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老朱让躺平,我成千古一帝 第345节

随后,朱元璋便答应了此事。

紧接着,便传话叫来了苏晨。

“这是朕认为宫中书法最好少傅,接下来就让他教你吧。”

朱元璋看着朱桂说道。

听到这句话,朱桂立刻点了点头。

苏晨也明白了,朱元璋找自己是何事。

“那就拜托苏先生了。”

朱桂看着苏晨说道。

苏晨微微的点了点头,举止之间透露着自己的教养。

于是,朱桂便带着苏晨离开了皇宫。

作为皇宫中的少傅,苏晨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存在。

无论是自身在文学上的造诣,还是书写出来的字体。

在皇宫中都是无人能及。

很快,朱桂带着苏晨来到了代王府。

听着朱桂想要参加接下来的诗歌比赛,苏晨没有多说些什么。

“请殿下放心,我一定会把毕生所学都教给您。”

苏晨满怀信心的说。

“那就拜托您了,有什么需要尽管提出来,我会尽量满足您。”

朱桂说道。

“不必那么麻烦,一支笔和一些墨水即可。”

听到这句话,朱桂立刻派人前去准备。

这时,朱桂拿出了自己制造出来的钢笔。

“苏先生,您看看我这支笔如何?”

苏晨听到这句话后,接过了朱桂手中的钢笔。

他在手中仔细的打量,脸上也是露出了震惊的表情。

丝毫没有看出来这是一支笔。

毕竟,跟平日里写字用的毛笔大不相同。

而且触摸的手感也是十分坚硬。

“殿下,这可是一支笔?”

面对苏晨的疑问,朱桂坚定的点了点头。

随后,便拿出一张纸让其在上面书写。

苏晨也是半信半疑,在纸上写出来了一句诗词。

紧接着,便露出了十分惊讶的表情。

他有些不敢相信,这居然真的是一只笔。

跟往日的毛笔相比,真的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甚至开始觉得,如果这种笔能够大规模生产。

绝对可以弥补毛笔的缺陷。

毛笔虽然轻盈,但写出来的字体太过于宽厚。

不仅如此,还需要大量的墨水。

每一次书写途中,都需要磨好几次的墨。

而这种钢笔,却能够很好的弥补这样的缺陷。

“苏先生,您觉得这支笔怎么样?”

站在一旁的朱桂,满脸期待的问到。

“这居然如此神奇,书写不仅十分的流畅。”

“而且还很好的弥补了毛笔所在的缺陷,不知殿下您是怎么研究出来的?”

苏晨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既然是这样,这支笔就送给先生了。”

苏晨听到这句话,有些受宠若惊。

他连忙拒绝,对于如此厚重的礼物他是不敢拿的。

但在朱桂的再三推脱下,还是收下了这支笔。

正因如此,苏晨打心底要交出自己的毕生所学。

很快,管仲拿来了笔和墨。

朱桂也投入到了学习之中。

而他手中的永恒性圆珠笔,也立刻引起了苏晨的好奇。

这支笔跟他手中拿的钢笔又完全不同。

根本不需要吸取墨水,就能够在纸上留下字迹。

这一下子,就让苏晨提起了极大的兴趣。

但出于自身的地位,并没有开口询问。

在接下来的几天,朱桂的字体也在日益见长。

这完全归功于系统。

让他能够很快的掌握自己所学到的东西。

看着朱桂的字体有这么大的长进,苏晨的脸上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苏先生,您觉得我到时候参加比赛的时候,用哪支笔写字会更好一点?”

朱桂看着一旁的苏晨问道。

听到这句话,苏晨微微的思考了一番。

按照他的说法,还是用毛笔更好一点。

毕竟,钢笔写出来的字没有那种宽厚感。

而且比赛所使用的纸张都是横幅类型的。

如果用钢笔的话,写出来的字不会太过于明显。

很难达到毛笔所有的效果。

听到这番话,朱桂点了点头。

确实如此,钢笔的缺陷也在这一刻体现了出来。

钢笔和毛笔之间也可以说是各有所长。

“好我知道了。”

朱桂回答道。

再过一个月,就是诗词大赛了。

朱桂现在的字体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根本不需要再花费时间进行练习。

毕竟,有系统在,他是根本不可能将学习到的东西忘却的。

“多谢苏少傅这几天的教导。”

朱桂礼貌的说。

“十三殿下客气了,能够成为您的老师是臣的荣幸。”

“没别的事情的话,臣就先行告退了。”

苏晨回答道。

随后,便坐上朱桂安排的车辆离去。

次日一早,朱桂便忙碌了起来。

他用了两天多的时间,让管仲一行人学会了如何制作钢笔。

而接下来,就是要开始大批的制作钢笔了。

将近过了半个月左右,已经制造出来了上百只钢笔。

很快,朱桂便把钢笔发放给了代王府中的书生。

让他们体验一番,同时给自己反馈。

只有彻底得到书生们的认同,钢笔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生产。

书生们看着手中如此新颖的笔,瞬间有些无从下手。

但好在,朱桂也交给他们了使用方法。

很快,大部分书生也慢慢的掌握了钢笔的使用。

同时,也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他们都觉得钢笔要比毛笔更加容易使用,写起来字也更加轻松士.

第235章 大规模生产钢笔,并前去参加初赛

看着眼前的书生都给出了如此高的评价,朱桂满意的点了点头。

既然如此,也就可以开始接下来的生产了。

在接下来的第三天,朱桂就将制作钢笔的技术传了出去。

不出两天,就已经有上百名工人了。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女性。

毕竟,女性比较适合干这种细活。

首节上一节345/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