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第267节

因此,石虎对于自己收养的这个干孙子愈发重视,居然对逃回邺城的石闵鼓励道:“加油!努力!以后我传位给你,等我死后,你就是我大赵新的天王。”

石虎在三年前已经把国都迁到了更加富饶的邺城,还自称大赵天王。

石闵(冉闵)大喜,对于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

第435章 逐鹿中原(十二)

自从几十万大军都被慕容恪击败后,石虎很不甘心,于是一遍命令黄河以北的郡县往幽州地区运送粮草,准备过几年继续攻打慕容鲜卑。

同时,在这个准备期间,石虎也不打算闲着,更不会让老百姓休养生息,而是顺带打一下南方软弱可欺的晋国。

石闵(冉闵)等人带着十万大军南下,接连攻克淮南、襄阳、江夏等地,吓得晋国君臣又要继续南迁去交趾。

好在北人不善水战,晋国靠着南人的水战优势,凭借长江天堑阻挡住了石闵等人。

南方的战事刚刚结束,石虎便立刻发动第二次对慕容鲜卑的战事,真的是一刻也不停歇,根本不给百姓喘息之机。

然而,石虎的第二次攻打慕容鲜卑计划,还没开始就失败了。

慕容恪得知石虎的计划,于是主动出击,趁着石虎还在调动主力军队的机会,将石虎屯在蓟城的粮草烧光。

石虎不明白,自己明明可以轻松吊打实力强大的晋国,可是为什么面对一个弱小的慕容鲜卑却屡屡吃瘪?

拥有千万人口的晋国都不是他的对手,可是仅有几十万人口的慕容鲜卑却把他打到自闭。

他不信邪,又整顿兵马去攻打凉国,结果又是大败而归。

于是他又整顿兵马去攻打代国,然后又大败而归。

最后他整顿兵马再一次攻打晋国,终于打赢了,但战果很小,折腾了大半年,仅仅只是占领了晋国两座县城而已。

直到此刻,他才终于明白,不是他石虎有多厉害,而是晋国太菜了。

平时虐菜虐出优越感了,一旦遇到慕容鲜卑这种难缠的对手,石虎也就原形毕露了。

等到他通过接连的失败才终于明白自己能力不行时,时间已经来到了燕侯一百三十七年夏(347年)。

这六年多时间里,慕容鲜卑将宇文鲜卑彻底驱逐出了燕北草原,成为了燕北草原唯一的势力。

宇文鲜卑一部分融入慕容鲜卑,一部分逃入中原,还有一部分逃到鲜卑山脉,与当地的土著融合成了新的民族“库莫奚”,库莫奚内部又分为两大族群,分别是契丹、奚。

而凉国则向西征服了西域诸国,依靠丝绸之路来增强国力。

晋国荆州都督桓温攻灭成汉,收复益州。

自己在不断失败,而周边的势力却在不断成功,面对这种现状,石虎不禁对西域高僧佛图澄问道:“以前我南征北战没有敌手,可为什么这几年却不断失败?”

羯赵崇信佛教,所以佛家子弟地位还是很高的。

“那是因为天王您杀戮太多,导致身上的因果太多,只要放下屠刀,用善良去治理国家,而不是用残暴去治理国家,那么自然能够成功。”佛图澄不愧是西域高僧,说完还为那些被石虎屠戮的百姓摇头叹息:“阿弥陀佛!”

“呵呵!”石虎冷笑:“你这大和尚真是不明白事理,天下人都想杀我石虎,所以我只有先下手为强,否则就会后下手遭殃!”

“唉……”佛图澄叹息一声:“天王您已经堕入魔道,等待您的将是阿鼻地狱。”

这时,一旁的另一位晋人佛僧吴进对石虎讨好道:“天王您自然不会有错,之所以会不断失败,都是因为气运正在转移。”

“嗯?”石虎来了兴趣:“说!”

那晋人佛僧吴进乃是佛图澄的弟子,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晋人(汉人),可作为一个晋人,他却无耻地说道:“胡运将衰,晋运将盛,唯有苦役晋人,才能压制晋人的气运。”

这话正中石虎下怀,相比儒家的仁政治国,佛教的善心治国,他更喜欢残暴治国。

吴进的这番话,等于是给了他残暴治国的心理安慰。

至于吴进,他正是知道石虎想这么做,才故意这么说,就是为了讨好石虎,这样才能得到石虎重用,从此鲤鱼跃龙门。

在吴进的“气运说”指导下,石虎开始有目的地故意减少中原汉人的人口,同时把塞外胡人迁徙进中原充实人口,并且禁止百姓说汉话、行汉礼,强迫汉人百姓学习胡人文化,企图把汉人胡化。

这是胡人乱华以来,第一次出现有目的性的种族灭绝。

此前几十年里,胡人君主们虽然也杀戮,但他们杀戮的行为,本质上跟汉人军阀们没区别,只是单纯地想要抢地盘和抢劫财富而已,并没有想过要搞什么种族灭绝,对于他们来说,他们真的只是进来抢劫的,无所谓被抢的人是谁,哪怕被抢的是胡人,他们照样不会手软。

而晚年的石虎,开始有意地进行种族灭绝,故意在中原大规模制造无人区。

这个时候,石虎就是为了杀戮而杀戮,不像其他胡人一样是为了抢劫而杀戮。

为了压制晋人气运,石虎开始大规模收刮民间晋人女子,将她们送到邺城进行折磨,交给羯胡士兵们玩到死为止,时不时就让羯胡士兵们去赵国境内的各个郡县屠戮晋人,减少晋人人口,强征大量晋人服更多徭役,为自己建造宫殿的同时,顺带减少其人口。

而他的干孙子石闵(冉闵),成为了他的得力干将,做这些事的时候非常卖力。

在石虎这样的有意屠戮下,整个中原很快就遍地反贼,羯胡士兵们已经不敢离开邺城太远,生怕被中原的流民大军围困。

中原流民越多,石虎就愈发感觉自己的统治已经快要走到尽头了,于是变本加厉地折磨百姓,想要尽快把晋人的气运消耗干净。

到了人生最后一年时,石虎居然学起了汉末军阀公孙瓒,在邺城周边建造一道高高的围墙,把自己和羯胡士兵们保护起来,以后一辈子住在城墙里享受生活,再也不出去了,免得哪一天不小心被某个反贼给杀了。

然而,即便羯赵政权内部都乱成这个鬼样子了,遍地都是流民反贼了,大晋朝廷还是不敢北伐,生怕被羯胡暴打。

指望大晋朝廷北伐消灭羯胡,那还不如指望羯赵内部的汉人流民起义军推翻羯胡。

石虎显然是彻底放弃治疗了,每天都在捕捉自己国家的老百姓,然后把这些老百姓卖给燕国,再用卖老百姓的钱去购买燕国的各种奢侈品,他只想在人生最后的时光里拥有最极致的享受。

至于大赵的江山社稷?至于统一天下的宏图伟业?都算了吧,石虎累了,现在只想享受人生了!

第436章 逐鹿中原(十三)

几个月后

石虎在精神崩溃中死亡,由于石虎生前效仿司马炎实行分封制,大量分封自己的子嗣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王。

因此,当他一死,羯赵便发生了类似八王之乱的继承权战争。

石家人联合石家人杀死了石家人,石家人联合石家人又杀死了石家人。

一通大乱杀结束后,石虎的干孙子石闵(冉闵)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掌控了羯赵的政权。

原本,石闵自以为自己可以安稳地坐上羯赵国主的位置,成为统治一方的君主。

然而,悲剧的是,中原汉人把石闵当成胡人看待,胡人又把石闵当成汉人看待,搞得石闵两边不是人。

即便石闵帮助羯胡攻城略地这么多年,可是羯胡始终没有把石闵当成自己人看待,因此当石闵掌权后,羯胡贵族以及士兵们不断发动叛乱。

为了测试羯胡是否忠诚,石闵下令,不愿意接受他石闵统治的邺城百姓可以自行离去,他石闵绝对不阻拦。

随后,羯胡人纷纷离开邺城,汉人百姓中,有一部分离开了邺城,但大部分则留在了邺城。

如此鲜明的对比下,石闵终于明白,自始至终,都不过是他自作多情罢了。

他自以为自己是羯胡贵族的一员,他自以为自己和羯胡本来应该是一家人才对,可是羯胡贵族们却并没有把他当成自己人。

眼见羯胡人不肯支持他的皇图霸业,石闵终于彻底愤怒了,下令道:“凡我大赵百姓,只要诛杀羯胡,携带羯胡人头来邺城,就可以加官进爵,杀的羯胡越多,赏赐就越丰厚!”

同时,石闵在决定彻底跟羯胡决裂后,便改国号为“卫”,改姓为李。

一时之间,邺城及其周边的百姓纷纷组团捕杀羯胡人,一些长得比较五大三粗,看起来像羯胡的汉人也被捕杀。

这样的风俗,在几百年前的三韩地区其实很早就上演了,而且更加制度化、常态化、正规化、效率化。

那就是几百年前王家征服三韩时期的无数“狩猎小队”,在赏金猎人方面,燕国王家毫无疑问比李闵(冉闵)有经验多了。

不过冉闵的捕杀羯胡政策只执行了三个月便取消了,因为他发现越来越多胡人开始造反,而汉人百姓为了躲避战乱,纷纷南逃到晋国,并没有多少汉人百姓愿意追随他。

尴尬的事情这不就来了吗,胡人不愿意追随他,汉人也不愿意追随他。

于是,发现汉人也不愿意追随他之后,李闵索性改回自己的“冉”姓,成为了冉闵,并且再一次改国号为“魏”,同时取消杀胡人就可以得到赏赐的政令,开始大量收容胡人进入军队,还给自己的儿子册封为大单于。

又几个月后,当冉闵正在剿灭石氏残余势力时,休养生息好几年的慕容鲜卑趁此良机,倾全族之力南下,意图夺取中原。

冉闵一开始还想跟慕容鲜卑联盟,黄河以北归属慕容鲜卑,黄河以南归属冉魏。

然而,慕容鲜卑想要的是整个中原,因此拒绝了冉闵的结盟邀请,反而与正在被追杀的羯胡石氏结盟,一起攻打冉闵。

眼见慕容鲜卑咄咄逼人,慕容恪一定要灭了他冉闵,于是冉闵又向长江南岸的晋国朝廷发出结盟请求:“夷狄祸害中原数十年,我起兵反抗胡人,但是寡不敌众,希望晋国派兵援助我,驱逐蛮夷后,中原大地重归晋室,我冉闵愿意做一个诸侯王,如同辽东燕国一般。”

冉闵自然不可能真的把中原拱手送人,借晋国的兵力驱逐蛮夷是真,但是奉还中原之地给晋室那是不可能的。

与晋军联手击退了蛮夷后,冉闵自然会再把晋军也驱逐出中原,他要做中原天子。

然而,晋国并没有相信冉闵的鬼话,而是在谢安的建议下,坐山观虎斗,等冉闵与胡人斗得两败俱伤时,大晋朝廷再派兵北伐,收复中原故土。

于是,冉闵又向燕国求援,只要燕国出兵帮他击败了慕容鲜卑,他愿意割让整个青州和幽州,不过燕侯雪没有机会冉闵。

燕国从来不做亏本生意和风险太大的生意,所以无视冉闵也正常,毕竟天下人都知道冉闵反复无常,堪比汉末的吕布,谁敢相信他说出来的那些鬼话,也不怕被骗得倾家荡产。

燕侯雪如今已经一百一十二岁的高龄,待机时长惊人,她出生时,中原第一美女甄宓还没死,她在过生日时,中原枭雄冉闵已经穷途末路。

像她这样待机时长惊人的君主,自然有着超高的政治智慧,不可能被冉闵的那些鬼话就欺骗。

又一年后

燕侯一百四十二年夏(352年)

魏国(冉魏)

邺城

皇宫

“晋室坐山观虎斗,羯胡与鲜卑联盟攻我,如之奈何?”看着眼前的地图,大魏皇帝冉闵的太子冉智很是绝望:“父王领兵三万出城与慕容鲜卑决战,可是慕容鲜卑有五万大军,而且骑兵居多,此战,我大魏危矣!”

一旁的光禄大夫韦建议道:“倘若天王不幸战败,太子可前往燕国避难。”

原来,韦早在石虎死了以后就在燕都购买了豪宅,只等在中原实在是混不下去了,就去燕国当个富家翁安享晚年。

“燕国?”冉智对燕国不是很熟悉,只知道这个国家虽然是汉人国家,但是却对中原没有什么归属感,很少干预中原之事,而且燕国的许多风俗都非常另类,既不像汉人,更不像胡人,仿佛来自另一个时空。

“燕国会接纳我吗?”冉智担忧道。

“只要我们给燕国足够多的钱,燕国就一定会接纳我们。”韦自信回道,并且补充一句:“实在不行,我们可以在中原大量搜捕工匠、医者、士人,把这些人才打包送给燕国。”

又一个月后,冉闵寡不敌众,终于战败,被慕容恪俘虏,慕容鲜卑先是定都蓟城,建国“燕”,自称燕王。

“你不过是个奴仆下才,竟然也敢称帝?”慕容燕国燕王慕容对脚下五花大绑着的冉闵不屑地嘲讽着。

在他看来,冉闵这种左右横跳,给羯胡当狗,然后又背叛羯胡的人,不过是一个反复无常的跳梁小丑。

“哈哈!你们蛮夷尚且可以称帝,我冉闵是中原英雄,为什么不能称帝?!”冉闵哈哈大笑,嘴里全是血水。

“大王,跟一个死人多说无益,直接杀了吧。”一旁的慕容恪没兴趣跟一个死人叽叽歪歪,让燕王慕容把冉闵直接斩首就行。

又两个月后,慕容恪攻占邺城,慕容迁都邺城,并且改元称帝。

冉闵之子冉智,在兖州大量搜捕人才,然后押送着这些人才前往燕国东莱地区,最后乘坐燕国的船只进入燕都。

而此时,冉闵已经被斩首两个月多,中原突然发生蝗灾,民间有谶语:冉闵亡,天降蝗!

意思是说,冉闵是气运之子,是苍天的眷顾者,慕容鲜卑杀了冉闵,就是得罪了老天爷,所以老天爷降下蝗灾来惩罚慕容燕国。

燕王慕容于是将冉闵好生安葬,并且追封冉闵为武悼天王,乞求得到苍天的宽恕,保佑明年能够风调雨顺。

第437章 逐鹿中原(十四)

三年多后

燕侯一百四十六年春(356年)

青州

首节上一节267/3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