂大元,归附蒙人可是真的要去草原上砍人的。

  朱祁钰很讨厌刘定之,还是探郎呢,也先打来的时候,这人写奏本为朝廷建言献策,洋洋洒洒几千字,什么实质内容都没有,可谓是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不过对于太子的属官,先忍忍吧。反正再有半年,他们就要集体滚去南京了,到时候眼不见心不烦,大家就可以相忘于江湖了。

  正好提到正朔,朱祁钰顺势命亲卫带陈友谅、明玉珍的后人上殿。

  向朝臣介绍完两人的身份,朱祁钰对陈友谅的四世嫡孙陈明德笑道:“大明立国都快一百年了,当初的恩恩怨怨,就让它彻底过去吧。

  我要为当年所有抗元义军平反。只要是抗元有功的,都有功于国。

  尤其是你们这一支,以汉为国号,以兴汉为己任,寡人甚为欣赏。不知你可愿为官任事,辅佐寡人,继续为兴汉大业出力?”

  陈明德连忙跪下表忠心,然后询问道:“敢问圣上要微臣如何效力?”

  朱祁钰回道:“造战船,建海军,下远洋,平四海。当年你们陈汉旧部,都被太祖放逐于富春江、钱塘江等处,只许居于舟中,不使有寸田尺宅。

  我登基之后,早已将其赦免。我要你去召集这些人,组建水师。”

  “臣愿为圣上效死。”

  陈明德做梦想不到有一天还能重回故土,并被皇帝委以重任。重新在中国获得光明正大的身份,那自然是求之不得。

  朱祁钰满意地点点头:“太祖封你的曾祖父为归德侯,我就命你继承侯爵,改为兴汉侯,食禄一千石。

  你先暂时做登州副总兵吧,等你立下功勋,寡人再重新给你安排。”

  陈明德没想到皇帝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到了这个程度,喜得连连叩头谢恩。

  朝鲜方面很怪,当年太祖将陈友谅和明玉珍的后人送过去安置,但朝鲜对明玉珍的后人极为敬重和优待,对陈友谅的后人却极为淡薄。

  所以陈明德愿意回大明,明家后人却愿意留在朝鲜。这次明家只是派了些子弟回大明朝觐一下。

  朱祁钰也不以为意,又给了陈、明两家人不少赏赐,命礼部先安排两家人回乡祭祖。

  接下来,朱祁钰命内阁拟旨,凡开国时的义军,靖难之役时的所有获罪官员军民,除齐泰、黄子澄外,全部赦免。

  用后世的话说,就是来个彻底的世纪大和解算了。

  朱祁钰又补充了一句:“韩国公李善长也一起被平反了。具体的,由内阁会同吏部、刑部、礼部厘定。

  当年涉事的勋贵、文武官员,只要没有确实罪证的,全部平反。”

  百官听得有些摸不着头脑。按皇帝一贯的风格,只要朝会一开始便独断专行,那这个风格就会延续整个朝会。

  合着今天朝会的主旨就是忠恕二字呗。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所以皇帝竟然改性了,一反之前的打打杀杀,开始大讲忠恕之道了。

  朱祁钰高居玉座,向下扫视一圈,站在前排的,只有王文在那里暗笑。

  王文最懂皇帝的心思,为什么现在开始大讲忠恕之道了?因为想杀的人,皇帝已经杀完了。想轰走的人,也都已经赶得远远的了。

  就连恭让皇帝和宣庙戾妃,也被迫结束政治生命,彻底没有了威胁。

  甚至太子的被废,也成了朝野心照不宣的时间问题。

  基于这一背景,皇帝当然要开始集中展现自己仁慈宽和、温情脉脉的一面了。

  这不,除了刘定之、廖庄等人还稍稍跳两下,剩下的全是一副逆来顺受的样子。

  再接下来,是分封功臣。

  朱祁钰亲自宣布:“晋封王骥为靖国公、陈懋为宁国公、王通为越国公,赐地三千顷,世袭罔替。

  梁为保定侯、方瑛为南和侯、刘昌为武安侯,赐地千顷,世袭罔替。

  徐有贞为武功伯,赐地五百顷,世袭罔替。

  其余有功将士、文臣各有重赏。

  而且从现在开始,寡人要改革授爵规则,文臣只要有战功,同样可以授予勋爵。

  只要立功够大,公、侯、伯都不是问题。而且与武将一样可以世袭,同时并不影响进入内阁。”

  这话一出,殿中再次哗然大惊。

  文臣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之前虽然有王骥这一文官封伯的先例,但毕竟只是极端个案,而且封完伯,王骥也没进过内阁。

  现在皇帝竟然彻底放开了文臣的封爵之路,同时还不影响进入内阁。这个实在太打动人心了。

  这是本次朝会中,文官听到的最振奋人心的消息。

  朱祁钰之所以如此激进,也是有自己的考量的。以前文官之所以对开疆拓土非常消极,就在于文臣苦哈哈地打半天,有什么好处吗?

  又是筹钱,又是筹粮,难为得头发都白了,最后呢?打赢了,爵位和赏赐都是武将的,文官有啥功劳?还多了一群勋贵在文官面前耀武扬威。

  这也就算了。勋贵、武将对百姓的压榨,总体上还是强过文官的,会给想好好治理百姓的文官带来极大的麻烦。

  就拿俸禄来说,文官做到最高最高的位置,也就一千石而已。

  勋贵中,随便一个伯爵,都有可能达到一千石。

  侯爵达到两三千石也很正常,轻轻松松就是最顶级文臣的两三倍。

  人家心理不平衡很正常。

  如今朱祁钰为文臣广开军功封爵之门,自然能极大地激发文臣开疆拓土的积极性。

  反正呢,先把文臣们骗上贼船再说。后面我和我儿子少说还要统治大明五十年呢,至于产生的负作用,有的是时间慢慢找补。

  大不了把勋臣们全都封到海外,澳大利亚、新西兰啥的,让他们舒舒服服当土皇帝去吧。

  大臣们兴奋过后,以为皇帝讲得差不多了,却没想到朱祁钰连一半都没讲完:“还有两件改革事项。

  一是,从今天起,除亲王、郡王外,其余宗室可自行取名,自行婚配。

  二是,僧道改革。这一项具体措施太多,回头诏旨下发,你们再看里面的详细内容吧。

  总之,从今天起,将僧道剥削寡人、剥削朝廷,改为寡人剥削僧道。

  大明的国力,都要拿来爱养百姓,图强中兴,不会再养这么多闲人。

  另外,寡人要在京师兴建五所学堂,分别是文学堂、武学堂、工学堂、数学堂、化学堂。

  我们的西方也有强国,再不极力发展,大明就要落后于人了。

  所以,从陆地上,我们要尝试打通丝绸之路;从海洋上,我们要建立远洋水师,全力镇压列强的崛起。”

第568章 威压群臣朝会圆满 正统实录盖棺

  这下几乎所有人都不理解了,朱祁钰耐心地解释道:“当年西方的帖木儿帝国,你们都知道吧。何等的强大,甚至一度还认真准备着要进攻大明呢。

  虽然现在帖木儿帝国陷入了内乱,但是再往西,依然还有强大的帝国。不要总以为只有大明才是天朝上国。

  我会组织人力修三部书,分别是《古今图书集成》、《寰宇通志》、《大明一统志》,然后将京中的寺庙改为图书馆。

  《寰宇通志》会记录天下各国的情况,到时候你们自己去看吧。”

  朝臣唯唯领命,随皇帝喜欢吧。上次皇帝执意收复安南,大家都选择观望,打算等皇帝失败了再站出来反对。

  结果秋风扫落叶,不止三个月内收复安南,还彻底灭亡麓川,开拓出了安南、缅甸、孟加三个省。

  所以有了上次的经验,大臣们更谨慎了:先不反对,皇帝说啥,大家就先听着、先干着。等失败了,大家再站出来当诸葛亮,如果成功了,那就算了。

  本来还要再继续说的,但朱祁钰又仔细想了想,还是算了吧,今天说得够多了,于是又问道:“众爱卿还有什么问题?”

  王文站出来奏曰:“敢问圣上,正统朝的实录,要不要开始编写?”

  朱祁钰点点头:“哦,对,爱卿不提,我忘了说这事了。今天我正式宣布,开始编纂《正统实录》,就由王爱卿做总裁官吧。

  正统实录的编纂,务必要公平公正,尊重事实。

  不要冤枉了人,不要错怪了人,但也不要放过那些奸佞。”

  王文领命之后,廖庄又站出来问道:“敢问陛下,巫蛊之案,可会影响到太子的地位?以后太子将如何自处?”

  朱祁钰不假思索地回道:“太子乃是国本,不会动摇。负责照顾皇太子的成妃娘娘,晋封为皇贵妃,赐金册金宝。

  恭让皇帝为皇太子定下一正二侧,共三位太子妃。分别是正妃安南公主,侧妃朝鲜公主、瓦剌恭顺王火儿忽答之女。

  既是大兄的意思,内阁与礼部就正式确认,诏告天下吧。

  你们还有谁想做太子属官,专心教导太子,可以到吏部报名。寡人都会满足你们的。”

  廖庄领命,百官沉默。

  虽然心向恭让皇帝的文武官员还有不少,但真的会站出来跟皇帝打擂台的,也就剩刘定之、廖庄、林聪、叶盛、李侃等寥寥十数人了。

  之所以不跟他们较真,是因为他们都属于小鱼小虾,跟胡、王直等人一比,实在是不值一提。

  朱祁钰完全不宵于动手去杀他们,统统都扔到南京去了事。

  累了,朱祁钰向魏骥吩咐道:“咱们大明仓库里还有不少胡椒和苏木吧,过年了,给文武百官每人发个百十斤。

  给在京将士、衙役差官也都发一些。

  过完年,工部、户部派人去开发云南、原麓川的铜矿,咱们开始大规模铸钱。

  预留十年过渡期,到景泰十一年,大明宝钞正式停止流通。货币切换彻底完成。

  在这之前,百姓交税,可以用存量宝钞,抵二成税额。

首节上一节330/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