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人格分裂被朱棣推演曝光东 第84节

朱棣暗自感慨,这太孙,其实也是有手腕的,而且年轻,如果不像上次模拟那样的暴毙,那就真是未来可期。

至于张辅,印象当中,他跟老二的关系极好,时常与兄弟相称,只是到了这个局面,识时务,明显比什么狗屁兄弟之情更加重要。

所以他非常痛快的绑了枚青,基本上没怎么的犹豫。

【可你稳不住他,你这二叔嚣张无比,直接大放厥词,让他吧杨士奇等奸臣交出来给他处置。】

【你觉得可笑,既然已经撕破脸,那就打吧!】

朱棣看着眼前的画面,他实在是无法想象,在这样的局面下,老二到底有什么胜算?

如果瞻壑在,他又有什么办法帮助他爹?

以万夫不当之勇,将他爹娘以及兄弟们救出去?还是以手榴弹守城?

朱棣摇了摇头,收回思绪,如果瞻壑那小子在,局面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他现在非常期待,太孙要如何用兵,对付他的二叔。

【宣德元年八月十日,你御驾亲征,八月三十日,抵达乐安城外。】

朱棣微微颔首,这是最好的选择,也是成本最低的选择,既然朝局不稳,那就御驾亲征,一可以增添士气,以王道压服所有;二可以增加皇帝的威严。

光是此举,便已经尽显明君之能。

朱棣岿然一叹,孙儿都这么优秀,让他很难选啊。

【你的二叔懵了,他一直以为是阳武侯薛禄前来平叛,没想到是皇帝亲征,他一下乱了手脚,慌忙组织士兵抵抗,但从者寥寥。】

朱棣苦笑,从者寥寥,没了瞻壑,老二竟然表现的如此不堪?

所以第二次模拟的时候,当时在明湖湖畔大败丰城侯李彬的七万广西军,没了瞻壑,就不存在了?

此刻在乐安的,只是一群废物?

【你看出了二叔的色厉内荏,所以并未强攻,只是用火铳和弓箭进行示威性质的攻击,弓箭上绑缚着敕令,上面写着首恶必究,胁从不问,城内兵马瞬间失去了所有斗志。】

朱棣承认太孙的表现远超期待,自古用兵,攻心为上,乐安为大明之土,强行攻城,伤害的只有大明,即便成功,也势必会有所损伤。

所以太孙此举,有可能兵不血刃的解决问题,典型的上兵伐谋。

不错。

【不出你的预料,当天晚上,你二叔就表示愿意投降,只希望陛下能给他一个晚上的时间告别亲人,第二日,你二叔如约投降。】

【你看着下方唯唯诺诺的二叔,嘴角浮现出一抹嘲讽,一个月前他还说着‘徐议我所欲’,这才过了一个月,就匍匐在地,口中的话,变成了‘臣罪万万死,惟陛下命’,真的,像极了一个小丑。】

朱棣这才想起,从造反到造反失败,竟然只用了一个月。

这简直不像是造反,反而像是一场闹剧。

是老二太过不堪,还是太孙太过强悍?

而无论是任何一种情况,似乎都完美衬托了朱瞻壑强大的能力。

老二如此不堪,瞻壑依旧能让他以云南这样的蛮荒之地,造反成功,将瞻壑这小子赶下皇位!

太孙如此强悍,瞻壑依旧能够从容战胜他,让他几乎没有一丝一毫的反抗之力!

【你并未杀掉你的二叔,你将他带回京城,将其关在西安门的牢房之中。】

朱棣看得连连点头,老二即便造反,太孙依旧不舍得杀他,可见是一名仁君。

太孙的表现,已经完全超过了他的预期。

【宣德元年九月二十六,你前往西安门看你二叔,你以胜利者的姿态,嘲讽了他几句,结果这二叔竟然直接抻出脚,将你绊倒了。】

【你怒不可遏,一个失败者,竟然敢如此冲撞你,你杀心顿起,让人拿出一个三百斤的铜缸,将汉王罩在其中,可你这二叔武功不错,竟然将这铜缸直接举起,摇摇晃晃的左冲右突。】

【你派人把大缸摁住,然后在大缸四周以及上方放上许多煤炭。】

朱棣看到这一幕,整个人的表情充满了错愕?这是什么意思?这太孙,是要将老二活活烧死吗?

这和叫花鸡有何区别?

刚刚说他是仁君,结果转眼就用这种极度残忍的方式,杀掉了自己的叔叔?

【你点燃了煤炭,灼热的温度将铜缸不断加热,而铜缸之中的二叔,发出极为惨烈的叫声,你不为所动,甚至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畅快之感。】

【惨叫声并没有持续多久,很快就戛然而止,但你并没有第一时间打开铜缸,等了半个时辰,煤炭快要燃烧殆尽的时候,你让人打开了铜缸,里面的人,已经像是被烤糊的猪。】

朱棣眼泪不自觉的流了下来,他朱棣的儿子,大明王朝的皇子,竟然被当成猪一样烧成焦炭?

后世之人是不是想起他朱棣,就会想起他有个儿子,被人用铜缸焖熟,如同焖鸡?甚至到此还不休止,直至成为焦炭?

朱瞻基啊朱瞻基,你可真是朕的好圣孙啊!朱棣气的咬牙切齿。

这太孙看似仁德,实则残暴无比!

【宣德元年九月二十六,你杀光汉王其余九子,斩草除根。】

第123章 军事上一塌糊涂的朱瞻基

【除嫡长子朱瞻壑和嫡次子朱瞻坦早夭,其余九子皆死,你心中洋洋自得,困扰大明几十年的藩王问题,在你这里,终于终结了,这是属于你的荣光。】

朱棣目光凝重,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有说不出的滋味。

如鲠在喉,如芒刺背,如坐针毡。

你二叔明明已经成为阶下囚了,为什么还要这样做?既然已经下定决心杀他,为什么不在乐安城下直接将他杀死?

何故以这样的手段,让他成为千古之耻?

【你携大胜之势,再加上三杨的帮助,让朝堂逐渐稳定下来,但你又发现一个新的敌人,文官。】

朱棣目光微凝重,别说十年之后了,即便是现在,文官的力量也极为庞大,庞大到连他都要忌惮的地步。

老大能够保住太子之位,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文官在他背后撑腰,但世界上哪有白吃的午餐?

你为了取得这些文官对你的支持,你又做出了多少政治承诺?

要是太子多活一些时日,以他的威严与力量,压制文官,应该不成问题,可他只当了十个月的皇帝。

还没压下去,你又得指望人家了。

朱棣摇了摇头,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文官的问题,将不再是疥癣之疾,而是肘腋之患了。

不得不说朱棣的政治眼光的确极佳,一眼看出问题的关键,而等到朱瞻基的好儿子,堡宗朱祁镇将二十万兵马和大批勋贵,尤其是张辅给葬送之后,文官的威势,将势不可挡。

终明一朝,都没能解决,如汉之外戚,唐之内官一般。

【你决定用一个新的团体来对付他们,那就是太监,你创立内书堂,教宦官读书、识字,然后将批红的权利交给他们,以此钳制文官。】

朱棣不露声色,这不是个好办法,宦官素质不会很高,而一旦皇帝无所作为的时候,宦官将会滥用甚至败坏皇帝赋予的权利,从而产生某种极具破坏力的力量。

但如果这是唯一的办法,就是最好的办法。

【宣德三年八月,你稳住了局势,你对当前状态非常满意,你有更多的精力投身在其他事业当中,你开始改革行政,先是将检察院左都御史刘观给处理了,重建兵员花名册、以此减少军队吃空饷的情况,你派御史前往各省视察。】

【但你失败了,各方的阻力让你所做的事情收效甚微。】

朱棣摇头叹息,自古以来想要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势必会伤及很多人的利益,如果没有铁血手腕和聪明过人的才智,很难做出成绩来。

【你有些心灰意冷,然后北方又传来了不好的消息,由于你在处理汉王朱高煦一事当中,清洗了太多的武将,导致军队运转凝滞,不得不大规模缩边,趁此良机,瓦剌首领脱欢逐渐统一蒙古诸部。】

朱棣目光如炬,让蒙古统一,这是天大的过错!

他朱棣以及老爹朱元璋,一生多次北征,都是为了打击蒙古,瓦剌强则扶持鞑靼,鞑靼强则扶持瓦剌,二者蝇营狗苟则扶兀良哈,不停分化拉打。

因为他们明白,大明王朝最大的威胁,就是来自北方,来自蒙古诸部!

可他才没了几年啊,蒙古就快要统一了?

【你觉得无所谓,那些地方又种不出粮食来,没啥用,给他们好了,可这时,至于瓦剌脱欢,等朕腾出手来,让他晓得什么叫雷霆之怒,什么叫王者之师!但此刻,南边又有消息传来。】

【交趾黎利开始攻城掠地,准备收复故土,重建王国;西南麓川思氏父子蠢蠢欲;你想着太爷爷和爷爷的威势还没消,这些只是疥癣之疾,影响不大,不过你还是打算问问这些肱骨老臣们,三杨认为这肯定是边将编出的谎言来骗钱,哪有什么问题?你连连颔首,也就听之任之了。】

朱棣双眼紧闭,废物,废物!你爷爷和太爷爷花费无数时间和精力维持的江山,你就这么败坏了?

他回想起上一次模拟的时候,瞻壑直接将整个南洋攻灭,什么交址,统统都成为大明之国土。

而现在,这交址竟然都又要乱了,你是不是觉得交址也无所谓,可以随便丢弃啊?

【宣德三年,你厌倦了交址的战争,你派遣大军出征,但屡次被安南(交址)打败,你认为国中疲惫,远征没有意义,反而会消耗国力,不划算,于是放弃了交址,册封篡位的黎利为安南国王,】

朱棣看得直摇头,这个孙子别的暂且不论,至少在军事行动上,是一个十成十的蠢材。

他辛辛苦苦耗费无数精力打下的安南,设立了交址布政司才几年?这小子说放弃就放弃了?

你倒是干脆的很,那些为了交址抛头颅撒热血的将士们,怕是要遭你气死。

而且这孙子似乎并没有什么远见,好像觉得大明地大物博,安南弹丸之地,那是可有可无,可他哪里知道,一旦放弃安南,不但损伤了天朝上国的威严,还将动摇大明宗主之国的地位。

所以即便再艰难,也得维持这个地方的统治啊!放一个类似沐英的人在那,也比直接放弃好啊!

鼠目寸光!鼠目寸光!

【与此同时,你觉得继续保持大宁卫、开平卫及东胜卫等地的控制意义不大,反而会让补给线变得更长,平白消耗国力,不划算。于是你将这些地方的所有东西内迁,放弃这些没用的地方,你不知道的是,你的所作所为,将会让明朝的边防体系出现巨大漏洞。】

朱棣额头青筋暴起。

消耗国力?不划算?

还真像个仁君的说辞!但你可否知道,有些东西一旦放弃,就再也拿不回来了!

你以为你爷爷你太爷爷当时为什么要在那设置卫所?还不是为了让大明北方的防御体系完整无缺?

现在人家直接南下,就可以直接到你家门口了。

朱棣脑瓜子嗡嗡作响,他实在是不明白,这孙子为什么蠢到这个地步?目光短浅到这个地步?

为什么有瞻壑和没有瞻壑,差距会如此之大?简直就是云泥之别!

此时此刻,朱棣心中那颗犹豫不决的心,开始慢慢坚定起来。

第124章 瞻壑好好干,朕让你当圣孙

【宣德八年,脱欢迎立脱脱不花为大汗,名义上统一蒙古诸部,侵蚀明朝边境,你不为所动,因为你觉得此刻的蒙古,并不能对大明造成多大威胁,与其为此空耗国力,不如听之任之,同时你减少的东南赋税,世人皆赞你为千古明君。】

朱棣拳头攥紧,恨不得现在就醒过来去打这该死的孙子一顿!

明你母的君!天心滥施!人家都吃你徒弟了你不管不问?不求你开疆扩土,至少也要保住祖辈们用鲜血打下来的江山啊!

这小子,似乎对边疆事物缺少警惕,也并不想出手干预,几乎掌握不了异域的情报。

朕的锦衣卫呢?妈的,用起来啊!

朱棣看着眼前的画面,心中痛如刀绞,这才多久啊,这孙子的竟然将局面败坏到如此地步。

【你纵容麓川思任发侵夺南甸、腾冲等地,认为麓川虽然犯错,但都是因为连年用兵于交址、四川番寇,军民劳弊未,所以应当宽宥,好好规劝,如果实在劝不了,再打。】

我打你母!

朱棣实在是怒不可遏,这孙子,只要是涉及军事方面的,永远都是愚蠢到无法想象的地步。

永远都是退让,永远都是放纵!全然不顾及大明的面子。

现在不处理,等到人家强大的时候再处理?那到时候消耗的国力,又是几何?

【在你执政期间,政治清明,有着三杨粉饰太平,你几乎看不到大明王朝潜在的危机,不过在你的确仁德,经常减免赋税,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大明一片祥和,几乎没有什么内忧外患。】

首节上一节84/11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