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曹营谋主,朝九晚五 第35节

他两人送简雍出了院外,典韦有些留念,嘀咕道:“怎么就麻了呢。”

徐臻白了他一眼,“你跺你也麻。”

“睡觉。”

“诶,校尉!”典韦回身追上去,一脸不解的问询,“你真听说过他们?”

“这是真的。”

“那真佩服他吗?”

“并没有。”

“那何必假装如此钦佩呢?”

“想让他早点走,这样就不会一直追着我问问题。”

徐臻的语气十分轻快,说这话的时候一直盯着典韦。

典韦挠了挠头,在原地登时就愣住了,顿时就鼓了鼓气。

啧,烦你。

又借着别人来骂俺。

……

当天夜里。

回到驿馆时候,子时早已过去,四周已经安静了许多。

简雍匆匆走进了驿馆内院刘备的屋舍内。

见到房内油灯还在亮着,是以直接越过了关张二人到内屋。

这些年他们也习惯了,简雍忽然走来,两人并不惊慌。

只是抬头看了一眼,打了个招呼。

简雍到内屋之后,直接了当跪坐在刘备面前,神情十分激动,道:“就是此人,绝对便是此人。”

“此人消息通达,心思灵敏,而且可谓年轻有为,当地深得民心,虽官位极小,但是地位很高。”

“兖州军屯之政,泰山救曹操之父,攻徐以仁政取民心,都出自他之口,而且这位徐伯文并没有孤高,他真是严于律己,为人极其和善,甚至还请我喝了酒。”

刘备一愣,放下手中书简,哭笑不得。

你平日里可不会如此夸赞一个人,怎么别人请喝个酒,感动到这样?

看这模样,倒像是被别人拉拢了,不回来夸几句有点亏心似的。

“宪和,你没事吧?”刘备轻柔的问道。

怎么感觉,你被攻略了呀?

第四十二章 一定要得到他!这是我的白月光!

“我?我当然无事,主公你却是没见到徐臻,这人或许对我等当年之事较为熟悉,很可能也属故人之友。”

简雍显然没有听出刘备话语内的惊诧,依旧是兴高采烈的说道。

“他定然是认识魏续或者牵招,方才能如此了解,这位伯文,也对我如此亲热。”

“别的人去见他,都是搪塞了事,甚至连他的主公曹孟德,都曾吃过闭门羹,而我去却能让从不夜间喝酒的他,破戒喝酒!”

“如此优待,我倒是觉得彰显其人之品行,徐伯文在和我交谈之时,也曾说过主公如今声名鹊起,仁德广为流传,在青州除贼之后又于幽州推行仁政,有当初刘幽州之风范。”

简雍说得眉飞色舞,双手执礼之下,让刘备的脸色也多次变化,最终同样觉得惊疑。

“当真如此?”

“若是这样,这位徐伯文我倒是要亲自去拜访一番,就是不知,他功绩既然如此高,为何曹操只给了他一个屯田校尉?”

这样的人,当个二千石都绰绰有余了。

毕竟功劳巨甚,名声也显,就算是资历浅年纪小,却也不至于为屯田校尉,相当于一县之令。

但若是说小吧……又不尽然,屯田校尉麾下两千多人,那和一地二千石也没有什么分别。

说起这个,简雍双眸之中神采更甚,当即快速道:“此乃是徐伯文自己不取,屯田校尉以数年为任,他定要任满,造福百姓方才肯升任。”

“今年才是第二年,自然是要任满才行,他家主公应当已为他写了奏表到长安天子地请封,是以若等天子诏书下来,至少也是在明年春日之后,那秋收到任,也是满任。”

“关键在于,这位徐伯文的名声之中,尚且还有一桩美谈,那便是主公赏赐不多收受,其余将军与文臣所赠之礼,尽皆退还,以自证其清白之名,从不以此为污,于是我特意打听了为何会有将军赠予其礼。”

“原来现在攻徐虎豹骑之中的统帅曹子和,当初便是宿卫统领,问询徐臻以计,徐臻劝谏数语,让曹纯茅塞顿开,方才又有了现如今统虎豹骑之职,这说明,徐伯文有识人之明。”

“而此人为政又可安一方百姓,以军屯之策让曹操兵马强盛,百姓安置,有安邦之才。”

“攻徐以仁政,兵法云上兵伐谋,而徐臻则已学会如何攻徐州军民之心,说明此人也有军略。”

“他麾下将士,尽皆对其尊敬无比,而且帐下便是有一猛士,观其勇武不在翼德之下,对其极为服帖,这等英雄豪杰,主公必须要结交。”

“而他现如今,不过才二十有三矣。”

刘备听完这番详细之论,心中一下明朗,他很早之前就已知道徐臻出身清白。

若真是这样的话,那徐伯文此人真的不简单。

最重要的是,他了解我的过往?!

刘备忽然立起身来,“既如此,当去见一面!此人真如皎洁月色也,正可为我照方略以明!”

“切莫慌,主公。”

简雍连忙拉住了他,“我刚去之时,徐伯文就立刻问我,是代表我主玄德公而来,还是自己来拜会。”

“说明这位徐校尉很清楚,自己身处曹氏之城郡,宛若置身漩涡之中,不可随意任性妄为。”

“不错,该是如此,那又要如何接近?”

简雍忽而一笑,“我在离开之时,本随意说了一句话以引告辞,但其实是真心想问,伯文现在尚未婚配,主公可以此为礼。”

“他虽不肯受礼以污,但此等寻良配以牵桥搭线之事,就不算是赠予礼物了,这乃是人之常情,自然好亲近关系。”

刘备恍然大悟,“不错,不愧是宪和。”

他暗中拍了拍简雍的手背,这话甚妙,既然金银玉器不能动其心,那真心为徐伯文寻一良配,若是日后于家中和睦,自然能随时想到他刘玄德之恩情。

此情若说耗费多少精力也未必如此,更是不会花多少钱财,他本身名气大,寻良配这等事或许极为轻松。

但此时说重不重,若徐臻重恩情,那就太值得了。

“那就,请宪和多留意了。”

刘备语重心长的嘱托道:“我身旁,一直缺少这等足智多谋之谋臣,宪和虽是有才能,可却于军政一事力有未逮,若是能寻得此人相助,想必日后行事,事半而功倍也。”

“这是自然。”

简雍深鞠一躬,神情十分期待,若是能寻得徐伯文,以方才相谈之情,他必然会对主公感恩戴德,忠心不已。

而这等严于律己,一心为民的贤才,日后也真正是我大汉之支柱。

……

数日过去。

曹操回到鄄城之后,宴请了数次文武,相谈甚欢。

如今兖州与徐州都较为安定,徐州之政,曹操到郯县居住七日,已经几乎明白了陶谦行政之精髓所在。

以提拔商贾之中的寒门士人,也就是庶人一派,来制衡士族。

同时手握兵权丹阳兵,坐镇徐州各地,官吏任免则是互有仰仗,如此一来,陶谦不必太过倚仗士族而逐渐失威。

也得了提拔寒门与白身的名声,让庶人之中的有才之士也可逐渐入仕。

所以曹操在了解之后,直接筵席了此政,并且将丹阳兵换成了自己的虎贲,领曹仁所部车胄、李典以及东郡将军夏侯渊等人驻扎徐州,在四处地界驻扎兵马,以侧应境内。

而后让士族担任要务,再任用当初庶人一派的各位地方官吏,察寒门以清廉,地方名声好者,予以赏赐继续任用。

如今,各地的政见与奏表送来了鄄城衙署,让曹操看得安定。

此时在堂内,深夜之后唯有荀留下陪同。

两人在商议诸多事宜之后,情绪稍稍缓和下来。

忽而又聊起了刘备。

荀说了几句之后笑道:“刘玄德逐渐起了声名,在乱世之中也非是蛇虫之辈,如今来投主公,若可归附尚好,若是未曾真心归附,不可身居要职。”

“哦?文若对此事有议?”曹操自然一笑,仿佛早就想和荀聊这些事。

“倒也不是,”荀放下手中的笔,平静的道,“只是他麾下谋士涿郡简雍者,最近拜访名士居多,在下有所听闻。”

曹操摆手笑道:“无妨也,任由他拜访便是。”

第四十三章 今天阳光很大,我却很冷

“我早已察明,刘备到了徐州也不是一无所获,当初陶谦提携的一名别驾,名叫孙乾。”

“这个人口才不错,家中钜富,本为徐州商贾,但是现在却居于刘备身边。”

“而且已变卖了徐州家产,为刘备扩充军资。”

“我岂能不知道他的心思,”曹操笑着,在坐榻之上稍微挪动了一下身子,舒适之后又轻松的道:“刘备想的是,借用曹氏如今声威,先居于治下为官,而后招兵买马,壮大自己,以简雍拜访名士,结交以人情往故。”

“我岂能如他所愿,”曹操淡笑着。

不过荀却眉头紧锁,有些疑惑道:“只是,应当不好办吧。”

“刘备乃是名流之士,若是对他不好,冷落了他,日后恐伤人心,这于主公而言并无好处。”

“唯有坦然待之,方可得盛名,”荀拱手相谏,“盛名所负,才有贤才猛士云集而来。”

“在下看来,大汉分崩离析,汉室衰弱,要想重振当年盛世,恐非一两代人可做到,需计长远也。”

荀由衷而言,他正是觉得不可急躁而进,不可随状大而自满,才会和徐臻说那番话,计长远,不可操之过急。

如今天子尚且还蒙难,不知多少年能稳固。

一代人或许不可扶汉,是以要劝伯文顾及下一代,不能再生乱世。

哪怕是现在虽只取两州之地,荀也可预见到,日后曹操若是真的占据四州乃至半壁大汉之江山,为诸侯之首。

一旦他身死,后继无人镇住此功业,天下又将会有多少祸端起。

在帝王之前,一人镇世之名,何其重要,而这等威势与名望,那就是在历战浴血之中搏杀出来的。

荀心中,此人非曹操莫属。

“主公准备怎么办?”

“将小沛给他,”曹操当机立断,大手一挥,很是霸气的说了决议,“小沛城池虽小,但是农耕桑陌可得政绩民心,但乡勇却也不多。”

“如此让刘备安居此地,也不至于太过可怕,等明年开春,让他随我进豫州,若是可立功绩,再行上表奏明天子以任免便是。”

曹操嘿嘿笑道:“他要是在小沛也能起来,我便真心服气此人,那或许已经不是本事了,乃是此人之天命!”

“刘玄德非池中游鱼,至少也可为一方诸侯,而且在此之间,他还需考量我的度量,不可做出触犯我底线之事,否则我拼着声名折损,也要杀他。”

首节上一节35/1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