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第25节

  林香玉笑道:“王妃进门早,又为殿下生了两个女儿,自然应该做皇后;王侧妃为您生下了长子,自然应该做皇贵妃;奴家不过就是个小小玩物,能做齐王妃就已经感恩戴德了,绝不敢有非分之想。”

  朱祁钰闻言,嗤笑道:“就凭她们,还想做皇后,还想做皇贵妃?想什么呢。我的意思是,咱们不去皇宫里住,也不要皇后嫔妃的名分。就连母妃,都不要太后的位分。

  咱们要强调是暂摄皇位,作足随时准备还政于皇兄的姿态。

  这是基于我们长远的利益考虑,希望王妃能够理解。”

  林香玉笑道:“殿下不用担心奴家,奴家可是这世上最忠贞的女人,便是天天跟着殿下喝稀粥、吃咸菜,也甘之如饴,绝无怨言。”

  朱祁钰赞道:“真是好女人,颇有当年汉王妃的风采。汉王妃生了三个嫡子,你应该比着她,生四个嫡子给我。”

  林香玉闻言揶揄道:“不要不要,奴家是贤惠,但奴家又不是母猪,生那么多干什么。殿下想要多子多福,尽管让侧妃姬妾多生就是了。”

  朱祁钰笑笑,又问道:“王振的家人,之前不是关在汉王府嘛。明天母妃就要搬过来了,你看看有什么合适的地方,把王振的家人转过去吧,免得他们待在汉王府,扰了母妃的清静。”

  林香玉佯装生气地嗔怪道:“殿下总是不相信奴家,奴家一直说一直说,殿下只要关心外面的事情就好了,家里的事情,不用您操半点心。可惜您就是不听,非整天记挂这,记挂那的。

  那王振的家人,奴家早就远远地挪到闲置的别院去了,母妃的住处也早已收拾得妥妥当当的了,哪里还需要殿下劳心。”

  朱祁钰挨了训斥,却龙心大悦,对林香玉命令道:“王妃尽职尽责,寡人重重有赏。王妃请翻身趴好,寡人要好好调教调教你。”

  一夜无话。

  到了第二天一早,朱祁钰刚带着小王妃,卿卿我我地吃完早饭,一帮文臣武将,便又准时来王府报到了。

  朱祁钰无奈,只得出去正院,又一次将大臣们呵斥了一顿。大臣们再次被斥退,完成了三辞三让的第二辞。

  到了下午,朱祁钰到本仁殿理政,大臣们再请,朱祁钰再辞,又完成了三辞三让的第三辞。

  走完流程,朱祁钰便问道:“有什么军政要务,大家开始奏报吧。”

  大臣闻言,都默不作声。

  朱祁钰问道:“你们干什么,说话呀。”

  陈循代表大臣们奏道:“请殿下先答应继位,令朝野安心,然后大臣们才能放心奏事。否则人心惶惶,众臣也没心思奏事。”

  朱祁钰又提醒众臣:“陈镒与杨善出使瓦剌,算算日子,也该回来了吧。我们等他们带回陛下口谕,然后再依陛下旨意行事,才是正理。”

  陈循、王直、胡等重臣都是人精中的人精,接收到朱祁钰的暗示,都面面相觑,不敢冒然回话。

  朱祁钰暗示,要由远在瓦剌大营的皇帝亲下口谕,才肯继位。

  朱祁钰的态度很明白:我要皇帝亲口禅让,至于怎么弄到皇帝口谕,是诈也好,编也好,反正是你们这些大臣的事。坏人不能光我齐王一个人做,你们这些重臣也得乖乖被拉下水,不然这皇帝我绝对不当。

  大臣们想了一会,便接受了。不过就是让陈镒、杨善背锅而已,反正死的是道友,又不死贫道。

  所以大臣们略一愣神,便齐齐望向胡这位礼部尚书。

  胡只得向朱祁钰禀报道:“根据驿站传回的急报,朝廷派出的使团,明天上午就可以返回京城了,到时便可有陛下口谕传回,老臣会亲自去督促使臣,将敌营消息尽快上报朝廷。”

  “善。”

  朱祁钰点点头,便再次要求大臣们奏事。

  双方达成了共识,大臣们也不再坚持,开始和朱祁钰汇报起了军政事务。

  处理完政事,朱祁钰向于谦吩咐道:“于尚书,明天下午你有时间吗,若有时间,你陪我去视察各处城门吧。

  从明天起,朝廷的全部精力,都要集中到保卫京城上来。”

  于谦忙答应了。

  朱祁钰志得意满,又吩咐了几句,便悠哉悠哉地回家了。

  朱祁钰走后,一帮重臣又聚在一起,商量了一番。最后决定,明天由胡、陈循、王文三人去和陈镒、杨善谈。

  毕竟朱祁镇是绝无可能主动传下口谕,令朱祁钰继位的。所以大臣们需要劝服陈镒、杨善这两位使臣,把传位口谕生造出来。

第48章 正统帝口谕传位 朱祁钰拒立皇后

  第二天一早,朱祁钰早早便起了床,带着阖府众人,在汉王府门口,大开正门,恭候着吴贤妃到来。

  吴贤妃是个信道的人,崇尚简朴恬淡,清静修持。除了贴身物品,并没有带皇宫中的财物出来。所以就一辆车载行李,自己坐一辆车,轻车简从,驾临王府。

  见吴妃车驾降临,朱祁钰忙带着王妃,并阖府上下,一齐跪在地上,大礼恭迎。

  吴贤妃下了车,便命众人起身。又对朱祁钰笑道:“早和你们说过,一切从简就好。你们非不听,何苦非拘着这一大家子,全在这里吹着冷风等我一个人。”

  朱祁钰笑回道:“这是咱们一家人自发的孝心,哪里就何苦了。母妃快请进府,看看儿子和儿媳为母妃准备的宅院可还合意,若不合意,立时再让王妃派人改去。”

  吴贤妃笑道摆摆手:“有一席安枕,能遮风挡雨也就够了。当年我一个小小的宫女出府,不想如今却以太妃身份回府,也算是衣锦还乡了,这已经够幸运了,人要知足。”

  说罢,吴妃便由着朱祁钰与林香玉,一左一右搀着,进到府里。

  三人说说笑笑,一直走进寝宫。吴妃环视寝宫,只见满宫尽是奇珍异宝,就连一进门处,都是十八株六七尺高的大珊瑚,分列两边,形成一条甬道。

  殿中,更是有各种玉器、瓷器、珍珠、玛瑙等奇珍异宝,错落有致地分列在各处。

  吴妃赞道:“媳妇是个有品味的,虽然用了这么多珍宝,整个寝殿却还是这样清雅温馨,丝毫没有浮躁之气。

  住在这样的屋子里,便不打坐,也能凝神静气,返朴归真。”

  林香玉笑道:“母妃喜欢就好,若有哪些不妥的地方,请母妃示下,儿媳立刻去改。”

  吴妃笑道:“别的都好,只是我困在宫里这么多年,实在受够了。如今看见院中的青砖红墙,就会想起宫里的日子,心里就说不出的难受。”

  林香玉忙回道:“是儿媳疏忽了,等殿下一打退瓦剌,儿媳便立即从京西运汉白玉过来,将这些红墙青砖拆除,全部换成汉白玉。母妃看这样可好?”

  吴妃点点头:“如此甚好,不过国事要紧,一切以击退瓦剌为先。切不可因为我劳民伤财,误了国事。”

  三人又在殿中坐下,饮茶闲聊,相谈甚欢。

  不多时,丫环便来奏报:“启禀太妃、殿下、王妃,大臣又来了,围在咱们王府正院,要见殿下。”

  朱祁钰闻言,忙在吴妃面前跪下,低声恳请道:“大臣们请儿子继位,母妃应该也听说了,这两天已经三辞三让,今日应该便再也推脱不过去,只能同意继位了。

  儿子不孝,希望母妃不要接受太后尊号,还请母妃体谅。”

  吴妃闻言,忙笑道:“起来起来,地上凉。我连皇宫都早就住够了,哪会希罕什么太后名位。我只希望咱们一家人整整齐齐地在一起就够了,就算大臣们请上太后尊号,你也只管替我辞了就是了。”

  朱祁钰闻言,忙磕头谢过,又留下林香玉陪着吴妃说话,自己则赶回王府正院,去接见大臣们。

  暂时安抚住了宫内、府内的女人们,朱祁钰心中稍稍有了些底。

  大明的皇帝嘛,一般到了二十多岁,最多抗到三十多岁,就要经历四步走:

  第一步:上不豫;

  第二步:上不视朝;

  第三步:上大渐;

  第四步:上崩。

  最可怕的就是,这四步流程会在一个月内统统走完。

  最极端的是自己的爷爷,明仁宗朱高炽:第一天,上不豫。第二天,上疾大渐,传遗诏。当天,上崩。

  两天不到,流程走完了。要说这里面没有后宫的女人参与,朱祁钰实在打死不敢相信。

  所以朱祁钰始终坚定地信奉领袖,一定要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金科玉律。一日搞不定身边的女人,一日不敢安生睡觉。

  否则一旦开始走流程,一个皇帝再雄才大略、再英明神武,最后都只能是归于虚妄。

  一边想着心事,朱祁钰很快就来到了正院。大臣一见正主出现,齐刷刷便跪在了地上,也不废话,再次恭请朱祁钰继承大统。

  朱祁钰问道:“陈镒、杨善回来了吗?”

  陈镒、杨善闻言,起身走到朱祁钰近前行礼。

  朱祁钰又问道:“陛下可有旨意?”

  陈镒站到正中,面向朱祁钰与一众大臣,高呼道:“陛下有口谕。”

  朱祁钰忙跪在第一排,带着众臣高呼道:“臣等恭聆陛下旨意。”

  陈镒清清嗓子,高声宣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虏寇犯边,朕恐祸连宗社,不得已亲征,不幸车驾误陷虏廷。

  国难当头,仰赖长君,宗庙之礼不可久旷,朕当退位为太上皇帝,朕弟齐王祁钰年长且贤,其令继统以奉祭祀。文武百官当谨事新君,击退虏寇,以安天下,钦此。”

  有了皇帝传位口谕,朱祁钰不再继续推辞,带着众臣三呼万岁,便接下了圣旨,正式同意入继大统。

  朱祁钰站起身来,众臣便要正式参拜。朱祁钰忙将众臣止住:“们别忙着拜,在举行完正式继位仪式之前,我依然以监国亲王身份总领国政。”

  礼部尚书胡闻言出班奏道:“九月初六为吉日,臣请殿下于当日举行典礼,正式即皇帝位。”

  朱祁钰点点头:“准奏,一切从简,从现在起都动起来,全力组织京城保卫战,其余一切礼节性事务,能免就免,能省就省。”

  说罢,朱祁钰又补充道:“要给皇太后上尊号,奉为上圣皇太后,这一点不能省,要大操大办,以安天下之心。”

  胡回道:“微臣奉命,另外殿下生母吴贤妃应尊为皇太后,”

  朱祁钰不等胡说完,便打断了:“寡人母妃生性恬淡,不喜庶务,已经明确晓谕寡人,只愿以齐王太妃身份,在齐府清静颐养,不会再回禁宫居住,更不会接受任何尊号,以后礼部不必再行奏请。”

  大臣们闻言,都面面相觑,第一次见到拒绝皇太后尊号的人。

  愣了半晌,胡只得梗着脖子问道:“敢问殿下,那是册封王太妃为皇后,还是册封齐王妃为皇后?”

  朱祁钰笑道:“不不不,大宗伯搞错了,没有皇后,也没有皇妃。礼部只需给钱皇后上尊号,尊为太上皇后即可。

  等打退瓦剌,王朱见济会立即带着整个王府去就藩。齐王府的所有人都不会动,继续留在齐王府,以前怎么过,以后还怎么过。

  你们都记着,寡人只是迫于无奈,为保宗庙社稷,暂摄君位。一旦迎回皇兄,寡人是必定要还位于大兄的。”

  此语一出,下面大臣顿时就炸开了锅。

  朱祁钰也不着急,命人搬来把椅子,自己居中高坐,悠哉悠哉地晒起了太阳。

  反正朱祁钰占着道德制高点:我不贪恋名位,也不贪恋权势,我只是为了大明江山,迫不得已,暂摄皇位。待危机解除,我就功成身退,还位于大兄。

  你们看我多么大公无私,多么高风亮节。我占据法统,我占据大义名分,我理直气壮。

  大臣们肯定不能乐意啊:合着好人都让您齐王殿下一个人当了,我们这些大臣倒全成了乱臣贼子了。

  待半晌之后,大臣们逐渐安静下来,陈循、胡等重臣便强硬地回奏,要求必须尊吴贤妃为皇太后,也必须册立皇后。

第49章 新帝拒绝住皇宫 关怀于谦家务事

  朱祁钰可不会向众臣妥协,太后绝对不尊,皇后绝对不立。你们别问,问我我就理直气壮地告诉你们:我是暂摄皇位,很快就要还给大兄,这样也就没必要尊太后、立皇后了。

  见大臣们还要纠缠,朱祁钰又抛出来三颗滚滚天雷:“第一、我不住皇宫;第二、我不修梓宫,死后也不葬皇陵;第三、我不改年号,继续延用正统年号。”

  大臣们的注意力顿时就被吸引开,也不再管什么太后皇后的了。毕竟朱祁钰提出的这三个要求太过疯狂,已经超出了大臣们接受能力的极限。

  其实朱祁钰也不是真的要这样激进,而是采取个迂回策略,先提出要把屋顶掀了。等跟大臣们一番拉扯之后,再相互妥协,愉快地一致决定开俩天窗。

  大臣们却不知道朱祁钰的小心思,以为这位荒唐亲王要来真的了。就连一向对朱祁钰非常客气的次辅陈循,也是几乎声泪俱下,坚定地反驳道:

  “殿下的想法,我们实在接受不了,也万万不敢奉诏。哪有皇帝不住皇宫的,又哪有皇帝不改年号的,殿下实在是太难为我们这些大臣了。”

  朱祁钰一脸严肃地回道:“明年我就能迎回大兄。到时候大兄复位,继续使用正统年号,不是正合适嘛。好好的改年号做什么?”

  反正朱祁钰就是咬死了,只要正统皇帝回来,自己就让位,回去继续做藩王。

  这样一来,朱祁钰可进可退。要么大臣们被迫集体表态,承认朱祁钰永远当皇帝,就算朱祁镇回来也不能复位。要么大臣们就接受朱祁钰的还位论,这样朱祁钰就有充足的理由不去皇宫了。

  如此一来,也就不用在皇宫里,时刻被孙太后威胁人身安全了。

  反正朱祁钰实在就理解不了,紫禁城里,要湖没湖,要山没山,要水水少,要园园小,有什么可值得留恋的呢。

首节上一节25/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