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孙 第165节

“好着呢!”

朱雄英笑道:“身体硬朗的很,就是时常怀念以前的日子,人老了,就喜欢怀旧,皇爷爷可是经常讲起,幼年之时与老国公一起吃刘财主家牛的事情!”

“哈哈……”

汤和大笑道:“记不得是五十年还是六十年了,那是俺第一次尝到吃饱的滋味!”

说着说着就讲到那些年的金戈铁马,九死一生。

朱雄英趁机问道:“老国公可否讲讲东南倭寇的战事?”

汤和惊讶道:“殿下为何要问那倭患?”

朱雄英正色道:“倭寇狼子野心,窥视大明已久,断然留不得,不瞒老国公,本王决定明年彻底解决东南倭患的问题!”

汤和听到此话,却说道:“殿下有所不知,那倭寇虽然经常骚扰沿海,但只是贼盗贼寇之流,倭国人稀地小,听说还没有咱们大明一个布政使司大,成不了什么大气候!”

不仅汤和没把倭寇当回事,就连老爷子也是,认为倭寇只是一般草寇,实在不值得用兵。

而朱雄英却明白,这群狗东西别看还没驴高,野心却大的很,趁着大明兵力强盛,绝不留下这个隐患,必须将其亡族灭种,也是为后世那三十万冤魂出口恶气。

朱雄英正色道:“我心意已决,老国公尽管说说,越详细越好!”

汤和见状只得说道:“殿下,这东南倭寇,大部分都是倭国各势力派出来的,它们不仅在福,浙沿海地区烧杀抢掠,还打劫海上过往的商船,手段极为残忍,可谓丧尽天良!”

“派出来的?”

朱雄英问道:“这些倭寇不是自己跑出来抢劫的?”

“也有活不下去自己出来的!”

汤和解释道:“大部分都是倭国各政权派出来抢劫的,这伙倭寇抢钱,抢粮,抢人口,甚至连牲畜都抢,抢到后就带回倭国帮他们各自的领主打仗!”

“臣曾经活捉过几个倭子,从他们口中得知,倭国早已一分为二,成南北对敌之势,北朝叫光明天皇,南边那个叫什么醍醐天皇,不过这两个狗屁天皇都是傀儡,北朝的掌权者叫足利尊,南边那个叫什么怀良亲王……总之,整个倭国现在是乱七八糟的,臣也记不住那些名字!”

“他娘的,这狗咬狗,竟然还没把头咬破,还敢骚扰大明,真不愧是狗日的!”

“这些倭寇战斗力很强吗,卫所官兵可是对手?”朱雄英虽然知道一些,但对这个时代的倭寇还不是很了解。

汤和却有些无奈的说道:“这些倭寇不会打仗,也不懂什么兵法,只会一股脑的冲锋,而且悍不畏死,所用武器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大部分都是刀枪一类的,也有用火铳的,但很少!”

“倭寇之中有一种叫做武士的团体,他们用的都是倭刀,这种倭刀很是锋利,要强过我大明军中所用战刀,这些武士别看长的矮,却武艺高强,刀法娴熟,一出手就是杀招,要么砍脖子,要么捅胸口,几乎都是一击毙命,让卫所的士兵吃了许多苦头,不好对付啊!”

当年打擂的时候,朱雄英已经见识到了倭国武士的锋芒,它们虽然最后败了,但不可否认,那刀法确实神出鬼没,刁钻阴狠,让人防不胜防,普通的士兵压根就不是对手,真遇上了,凶多吉少。

当年打擂的那几头武士或许是精挑细选出来的精锐,其它武士就算弱一些,也不是卫所士兵可以对付的。

汤和继续说道:“除了倭寇,还有一部分是当年张士诚,方国珍,陈友定麾下的余孽,他们宁愿一辈子漂在海上,也不愿意归顺大明!”

朱雄英听后沉默了,斟酌一番后,问道:“老国公,这些人说到底也是中原子民,可否招降他们回来?”

汤和很果断的说道:“断然不能,当年臣试过招降,这些人非但不降,还杀了使者,而且这些余孽杀起大明百姓比倭寇还要狠毒……”

“后来圣上得知后大怒,让这些水上人永远不能上岸,也不接受他们的投降,他们只有两条路,要么被剿灭,要么在海上自生自灭!”

“这些狗东西!”朱雄英听到此话,气的用拳头砸向桌面,气愤道:“倭寇余孽一日不除,东南沿海的百姓就一日不得安宁!”

“殿下!”

汤和劝道:“殿下还民太平的志向,臣明白,但臣还是想劝殿下,这些倭寇和余孽上岸后神出鬼没,经常避开卫所,神不知鬼不觉去抢掠百姓,而且抢完就跑,等卫所官兵联合起来剿杀时,这些人已经登船跑了!”

汤和的意思很明确,这些倭寇就是奔着抢东西来的,发现倭寇上岸后卫所之间要一起出兵围剿,因为人少打不过,等到人齐了后,倭寇早就坐船跑到海上去了。

“殿下要想将这些倭寇全部剿灭,必须要进行海战,而我大明的水师还在创建中……”

这话更直接了,现在的大明打不了海战。

实施情况确实如此,当年由于没有海军,就连爪哇那样屁大的小国都敢杀大明使臣,对此,朱元璋也只能忍气吞声,因为没有可以远航的战船和海军。

其实,朱元璋一直想建设海军,由于国库吃紧,此事也一直被耽搁。

当然,这些情况,朱雄英也是知道的,他也不会蠢到耗费几年时间去打造战船,训练海军,然后满大海的追着倭寇的海盗船打。

经过汤和的讲述,朱雄英也基本知道了目前倭寇的情况,回京后要好好谋划一番。

晚饭,毫无疑问是陪着汤和一起吃的,汤和这几年身体不太好,朱雄英不敢让他喝酒,但吃完饭聊了许久。

看的出来,汤和很是开心,说了很多以前的事情。

这一晚,朱雄英在信国公府住下,睡的很踏实。

第22章 太平乡的百姓

次日,朱雄英早早起床,带着拱卫司以及老爷子赏赐的东西来到太平乡。

乡亲们很是热情,朱雄英将御赐的大米,布料,酒肉等物品全部发了下去。

老家的百姓都说过的挺好,但朱雄英心中明白,其实他们过的并不好,之所以这么说,是怕自己生气,更怕伤了老爷子的心。

中午,乡亲们很热情的邀请吴王殿下去家里吃饭,朱雄英没有拒绝,从中挑选了一位独臂老人,去了他家。

老人很是激动,高高兴兴的在前面带路,朱雄英忍不住问道:“老人家,您这条手臂是怎么回事?”

老人自豪的说道:“殿下,俺这条膀子是跟常遇春大将军北伐的时候让狗靼子砍的!”

听到是自己外公手下的兵,朱雄英很是高兴,笑道:“常大将军,那可是本王的外公,都说他武艺高强,勇冠三军,老人家可要好好为本王讲讲啊!”

老人笑道:“那说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啊!”

朱雄英玩笑道:“那本王就听你说三天三夜!”

说话间,老人将朱雄英带到了自己的家,并跑进院子里大喊道:“老婆子,快出来,家里来贵人了!”

话音刚落,只见屋里走出一位头发花白,捧着罐子的老妇人。

“愣着干啥,这是皇长孙,吴王千岁,快给千岁磕头!”

老妇人反应过来,刚要磕头,却被朱雄英扶了起来,说道:“年纪大了,就别跪了,本王也不喜欢这样!”

一旁的老人却兴奋的说道:“老婆子,吴王千岁要在咱们家吃饭,这可是光宗耀祖,八辈子都求不来的好事,快去做饭吧!”

“哎,好好!”

老妇人从屋里搬出一个脏兮兮的小凳子,怕吴王嫌弃,又用衣袖擦了擦。

朱雄英阻止了老人,毫不介意的坐了上去,随后老妇人又捧着一碗热水走了过来,还是怕吴王嫌弃,给又不敢给,不给又怕招待不周。

朱雄英直接接了过来,笑道:“本王正好渴了!”说完,将那碗不是很烫的热水一饮而尽,并赞叹道:“还是咱们老家的水甜啊!”

这一系列的举动,让两位老人暖心不已。

朱雄英看着他们住的房子,还是泥土堆起来的茅草屋,院子里还养着一只瘦小的鸡,屋内光线很暗,地面也很潮湿,里面除了有一张泥土混合着稻草搭起来的床以及一些土罐,就连张像样的桌子都没有。

朱雄英感慨道:“要是老爷子在这,看到凤阳百姓过成这样,不知道作何感想!”

出了屋子,却看到独臂老人正将那只瘦弱的鸡堵在角落,一把抓了过来,并喊道:“老婆子,快拿刀来,把鸡杀了!”

看到这一幕,朱雄英大为感动,这只瘦弱不堪的鸡恐怕是这户人家最贵重的东西了,这就是淳朴的乡下人。

“老人家,不用特意招待本王,你们平常吃什么,就给本王吃什么,本王不会嫌弃的!”

“那不成!”

老人手里拎着扑腾不行的小鸡,一本正经的说道:“您是王爷千岁,能来俺家吃饭,那是给俺面子,俺肯定不能怠慢了您!”

“王爷,您就让俺把这只鸡杀了吧,您要今天吃不上鸡肉,俺就算死也不会甘心的!”

“哎……”

朱雄英无奈的叹了口气,不再说话了,如果他再执意拦着,只是伤了老人的心。

只见那只瘦弱不堪的鸡,在地上扑腾了几下便断气了,从此解脱了它受苦受难的一生,化为一锅炖肉。

老两口都去忙活了,闲着无事的朱雄英准备出去四处看看,就在此时,傅让走了进来,说道:“殿下,凤阳府陈府尹求见!”

朱雄英眉头一皱,不太高兴的问道:“他不回家吃饭,来找本王作甚?”

“回殿下,臣已经问过了,陈府尹说,他怕殿下在百姓家中吃不好,便在府衙之中备好宴席,请殿下移步!”

“让他滚蛋!”

朱雄英不耐烦的说道:“凤阳的百姓过成这样,他这个父母官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本王还没找他呢,他倒直接冒出来了!”

“不想着如何能让凤阳百姓多吃一碗饭,多穿一件衣,竟他妈的干这种投机取巧的屁事!”

“他以为这样本王就能领他的情?记得他的好?回去后提拔他?”

“做他妈的狗梦去吧,本王最厌恶这种阿谀奉承的官员!”

“你去告诉他,让他从今天开始,两天都不要吃饭,让他也知道饿肚子是什么感觉,省的天天吃饱了撑的没事干!”

“他要敢偷吃一粒米,本王就送他去见他家的列祖列宗!”

朱雄英是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这一点和老爷子一样,既然当官,就要清正廉洁,脚踏实地为百姓谋福,为民请命。

当你穿上官服的那一天,永远要记住一句话,身上穿的,碗里吃的都是百姓对你的供养。

傅让走后,朱雄英来到厨房,坐在火堆旁与老人一同烤火。

“老人家贵姓啊?”朱雄英亲切的问着。

老人回答道:“俺姓田,没大号,家里排行老六,王爷,您叫俺田老六就好!”

朱雄英笑了笑,继续问道:“田老,太平乡百姓的日子是不是过的都不好?”

说完,补充道:“本王只想听句实话,还请田老莫要诓骗本王!!”

独臂的田老六捡起一块木柴扔进火堆,望着贱出的火星,无奈的说道:“不敢瞒王爷,乡里百姓的日子不能说过的不好,也算不上多好,至少比至正年间要好上许多!”

这样的话,朱雄英是第二次从百姓口中听到了,现在大明的洪武年,百姓的日子就比前朝末年好上一些,这让他实在难以接受这个不得不接受的现实。

“近些年乡里还有饿死百姓的情况发生吗?”朱雄英又问。

而田老给出的回答是:“很少!”

很少的意思就是还是有,不会出现饿殍遍地,但饿死少许人也正常。

这一趟凤阳之行,让朱雄英深刻的明白了一个道理,和百姓饿肚子相比,任何事情都是次要的。

一个国家的强盛,不是看有多少军队,而是看百姓过的好不好。

“田老,本王向你承诺,从明年起,凤阳将不会饿死一个百姓!”朱雄英郑重的说道:“本王发现一农物,名为红薯,此物不仅顶饿,而气且产量极高,可煮可烤食,开春后信国公就会带领乡亲们种植,以后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田老六听后顿时愣住了,不敢置信的问道:“千岁王爷,您说的可是真的!”

朱雄英微微一笑,说道:“明年祭祖,本王还会前来,还会在你家吃饭,到时候本王希望吃到田老亲自烤的红薯!”

田老笑道:“俺当然愿意!”

聊了一会儿,饭已经做好,一大碗炖鸡肉,一碟烫白菜,一盘蒸萝卜条,一罐糙米,这是田老家能拿出招待客人最好的东西了。

“千岁王爷,您尝尝!”田老站在一旁期待的说道。

朱雄英看着这碗鸡肉心情很是沉重,如果不吃,又怕田老认为嫌弃,无奈之下只得夹起一小块鸡肉吃了起来,并赞不绝口的称赞好吃。

“田老,坐下一起吃!”

田老看到朱雄英十分满意的神情,这才放下心来,最后在朱雄英强烈的邀请下,这才坐下一起吃了起来。

临走前,朱雄英让傅让给老两口多留下几匹布和一些粮食,再去买十只活鸡送来,交给田老养着。

吴王的马车驶出太平乡,百姓们纷纷相送。

首节上一节165/44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