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二偷看我日记本 第14节

“嗯。”

李世民:“我当时也很震惊,这番言论太过荒诞,又太过反叛,一旦传了出去,秦王府上下只怕无人能够免于罪责。”

“所以,我不曾告诉你。”

长孙若有所思。

她眼睛盯着李世民,非常认真的问道:

“二郎,你相信,这世上有生而知之的人吗?”

别闹。

这种无稽之谈,我岂能信?

大家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世代官宦,自小熟读四书五经。

李世民苦笑着摇摇头。

却听长孙又道:

“那二郎可曾听说过李淳风和袁天罡二位道长?”

嘶~

这两个名字一出,李世民倒吸一口凉气。

如果说天底下有生而知之的人,那么,一定会是那两位老道。

只是,自己的儿子……

他才十四岁而已啊!

长孙趁机道:

“二郎,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奇儿说的是真的呢?”

“这不可能!”

李世民想也没想,就脱口而出。

说完,他便有些后悔了。

“观音婢,对不起,我不是这个意思。只是,只是父皇仍在,我怎么可能……”

长孙微微笑了笑。

自己的夫君是什么样的人,她很清楚。

要说没有野心,是不可能的。

只是,在长幼伦理、君臣纲常的古训下,他并不会惦记这些。

但形势不由人啊!

长孙叹了叹气,道:

“二郎,我知你心意。”

“只是你知不知道,如果有一天,太子刀剑架在我们脖子上的时候,我们该何去何从?”

李世民愣住了。

他很想说,太子不会那样做的。

但是事实胜于雄辩。

近些日子以来,太子一党动作频繁,处处都是针对自己。

要说太子没有对自己动杀心,李世民自己都不信。

他没有回答长孙。

他也没办法回答。

翌日,李世民便借着生意上的事情,需要处理得外出一趟,把长孙带回了秦王府。

李奇心里有些空落落的。

虽然并没有太深厚的感情,但他还是感觉得出来,便宜老爹和便宜老娘待自己都是真情实感。

只是,为什么不把自己带走?

偏生要放在这个地方?

……

长安城,秦王府。

李世民翻开那本日记副本,看见李奇写道:

“按照时间推断,这个时候,老皇帝应该是想破国成家,把秦王放到洛阳去,建天子旗,陕州以东都划给秦王。”

这……

父皇竟有这个心思?

倘若真的能去洛阳,再徐徐图之,倒也不失为一个良方。

“六月初四的那场大变,难道要提前?”

这是什么意思?

难道奇儿预判到,太子会在六月初四那天动手?

今天是四月二十八。

距离六月初四仅仅只有一个月多几天而已。

李世民有些惊疑不定。

这些事,难道真的会发生?

时间越接近六月,他就越是有些心慌。

正在这时,下人传报:

“殿下,宫里来人,说陛下有要事召见!”

第13章 诏令下风起云涌

“父皇此时召见?莫非真是那事?”

想起李奇日记里所说,李世民不由得有一些憧憬。

倘若真的爸自己放归洛阳,陕州以东都归自己管辖,那么就和龙归大海也没什么分别了。

李世民简单收拾了一番。

带着尉迟恭和程咬金二人出门。

即便是入宫觐见,李世民现在也不会独身而行。

太子或许不会玩当街刺杀这套。

但是他的三弟李元吉,却未必不会这样做。

李世民不会把自己的身家安全交给运气。

有尉迟恭和程知节两位随行,在这长安城内,不管遇到什么危险,都不会有太大问题。

太极殿。

李渊的脸色似乎很沉重。

三个儿子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势同水火,已经再也没有办法弥合。

这让他很苦恼。

李渊是一个重视家庭感情的人。

一家人最重要的,就是齐齐整整。

他实在是不想看到兄弟手足相残的事情。(好像其他皇帝其实也是不愿意看到这一幕的。”

但是,如果自己再不采取点什么措施,好像事情就会变得不可控。

李渊长长的叹了口气:

“世民,你平叛河北有功、朕还未封赏。不知道你有什么愿望?”

李世民对答如流:

“为朝廷平叛、为家国平叛、为河北百姓平叛,这都是儿臣应该做的事。”

“儿臣不需要封赏。”

事实上,天策上将这个职位已经到顶了。

想要再封,除非把天花板捅破。

李渊幽幽的回味着李世民的话。

他其实也想过:

如果李世民是长子,那该多好,也就没有这么多风风雨雨。

可惜他不是。

父父子子、君君臣臣。

这是自古以来的铁律,谁违背了,谁就要付出血的代价。

李渊想让李家的朝廷多延续几代。

所以他必须恪守这条铁律。

“讲得真好!”

“为百姓平叛,是啊,天下好不容易太平,朕也实在不希望看到动荡了。”

李渊缓缓的站起身,道:

“世民,你知道吗?天下一地动荡并不可怕,朝廷派军平了就是。”

“但是,有个地方一旦动荡,大唐危矣!”

李世民心中一惊。

以他的聪明睿智,自然知道这话所指。

但是他不敢做声。

这话,无论如何接,最终都会引火烧身。

“儿臣愿听父皇教诲!”

李世民见李渊一直看着自己,只好来了这么一句。

李渊笑了笑。

首节上一节14/30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