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八路反军有我一支 第139节

“契合姑娘,我就是一个只会打仗的粗人。前几个月,我们帮助姑娘找到一个地方落下脚。后面我就是姑娘的打仗教头,负责教导姑娘手下的朝鲜人打仗。争取早日让契合姑娘兵强马壮,我也就能早点回湖广去。”

樊嘉孝看起来大大咧咧的,但是话说的很有技巧。不但说清楚了自己的定位,还一下子化解了契合蔓的担心。

“契合姑娘,我这里也知道你们部落人也不多,矮骡子就作为你的第一批人马。到时候还要姑娘遮掩一二。省的落下大明欺负你们权贵的口实。”温体仁接着又补充了几句。然后这才指着吴焕光说道:

“这位叫吴焕光。”

吴焕光还是那么的内向,也不说话只是点点头,搞得契合蔓也只能点点头致意。

“莫看我们吴焕光话不多,这可是皇帝陛下专门敲定的人手。光是打仗可不行,等你有了田,占了地,这些给老百姓怎么分,分了之后怎么管,我们吴焕光可是分田地的好手。”

温体仁介绍了半天,吴焕光还是腼腆的点了点头。

“具体的等姑娘有了地盘我再说吧。”

契合蔓倒是不在意,她反而是仔细的咀嚼着温体仁刚才说的几句话。

“打豪强,分田地。打豪强,分田地。”

一下子,自己眼前的迷雾好像消失了,一个可以实现的的,也让自己但觉得蠢蠢欲动的目标清晰地出现在自己的面前。

“好啊,温大人。”

姑娘想通了之后灿然一笑,漂亮地让整个屋子中的众人都为之一愣。

“你有信心就好,大明是真的希望姑娘能带领着广大的朝鲜老百姓找到自己满意的生活,也让每一个老百姓都将属于自己的田地从那些贪婪的世家和权贵的手中抢过来。”

“来。”

温体仁指了指地图。

“情势紧张,趁现在大家都有时间,我们看看这几日大家为契合军编制的计划。樊嘉孝,你来说说。”

“契合姑娘,你来看,根据温大人为我们的提供的情报,我们还是建议从现有的蜀莫郡镜城府起事。”

樊嘉孝说到正事的时候,整个人突然就变得严肃起来,身上也出现了一种专家的光芒。

“这里,这里,还有这里。”

他的手指从地图上划过去。看到了契合蔓还有点疑惑,也稍微放慢了一下节奏。

“这应该就是黑齿部落生活的头里山。”

等待契合蔓恍然大悟的点点头,他才向南边逐步推进。

“会宁府!”

说完了手指重重的点了点。

“我们人不多,但是训练有素,武器够用,加上契合姑娘的部落,和我们花上一个月征召的百姓。我们直接就干个大的。直接将会宁府打下来!”

第二四一章 效率低下

第二四一章效率低下

京师,紫禁城外,弹子房。

转眼已经是朱由检来到大明的第三个夏天了。紫禁城没有树木,石板地面就这么赤裸裸地爆在农历七月正午最强烈的阳光下面。紫禁城外就好多了,至少弹子房的外面还有原来古寺庙留下来的不少的古柏和古槐,还能稍微遮挡一下强烈的阳光。

肯定是没有空调吹出来的冷气,朱由检只好让宫女将弹子房花园中古槐树的地面,用井水反复泼洒了几遍。然后这才坐下来,享受这难得的一丝凉气。

看着皇帝陛下赤裸着双脚,上半身也仅仅是一件薄薄的白棉布单衣,韩倒是好意地劝道:

“陛下现在年少,还是不能太贪凉了,要不到了臣的这个年纪,就容易腰疼腿疼的。”

他今年已经七十了,到了孔夫子口中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年纪,所以和今年刚刚二十岁的少年陛下说话就有点随意的态度。更重要的是,他也知道皇帝陛下在乎的不是这个。自己家的这一任皇帝,要是单单从性格和日常的态度来说,简直就是重臣心中最为完美的一人皇帝。要是再能少一点天马行空的想象和暴躁如火的脾气,简直就是堪比尧舜的存在。

当然了,作为文管的首领,儒家的代表,韩虽然说话比较随意,但是朝服却是穿戴齐整,坐在那里也端正笔直的,从大臣的仪态上面说却是一丝不苟,无可挑剔。

挨在他身边的依然是军部首辅大臣孙承宗。和韩相比,孙承宗更喜欢军队上的新制服。

只是他穿戴军服和其他人不一样,所有和身份、荣誉有关系的挂件、标牌都没有装点,仅仅就是一身铜制纽扣的黑色的常服,连腰中一扎宽的牛皮皮带都没有系,就这么松松垮垮地穿在身上。而且这件衣服应该是水洗过几遍了,看起来非常的柔软。也和现在孙承宗老爷子的面孔一样,从年轻时候的棱角分明,气宇轩昂变成了柔顺和气。

坐在皇帝对面,也就是今日整个场面中下首的,是卢象升、孙传庭和孙元化。经过一年,这三个人也都有了各自的风格。

卢象升和韩更像一些,身穿行省布政使、皇家陆军官校山长的从二品官服和高底官靴。不同的是,韩的朝服熨烫的齐整棱锃,翻出来的袖口里面的白衬子也是一丝不苟,而卢象升朝服虽然干净,但是却是鼓鼓囊囊的。配上他黑瘦,沟壑纵横的面孔,粗糙的双手,让他显得更像是一个穿着官服的农夫。

孙传庭也是一身黑衣军服,不过刚刚提升到下将军,所以是一整套的将军制服。他唯一和在座的都不一样的就是那个剃的光滑锃亮的圆脑袋,在太阳下布满了汗珠,反射着明晃晃的太阳光。

孙元化则是他工厂中常穿的过膝的蓝色长袍。

年龄稍微长了一些,朱由检越发的清瘦了,好像个子还长了一些,懒洋洋的斜靠在竹榻之上,旁边是一座流水的冰山。身后依然是高挑的充当自己侍卫的明兰和两个扇着扇子的宫女。

“去把冰饮子给大家都上一份。”

朱由检有点莫名其妙的看着扇扇子都扇的有气无力的两个宫女,这点风还真不如自己手里面拿个蒲扇来的爽快,说完了有狠狠地瞪了一眼明兰。封建荼毒还真是深入人心,这姑娘也不知道怎么了,整体里摆出一副主子娘娘的架势,直接就将自己的苦出身给忘了一个干干净净。

御前的会议要求其实挺多的,朱由检估摸着自己要是一个大臣的话,别说动辄下跪了,就是御前会议尽量不喝水,不吃饭这两条,估计都会把自己逼到造反推翻这个狗皇帝的地步。

说正事之前,狗皇帝还需要活跃一下气氛。

这个活计还挺难的,既不能太过分,又不能离题万里,还要巧妙的引出下面的话题,每一次为了这个总是挠破了朱由检的头皮。

所以,大部分时候他就是正儿八经的直接强硬开局,省了很多的麻烦。落下了直爽的名声,但是缺少了一点赋比兴的才气。

不过今天,他的素材倒是够用。

“元化生了一个好女儿。”话说出来怪怪的,关键还是自己的年龄不够,在四十几岁的孙元化面前说出来,感觉不是很得劲。

“皇后也喜欢她,她在大同还和懿安皇后见了一面,懿安前几日来信,也是给朕赞赏了半页纸,归根结底,还是元化教导的好啊。对了,皇后和懿安还给朕安顿了,说是她正在给幼蘩找个好郎君。”

嗯,总算是转到这个话题了,大家都接着说吧。

先是孙元化出来谢恩,这是一个必须要走的流程。

“懿安皇后,皇后都快要将那个小妮子给宠坏了,陛下这么说,也将臣宠坏了。这次要是没有传庭照顾,险些坏了朝廷的大事。结果回来,兵部、军部和吏部又给了这个小妮子十一转军功,越发是有点过了,臣在家让她写个推辞谢恩的条陈,但是这儿大不由娘,臣也是说不动啊。”

“幼蘩这次若是一个男子,奖赏和军功还要再加一级。这次归化城之战,无论是救死扶伤,让归化城黑衣军受伤士卒死亡下降了四成,已经能算得上开辟了一个流派的功劳了。更不要说最后提出瓮中捉鳖的计策,才让臣能死中求活,全歼建州满奴。的确称得上是居功阙伟。孙大人也莫要太谦让了。”毕竟是在自己的归化城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无论如何这个第二个发言的都应该是自己。

更何况,他现在在朝廷中的地位都来自于皇帝陛下莫名其妙的喜欢和欣赏。和孙元化不一样,人家现在已经通过徐光启、宋应星等人,组成了崇祯朝最大的一个科学帮派。

孙元化在他回到京师后,借着答谢自己的名义专门在家中宴请过自己一次,席间也有的没的透漏了一些想要招揽的意思,却被他隐晦不明的躲开了。

自己到了京师还没有见到皇帝陛下,也对朝廷的形势不是很熟悉,因此也不太想这么早就站到自己不熟悉的队伍里面。

因此,他回到京师就是低调的住在皇家陆军学院中,几十天的时间下来,他发现自己越发的喜欢这个陛下主持的学校了。尽管也没有什么身份,倒是架不住他没事就随便找个教室蹭一堂课听一下,偶尔还能够和讲课的教师顶上几句。在传统的守城、进攻等方面他还有话好说。但是一到新的武器方面,尤其是新的武器投入到战场中引起的战斗形式发生的改变方面,他真的觉得自己确实应该好好的学习一下。

由于没有身份,很多新武器的实验和训练他就没有办法参加了。

莫得办法,他只好厚着脸皮去找山长孙承宗,给自己办理了一个旁听的牌牌。第一次看到了火箭弹发射的时候,他就连归化城袁崇焕发来的各种文书看都不看了。

下了课,他也和在学院中等着派遣的祖大寿、秦邦国等人也混熟了,他们饷银丰厚,恰好也没有什么后顾之忧。更加上这些人也想要通过他为自己找一个新路子,刻意奉承。几个人一到休沐的日子,就结伴喝酒吃肉好不快活,恰好也躲过了京师中,南直隶应天府的各种风风雨雨。

这话题孙承宗、韩没有兴趣接话。

他们两个都是各自山头的大首领,没有和科学院一派拉帮结派的想法,也不敢和科学院有拉帮结派的想法。

结果是,朱由检开了一个头这两位接完话,场面上又瞬间沉默了。好吧,你们没有兴趣说,朕自己继续来。

“明兰,那朕就把这件事情交给你,三个月,你和皇后商量,至少把京师中的英俊少年都给朕发动起来,幼蘩无论是论外貌、论学识、论家室、论出身,有哪一点差了。这件事朕就交给你和皇后了,你们最近不是没事也在宫中和那些夫人赏花游园么,这也算是正事了。”

“臣妾知道了。”

在朱由检身后站的笔直的明兰还有一点懵,怎么说着说着就说到我这里来了。

“别老说知道了,知道了,朕要的是结果。三个月,一定要给朕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要不,朕下次去南巡,你就想也别想。”

朱由检说完了这句话之后,又和明兰来了这么一场互动,在场的几个人精都开始重视这件事情了。

皇帝陛下说第一遍的时候,只要是和你的业务无关,你完全可以不放在心上。尤其是这种开场的片汤话的时候,你过于重视,就会有阿谀奉承的嫌疑。你又不是皇上的家臣,也不是内侍太监,皇帝又没有专门叮嘱你,你上杆子的应承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难堪么。

但是,但是……

万事都有但是的时候,如果皇帝陛下说第二遍,还要逼着自己身边的人应承的时候,就说明皇帝陛下一定有想法了,这时候不管你应承还是不应承,你必须都要认真的思考了。

第二四二章 传教士们

第二三三章传教士们

在旁边的一间房子中,一大叠的文书平摊在桌面上。有折子形状的,也有一片片纸片的,甚至还有大明官方的文书。

“这是?”温体仁看到了密密麻麻的文字,大部分都是他们不认识的。

匡和顺很快从这一大叠的文书中找出来几张,摊开在桌子上面。虽然上面的文字温体仁还是看不懂,但是用手绘制的图纸他还是基本看的懂的。

“这是京师的图纸。”

“是的。”

大明的京师非常好认知,四四方方的横平竖直。上面几个城门还有重要的位置,标注的名字都是汉字。温体仁用手指在京师地图上一点点的扫描过去,在几个重要的位置上,都十分的准确。

“您再看着这十几张图纸。”这明显是一长幅的长图,人为的被分割几十张。标志性也很明显,而且从有的地方看出来,这副长图完成的时间距离现在很近。

“这是熊津?”乍一看还不是很明显,拼在一起的时候就一目了然。

“还有呢。”

匡和顺也不卖关子,他知道了温体仁也不认识西洋字和东瀛文字,所以直接将中间有图的一张张展示出来。

“大沽口的,天津府的。还有这张,皇宫大内附近的细图。这一仗,皇家陆军官校的布局图。这张就有意思了,熊津的炮台和军营位置。”

看着越来越多的图纸,温体仁的眉头也越皱越紧。

“怎么发现的?”

“这个东瀛人在青楼为了抢夺一个花魁吹牛,恰好被我们的人听到了。开始我们还不以为意,说句实在话。青楼里面的男男女女,哪一个喝醉了不多说几句牛皮话。可是,当他掏出来京师的图纸,给花魁讲解自己在京师买的房子的时候,那就不由得我们不注意了。”

匡和顺话说的轻松,其实过程还真是挺凶险的。

抓了东瀛人,还没有怎么动刑,他就将几个西洋人给招出来了。抓捕这几个西洋人的时候,遭遇到了非常强硬的抵抗。

“喏,你看着那一位断了手的,就是准备点着偷出来的手雷,幸亏咱们得人手疾眼快,一刀将右胳膊给剁下来了,拿着火折子的手差点掉进手雷堆里面去。”

一大堆的严格控制的军械,那么问题就很大发了。

“现在他们招供了多少?”

匡和顺摇摇头,“信教的,嘴和身子都严的很,而且涉及的问题太多,这边也没有信得过的翻译。”

“谁发动的?”温体仁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连珠炮地问道。

“东瀛人还是这些西洋教徒?”

“不知道,东瀛人也就是一个中间商,咱们这里鱼龙混杂的,他知道的不多。”

前一阵子高歌勐进的顺风日子过习惯了,突如其来的一下子的变故让温体仁也感受到措手不及。他的脑子一下子就懵了。东瀛人,西洋人,教会,众多的图纸,偷窃的手雷……一下子全部涌到了他的脑子中。

关键是,对手是谁?为了什么?一切都还隐藏在迷雾中。

“温大人,现在手头的人就这三个,动不动刑?要是动刑的话,可能一个活口都留不下来。你看,这些人是送回到京师去?还是?”

温体仁点了点头,示意自己已经了解了,但是他需要时间权衡一下。

“去请一下贺人龙将军,还有岳和声岳大人,就说我这里有十万火急之事。让他们放下手中所有的事情,现在就过来。”温体仁对自己身边的随从说道。

不到一顿饭的时间,两个人都急匆匆的赶到了。

温体仁没有废话,直接将所有的文书资料和相关的情况简单的描述了一下。

“封城大索,将所有的东瀛人和西洋人全部抓起来,这其中自然会有我们想要的大鱼。”

首节上一节139/1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