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老朱让躺平,我成千古一帝 第17节

朱标也被吸引住,并且给出自己的看法:

“出兵漠北往日里没什么问题,但时间点没选好,明年不是个好时候。”

“为何?”朱元璋问道。

朱标继续给出自己意见:

“因为儿臣刚从北方回来,这一路上发现北方天气异常寒冷,大雪连天,许多官道都被积雪覆盖。”

“这样的天气和路况不适合运送大军需要的辎重。”

朱元璋皱起眉头。

据他所知,这样的天气一般会持续数月。

如果到处都是积雪的话,辎重也难以到达北方。

恐怕会耽误了对漠北用兵之事!

“这倒确实是个头疼的问题。”

朱元璋叹道。

看着朱元璋,朱标想要为其分忧。

很快朱标想到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父皇,儿臣觉得有个主意可以试试。”

朱标灵机一动,有了个想法。

“你说说。”

朱元璋饶有兴趣问道。

“儿臣觉得,既然寻常办法难以解决辎重运输的问题,为何不试试不寻常的办法?”

“比如可以把运送辎重的事交给藩王们,也正好让被责罚的那两位藩王有戴罪立功的机会。”

朱标给出自己的建议。

朱元璋听着一愣。

这个主意听着说不上好,当然也说不上是坏的。

不过倒是可以试一试。

若是有藩王能想到简单又快捷的方法解决,那自然是最好的。

解决不了也无妨,反正大明军方也有自己的辎重运输方式。

想到此处,朱元璋脑海中浮现出藩王之一的代王朱桂身影。

以朱桂所表现出无所不能的经历。

会如何解决运送辎重的事?

(活动时间:4月29日到5月3日)

第16章:新的内卷任务发布!

当然朱元璋也只是想了想。

并没有把运送辎重这等重要的事,完全寄托在藩王们身上。

若藩王们想不出如何在冰天雪地里运输辎重。

自己作为大明帝国的主宰,必然是要布置后手来解决这件事的。

只是对于这后手的如何布置,还需要朱元璋好好想一想。

想到这里,辎重这件事暂且打住。

朱元璋觉得有必要说明自己杀李善长的本意,免得造成父子隔阂。

“标儿,出去走走。”

这样想着,朱元璋指了指门外,继而负手走了出去。

朱标紧随其后。

其他锦衣卫在朱元璋示意下,只是远远跟着。

两人笑着谈论了会朱桂后,朱元璋停住脚步,转身看着朱标,语重心长道:

“标儿,不论对李善长这件事你是如何想的。”

“你只要知道,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

以前的朱元璋从来不会向其他人解释自己想法。

但事情总有例外。

因为眼前这人是朱标。

这个例外,今后还会加上朱桂的名字。

……

随着朱元璋用运送辎重这事,来考验众藩王的旨意下达。

先前朱标北巡藩王封地之事,也开始成为官员百姓茶余饭后的谈料。

其中代王朱桂,则是众人谈论最多的名字。

“真是没想到啊,代王去封地不过五月,竟能将封地治理的井井有条!”

“确实是令人意料想不到!大明藩王大多是秦王和晋王那样的庸人,没想到还能有代王殿下这样的大才!”

“看你们把代王夸都夸上天了,也不知道真假如何。”

在一处酒楼的雅间密室内,有几个官员正聊着最近发生的事,也有人消息渠道不灵通,因此诧异问道。

这话一出,人群中有人直翻白眼!

“我是朝廷四品大员,能告诉你假消息?”

“说起来也不瞒你们,陛下听说太子巡视大同府的结果后,当即就赏赐了代王殿下二十万两宝钞!”

顿时,席间响起一片倒吸之声。

哪怕其中有不少人事先知道这件事,可当再次听到二十万两的巨额数字时,脸上的震惊也丝毫不少!

这赏赐的钱太多了!

足可以说明当时的朱元璋有多高兴!

“你们以为这就完了?”

那位朝廷四品大员,此刻含笑看着众人,说话的同时也顿了顿,吊足众人胃口后,这才继续说道:

“在隔了十多天后,陛下又赏赐了代王殿下十万宝钞!”

雅间内中的官员们先是一愣,随即哗然!

这什么情况?

先前陛下赏赐了二十万还不够?

居然又赏赐了十万?

这撒币啊?

“陛下此举是为何?”

有人不解问道。

那位四品大员闻言,立刻就眉飞色舞道:

“我听说是代王殿下给陛下的寝宫里装了给叫小型蒸汽机的神物!”

“有此神物在,陛下寝宫就能四季如春!”

“因此陛下高兴之下,就赏赐了代王殿下十万两宝钞!”

这位四品大员的描述和实际情况有些偏差。

毕竟是不是第一手的消息源。

因此在传播过程中,也就走了样。

但现场其他人也不知道实际情况,听着四品大员的描述情况,不少官员意识到代王现在圣恩正隆!

一想到这。

官员们眼神中有着异样。

这些天代王的风头隐隐有盖过太子的意思!

不过朱元璋并没有进行阻止。

莫非是朱元璋有更换太子的想法?

这念头一出,立刻就被众人掐灭了!

这绝不可能!

只要朱标还活着,太子之位就一定是他的!

而那位朝廷四品大员,则是继续说道:

“近日陛下还用运送辎重的事来考察众多皇子,接下来一段时间,恐怕各大皇子有的忙了。”

听着这位四品大员有些幸灾乐祸的意思。

其他官员则是陷入期待中。

这种神仙斗法的场景,他们还是乐于看热闹的。

特别是里面还有一位刚刚大出风头的代王朱桂。

众人也十分期待他在这次考察中的表现。

……

随着时间推移。

朱元璋的旨意到了各大藩王封地。

其中刚被责罚的朱和朱顶着黑眼圈出来接旨。

这些天他们一直在锦衣卫的监督下,亲自抄写大明律法,写的手都快麻了,眼睛也生疼的很。

如今这大明律法还没抄写完。

朱元璋又给派新活了。

这让两人心中有种骂娘的冲动!

不过也只是心中想想。

圣旨临头,还是老老实实的去接旨。

“这种运输辎重的事,不是应该交给将军们吗?”

首节上一节17/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