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第305节

“在休息时间,孤会为你们准备好奸淫、杀戮、劫掠的有趣活动。”

燕恋对一众士兵激励道。

什么民族大义,什么为了天下苍生,在这个时代说这些玩意实在是太虚假,这个时代的士兵们听不懂这些,他们只听得懂女人与财富。

“万岁!”

“万岁!”

“万岁!”

士兵们士气高昂,他们已经迫不及待想要抢劫了。

去年,梁国北伐时,在淮北进行烧杀抢掠,魏国反击时,又在淮南烧杀抢掠,一些起义军也趁机烧杀抢掠。

或许是太久没有具体讲述战争细节了,导致有人错误地认为战争只是军队的事,似乎从来都跟百姓无关。

然而,事实却是,无论是南朝北伐,还是北朝南征,都会在沿途烧杀抢掠,偶尔屠几个城来提升士气。

燕恋也是这个时代的人,她并没有超越这个时代,所以她的所作所为都符合这个时代的特色。

时隔几百年,燕国王家的军队终于再一次踏入中原。

燕恋对于攻打城池没兴趣,那些城池太过坚固,攻下来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和人力。

“每一百人为一个劫掠队,每个劫掠队有大队长一名,小队长两名,整顿完毕后,便分散行动,到各个乡野村落劫掠。”

“在这个过程中,你们可以随意屠戮、奸淫、劫掠,这些都是你们的自由,但是我希望你们能够带上战利品回到这里,只有将战利品带回来,孤才能为你们记录积分。”

燕恋开始对五千人马进行分配,自己只留下一千禁卫军镇守大本营,看守战利品,另外的两千贵族兵和两千行会兵,则全部分散到各个乡村随意劫掠。

至于帮宗主国魏国剿灭反贼?

呵呵,燕恋才没这个兴趣。

经过两个时辰的整训,四千士兵被分成四十个劫掠队,分散到光州、青州进行劫掠。

为了方便劫掠,而且燕国并不缺马匹,所以负责劫掠的四千人全部都是轻骑,只有负责镇守战利品的一千禁卫军是具装骑兵。

……

十天后

即墨城

城外某个村落

一支一百人规模的轻骑劫掠队来到这里,大队长对着跪在地上的一个青年说道:“你进去告诉那些村民,只要交纳合理负担,也就是献出可以生育的女人四十名、十头牛、五十匹布、一车粮食,我们可以放过他们,否则,鸡犬不留!”

青年名叫侯景,他跪在地上瑟瑟发抖,对这位行会劫掠队大队长恭敬道:“小人一定让那些刁民乖乖交出财物,请您放心。”

他本来是怀朔镇的军户,但是因为朝廷汉化改革,实行了世家门阀制度,导致他失去了上升通道,而且朝廷分配的农田,也被无良军官兼并,搞得他们这些保卫国家的军户逐渐成为了被喝兵血的兵奴。

随着六镇起义的爆发,侯景也参加了起义军,但起义军前不久被一个叫尔朱荣的豪帅打得节节败退,所以他便跑到这光州境内,落草为寇,当起了山贼,成为了这个村子的保护伞。

本来今天是要去村里收一收保护费,顺便糟蹋一个少女爽爽的,结果就遇上了燕国的劫掠队,被燕国黑吃黑了。

“嗯。”大队长点点头,让侯景去办这件事。

这是燕恋定下的规矩,对于自愿交纳合理负担的村落,不要为难,放一条生路,这叫做可持续发展,方便以后再来收保护费,毕竟直接杀了的话,以后再过来收保护费,就会遇到比较激烈的抵抗。

只有对于那些冥顽不灵,宁愿跟燕国死磕,也不肯乖乖交纳合理负担的,那也没必要手下留情,直接屠戮村庄。

“屠村之前,还提前跟村民们通知一声,天底下没有比我更加仁义的君主了,毕竟中原的君主都是想屠就屠,根本不屑于跟臣民打招呼。”燕恋自认为自己跟中原的那些王侯将相比较的话,算得上是非常仁政爱民。

当侯景进入村子时,所有村民都恐惧地看着他,姑娘们都躲在闺房里不敢出来。

毕竟侯景是这半年多来,这附近最出名的山贼,打败好几个山寨无敌手。

“侯爷,您这个月不是已经收过钱了吗?而且我们村里的阿花姑娘也被您宠幸了,这怎么……”乡老很是紧张,生怕惹恼侯景。

“不是我要来,是燕国要来,燕国的军爷下了命令,光州青州境内所有百姓,都要向燕国交纳合理负担,不交者,鸡犬不留!”侯景对这些村民可不会有什么好脸色。

“可我们是魏国的百姓,为什么要向燕国交纳赋税?”乡老把这个什么合理负担当成了赋税,只是他不明白,燕国的军队为什么要跑到魏国来收税?

第513章 逐鹿中原(四十一)

最后,村落还是选择了屈服,挨家挨户凑出十头牛,并且没有出牛的人家就负责出女人,女人也不出的,就出粮食,总算是凑够了合理负担。

这个合理负担,也有另一个名字“辽饷”。

当你不想交辽饷时,辽饷就会主动向你靠近,总有各种办法让你交。

在接收到足够的“辽饷”后,劫掠队离开了这里,带着战利品回到黄县。

临走前,劫掠队按照规定,任命侯景为这个名叫“羊头岭”的村落的【辽饷使】,并且给了侯景一块木板牌,上面写着身毒数字“008”,意为编号008的辽饷村落。

“只有第一次交纳辽饷的数额比较大,此后都比较轻,每年只收一次。”劫掠队对羊头岭的村民们笑道:“从今以后,你们将免受劫掠队的袭扰。”

说罢,劫掠队离开,每个人都非常高兴。

侯景成为008【辽饷使】后,每天都在村子里大吃大喝,直到又三天后,另一支路过这里的劫掠队找到了这个村落,并且对村民威胁道:“交出辽饷,可以免受刀兵之灾。”

这个时候,侯景站出来,亮出了自己【辽饷使】的令牌。

“原来你们已经交过辽饷了,那就好。”一位小队长欣慰道。

然而,队长却依旧想要劫掠这个村落。

见此情况,侯景瑟瑟发抖。

一旁的另一位小队长劝阻道:“您忘了燕君的吩咐了吗?只要交纳辽饷的就是良民,残害良民者,杀无赦!”

小队长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监视大队长,防止其违抗军令。

大队长无奈,只好离开了羊头岭,继续向前寻找其他村落。

终于,让他找到了一个负隅顽抗,宁愿作战到底,也不肯上交辽饷的村落。

士兵们大喜,已经按捺不住。

“居然与我燕国为敌,那就是他们自寻死路,按照燕君的吩咐,负隅顽抗者,鸡犬不留,可以随意杀戮。”原本劝阻大队长不要劫掠羊头岭的那个小队长,现在又鼓励士兵们肆意屠戮这个不肯上交辽饷的村落。

随后,一百轻骑杀入村落之内,只要是站着的,无论男女老少,全部屠戮。

“杀!”

“负隅顽抗者,死!”

村落内的房屋被点燃,熊熊大火正在燃烧,各种凄惨的叫声传出。

一位少年,拿起手中的锄头想要反抗,但是他的身后冲来一位骑士,一刀斩在他的后脖上。

“呃”

少年倒在地上,死不瞑目,临死前还看到劫掠队正在强行捆绑他的妹妹,将其装到马拉囚车上带走。

类似的惨剧,正在整个中原大第上演。

魏国官兵要抢劫,造反的起义军要抢劫,其他割据独立的胡人武装要抢劫,北伐的梁国军队要抢劫,前来平叛的友邦军队要抢劫,就连隔壁的街坊邻居也要抢劫。

这不是一个人的罪恶,是整个时代的罪恶。

什么叫乱世?这就叫乱世!

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会死在谁的手里,秩序彻底崩坏,任何人都可以同时成为受害者和施害者。

不是说有一堆诸侯军阀带着军队争霸天下就叫乱世了,这只是最表面的现象。

真正的乱世,是秩序的彻底崩坏,人们永远不知道明天还能不能见到太阳。

始皇帝杀得人头滚滚,不准他人议论自己的是非,故意折磨消耗百姓的精气神,让黔首们没有多余精力胡思乱想。

汉武帝随手增加的几个赋税,导致中原几百万流民,饿死者多达百万。

王莽自以为是的复古改革,导致上千万流民,最终国破家亡。

有完美皇帝之称的刘秀,却纵容底下将领屠城。

汉灵帝大手一挥要建造几座宫殿享受,立刻就是上百万农民流离失所。

曹操随便下的一个抢劫命令,就是数十万徐州百姓成为尸体。

袁绍不顾民生的南征,带来的便是百多万流民。

公孙瓒铁骑纵横幽冀,所屠戮的百姓多达十余万。

有仁德之风的刘玄德,却铸造直百币,肆无忌惮地收刮百姓财富。

孙权屡次北伐合肥,每次都要在合肥附近屠戮一番,减少中原的底蕴。

邓艾大军偷渡阴平攻下成都,却又在成都屠城劫掠。

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三父子,每次平定叛乱,都要把当地百姓也顺带屠戮干净,防止当地百姓怀念旧主。

八王之乱的皇亲国戚以及世家大族们,把宫女当成粮食,把百姓当成备用口粮,其文人风骨又如何呢?

五胡乱华的胡人军阀们,所屠戮者更是数不胜数。

桓温的历次北伐,都抢得中原百姓苦不堪言。

刘宋皇帝刘骏,更是把屠戮自己国家的老百姓当成可以炫耀的荣誉。

梁国皇帝萧衍信奉佛门,总是纵容宗室世家一次又一次犯错,收容一个又一个北朝叛徒,被后世称之为“慈悲”,可是他统治下的百姓稍有怨言,他便要屠人全家。

魏国胡太后的一个“借虏平寇”,带来的便是上千万的中原百姓成为鱼肉。

统治阶层一个小小的政策变动,就可以改变无数百姓的命运。

需要改变的,并不是某个人,也不是某个国家,而是整个时代。

劫掠队士兵们将村内的少女奸淫,然后绑起来带回黄县,作为自己的战利品,这样可以获得积分,以后用积分可以兑换荣华富贵。

他们并不感觉这么做有什么错,别人都在这么做,我只是做了这个时代大多数人都在做的事,何错之有?

所有反抗者已经被杀干净,只剩下一些跪着投降的人,他们得到宽恕,被允许成为战利品,将被绑起来押送到黄县。

“尔等效忠魏虏,给魏虏缴纳赋税,都是反民,其罪当诛!”

大队长对着那些死去的村民冷笑道。

燕国称魏国为“魏虏”,称梁国为“梁蛮”。

魏国称燕国为“燕虏”,称梁国为“梁蛮”。

梁国称燕国为“燕夷”,称魏国为“魏虏”。

大家互相都认为对方是蛮夷,所以大家都是蛮夷。

当你认为对方是蛮夷时,对方也认为你是蛮夷。

第514章 武王伐纣(五)

燕公三百一十五年秋(525年)

吉曲城

赞普的军队凯旋,马车上装满了羌人的头颅,并且还带回来一位美丽的羌人少女。

这位新赞普即位已经十年,这十年里,他一直在与西面和北面的羌人作战,杀得血流成河,俘虏的奴隶数以万计。

首节上一节305/3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