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第47节

“我意已决,自刎以谢罪天下,但求车骑将军勿伤我百姓一人。”

“大王!!!”

……

城外

“淮南国相国请降!”

历经半年多的围城,淮南国相国带着文武百官打开城门投降。

哒哒哒

王长羽骑着骏马来到淮南国相国身边,看着跪在自己脚下的淮南国相国、以及其手中的淮南王头颅,对其轻蔑道:“可是叛王首级?”

今天的他格外威风,连淮南国相国这等身份的人都得跪在他脚下祈求投降。

“你!”

听到王长羽如此不尊敬他们的大王,有一些淮南国官员想要斥责。

但他们都是罪臣,王长羽又怎么可能给他们面子。

锵!

王长羽拔出长剑,刺向那个想要斥责他的淮南国文官。

“啊”

那个文官当即死亡。

“呵!罪臣也敢狂妄?笑话!”王长羽不屑道,然后接过淮南国相国手中的淮南王头颅,正准备将这颗头颅递交给车骑将军王长治时。

“我王遗愿,请将军不要屠戮城池!”淮南国相国朝着王长羽大喊。

“我会禀告给我堂……们将军的。”王长羽冷冷回一声。

待来到中军大营,确定是叛王刘安的头颅后,王长治也开始考虑起身后名。

淮南王请求他不要伤害城内百姓这句话,他其实并没有放在心上,一个失败者,可没有资格跟他谈条件。

况且,在这个天下,屠戮城池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不屠戮城池反而另类,皇帝是不会因为这种小事怪罪他的。

只是,如果做下这事,今后却要背负骂名,这对于已经打算退隐的王长治而言,是不划算的。

由于已经封无可封,为了防止功高震主,王长治准备退出朝堂,以他曾经担任过车骑将军的身份,即便退出朝堂,也可以在辽东为家族提供庇护。

如果是带着王家亲兵来攻城,他是绝对不可能不屠戮城池的,因为名声没有亲兵的利益重要,但既然带的是朝廷的兵,那就肯定要爱护好自己的名声了,朝廷的兵能不能抢到东西,跟他王长治又有何关呢?

让这些大头兵抱怨去吧,反正我要退隐了。

想到这里,王长治对众将士下令:“进城后不得扰民,违令者斩!”

“什么?!”

“将军,您在开玩笑吗?”

“屠戮城池是惯例,您怎么可以不屠戮城池?”

“将军为了保住自己的名声,却要让数万将士白来一趟,这岂不是太自私了?”

将领士兵们纷纷不解,他们辛辛苦苦围了大半年,好不容易可以破城进去快乐快乐,结果车骑将军王长治居然不让他们屠戮城池,简直岂有此理。

就算被圣人们称赞的周文王尚且屠戮城池,凭什么他们就不可以屠戮城池?

将士们的抱怨声不断响起,如果不及时处理,恐怕要引起哗变,甚至是当场炸营。

“寰翼,把扰乱军心者即刻诛杀!”王长治微皱眉头对王长羽下令。

面对这种情况,任何解释都是苍白的,还没等你解释完,士兵已经哗变,只有快刀斩乱麻,杀死几个带头闹事的,才能暂时震慑其他人。

“诺!”

踏踏踏

“不,不要!呃啊”

王长羽答应一声,带着自己的亲卫,冲入军营,将一个抱怨不屠戮城池的士兵当着所有人的面一枪刺死,并对其余士兵大喊:“扰乱军心者,斩!”

随后,几个带头闹事的被王长羽抓起来,带到军营前,当着所有人的面抽鞭子。

啪!

“啊”

“饶命,我不敢了!”

“啊!!!”

所有人脸色大变,他们没想到车骑将军王长治铁了心不屠戮城池,虽然他们想闹事,但看着那些被抽鞭子的士兵惨状,不由得两腿发颤。

最终,王长治还是不敢让士兵进城,因为一旦他们进了城,就不是他这个车骑将军一个军令能控制得了的。

进了城的士兵即便烧杀抢掠,他也管不过来,总不可能把数万士兵全部杀了。

“走!”

“班师回朝!”

最终,王长治虽然获得了淮南王的首级,却并不敢进入城内,害怕局势无法控制,于是干脆带着数万士兵回朝,同时让斥候去通知附近郡县的朝廷官员,让他们带着各自的郡县兵前来接收寿春这座大城。

第76章 平定内乱(四)

元狩二年春

二月

未央宫

砰!

一只酒尊砸在王长治的额头上,砸得他头破血流,但他不敢叫出声,只是依旧跪在地上默默承受。

“王长治!朕本打算让你做大汉的第二个卫青,可你却跟朕说什么要辞官回乡?”

皇帝刘彻很是愤怒,本来他很高兴,因为去年平定了淮南王叛乱,将淮南国改为九江郡,长安朝廷的直辖地又多了一大块,还是淮南这样的富饶之地。

可是,他本来高高兴兴打算继续封赏王长治,对方却跟他说在出征淮南时看到百姓人相食,所以心中愧疚,染上心疾,不想再打仗,想辞官回家。

“你知道在说什么吗?你知不知道?啊?混账东西!”皇帝一脚踢在王长治后背上,将王长治踢翻在地,对其恨铁不成钢一般怒斥:“你以为朕不知道你在想什么吗?你不过是怕功高震主,你怕朕会杀你,是不是?!”

“难道在你心里,朕原来是这种刻薄寡恩的皇帝?”

“滚!立即滚回你的辽东,永远别来长安,再让我看到你,我必杀你!”

一个仅次于卫青和霍去病,比李广还要厉害些的大将,居然不肯继续为他征战沙场,皇帝刘彻心中既失落又愤怒。

“陛下……臣,告辞。”王长治额头流血,但不敢有丝毫抱怨,虽然他才三十多岁,却已经是大汉的车骑将军,还被封为辽东候,并且累计有食邑一千五百户。

食邑一千五百户,就是这一千五百户的自耕农从今以后直接把人头税交给王长治,而不是交给朝廷。

平均每户自耕农三至五人,如此也有五六千百姓成了王长治的税民。

并且,由于王长治出身沓氏县,所以这一千五百户全部都是沓氏县百姓,整个沓氏县如果不算辽东王家隐瞒的两万多人口,其实也才一万多人。

如今,全县几乎一半的百姓都是王长治的税民。

何况,跟王长治一起参军的李息、张次公也是获得了沓氏县的食邑,他们各自都是五百户,加起来有一千户。

把他们两个的食邑也加上,整个沓氏县一大半以上的人口,都是王家的税民。

皇帝一边通过抄家的方式消灭旧的豪强,一边却又通过军功来制造忠心于皇帝本人的新豪强,到了新皇帝即位,又会把上一朝的豪强抄家充实国库,然后通过军功再继续制造新的忠于皇帝本人的新豪强,如此反复循环,算是形成了一种另类的阶层上升通道。

“等等,你回来!”

就在王长治恭敬地退出宫殿时,皇帝再次将他叫住。

“你不是有个参军的堂弟吗?叫王长什么来着?”

“王长羽,字寰翼,原是军中司马,淮南一战,因军功升为校尉。”王长治如实回答。

“哼!把他叫来,朕要考核一下他的军事天赋,你可以滚了。”皇帝越看王长治就越心疼,这么一个大将居然才三十多岁就要辞官回家,但他又不想强行阻止,他是真心爱才,对于没有才学的庸人,他可以杀一个人头滚滚,连眼睛都不眨一下,但对于有真才实学者,他也不会吝啬赏赐。

“诺!”王长治恭恭敬敬地退出宫殿,临走前又对皇帝提醒:“我家堂弟长羽虽饱读兵书,却只会纸上谈兵,不懂得灵活变通,陛下不可重用。”

他只希望自己的堂弟在军队里混个普通的校尉,这样家族以后有其他人去从军时,也可以找王长羽帮衬帮衬,可千万别被皇帝重用,毕竟他知道自己堂弟王长羽没有真才实学,只会猛猛猛,当个冲锋陷阵的先锋官还行,当将军主帅那是万万不行,万一指挥战役打了败仗,以皇帝的脾气,搞不好就要被杀头。

“难道以你以为朕分不清人才和庸才吗?快滚!”

“诺!”

……

“车骑将军王优安攻淮南,却不忍心屠城,还严惩想要屠城的士兵,这样仁义爱民的将军,就算整个大汉也很难找出十个。”

“如今,又听闻车骑将军因为目睹寿春城人相食的惨状而患上心病,这样的慈悲心肠,就算是孔孟圣人再世也不过如此呀。”

“车骑将军宁愿辞官,不要荣华富贵,也不忍心继续打仗,天呐,我大汉这是又有圣人降世了啊。”

“我一定要将车骑将军王优安的仁义之举记载到史书中,为后世之人所瞻仰学习。”

太史令司马谈不断感叹着,并将王优安的事迹写入《太史公书(史记)》中,并对一旁的司马迁叮嘱道:“为父死后,你要继续写这本书,这是我们史官的职责,将真实的历史,用文字记载,一代代传承下去,为后世子孙瞻仰。”

“孩儿明白。”司马迁一家是史官家族,世世代代为朝廷记录历史。

说罢,司马迁便看见自己的父亲将车骑将军王长治单独列传。

《王长治列传》

“王长治,字优安,其先祖曰王康,王康为辽东沓氏游侠,高祖时附于汉,其父王泰然,乃沓氏豪民,闻其爱民,远近皆知。

长治贤,知兵,辽东举之。初为期门郎,善骑射,惜败于卫青。及闽越作乱,帝遣王恢、李息征之,长治统队曰飞虎。兵焦灼,长治以兵法谏卒,袭闽越帅余善,斩其将,逐之,遂克敌。

……

告淮南叛,帝遣公征之,公围七月而破寿春,士卒欲掠城邑,公不忍屠,怒而斩卒。见民相食,公泣而还师,且患心疾,乃致仕归官。”

这篇列传记载着王长治从上林苑禁卫军期门郎时期跟卫青比赛骑射开始,到闽越之战、龙城之战、河套之战、朔方之战、漠南之战、淮南之战、辞官还乡八个大事件。

由于王长治还没死,所以这篇列传其实还没写完,等以后王长治如果有新的事迹,司马迁父子自然会在后面继续加上去。

看着这篇列传,司马迁父子很是满意,但如果让当事人王长治亲自来看,他只会嗤之以鼻。

因为这里面的错误实在太多了。

首先,他的先祖王康不是游侠,而是中原的山贼头子,被秦末的章邯打跑后才逃到辽东沓氏县当起了奴隶主,奴役当地土著和逃难来的中原难民,把他们变成农奴。

其次,这个列传漏了他的爷爷王良,不过除了王家人,外人也不认识死在山林里的王良,漏了也正常。

最后,他的父亲也不是王泰然,王泰然是他叔叔,王泰浩才是他父亲,只不过中原人没几个见过王泰浩的,所以都误以为现在的王家家主王泰然是王长治的父亲,连司马迁父子也有了这样的误解,所以列传里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还有,他也不是靠着贤能和孝顺才被辽东郡府举荐到朝廷,而是靠着王家给当时的辽东郡守塞了很多很多钱。

并且,他也不是因为不忍心才不屠城,至于什么看到人相食而患上心疾以及为死去的老百姓哭泣,那就更是无稽之谈。

不过,虽然这篇列传错误百出,但如果让王长治本人看了,即便内心会嗤之以鼻,但嘴上却会很认可,毕竟能让自己流芳百世,这难道还不好吗?

首节上一节47/3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