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摆烂了,家父胡惟庸 第83节

“姐姐这辈子没有别的念想了,只希望你能有出息,最起码这一次的武举不能输给徐辉祖,难道你忘了我们姐弟俩从小在魏国公府里遭到的不平。”

徐增寿也想争口气,但他哪有本事争得过徐辉祖这样的嫡长子,同样是二世祖,徐辉祖这样的嫡长子从小就受到了名师的传道授业。

徐增寿勉强挤出一个笑脸:“姐姐就放心吧,这次拼了全力也要考上武举。”

燕王妃欣慰的点了点牡丹髻,亲手收拾了弟弟吃完的碗筷,心想着等到徐增寿考上武举以后,求着王爷给徐增寿安排一个上十二卫的官职,边关是不想让弟弟去了。

胡庆余在偏殿门口逮着徐增寿进了校场,随后便跟着朱棣去了东宫。

前脚刚踏进东宫正殿,方孝孺等东宫属官满脸的笑容,变成了咬牙切齿的生啖其肉。

本以为水西门钞关免税是好事,方孝孺等人还发动背后的势力支持,结果又是一个坑,推出来一个船引。

彻底堵死了商船夹带私藏的路子,让浙东文官等官僚缙绅吐出了一大笔银子。

太子朱标等到人都到齐了,笑容满面:“今年的武举考试可谓是大明的一大盛事,父皇已经钦点孤为主考官,还有两位副考官的人选,不知道各位有何建议。”

要是放在平时,各位藩王早就为副考官争抢起来了,今时不同往日,京城里最煊赫的一撮勋贵少爷都要参加武举考试。

武举考试还关系着他们的前途,倘若都能考上还好说,如果有哪个落了榜,不敢记恨太子朱标,肯定会记恨副考官。

藩王们一个个默不作声,没有一个人主动提出来要担任副考官,心里还都想着怎么笼络淮西侯爷,为他们争夺皇位做党羽。

东宫正殿的后殿,朱元璋与几位中枢重臣照常前来视察东宫小朝会的情况,还能不知道藩王们打着什么主意。

不愿意为了国事得罪淮西勋贵。

朱元璋的脸色瞬间就难看了,霍然起身,恨不得用绣春刀的刀鞘狠狠敲一下藩王们的脑袋,怒道:“这些个小畜生真是长大了。”

“学会了官场那一套明哲保身了,怎么,一个个都成了自私自利的浙东官僚。”

几位部堂对视了一眼,不敢有任何的反驳,自哀自怨的叹了一口气,暗恨自己生不逢时。

这要是大宋朝廷。

皇帝敢骂士大夫?

士大夫骂的皇帝狗血淋头,皇帝也得忍着。

可惜啊,这是明朝,又摊上这么个洪武皇帝,别说是辱骂官僚缙绅了,就是砍官员的脑袋从来都不眨眼。

朱元璋感觉在几位部堂面前丢了面子,正要让元生公公出去宣读口谕,钦点两名藩王担任副考官。

一名藩王站了出来,让他难看的脸色缓和了很多。

“还得是老四啊。”

朱棣主动从朝班里站了出来,正色道:“本王愿意担任这一次的副考官,另外举荐潭王担任这一次的副考官。”

潭王乐呵呵缩在后面看戏,他是老小,再怎么论资排辈都轮不到他担任副考官,这回肯定不会得罪淮西勋贵了。

突然遭到朱棣的举荐,整个人都懵了,在心里怒骂朱棣拉他下水的无耻。

你想拉一位藩王下水,应该去找老二秦王,找本王算是怎么一回事。

潭王抬起脚步,刚想拒绝这个提议。

胡庆余由于朱棣的命令,不情愿的小声提醒道:“潭王赶紧答应下来,这一次担任副考官是一件大好事。”

好事?

坑本王还差不多。

潭王想到胡庆余身在曹营心在汉,耐住急切想要摆脱副考官的念头,听他作何解释。

胡庆余只用了一句话,就让他潭王打消了满肚子埋怨,全是感激:“陛下就在后殿听着。”

父皇在后殿........潭王惊了,又满是狐疑的看向了胡庆余,他作为一位藩王都不知道事情,胡庆余一个小小的藩王府仪卫怎么会知道。

有些可疑,莫不是在欺骗本王。

胡庆余想起来自己能知道的原因,差点笑喷了:“太子妃为了讥讽本千户,故意让东宫大伴告诉了这个消息,用来显示陛下对太子的恩宠。”

第154章 潭王的赏赐

潭王露出欣慰的表情,不愧是一心向着本王的当代徐庶,递给胡庆余一个本王一切都明白的眼神,站出了朝班:“本王作为皇子,自然是愿意为朝廷分忧。”

“今年的武举考试,本王当然要义不容辞的担任副考官,为朝廷效力。”

藩王们面色古怪,皱着眉头来回看了朱棣和潭王,不知道这两人抽什么疯,居然愿意去担任得罪勋贵的副考官。

既然有人傻到替他们去得罪勋贵,藩王们也就乐见其成,生怕他们俩反悔,一个个说出赞颂的话,把他们俩捧了起来。

“那就有劳两位王爷,本王等还有要事在身,实在是抽不开身,不然绝对不会放过这次为朝廷发出力的机会。”

“还是燕王和潭王深明大义,知道武举对朝廷选才的重要,主动担当了重任。”

“不错,你们二人还算是有孝心,知道给父皇分忧了,本王很是欣慰。”

欣慰!

朱元璋可就不欣慰了,又是气恼又是心凉,怒喝道:“咱怎么生出一帮没良心的玩意,心都让浙东官僚濡染黑了。”

“来人!去把那几个小畜生给咱叫进来。”

就在藩王们自以为躲过一劫的时候,元生公公从正殿大座旁边走了出来,脸上的幸灾乐祸瞬间就僵住了。

藩王们全在惶恐不安的祈祷,父皇千万不要在后殿。

元生公公说出了皇帝口谕:“奉陛下口谕,太子与诸位藩王去后殿觐见。”

藩王们满脸惊慌,踉跄几步,差点摔倒在地上。

父皇有多严厉,他们背后的荆条疤印都是日积月累的铁证。

本想着有人给他们当了替罪羊,没想到他们买椟还珠,反倒是成了燕王和潭王的垫脚石。

惨了。

潭王的脸色也是一白,往常挨打这种事总是少不了他,听到元生公公宣读的口谕,还以为自己也要挨打。

潭王麻木的刚刚迈开脚步,陡然惊醒,想起来自己是主动担任了副考官,大喜过望,赶紧递给胡庆余一个感激的眼神。

至于主动提出这件事的朱棣,潭王才懒得理睬,这一切都是忠心耿耿胡庆余的功劳,与朱棣没有一厘银子的关系。

“小畜生!”“跪下来!”“啪!啪!”

后殿隐隐传来了怒斥的声音,还有像是鞭子又像是荆条的抽打声。

胡庆余站在大殿里,只是听着就感觉了心惊肉跳,暗暗为藩王们捏了一把汗,小声嘀咕了一句:“陛下管教儿子们还真是严厉。”

“突然觉得我爹胡惟庸是个慈父了,给他捣了那么多的乱,只是口头训斥,成亲了以后还是想着办法给我置办家业。”

没过多久,朱棣和潭王满面春风的出来了,也只有这两位藩王出来了,没瞧见其他藩王的身影。

朱棣带着胡庆余等仪卫打道回府了,一路上笑个不停,又是有些痛心疾首其他藩王的只顾及私利。

潭王回去的路上,同样是笑个不停,若有所思的想到:“胡庆余在燕王府待着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可以利用燕王给本王谋利。”

“啪。”潭王猛的一拍大腿,越想越感觉胡庆余一定是这般考虑,才会三番两次的不同意去潭王府:“妙!实在是太妙了。”

“好一计身在曹营心在汉。”

“来人,去给东江米巷的粮号说一声,胡庆余乔迁新居了,本王赏给他一千...不...一万石新米。”

胡庆余不知道潭王自顾自的脑补了那么多,稀里糊涂的得到了一万石新米的栈单,满脸懵圈的望着堆满了七八座粮库的粮食。

不过嘛,只要是进了胡庆余肚子里的便宜,谁也别想让他吐出来。

胡庆余大方的赏了潭王府管家一两大明宝钞,立即让管事大娘子柳吴氏安排人清点记账,心情愉悦的带着几名门生去了教坊司。

一是带着他们长长见识,二是他们四个可是最顶尖的打手,有了丘福四人比起带上一百名塘骑还有用。

胡庆余想到自己囊中羞涩,又把徐增寿从校场里提了出来:“让你付银子不会难为你吧。”

徐增寿都快憋疯了,赶紧去找姐姐要了一千两银子,结果只要来一百两银子,不过也够了。

徐增寿甩了甩手里的大明宝钞,满脸兴奋:“不会,不会,本少爷....额....小弟感谢胡大哥还来不及。”

“不就是银子嘛,我姐那里有的是。”

胡庆余不禁有些头疼了,心想着把这小子放出来是不是一个错误,早晚会败光燕王妃的私房钱。

不过,也没办法,谁让燕王妃和徐增寿是一母同胞的亲姐弟,又是燕王妃在娘家唯一的依靠,虽然燕王妃以后是皇后,不需要依靠。

胡庆余瞧见他那一脸可怜巴巴的样子,就当是做了一件善事,点头同意了:“到了教坊司一切听本千户安排,若是有半点不听话,你就在校场里待一辈子吧。”

徐增寿顿时打了一个寒颤,脑袋如捣蒜般的频频点头。

胡庆余坐着景泰蓝圆顶官轿,带着骑马的徐增寿和丘福四人前往了教坊司。

刚刚走进教坊司里面,就感觉今天比往常要热闹很多。

屏风相隔的花梨酒桌旁,坐着很多熟脸,也有很多陌生面孔,推杯换盏的大声笑谈。

“你们说这一次的武举状元会是哪一位勋贵少爷。”

“李景隆!肯定是曹国公长子李景隆,曹国公是大明的开国六公就不说了,还是当今陛下的外甥,这可是其他公侯子弟没有的背景。”

“背景?说起这个,魏国公长子徐辉祖可是不输他,魏国公徐达可是掌控着大明边军,就连当今陛下都要给他几分薄面。”

胡庆余回头看了一眼徐增寿,他与长子徐辉祖的不和,早就是京城里心照不宣的秘密。

这事也不能怪徐增寿,是徐辉祖仗着自己长子的身份,从小没少欺负徐增寿姐弟。

徐增寿便暗暗发誓,一定要各个方面都要压过徐辉祖一头,结果却是从来都是被徐辉祖压了一头。

徐增寿在听到了徐辉祖的名字以后,果然是满脸的愤懑,对这个人反感,更对官宦子弟无视他的议论更加反感。

第155章 朱元璋的心思

徐增寿拉着脸,摆了摆手,示意身边的狗腿子们把这些满嘴胡言的富家少爷打一顿,摆了半天手没有一名狗腿子上前。

这才想到,自从他关进燕王府的校场以后,狗腿子们只能在国公府里日日思念以前欺男霸女的日子了。

胡庆余走到老位置坐下,在老位置碰见了老熟人,颇为惊喜:“呦呵,您老身子骨挺硬朗,每次来教坊司都能碰见您老。”

朱元璋照例坐在教坊司里,体察民情,想要知道官员百姓对于武举的真实看法,而不是朝廷官员嘴里的歌颂盛世。

还没喝两口茶,就撞上了明显是过来找茬的胡庆余,朱元璋有些无奈:“咱和你缘分不浅,每回来教坊司里喝茶都能碰上。”

胡庆余毫不见外的坐在了官帽椅上,挥了挥手示意几名弟子坐在附近的八仙桌旁,享受教坊司的风花雪月。

丘福四人一本正经的站在恩师身后。

不敢坐下。

尊师重道四个字,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徐增寿早就想坐着喝酒了,瞧见丘福四人一动不动的站着,也只能干巴巴的一起站着,心里埋怨丘福四人的迂腐。

这口酒日思夜想了那么多天,偏偏只能闻味,周围还传来富家少爷们恭维徐辉祖的声音,心里更加不是滋味了。

朱元璋很是重视这一次的武举,知道胡庆余最是厌恶官场的那套虚伪,来了兴致:“你认为这一次能够高中武状元的勋贵子弟,会是哪一位。”

还没等胡庆余说话,打从他进入教坊司以后,王宗睿一直盯着他的一举一动。

王宗睿仗着自己参加过科举,有了举人的功名,不用参加这一次武举就能继续当官,故意揶揄道:“当然是徐增寿了。”

“谁不知道燕王心里的小舅子只有一个人,就是燕王妃一母同胞的徐增寿,听说还专门让胡庆余把徐增寿捉到校场,让他与塘骑一起操练。”

首节上一节83/1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