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第273节

王家还列举了中原其他仁义无敌的例子,比如三皇五帝依靠仁义让天下人臣服,比如商汤依靠仁义打败夏桀,周武王依靠仁义打败商纣王,申侯依靠仁义打败周幽王,平王依靠仁义成功东迁,秦穆公依靠仁义征服西戎,西施依靠仁义让夫差神魂颠倒,勾践依靠仁义反杀了夫差,白起依靠仁义打败了赵括,秦始皇依靠仁义统一了天下,项羽依靠仁义打败了秦军,刘邦依靠仁义打败了项羽,吕后依靠仁义掌控朝政,陈平周勃依靠仁义扳倒吕家,汉景帝依靠仁义下赢了棋和打败七国叛军,刘秀依靠仁义统一天下,袁绍依靠仁义统一北方,司马懿依靠仁义夺取政权,琅琊王氏依靠仁义成功衣冠南渡,辽东王家依靠仁义感动了高句丽,让高句丽自愿让出自己的地盘给王家开荒。

有这么多先例在,苻坚想要统一天下,就必须也依靠仁义,所以他对任何投降之人,哪怕是造反之人,都非常宽恕,并且礼贤下士,想要用仁义来感化这些人。

第448章 逐鹿中原(二十一)

半年后

燕侯一百七十年夏(380年

苻坚的百万大军终于征调完毕,现在正在陆陆续续往各个战场赶去。

其中江陵战场和广陵战场已经开打,西域战场刚刚启程,漠北战场也开始动身,唯有辽东战场一拖再拖。

负责攻打辽东的是冀州的征兵,可偏偏冀州受灾严重,征兵非常困难,所以当地官吏只能不停地拖延,生怕引起民变,发生大规模叛乱。

江陵战场是苻融负责,广陵战场是苻丕负责,战争一开始很顺利,晋军不仅人数比秦军少,战斗力也不如秦军,被慕容垂和姚苌打得溃不成军,许多晋国名士被秦军俘虏,晋国荆州都督桓冲已经准备披发左衽了。

不过,晋国的最高统帅谢安却很是淡定,一点也不慌,还有兴致跟别人下棋赌别墅。

桓温死后,他的弟弟桓冲接管荆州兵权,朝政大权则掌控在谢安手里。

建康

皇宫

正殿

“宣,燕国使者觐见!”

“宣,燕国使者觐见!”

“宣,燕国使者觐见!”

燕琥的孙女苏岚带着几个侍卫前来出使晋朝。

一个月前,当燕国上上下下正在紧张地准备防备秦国入侵时,燕侯雪寿终正寝,其孙太史琥即位,太史琥即位后,改为燕氏,自称燕琥。

他的曾孙女苏岚是他的孙子与苏峻的曾孙女所生,而他本人又与苏峻经常一起喝酒,并且称兄道弟。

不仅如此,曾孙女苏岚的姑姑,也就是太史琥孙女,非常受燕侯雪的宠爱,燕侯雪还花费两百金给苏岚的姑姑制作礼服衣冠,之后,苏岚的姑姑又嫁给了苏峻的曾孙。

而苏峻的这个曾孙,又是苏岚母亲的亲哥哥,所以从辈分上来讲,苏岚的姑姑同时也是苏岚的舅母。

按照惯例,曾孙女岚因为还没有议会贵族名额,所以跟随母姓,唤名苏岚。(如果母亲是王家人,父亲才是外人,则反过来跟随父亲姓。

燕侯琥三十岁就被立为储君,八十岁才正式即位,相当于是当了五十年的太子,是燕国目前为止当储君最久的一位。

第二长的是王定,刚出生的时候就被立为储君,四十岁才即位,相当于是当了四十年的太子。

刚即位,燕琥便感觉自己时日无多,所以想要培养曾孙女苏岚成为自己的继承人。

让她出使晋国,便是对她的重要锻炼。

苏岚今年刚满十六岁,生性活泼,喜欢漂亮的衣服,平生最大的爱好就是收集很多美丽的衣裳。

晋国大臣们看到燕国派出一位少女出使,感觉受到了侮辱。

“贵国难道不懂外交礼节吗?为何让一位女子出使?莫不是看不起我泱泱大晋?”司马曜不满地说道,他感觉自己这个大晋皇帝被看轻了。

“苏岚小姐是我燕国储君,将来要继承君位,并无不妥!”一旁的那个燕国侍卫不吭不卑道。

殿内众人倒吸一口凉气,他们纷纷看向那个似乎很恬静的少女。

只见少女穿着一身男人才穿的华夏礼服衣冠,头上同样戴着发冠,不过这身衣冠形制比男人的小了很多,看来是专门为其制作的女子款式。

“既然是燕国储君,那自然没有不妥。”大殿内的侍中谢安连忙救场。

南渡后的大晋,在官职上有了许多变化,那就是三公九卿之类的官位实际权力遭到削弱,一些不起眼的官职在实际权力上得到加强。

这是很正常的,比如你是一支军队的将领,失败后逃跑,逃跑过程中,有些官比较小的士兵很忠心,你自然就会让他掌握实权,有些官很大的军官跑的比你还快,自然就不肯给他实权。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尚书省和中书省的权力被大大加强。

中书省一开始只是皇帝司马炎的秘书小团队,慢慢地发展成了协助皇帝做决策的权力机构。

尚书省一开始叫尚书台,尚书台一开始也是汉武帝刘彻的秘书小团队,慢慢地因为跟皇帝关系比较密切,所以权力越来越大。

类似的还有军机处、点检、内阁,当一个小团队围绕到权力核心时,必然就会逐渐取代原本应该掌握权力的那个机构。

还有类似的就是辽东王家的家丞,以及后来的尚书令和家卿,一开始不过是给家主辅助执政的秘书,渐渐地就成为了核心权力机构,最后权力还超过了家主。

权力的核心在哪里,哪里就是权力机构,这与这个权力机构的名称无关。

因此,别看谢安这个侍中在两汉时期不是什么高官,等级比九卿低多了,但是在大晋,却是事实上的权力核心,等级反而比九卿更高。

除了官职地位的变化,晋国还出现了分工更加明确的官职,比如吏部尚书、礼部尚书等等一共二十多个尚书协助尚书省的工作。

(跟一般人想象的不同,大多数人可能觉得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是在隋朝凭空出现的,但还是那句话,任何事物都是有雏形和发展脉络的,不是突发奇想和凭空出现,早在东晋时期,就已经有三省六部制的雏形,只不过这个时期有二十多个部,经过南朝一代代地改善精简,到了隋朝时,就只剩六个尚书部门了,形成了我们印象里的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也是同样的道理,考试录取在晋朝已经存在,不过还不是主流,而且一般情况下只是走个过场,后门早就给世家子弟敞开了,但是经过南朝一代代发展,一代代地将考试录取的比重增加,到了隋朝才成为正式的录取人才制度。)

已经进入大晋核心权力层的谢安,最近正主持着长江淮河的防线建设,加紧扩充军队,并且下令给晋国百姓免除三年赋税,以免抵御秦军时,晋国内部发生民变。

大晋朝廷自南渡以来,就没做过对百姓好的事,突然免除三年赋税,所有晋国百姓都感觉跟做梦一样。

总而言之,谢安不是迂腐之人,不会为了世家的身份而不知变通,为了胜利,可以降低身份,也可以做其他世家子弟不屑于做的事。

可以类比王珏,一切为了赢,一切为了胜利,如果不能赢,说再多都是假的,赢了,才有资格谈未来。

为了打败秦国,就算降低世家这个高贵娥身份,与庶民亲近又如何?

第449章 逐鹿中原(二十二)

“愿与大晋重修盟好,向华夏正统的大晋称臣,共同抵御氐秦蛮夷。”

苏岚的话并没有出乎在场众人的意料,燕国前来出使晋国,无非就是想要结盟抵御秦国之类的。

只不过你燕国几年前还赞美秦国是华夏正统,骂我们晋国是偏安一隅的跳梁小丑,如今又跑到我们晋国的地盘上说秦国是蛮夷,赞美我们晋国才是华夏正统。

这般左右横跳,也未免太不要脸。

谢安内心也有点不爽,但能够拉拢一个盟友一起抵抗秦国,那自然是极好的,其他的都无所谓了,等赢了以后再说。

在正殿的场面话说完后,苏岚又在私底下拜访谢安。

谢家庄园

谢安正在与琅琊王氏的王凝之下棋,这个王凝之便是谢道韫的丈夫,是一个只会空谈玄学的标准世家子弟,能够有今日的地位,全靠自己是琅琊王氏子弟。

“主人,燕国使臣求见。”有奴婢对谢安恭敬道。

“呵呵……”谢安笑了笑,然后对王凝之拱拱手,示意自己有事。

王凝之点点头,起身跟谢安一起去迎接燕国使臣。

不一会,苏岚与谢安碰面,对谢安恭敬道:“见过先生。”

“燕使无需多礼,请进。”谢安以主人家的身份带着苏岚进入庄园。

不仅如此,谢安还特意让人提前准备了“胡凳”“胡椅”,不愧是能拖死桓温的老狐狸。

随后,苏岚感叹赞美了一番谢家庄园好山好水好风光,然后便谈起了这次前来晋国的真正目的辽饷。

谢安故意对这个话题避而不谈,还说起了燕国包庇晋国逃犯的往事。

最后,苏岚这个小姑娘还是没能沉住气,被谢安套了话,不小心将燕国的底牌暴露。

“我燕国海外尚有民众百万,就算没有你们晋国,也能独自抵抗暴秦,若是不肯给辽饷,我燕国便坐视你们晋国亡国,大不了我们封锁山海关,任他秦国有百万之众也进不了辽东!”

说要,苏岚才意识到自己不小心说漏了嘴,满脸都是懊悔。

一旁的谢安则是表面云淡风轻,内心却非常震惊,他是真不知道燕国在海外居然有百万民众,看来以前还是小瞧了燕国,以为燕国不过是仗着自己地处偏僻,没人有兴趣攻打他,所以才敢如此嚣张地左右横跳,原来是有底气的呀!

最后,双方各退一步,晋国每年给燕国两亿钱的辽饷,燕国向晋国称臣,并且以后不得包庇晋国的逃犯,双方同心协力,共同抵御氐秦蛮夷。

待谈话结束后,苏岚气嘟嘟地离开了谢家庄园,当初答应出使晋国时,他还向曾祖父燕琥信誓旦旦地说自己可以要来十亿钱的辽饷,结果最后只拿到了两亿钱的辽饷,预想的和实际的差距太大,小丫头感觉自己这次出使太失败了。

“晋国欺人太甚,哼!”

又一年后

燕侯一百七十一年夏(381年)

江陵战场上,秦国已经攻下长江以北的全部土地,现在正在训练水军,准备渡江灭晋。

广陵战场上,秦国一路打到建康的江对岸,隔着长江就能看到晋国的国都,然而却因为轻敌冒进,被北府兵切断粮道,最后不得不退兵回到北徐州,放弃了刚刚占领的广陵郡(南徐州)。

而从益州出发的秦国大军,却被谢玄堵死在了夷陵,这个当初刘备兵败的地方。

至于攻打南中和交州的秦军,则因为道路崎岖,现在还在山谷里瞎转悠。

奉命远征西域的吕光已经攻占了鄯善国,现在正在向车师国挺进。

攻打漠北的秦军击败了正在向南迁徙的敕勒人,但是不久后便在漠北草原迷路。

而攻打燕国的十万大军,则刚刚征调完毕,现在正在向蓟城集结,接受慕容评的指挥。

晋国江陵战场的主帅桓冲非常悲观,他做梦的时候梦见秦军打进建康城,自己被迫向秦国投降,从此披发左衽。

这场决定华夏命运的大战,都系在总指挥谢安的身上,天下苍生望谢安,期待着谢安创造奇迹,击败不可一世的秦国。

晋国总指挥谢安,多次亲临前线检查城防设施的建设是否有偷工减料,并且与当地守将谈心,鼓励他们不要害怕秦军,他本人每次亲临前线也是云淡风轻,通过自己的表面镇定来安抚晋军将士们的军心。

而燕国,也召开临时议会,号召各个城主向辽东集结兵力,准备死守辽东各个关口险要,拖到晋国反败为胜,亦或是拖到秦国内部发生大规模叛乱,总之燕国的战略就是一句话:拖,就硬拖!

同时,燕国还花费重金聘请燕北草原的契丹人和鲜卑人南下骚扰秦国的幽州地区,以此为燕国减轻压力。

并且,还将东莱地区的人口全部迁徙到辽东,将东莱地区的财富全部搬走,给秦国留下一个空旷旷的东莱,这就叫坚壁清野。

正当各方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大决战做准备时。

长安

皇宫

一位来自身毒大周的使者求见大秦皇帝。

“宣,周国使者觐见!”

“宣,周国使者觐见!”

“宣,周国使者觐见!”

不一会,一位穿着西周衣冠的使者来到未央宫正殿,用着前汉的口音,还混合了许多咖喱味的汉话对正殿上的大秦皇帝苻坚恭敬道:“周国使臣姬玉陇,拜见尊贵的大秦皇帝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上一次有来自周国的人拜访中原,那还是汉明帝时期,迄今已有三百多年。

在接见周国使臣之前,苻坚还很好奇地对周边的大臣问过:“为何西垂之地还有说汉家语言的国家,而且还是大汉时代的口音,并且还混杂了一些奇怪的口音?”

(因为周国使臣是从西域来的,所以苻坚等人以为周国在西域的西边,因此认为周国地处西垂。)

大臣们纷纷表示不懂,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个来自遥远西垂之地的周国。

苻坚于是发布诏令,让懂身毒周国的人进宫。

有博览群书的才女苏惠苏若兰主动进宫,将自己翻阅各种资料时无意间发现的周国信息告诉了苻坚。

直到此时,苻坚才知道,原来这个周国在几百年前就有高僧进入中原,而且他非常喜欢的佛教,就是被这个周国赶出来的。

首节上一节273/3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