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二偷看我日记本 第233节

只是刚刚踏进府门,便听到一声熟悉的“二哥”传来。

然后李奇就看见,李丽质和武则天两人,携手从西厢房的院子里走了出来。

这是什么节奏?

丽质怎么会住在贤王府?

什么时候的事情?

李奇愣了好一会,才不解的道:

“丽质,你……”

李丽质抢答道:

“你不在家,我在宫里闷得慌。所以就和父皇说,要出来找武姐姐玩啦。”

李奇愕然:

“所以,你告诉父皇,武姑娘在我府上的事情?”

“对啊!”

这又不是什么大事,为什么不能告诉父皇?

李丽质天真的看着李奇。

只见李奇脸色变了变,然后问道:

“父皇可有说什么?”

李丽质想了一下,老李那天似乎并没有说过多的话,“父皇没说什么,就派了一队金吾卫送我过来。”

李奇心中稍微安定。

看样子,老李对武则天应该并不感兴趣啊。

也对,人都没见过,哪来的兴趣呢?

不过这个名字还是尽量少出现在老李的面前,免得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就想来看看了。到时候看一眼,看出事情了,算谁的?

想到这儿,李奇才道:

“丽质啊,父皇公务繁忙。你没事少去打扰他老人家。”

“嗯哼~”

李丽质不置可否。

她奔过来,挽着李奇的手,道:

“你从突厥回来,给我带什么礼物没有?”

李奇很遗憾的道:

“本来是带了个大礼,但是父皇把那份大礼送给大理寺了。”

“大礼,大理寺?”

李丽质不解:“二哥,为什么大礼要送给大理寺?”

李奇很正式的答道:

“因为大理寺,就叫大理啊!”

李丽质被李奇搞得有些头晕,她挠了挠头,道:

“哎呀,我不管了。”

“你既然回来了,今天咱们就去长安街逛逛吧?”

跟着李奇出去,安全还是有保障的。

不过,李奇今天并不想逛街。

他摇摇头,道:

“我刚刚回长安,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这样吧,等几日,等二哥忙完这几日,一定带你去东西两市,咱们放开玩、放开吃、放开买。”

“一言为定!”

李丽质伸出手指头,李奇只好勾了上去: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谁变谁是老乌龟。”

回到自己的后院后,李奇终于舒舒服服的洗了个澡。

他很快就把王勃和孔颖达两人叫了过来。

算下来,这得有大半个月时间了,这两位才子总该折腾出一些东西了吧?

孔颖达手上拿着一份文稿,恭敬的递了上去:

“殿下,这是属下和子安一起商议的《长安日报》创刊号全文,请殿下过目。”

李奇接过文稿,细细研读。

不得不说,王勃的才华真不是盖的,用来写社论真是有点浪费了。

不过,为国做贡献,也谈不上什么浪费不浪费的了。

“论吏治的分权管理?”

“长安宵禁的取消试行办法?”

“大唐外交邦国策略之一二?”

李奇细细读下去,返现孔颖达和李奇两人,的确是下了苦功夫。

就这份报纸,拿到朝堂上议论都完全不跌份。

当然,要成为老百姓津津乐道,且乐于传播的道具,就还差了点东西。

读完后,李奇才抬起头。

见孔颖达和王勃满怀期待的看着自己,李奇赞许道:

“非常不错。”

“二位的大才,放在这小小的长安报社实在是有些委屈了。我答应你们,等咱们长安报社支棱起来后,二位若想入朝为官,本王一定大力举荐。”

孔颖达和王勃连忙谦逊的道:

“属下能够跟着殿下,做这么一份前无古人的壮举,已经心满意足。”

只见李奇点点头。

然后转折道:

“不过嘛……”

孔颖达和王勃一听这个不过,立马就精神一震。

果然!

还是有问题,殿下只是匆匆看了一眼,就看出问题所在。

而他们两个,来来回回琢磨了十几遍,确认没有任何问题后,才敢把这份《长安日报》递到李奇的手上。

还是嫩了些啊!

李奇笑着道:

“你们俩也不用紧张,这份报纸的内容很好,专业过硬。”

“我只是提一个小小小小的建议。”

“你们得知道,咱们这报纸,不是上朝给父皇、给文武百官看的。而是给长安城百万百姓看的,他们能看得懂吏治,看得懂邦交?”

“显然是不能的。”

“所以,咱们这份报纸,想要让百姓们都热衷于看和讨论,就必须得加点东西。”

这番话说出来,孔颖达和王勃两人都是猛然一惊。

对啊!

自己怎么就没想过受众是谁呢?

老百姓们就算要看,也八成是不太懂这些内容的。

那怎么办?

岂不是白忙一场?

只听李奇继续道:

“我打个比方啊!”

“比如,你们写写平康坊的花魁们,一些风流韵事。”

“又或者是东西两市有什么八卦,甚至可以抹去姓名,写写当朝大员偷看隔壁邻居洗澡的故事,这些事情,老百姓们肯定爱看。”

孔颖达:……

王勃:殿下你看看我满脸的黑线……

我们好歹也是才子啊!

能写这种市井小文?

不可能的!

不过,两人对视一眼后,立马就领悟了李奇的精神:这是要通过这些市井小文,激发百姓们的阅读欲望,然后让长安日报火爆长安。

等一下!

还有一个致命问题,这年头,并不是人人都识字的啊。

很多百姓家里,可能都是目不识丁,一个识字的都没有。

尤其是大人。

小孩倒还好说,现在私塾里开蒙,多少也能读一些字了。

孔颖达咂摸着李奇的话,道:

“殿下所言,甚是有理。”

“恐怕我们不仅得写一些市井小文,还得写的百姓们看得懂、乐意看,行文不能引经据典或太过高深。”

李奇眼神一亮。

这位冲远兄弟的悟性很高嘛!

一点就透,还能举一反三,把报社交到孔颖达手中,果真没有选错人。

他拍了拍孔颖达的肩膀:

“冲远啊,你悟性不错。”

“有时候我们要知道,曲线救国,也是一种救国的方式。为了打响咱们长安日报的名气,为了更好的成为朝廷与民间的沟通桥梁,咱们就必须放下身段,不能全是阳春白雪。只有这样,百姓爱看了,朝廷重视了,这份长安日报,才算是站稳脚跟。”

殿下的话,果然发人深省啊!

首节上一节233/30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