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八路反军有我一支 第71节

“李小六。”江总旗点点头,他的眼神依然锐利,但是身上的衣服略显缭乱,神塔疲惫。江总旗接近三十五岁了,还要承担锦衣卫中出任务的主体,还要连轴转,大概放谁都受不了。

不过,京师中的锦衣卫皆是如此。尤其是在东西司房任职的锦衣卫,一旦有大案要案,案子不结束人基本上就要住在镇抚司了。

看着两位都不说话,李小六只好大着胆子问道:“这怎么连提辖街道的都回来了?”他在外面看见了几个番子,平日了就在自己家所在的街道活动,没少在自己家蹭茶喝。

“今日警醒一些,你看今日何止是提辖街道回来了。就连平日里面一年都见不了几次的提督五城兵马司的周指挥都来了么。”

明代制度中五城兵马司的中高级官位常被皇帝赏给皇妃王妃的父亲们养老,本身就是扎堆的关系户,还谈什么业务。所以从成化年间,五城兵马司的提督权从兵部要回给了锦衣卫,由锦衣卫指挥佥事提督,相当于兵马司成了锦衣卫的下属机构。

但是平日里面这位周指挥一般都是跟着锦衣卫的大当头们直接去面见皇帝居多,能够亲自来到一线卫所还真是不常见。

李小六正在东张西望的时候,大厅外传来了番子咔咔扶刀致意的声音和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他来不及回头看,刚刚端正面向大堂站好,身边就传来了一股浓厚的血腥气。丝毫不掩盖自己受伤的指挥使李若链在南北镇抚使,指挥同知和一群千户、百户的陪伴下,轰然走到了前列。

而随着他们进来的,是十几名番子抬进来的八名已经死去的番子的尸首,其中一具尸首就摆在了李小六的身边。

尸首尚未收拾,看起来是从战阵现场上直接搬回来的。

李小六在经历司干过两年时间,他记忆力又好,隐约似乎还能记得这名番子的姓名。应该是在冬至清洗那次锦衣卫大清洗中表现突出,直接被指挥看上,调动到了仪銮卫。但是在李小六的记忆中,这位每次都异常勇猛,总是把自己弄的一身的伤,没想到这一次却没有躲过去。

他现在躺在简易的担架之上,仰面朝天,两只手软塌塌的耷拉在担架两侧。流干了血所以面色苍白而蜡黄。主要的致死的原因应该就是还在左胸膛的羽箭。估计距离很近,羽箭直接贯穿了身体,只留下了短短的一截尾羽,看起来应该不是大明军中的制式武器,而且羽毛歪歪斜斜的,好像要脱落的样子。

站在前面的李若链本来准备点名,却看到了这个歪着头关注同僚的尸首的小旗。他好像没有看够,还有点想要伸手的意思。

李若链又转身下堂来,李小六还有点恍然不知。

“有什么发现?或者有什么疑点?”李若链已经忙了半天,除了十二名刺客的尸首,一无所获。甚至连刺客如何抵达埋伏地点的交通工具都没有任何发现。大明制式手雷近距离的威力过于巨大,刺客的衣服、武器和身体基本上也提供不了什么信息。

最后还是朱由检给他解了围,让他先回镇抚司先处理自己的伤情,然后再重新组织一下查案的方式。最后皇帝陛下为了让他能下台,还给了一个外松内紧的四个字的基调。

但是李若链肯定是不甘心的,这个刺杀案子要是破不了,自己就已经准备从指挥使上辞职了。所以,他按照皇帝的要求并没有封城,而是安排自己的亲信先行出发,让锦衣卫所有京师骨干回官署集合。自己则是被皇帝陛下摁在军校,让吴大夫给自己拔了箭头,上了消毒药。

有些事情他不懂,但是他就是觉得这个直盯盯的盯着地上尸首的小旗应该有点不一样的东西。这要是搁在以前,他绝对不会这么鲁莽的发问,但是今天不一样,他觉得自己肩膀上的压力太重了。

有一丁点的希望,他都觉得可以尝试一下。

“这尸首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吗?”

李若链知道自己的羽箭造成的伤口还在渗血,羽箭的伤口并不大,但是小吴大夫为了把带有分叉的羽箭取出来,又一次划开了他的肌肉,最后还在皇帝陛下的面前用针线给缝了起来。上面是一层厚厚的带着奇怪味道的白粉,再用白色的棉帛布给绑了起来。还一再叮嘱自己不能剧烈活动,也不能让水给渗透进去。

但是自己是骑马从城外跑回来的,一路上还嫌自己的马跑的太慢了,缰绳的牵扯加上汗水,他隐约的觉得自己的伤口还在不停地流血,但是谁又在乎呢?

这个小旗可能也是第一次和自己的大老板说话,声音有点颤抖。

“这位大哥属下应该认识,属下在经历司的时候给他办理过告身文书。”

李若链点点头。

“有心了。”说罢,正失望地准备转身离开的时候,却听见小旗说道:

“这羽箭不符合大明兵部制式,应该是临时装配起来的。”

“哦?”李若链站住,对李小六说道:

“你就站在这里莫动,我一会回来再和你细说。”

李小六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些什么,就是呆呆的站立在尸首的旁边,看着李若链在大堂之上一道道的命令传递下去,然后就看到一个个千户、百户拱手称喏,然后匆匆忙忙地带着自己的属下离开。

直到半个时辰之后,李若链这才带着几名同知、还有锦衣卫的仵作再次匆匆的走了过来,其中就有锦衣卫小旗李小六的顶头上司。

“李小旗,具体说说看。”

看来李若链已经知道了自己的身份,也学着李小六一样蹲在尸首旁边。

“大明的羽箭,无论是兵部还是边军,包括天子近卫,都是用黄鱼或鳘鱼的鱼鳔制成的鱼鳔胶黏合,然后阴干。即使战阵之中距离再近,用力再强,很少出现这个样子。”

他指向了尸首胸膛上的羽箭的尾巴,这个尾羽明显已经歪斜,甚至有一半已经脱落。

“属下不知道……这伤是在何地发生的,或者对象为何人?”李小旗说的还是有点结巴。

“过去京师中涉及羽箭的案子,属下基本上经历司无事的时候都读过,大部分都是从京营或者工坊流出来的羽箭。但是这一次为什么要用这种临时拼凑的羽箭?按道理说,这种羽箭准确度和精度都差了很多。”

“这里面只有两种最大的可能性。”李小六都不用等到李若链发问,自言自语的说道。

“一种是使用这种羽箭的人不想让人知道自己的身份,一旦知道了身份,那么就很容易查到他的老底。一种是他非常不习惯大明的制式羽箭,觉得临时换羽箭可能比自己原来的更不顺手。同时也更容易伪装。”

“我能把这些羽箭剪下来吗?”李小六问道。

李若链瞥了一眼跟在自己身边的仵作。仵作也很无辜,我的本职工作就不是这个好不好。

“这些尸首上面的都交给你了,现场还收集了一些弓箭的残片和衣服的残片,你要是想要看一下都可以。李小六是吧。”李若链觉得自己还行,至少在这个小旗的口中听到了很多方向。

现在就算是皇帝陛下召见自己,询问自己案件的走向,自己也不会无话可说。

“你现在在?”李若链问道。

旁边自然有想要露脸的大佬回话。

“李小六上个月才升的小旗,现在在属下的东司房任职小旗。”说话的是一个百户,平日里估计李小六也说不上话的那种。

“成,这里面算你一功。现在暂时跟着白千户。回头不管是首辅还是陛下问起来了,都需要这样的。”

还在吃力的剪羽箭的李小六尚没有感受到什么,旁边却是多了好几道羡慕嫉妒的眼光。

第一四一章 具体分析

崇祯:十八路反军有我一支正文卷第一四一章具体分析第一四一章具体分析

李小六用一个巨大的剪刀剪断了尸首上面的箭杆,将带着尾羽的一截直接取了出来。然后这才小心翼翼地将尸首翻了过来,用随身的锦衣卫匕首将带着箭头的另一端缓缓撬起,也抽了出来。再将两截放在地上拼凑成一个完整的羽箭。

这次不用他说话,仪銮卫的百户就把大明军方制式的羽箭送了过来,还有几名番子也把现场捡拾的羽箭也摆了过来。

提督五城兵马司的周指挥趁着这个空问道:

“刑部早年间有个叫做李小六的提刑主事,是你何人?”

“正是家父。”周指挥恍然大悟的样子,点点头不再言语。

这样一比较就很明显了,相对大明军方制式羽箭,这次现场的羽箭箭杆短了有两寸之多,箭杆更粗,箭头也更大更长。

李小五取了一只完整的羽箭,用匕首卡在箭头的地方用力一别,将三棱的箭头也给撬了下来。用手捡起来掂了掂,递给了临近的李若链,然后就准备离开。

李若链诧异的看着他,旁边一个千户拉住了李小六,问道:

“你这是准备做什么?”

李小六也是一脸无辜。“我准备去找一盆清水而已。你看这……”

千户不等他说完,把他又摁了下去。

“你好好的给咱们继续看,剩下的事情招呼一声就好。”说罢,顺手叫过来两个番子。

“你们先把手中的事情放一下,跟着李小旗把这里的事情搞清楚。”

李小六自己刚刚升为小旗,还没有支使人的习惯,但也只好拱拱手说道:

“这位大哥能否找一个铜盆,端一盆的清水过来。”

不多时,一个番子就把铜盆端了过来。另外几个人还在大堂中支起来几张桌子,这才把跟着李小旗一起蹲在地上众位大人解救了出来。

李小旗把几截箭杆放了进去,很快水面上就浮起来了一层油污,包括尚未射出的羽箭。

他用手捞起来闻了闻,想了想这才说道:

“李指挥,各位大人,属下关于这些羽箭的猜测应该是这样的。”

说着,他把现场的箭杆、大明的制式羽箭并排放在一起,然后举起来一只大明制式羽箭说道。

“大明制式羽箭箭头采用暗锚固的方式,箭羽用鱼鳔胶黏连方式固定箭杆之上,基本上完全无法拆除。而这一次现场的羽箭已经是这样子的。”

说着,他把箭头放在一旁,箭羽放在一旁,然后把几支箭杆捆绑起来,去掉了箭头和箭羽的箭杆宛如一捆柴火,毫不起眼。

“为了进一步隐蔽,可能对方还把箭羽放进了羊肉之中。”

他指了指水中漂浮的油花。李若链也学着他的样子,伸手从水中沾了一点油花,用力捻了捻,然后也放在自己鼻子下闻了闻,果然是一股明显的羊膻味。

“可能是从城外运到城内的,也可能是采用这种藏在羊肉中的方式,提前将羽箭运到了现场。”李小六总结说道。

“成了。”李若链高兴的拍拍他。这时候最缺的就是线索,只要有了线索,他能把京师给翻个底朝天。

他追问了一句:“还能看出来一点什么?”

李小六想了想:

“不知道这些人的对象是谁?”他一问,整个场地都安静了下来。搞得李小六也有一点尴尬,觉得自己是不是说错了话。

李若链站起来环顾了一圈,然后才对李小六小声说道:

“对方的目标是皇帝陛下。”

李小六一呆,用手撑在桌子上面,摇了摇自己有点发昏的脑袋,但是很快就清醒了过来。怪不得就连李若链都会受伤。他就这么瞥了一眼李若链,李若链心中暗暗赞叹了一下。

“那就不用多想,一定是满洲人。”李小六斩钉截铁的说道。哗,在场所有人都围了过来,大家都带着疑问看着李小六。

“如果皇帝陛下的话,那一定就是满洲人。您把这种箭杆拿给边军看就知道,大明人要么很熟悉我们自己的羽箭,要么不挑羽箭。但是只有满洲人才特别在意自己的羽箭,而且就是他们的羽箭要比我们的更硬一些。”

想了想,他又补充说到:

“而且我也知道,这些满洲人大部分主业都是猎人出身,这种分开带着箭头、箭羽和箭杆,就是老猎人的习惯。一旦没有箭杆,他们随时都可以制作出来,反而箭头和箭羽才是他们最妥善保存的东西。”

“你确定吗?”

李若链盯着他问道。顺手又拿起一只箭杆,递给旁边的同知说道。

“带着这个去皇家陆军官校招满桂将军,他常年在辽东,应该对满洲人的习惯很熟悉。对了,问完了满桂将军,顺便再去问一下董朝莆教官,多问几个人核实一下。”

李小六苦笑了一下。

“天启元年,我父亲就是因为这个免职,然后他自己就去辽东了三年。”

“广运街纵马杀人的案子?”李若链问道?

“广运街纵马杀人的案子。”周指挥使肯定的说道。

李小六点点头,众人皆是一声叹息。

“若是此事确认无误,我上报陛下,破格升你为百户,专门为锦衣卫勘察提刑。”

在李若链的心中,提升李小六一方面是为了这次的发现,一方面又何尝不是为了七年前京师杀人案挽回一点丢人的脸面。

“要是这样针对陛下的话,那么一定不会是随意杀人,肯定是一个长期的预谋。案发之时,案发之后,这些人如果还有同伙的话,现在肯定已经逃离了京师。但是在案发之前,他们一定是长时间,放松的在京师活动了一段时间。而且对方一次就出动了十几个人,这些人提前要准备的羽箭一定不是少数,倒是可以对京城中涉及大量羊肉屠宰、烹饪的场地和馆子做些审查,也许会有结果。”

“成!”李若链对着同知说道。

“先把刚才扔出去的,准备对京城中大鱼进行审查的小队全部收回来。按早李小六的说法,对京师运送肉品入城、分割和烹饪羊肉的做一下盘查。”

然后又对提辖五城兵马司的周指挥说道:

“我的意见是先不对陛下上报,直接把你手中掌握的后金的线人全部敲起来。至少让满洲人知道,我们已经完全清楚地了解这次是谁下的手。”

“若是这次确认无误,那就全面清洗吧。”周指挥点点头。

原来保留这些人是对的,通过这些人有时候可以传递一些错误的信息,也可以吊到更大的大鱼。不管是那个衙门来问,李若链都有足够的理由。

可是现在这种情况就不一样了,对方只要是对皇帝动了手,就是对锦衣卫的侮辱,对大明的侮辱。现在李若链要是还把他们留下,那就是失职了。

李若链和周指挥使两个人一点头,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

等到众人散开,李小六收集了一部分证物,也准备离开。

旁边一个番子赶紧跑过来问到:“李百户这是准备去哪里?”

李小六摆摆手说道:“老哥你千万别害我,我就是个小旗而已,这里应该无事了,我回官署去。”

首节上一节71/1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