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纨绔:开局狗头铡,包大人饶命 第367节

只是在这个时代,律法与礼法、民俗很难分开:

“下官以为这是常识、成例!”

朝中都有不少女子为将,自然没有相关的律法明文。

不过民间有《女诫》一类的书籍教导女子的行为规范,对女子生活方式也已经形成共识。

李清照算是第一个打破规范的人,当然其中也少不了曹斌的忽悠。

听到寇准的话,曹斌却摇了摇头,道:

“我不要你以为,我要我以为!”

“常识无明文,本候以为你的常识是错的。”

寇准差点噎住,怒道:

“忠靖侯休要强辞夺理,你破格招揽李氏女的后果众人皆知。”

“你身为国家重臣,本应谨慎行事。”

“怎能因为一己私欲,如此马虎?”

“本官说重罚如何不对?”

曹斌却不管他说得天花乱坠,只咬住一点道:

“寇御使嗦嗦说了半天,还是没有不许女子为官的律法啊?”

寇准差点气死,我跟你说规矩,你跟我说律法,我跟你说影响,你还跟我说律法。

别忘了你不是普通百姓,而是朝廷重臣,一举一动,都遗害深远。

寇准本没有打算用这件事搬倒曹斌,司马光那不过是一厢情愿而已,不说这事还没有造成恶劣影响,难以撼动曹斌托孤重臣的地位。

就算他变成人人喊打,潘家父女也不会看着他倒台,他们需要曹斌来平衡王延龄的压力。

他所谓的重罚也不过是降职罚俸,给动歪心思的官员一个震慑而已。

没想到曹斌竟如此油盐不进,难道还真想保住李氏女的官位不成?

他正要来点狠的,却见曹斌拱手道:

“太后,臣要弹劾寇准诽谤微臣。”

“臣举荐李娘子为官乃是出于公心,清清白白,何来一己私欲?”

见寇准撇嘴,曹斌像是受了极大的委屈,大义凛然道:

“所谓内举不避亲,外避不避仇。”

“臣为国举才,何错之有?”

众人纷纷无语,表示连个头发丝都不信,寇准更冷“哼”了一声道:

“天下有才之士甚众,忠靖候却偏要招一妙龄女子,其心自知。”

不过他懒得在清白这个问题上与曹斌纠缠,直指核心道:

“此女之才或许有可用之处,但也会败坏朝廷风气。”

“忠靖侯想过没有,她值得朝廷付出如此代价吗?”

曹斌嗤笑道:

“有才之士甚众?如司马光那般割地赔银有才之士?”

“寇御使不是问本侯值不值吗,本候不妨告诉你,值!”

“以曹某看来,李娘子之才,在野或为高隐,在朝可为良相。”

“另外寇御使也不要危言耸听。”

“太后娘娘本就念我辛劳,想要筹功,如今赐我一帮手又如何败坏朝廷风气?”

“你莫不是以为,人人都能得娘娘恩典?”

为了以后方便偷懒,曹斌也是豁出了脸皮。

他不知道李清照有没有宰相之才,加上官婉儿传承或许有吧。

反正他不能弱了气势,替李清照吹个牛批怎么了?

见曹斌在朝堂上给自己这么高的评价,李清照脸都红了。

不过她自己都没有发现,心底里竟对曹斌陡生知己之感,看向他的眼神都变了。

潘太后也听明白了曹斌的意思。

她曾因为赦免端王一事,对曹斌许诺过三司正使之职,没想到他竟为了李氏女放弃了晋升。

莫非那女子真有大才?得他如此看重。

她是不明白,曹斌对于偷懒的执念。

而且三司本在他的掌控之下,他对升不升正使并没有太过在意。

见他如此决定,潘太后也无话可说,只接开口道:

“好了,都不要争了。”

“曹卿家说的不错,不宫曾经许诺,这次若能迎回太皇太后,给他三司正使之职。”

“既然曹卿家想换个恩赐,就提前给他吧。”

见寇准还要争辩,潘太脸色顿时沉了下来道:

“本宫说了,就按此法处置,勿再多言!”

寇准无奈,只得住口。

连王延龄都不站他这边,他一个人势单力孤,根本拗不过潘太后。

随后,潘太后又找来宫中女官,当场给李清照加了一个正九品的诰封,算是把编制转到了宫里。

只不过她还兼着外朝差遣,在三司帮曹斌处理政务,属于潘太后的特别恩赐......

随后,曹斌又提出了出使西夏的事。

这次并没有出现波折,其他人都避之不及,也不会人跟他抢这趟差事。

定下出使时间后,潘太后就宣布散朝了。

见众臣纷纷分向殿外走去,李清照连忙追上曹斌,难得有些羞涩道:

“侯爷,你刚刚夸赞太过了。”

曹斌上下打量了她片刻,见她眼里隐隐透着认同,一脸认真得摇摇头道:

“本侯说的是实话,否则本候岂会费尽心思招揽李娘子?”

这样说着,他扔出“上官婉儿传承卡”,顿时如同流水一般,十分丝滑地融入到李清照的身体之中。

李清照不由自主打了个寒颤,惊疑不定道:

“我怎么感觉有点不对劲?”

曹斌见状十分欣喜,卡片终于用了出去,笑问道:

“你感觉到了什么。”

李清照摇摇头道:

“好像学会了一些什么,又好像......算了。”

说着,她神情更加亲呢,笑吟吟地看向曹斌道:

“下官想去侯爷府上请教一些公务,不知可否......”

见女儿把自己忘到脑后,跟着曹斌走出紫宸殿,李父揉着发软的双腿,脸上露出苦色。

这双腿直到现在还十分无力,自己该怎么回家啊?

时光似水,转眼间已经是正月将尽。

司马光回家后,喝了一次毒药,可惜被人救了过来。

曹斌本想去“探望探望”,他的亲友却不知怎么走通了庞吉的门路。

有这老丈人亲自说请,曹斌也就没有继续落井下石。

反正他已经仕途无望,对曹斌产生不了什么影响。

至于他解不解得开心结,会不会继续寻死,就不关曹斌的事了。

这些日子,因为李清照彻底融合了上官婉儿的能力,理政效率大大增加。

随后曹斌又特意在下属面前,表现了一下对李清照的高度信任,所以在三司内部,她已经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曹斌了。

如今只要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曹斌根本无需露面,就能妥善处理。

于是曹斌变得更加悠闲,每天不是缺职就是在缺职的路上。

看着系统面板上迅速上涨的纨绔积分,曹斌的心情十分愉悦。

正月二十九,一场春雨过后,出征数月的穆桂英终于扫平淮西残匪,凯旋回京了。

殿前司副都指挥使一职的选将工作,也在政事堂的安排下,提上了日程。

这一职位掌握京畿兵权,作用十分重要,无论是潘仁美,还是王延龄,都想插上自己的人。

不过相比于他们属意的穆桂英和勤肃伯王德用,一个有功有过,一个无功无过。

狄青就优势很大了。

他既有平乱之功,资历合格,又从无过失,所以曹斌对他很有信心。

现在副指挥一职增设了一席。

两个席位总有一个是狄青的,不然潘王两人的吃相就太过难看了,那不是为官治国之道。

转眼又过了四天。

曹斌吃过早饭后,就带着轿子等随从来到大门外,看两个义子指挥家丁准备马车。

今天他打算带家眷去汴河逛逛水上集市。

这两个义子常年在军中历练,虽然大的才十四岁,小的十二,但指挥起家丁来,却也头头是道。

尤其是那大的,因为有曹真的传承在身,若论指挥作战,已经能够独挡一面。

或许再有一两年的时间,他就能成为曹斌的得力臂助。

“爹,已经准备好了,是否请诸位娘亲出来?”

曹斌拍了拍曹征的脑袋,哈哈笑道:

“干得不错,今日的行程就交于你们两人安排了。”

说着,又转头吩咐扈三娘,去请几位夫人出门。

正这时,一辆马车突然从街尾冲了过来,一条套马的绳索从中飞出,闪电般向曹斌套来。

首节上一节367/38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