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二偷看我日记本 第244节

李奇准备回头就进宫,找老李说说这事,给老李描绘一下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

告诉老李,天下之大,一锅炖不下的道理。

翌日。

李奇哪儿也没去,一大早早早的就去上朝了。这是个罕见事。

非诏上朝,还来得这么早,乃是本朝第一新鲜事。来得稍晚一些的大臣,见着李奇,一边惊愕一边打着招呼。

“殿下早啊!”

“徐大人早,吃过早膳没有?”

“吃,吃了。”

大家对李奇现在有一种本能的害怕。

谁也不知道,这颗小脑袋瓜里,又装着什么害人的主意。

没多久,便听见太监的通禀:

陛下来啦。

都安静安静吧,今儿个陛下的心情似乎不太好,你们各位大臣就自求多福啦。

李世民坐定,打眼一看:

李奇居然也出席了?

太阳莫非从西边出来了?

他不动声色,直接道:

“吏部高卿何在?”

“微臣在!”

高士廉手中拿着一份奏章,连忙出班应道。

李世民淡淡的道:

“前几日,朕让你草拟一下吏治改革的方案,方案如今何在?”

高士廉早就准备好了。

赶紧呈上,然后道:

“回陛下,微臣虽殚精竭虑,这份草案仍恐有诸多不足,请陛下明鉴。”

李世民接过草案,仔细通读。

半晌,才抬起头,道:

“高卿,你是说,这次的吏治改革,难点在于如何确保清明公正?”

“不错!”

高士廉直言不讳:

“如今我朝中官员,盘根错节,大家总有私下相交较好的同僚。若是在考核之中,有人因公肥私,甚至借机打压异己,那就得不偿失了。”

这的确是个好问题。

可见,高士廉同学还是做了认真思考的。

从来改革,最怕革了老一代贪腐无所作为,又推出新一代无所作为。

轮流吸血,乃是改革大忌。

李世民沉吟道:

“众爱卿,都来说说,如何避免这一问题?”

众人皆沉默不语。

这个问题很棘手啊,人非圣贤,谁还没几个亲朋好友啥的?

难道当真要下手无情?

李奇百无聊奈。

这种事非他所长,也就听个热闹。

因此,见大家都不说话了,没有热闹可瞧了,不禁就有些无聊。

他这次上朝,主要就是请示一下,让朝廷准许在江南开设船坞,开始建造大船。

至于其他的事情,不在李奇关心的范围之内。

李承乾见李奇昏昏欲睡的模样,不由得推了推李奇:

“二弟,你今天是不是起太早了?”

李奇微微打个哈欠,然后道:

“的确有点早。本来以为速战速决,说完事情回去睡个回笼觉的,谁知道碰上这么一遭子事情,我估摸着,没有两个时辰,也讨论不出结果了。”

李承乾无奈的道:

“你还是别睡着了,父皇好像并不太高兴。”

李奇瞅了老李一眼:

该不会是昨夜睡地板了吧?

这个时候,只见魏征当仁不让的站了出来,道:

“陛下,臣有话说。”

“既然吏治之改,症结在清正廉洁,不如就指派一位与朝中官员、各州府官员毫无牵连之人,统揽整个考核与筛查。”

“这样,便能最大化的做到公平公正。”

李世民眼神一亮。

这倒也算是一条思路。

他忙问道:

“玄成,你心中可以人选?”

魏征想了想,摇头道:

“微臣心中并没有想好人选。不过,此人必须一心为公,处处为朝廷着想,而且不能贪财,避免官员贿赂,所以此人本身应该身家不菲,对钱不感兴趣。”

“其次,此人还必须要坚决拥护这次改革,如此方能将吏改进行到底。”

这样的人……

真的有?

李世民扫视了一眼群臣,突然就看到了李奇。

他心中猛的一颤:

魏征说的那人,不就是奇儿吗?

李世民顿首,并没有直接点李奇的名,而是对其他人道:

“你们呢,都说说。”

“玄成认为,应该有一位与朝廷百官毫无瓜葛之人,统揽监察考核之位。”

“这个法子是否可行,都议议。”

众人左右互相看了看。

这个法子,雨我无瓜,倒的确是公平。

反正要死也是一起死,一碗水端平。

不存在什么徇私舞弊。

房玄龄当即道:

“陛下,臣有一问。吏治改革,所涉庞大,绝非一人之力可以办到。即便按魏公所言,恐怕也是杯水车薪,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不过,魏公所思,却非常有道理。此事牵连甚广,的确需要有一支单独的力量,强行介入。”

李奇听在耳中,心中暗道:

不就是纪委嘛?

整得这么麻烦,唉,什么时候轮到我上个奏啊。江南船坞可是迫在眉睫的大事,比吏治改革还着急呢。

李世民暗自沉吟。

杜如晦此时附议道:

“陛下,臣也以为,此事或许该由六部抽调人选,组成一支新的力量,介入改革,方有成效。”

其余众臣似乎对这一条建议都抱持认可。

李世民随即想起,在大汉时期,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设监察区,并设专职监察官,以“六条问事”对各州郡进行监督。

其余诸人,皆有向监察官举报之权。

或许可以在六部之外,设立监察司,直接听命于自己。

这样一来,倒也省事许多。

想了想,李世民才道:

“众爱卿,朕想,能否在我大唐成立一个监察司。借由此次吏治改革的契机,未来监察司监察天下,代朕巡视百官,也可保我大唐朝廷,永远公正廉洁。”

这话一出,群臣皆默。

监察司?

还要代陛下巡视天下,岂不是说,谁要是掌管了监察司,谁就拥有了至高无上的大权?

甚至六部尚书、当朝宰相也要受到掣肘?

想想都要令人毛骨悚然。

但是,这事听上去太正确了,正确到你无法提出反对意见。

吏部尚书高士廉却是第一个表示赞成的:

“陛下,臣以为,此举可行。”

总之,把吏改这个烫手的山芋丢出去,就万事大吉。

至于是成立监察司,还是成立监视司,他都无所谓。自从草拟吏治改革的草案一来,高士廉睡觉都睡不好。

无数方面的压力,让高士廉一夜间白头发都增添了许多。

真要执行下去,高士廉敢肯定,自己绝对会短命的。

有高士廉带头,其他大臣自然也无不可。

尤其是一众武将,对这些事情完全没什么感觉,该成立就赶紧成立,磨磨蹭蹭的,赶紧下朝喝酒去。

讨论这玩意,不如讨论讨论大将军在突厥战场的情况。

首节上一节244/30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