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老朱让躺平,我成千古一帝 第14节

此外还附带了农业大棚用的上百米塑料膜。

朱桂想着让朱元璋也长长见识,如果朱元璋有闲功夫的话,还可以在皇宫里用塑料膜搭个农业大棚。

“十三弟说笑了,我用不用得上无所谓,我想的是所有大明百姓,都能和大同府的百姓一样用上。”

朱标面上有着希翼说道。

“那挺难的。”

朱桂面露苦笑。

这需要的钱恐怕是个天文数字!

“太子殿下,请速速回京!”

也就在两人闲聊时,一个锦衣卫从门外急匆匆的走了进来。

“帝都发生了何事,需要催着我回京?”

听着锦衣卫着急的话语,朱标不由得皱眉。

朱标还有其他藩王封国没有巡视,并不想现在就回京。

“十万火急的大事,属下也不知道怎么说,殿下只要回京就知道了。”

锦衣卫硬着头皮说道。

见此,朱标神色凝重起来。

他既遗憾还没能巡视其他藩王封国,也遗憾于大同府之行在此就要结束了。

接着朱标对锦衣卫摆手:

“好,我待会就回京,但我现在有些话要和十三弟说,你去外面等着。”

“遵命!”

锦衣卫听令离去,在门口等着朱标。

而朱标目光看向朱桂,柔声说道:

“十三弟你在大同府做的很不错。”

“但勤政爱民的同时,也要注意身体。”

朱桂点头:

“兄长的话我记住了。”

朱标笑了下,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多说,同时目光则是看向帝都方向。

他看着锦衣卫急匆匆的样子,再联想到离京之前的一些事,多少也能猜到帝都那边发生了什么事。

“我这一去,恐怕是又将面对着腥风血雨了。”

朱标感慨万千。

临走之前,朱标最后对朱桂提醒:

“十三弟,今后无论发生什么,你绝对都不要触怒父皇!”

“朱桂记下了。”

看着兄长的嘱托,朱桂继续点头。

言罢,朱标便转身离去。

朱标放弃继续巡视其他藩王封国,而是直奔帝都而去。

原地。

朱桂看着匆匆离开的朱标和锦衣卫背影,再联想到现在的年份,多少也猜出了帝都那边即将发生的事。

在历史上,洪武二十三年正月初六,李善长被杀。

这个时间距离现在很近。

帝都,恐怕是要变天了。

(活动时间:4月29日到5月3日)

第13章:朱元璋:此子类我!

不过就算帝都那边杀的人头滚滚,也不关朱桂什么事。

毕竟朱桂远在大同府。

朱标回到帝都后,便接到朱元璋的命令。

说是要清查百官。

而朱标从朱元璋给的名单中,敏锐的注意到上面大多是淮西官员!

这让朱标意识到,自己先前的猜测没错!

恐怕朱元璋要对李善长动手!

因为李善长,就是淮西集团的领头人!

“韩国公李善长。”

朱标沉吟。

他知道朱元璋的作风。

朱元璋若是对一位国公出手。

那绝对会牵连巨大!

到时候可能会有数千人被杀!

朱标不想再看到朱元璋大开杀戒。

“罢了,想的再多也没用,还是先去见见父皇吧。”

朱标思绪万千,最终长叹一口气。

皇宫,内院。

朱标在内侍的带领下,来到朱元璋处理政事的书房。

“儿臣参见父皇。”

朱标上前,朝朱元璋躬身拱手行礼。

“标儿随便找个地方坐吧。”

朱元璋头也不抬,继续看着州县官吏送来的文书,随意摆了摆手说道。

朱标见此,苦笑一声。

这种情况他倒是习以为常。

朱元璋就是一个勤政狂魔。

仿佛每天有二十四个时辰一样!不知疲倦!

同时朱标又想起朱桂的身影。

与朱元璋相比,朱桂更是重量级!

以朱桂数月做出的功绩来看,如果朱元璋每天二十四个时辰,那朱桂每天恐怕有四十八个时辰!

朱桂这位提出三九七时间表的人,浑身都是肝!

过了好一会后,朱元璋将手上的政事处理完了,这才将目光看向朱标:

“标儿你可算是来看看咱了,这都十多天了,咱还以为你就蹲在太子府里不出来了。”

这些天朱标一直在查百官的事,其中牵扯的人数众多,关系也网很复杂,忙的朱标都焦头烂额。

以至于忘了朱元璋。

“儿臣这些天一直在查那些官员……”

朱标如实说道,想着顺便试试朱元璋的口风。

不过被朱元璋伸手打断:

“标儿,先不说那些烦心事了。”

“你还是说说在大同府的见闻吧。”

说到这里,朱元璋脸上有着殷殷期待:

“咱很想知道,桂儿在大同府还干了什么?”

虽然朱元璋在文书里看过朱桂的功绩。

但文书毕竟是死物,朱元璋心中还有许多不解,如今朱标在眼前,那些疑惑就可以随时解答了。

“好,那儿臣就来说说。”

朱标见朱元璋不想提淮西集团的事,神色有些遗憾,但朱标并没有气馁,想着等朱元璋高兴了再提。

“嗯,你说。”

朱元璋兴趣始终在朱桂身上,含笑点头。

整理了下思绪后,朱标说起大同府见闻:

“儿臣在将文书送给父皇之后,就亲自去见了十三弟,当时儿臣发现十三弟在与流民们一起修建代王府。”

朱元璋听着点头:

“与民同乐,很好。”

但朱元璋立刻眉头微皱,他发现这话里的问题了。

“咱记得桂儿是五个月前就去了大同府,当时咱还给了桂儿十万两宝钞,让他用这钱来修建王府的。”

“怎么现在才开工?”

朱元璋面有不解的看向朱标。

朱标笑了笑:

“父皇这个问题,也是儿臣当时的疑惑。”

“但这个问题的结果,绝对出乎父皇的意料!”

听着朱标卖哑谜般的话语,朱元璋彻底被勾起兴趣。

“那你继续说说看,桂儿为何现在才开始修建代王府?”

朱元璋不厌其烦的问道。

“原因很简单!”

“因为十三弟把那十万两宝钞都花费在建造蒸汽机、建造供给百姓的供暖系统、以及建造农业大棚之上!”

“在将钱花在这些民生设施上之后,十三弟就没钱了,这才导致修建代王府的事推拖到现在了!”

朱标如实说着自己的见闻。

首节上一节14/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