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纨绔:开局狗头铡,包大人饶命 第359节

“俊才,若你这次能破解辽夏之谋,本宫愿意保举你做三司正使。”

为了打消曹斌先前的介蒂,让他出手,潘太后还加大了筹码。

潘仁美虽然有点不乐意,但也没有反对,只是对曹斌有点嫉妒,皇帝托孤时,就已经是特别偏爱了。

没想到自己如今也要帮他谋官,自己二十来岁还在瞎混呢,曹斌这小子升官太快了。

最后,在潘仁美的见证下,曹斌才“不情不愿”地配合着潘太后办了个认子仪式。

他也没有耽误,直接将“曹老板”赠送的最后一张“义子卡”用了出去。

这张卡是何晏传承,虽然他的才能并不是特别突出,但在学术上还是有所建树的。

见小皇帝的面色迅速好转,身上的病态消失,潘太后等人震惊不已,她们没有想到,曹斌认子竟真有祈福之能。

这种肉眼可见的变化,说是神迹也不为过。

这一刻,她甚至有点自惭行秽,莫非曹斌想认小皇帝为义子,真的是一片赤诚,不为名利?

“太后放心,有了此次祈福,陛下以后不会有夭亡之险了!”

听到这话,不仅是潘太后,连潘仁美都激动不已,如果真如曹斌所言,他们心底最深的担忧就没有了。

潘太后甚至忍不住泛起泪花,满是欣喜地抱着小皇帝道:

“俊才,本宫不知该如何感谢你......”

正这时,一个小太监跑进来道:

“太后娘娘,王相公来催了,问娘娘的身体是否好了一些。”

潘太后闻言,立刻看向了曹斌,她本就要在这件事上求助于曹斌。

潘仁美却道:

“如今官家已无病患之忧,若实在不能说退辽夏,饶赵吉那厮一次也不是不能,以后收拾他就是了。”

他也不得不承认,若是不想冒险,司马光的退让之策的确是最稳妥的权宜之计,算得上是老成谋国。

曹斌却笑了起来道:

“辽夏根本不足为虑,那群人没有半点骨气,曹某早就看他们不顺眼了。”

“太后勿虑,看我如何将他们逐出京师。”

潘仁美见他如此豪迈,无语得摇了摇头道:

“哪里会如此容易?辽夏野蛮,难以逼退啊。”

庞太妃却眼神发亮,只觉得满朝文武,胆略皆不如曹斌。

紫宸殿中,王延龄已经带领众臣排班站定,正等待潘太后返回主持廷议。

司马光也变得老神在在。

事到如今,潘太后只能采用自己的意见。

只要能说退辽夏,保证大宋安稳,自己就算打响了名号,将来或有机会接替王延龄执政,施展平生所学。

不过,当他看到曹斌与潘仁美一起进殿,眼里顿时闪过一些厌恶和紧张。

他为人比较保守,最看不上曹斌这种行为浪荡的人。

更别说曹斌武人出身,喜欢以商业手段谋利,集合了他所有讨厌的特点。

对他来说,如今大宋艰难的处境,就是曹斌这些武人撺掇先帝伐夏造成的,而且国家财富不变,曹斌所谓的富国富己手段都是在与百姓争利。

如果说寇准对曹斌的态度是赞赏和警惕参半,他就是完完全全的敌视,视其为奸佞小人。

让他紧张的是,曹斌此人不讲原则,手段诡谲多变,现在突然出现在朝堂,若要阻挠自己的计划,必会横生波折。

不只是他,王延龄等人也不自觉得皱了皱眉头。

正这时,见潘太后和庞太妃也步出后殿,众臣不及多想,连忙拱身行礼。

“太后,请下旨赦免端王赵吉,令三司筹集钱帛平息此事。”

行完礼后,司马光迫不及待的出班请旨道。

潘太后见他挟众臣之势,隐有强逼之意,心里更加膈应,反而不急着让曹斌出头了。

她杏眼微微眯了眯,看向众臣道:

“众卿都是此意?”

听到这话,王延龄等一小半朝臣躬身道:

“臣等附议司马知院之言。”

章不住出言道:

“臣还是不赞同......”

他刚要出班,就被司马光厉声打断:

“章,休要作无益争辩。”

“若不用我计,你可敢保证辽夏不会合攻我大宋,安然送回太皇太后?”

章顿时无语,愤然而退道:

“我虽不敢作保,但贿赂敌国以求苟全息事,必不可取。”

司马光却不管他,只是冷笑道:

“既不敢作保,你有何脸面强自争辩?”

“况且只是与他十万贯钱帛罢了,何必多生事端?”

“难到还要如去年一般,妄动无名无义之兵,使国家陷入危亡之境?”

说到这里,他看着其余跃跃欲试的大臣,寒声道:

“不顾国家安危,一味争功好斗,蛊惑圣主招惹强敌者,皆是朝廷奸佞,杀之可也!”

听到这话,众人顿时无言,不知怎么反驳了。

毕竟谁也不敢保证,辽夏会不会趁者大宋虚弱,皇帝新丧,侮辱太皇太后或出兵攻伐。

无论哪一样发生,他们都担不起责任。

潘太后见整个朝堂都被司马光说得陷入沉默,心中正自失望,却见曹斌回身问道:

“如此说来,司马知院有信心说退辽夏,平息事态了?”

听到曹斌发问,司马光虽不想与他说话,但也不得不回道:

“下官自有成算。”

潘仁美、章等人闻言,不由摇了摇头,觉得曹斌也很难阻止司马光。

相对于拒理力争来说,自然是退让妥协最不容易引起冲突。

只有庞太妃露出期待的目光,想要看他有什么惊人之言。

然而却见曹斌好不客气说道:

“你有个鸟毛成算。”

听到这话,她差点没崩住,连忙咳嗽了两声掩饰。

司马光也被气得满脸通红,怒道:

“忠靖候,你侮辱下官,我要参你......”

王延龄有些无奈得摇了摇头,他早就知道曹斌这家伙不按常理出牌,却没想到只是一句话,就打断了司马光的节奏,只得说道:

“忠靖候,若要发言,就好生说话,朝堂之上,不得口出秽语。”

见王延龄出面,司马光也冷静下来,瞪着曹斌道:

“忠靖候,你有何见解,还请明说。”

他眼里带着怒火看向曹斌,只等他说不出充足的理由,就立刻开喷。

曹斌却不紧不慢从袖子里掏出一叠稿纸,对司马光道:

“这是大相国寺送来的情报,详细记述了辽人与西夏的密谋内容。”

“你以为十万贯钱帛就能满足他们?这不过是在试探我大宋的态度罢了。”

“西夏要横山诸城寨,你也给它?”

当年曹斌任职外事院时,曾在大相国寺招待辽人,还在寺中挖了不少密道,刺探辽国使团的情报。

那密道专门在佛像上做文章,辽人住了数次都没有发现。

这两年,大相国寺的和尚们凭借探听情报的工作,从曹斌那里赚了不少银子。

司马光完全没有想到,曹斌竟能探到辽夏的密谋。

不过他马上反应过来,不在意道:

“不要说我等恩威并施,辽夏不敢太过份。”

“就是给了那些座城寨又如何?那本是我朝夺取西夏人的城寨,是边乱的祸根。”

“延经略使种世衡数次上书,言说横山城寨被西夏散兵流贼骚饶,请朝廷拨下钱粮重筑新城。”

“可朝廷哪里来的钱粮?”

“依我看,与其占领不义之地,不如直接还给对方,省得两国冲突。”

听到这话,众臣顿时喧哗起来。

大宋轮翻大战,真正的收获也就是这横山数城,在地势上钳制了西夏。

若是给了这些城寨,就等于将大宋数十万将士浴血奋战的战果,白白葬送出去。

不说众多武臣气得发抖,连寇准等强硬一些的文臣都忍不住了,骂道:

“司马匹夫住口,你这是卖国之言。”

若只是赔些钱,他们还能够接受,但大宋还从没有割地的先例。

佘太君更是气得拿拐杖敲地,只有他们这些参与过西夏之战的武将,才知道打下这些城池有多么艰难,你特么说送就送,也太不把将士们当回事了。

见自己成为众矢之的,连己方官员都不敢出口帮忙,司马光却并不在意,只是冷肃地看着众人道:

“本来宋辽夏三国已经和睦数年,若非你等蛊惑先帝攻打西夏,穷兵黩武,我大宋怎会面临如此危境?”

“辽夏两国难缠至极,你等只会卖弄口舌,可有计策赎回太皇太后,压服辽夏?”

“若无计策,就不必多言了......”

听到这话,众人顿时相觑无言,心里无奈至极。

潘太后更是脸色铁青,无言以对。

曹斌见此,不屑得摇了摇头,骂道:

“那西夏本是夺了我大宋领土,造反立国,”

首节上一节359/38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