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签到:从一个脚巡开始发迹 第167节

“裴老哥,不打扰吧!”刘亨良拱手笑道。

裴丰和刘亨良也算是老相识了,前清时,俩人曾多次一同参加乡试。

“不打扰,不打扰!”

“快请坐!”

裴丰回过神儿来,笑呵呵地让众人坐下。

刘亨良坐下后,便若有所指道:“裴老哥这么晚还不睡,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啊!”

裴丰意味深长的一笑道:“诸位不也是没睡吗,难不成,你们也有心事儿?”

旁边,何树重倒干脆的多,他叹了口气道:“唉,我原以为林长官的势力,顶多和我叔父何泰康督军差不多。”

“可是今天这么一瞧,我才发现,我叔父比起林长官,那可是差得不止一星半点儿啊!”

何树重的一番话,戳破了众人之间若有若无的防范,一名乡绅苦笑道:“林长官麾下的队伍,称之为精兵强将都不为过。”

“且不说别的,就那两辆会自己跑、会开炮的铁壳王八,那就能抵三四百号枪手。”

“是啊,还有那江上的两艘铁甲舰,有了这俩铁疙瘩,江面上谁敢跟林长官作对!”另一位乡绅也感慨道。

此时,刘亨良却重重地叹了口气:“大伙儿应该都清楚,我们刘家在北安县不光种的棉花最多。”

“我家还有一台纺纱机,靠着这个铁疙瘩,我们刘家的棉布,那可是畅销多个县。”

“我原以为,我们刘家就算是周边最大的棉商了。”

“可是到了今天,我去了那印染厂、棉纺厂一瞧,好家伙,三四台最新式的机器一齐发动,那棉布就跟不要钱似得,呼呼的往外出。”

“还有那印花机,那花布一匹一匹的下机器,颜色鲜亮、花色也板正。”

“林长官但凡把他手里的棉布、花布低价往周边的县市一卖,别说普通的布贩子了,就是我们刘家,都用不了半年,三个月就得赔个精光!”

说到这儿,刘亨良一脸庆幸道:“祖宗保佑啊,幸亏我投靠了林长官,要不然刘家两代人的心血,就得毁在我的手里了。”

裴丰听完,也是感慨了几声道:“不光如此啊,林长官不是还说,要送给刘兄你一批新式的棉花种子吗?”

“那个叫什么来着?”

刘亨良记得很清楚,他立刻说道:“哦,叫细绒棉,也叫陆地棉。”

说到这个,刘亨良不无佩服道:“这林长官还真是博学多才啊,光是一个棉花,人家就能说出一堆道道儿来!”

“像什么我们刘家现在种的棉花叫树棉,学名叫做木本鸡脚棉!”

“这种棉花虽然也算不错,但比起细绒棉还要差一些。”

刘亨良越说越兴奋:“林长官还抓了一把细绒棉的棉花让我瞧了瞧,你别说,这细绒棉的品质的确不凡,棉毛那是又长又顺。”

何树重有些羡慕道:

“林长官不是还说了吗,今后刘家的棉花,他全都收了。”

“刘老哥家里的棉田,要是都种了这细绒棉,肯定要发大财了。”

刘亨良嘿嘿一笑道:“这还不都是林长官仁义,赏了咱们一碗饱饭吃吗!”

“今后没得说了,我们刘家跟定了林长官了!”

说到这儿,刘亨良带着羡慕的眼光看向裴丰:“不过我这儿就是赚再多的钱,也比不上裴老哥您啊。”

“您的侄子宗泽可是林长官的军校学弟,今天参观的时候,林长官都搂着宗泽的肩膀,并排着往前走。”

“宗泽将来的成就,不可限量啊!”

裴丰听到这话,忍不住露出一丝得意,但还是尽量谦虚道:“老哥过奖了,我那个侄子也只是运气好些,碰巧跟林长官有了同窗之谊。”

“否则,就宗泽那点儿才干,哪里能进得了林长官的法眼。”

刘亨良叹息道:

“还是羡慕裴兄你啊!”

“唉,你说我那几个儿子、侄子,怎么就这么不成器呢?”

此时,裴丰意味深长的一笑:“刘老哥,你怎么看见你那几个儿子、侄子了,你就不能看见点儿别的?”

“什么意思?”刘亨良不解。

裴丰顿时笑道:“老哥你还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

“您家可是有三个女儿,那仨丫头,我去年过年的时候可是见了,一个个知书达礼、模样俊俏。”

此刻,裴丰露出一副神秘的样子,故意压低了声音:

“刘老哥,几位兄弟,这话我也就跟你们说。”

“我听宗泽讲,江渡县警局局长吴秋生、副局长鹿喜娃,这俩人,一个是林长官的表弟,一个是结义兄弟。”

“未来,已经被内定成江北警政署署长、副署长了。”

“他俩都还没结婚呢!”

“还有林长官的三个师弟,现在都在军队里当着营长、副团长,也都未曾婚娶”

话都说这份上了,刘亨良岂能不明白,他立刻伸手拍了拍自己的脑门:“哎呀呀,我还真是老糊涂了,怎么把联姻这事儿给忘了!”

“裴老兄,多谢提醒了!”

“明天,我就向林长官提亲去!”

事实上,林鸿飞也低估了这次参观所带来的效果了。

虽说刘亨良、裴丰等人,比起普通老百姓们,已经算是见过世面的了。

但是,岭南省毕竟相对贫瘠,又地处内陆,比起沿海地区,在见识上,还是逊色一筹的。

所以,当刘亨良等人看到一座座近代工厂,并亲眼目睹了工业化的强大生产力后,自然会被震慑住。

而这也是林鸿飞一直坚持要办工厂的原因。

种地是挣不了多少钱的,你就是拿榨汁机、剔骨刀把百姓们折腾精光,搜刮上来的钱,也比不过几座工厂带来的利润。

刮地皮、收重税,这办法长久不了。

这个时期,只有开工厂、办实业,才是王道。

当刘亨良、裴丰等人被彻底折服后,也就宣布着北安县、平城县两地的归顺,整个江北地区被林鸿飞彻底的掌控在手中。

此时,他这个江北镇守使才算是名副其实了。

只不过人的野心,是永远不会停止的。

有了江北七县,林鸿飞的目光落在了岭中、岭西两地,如果能将这两地掌控,就可以对岭南省首府东江市形成夹击之势。

此时岭南省督军还是何泰康,他因为早先提前和直系暗中通信,战后并未被处置、夺权。

如果说一开始,何泰康对于林鸿飞的态度,还是同派系之间的互帮互助。

那么现在,林鸿飞则成了何泰康的眼中钉。

毕竟谁也不能接受,自己名义上的属下,却拥有着比自己实力更强大的军队。

因此,随着何泰康对林鸿飞态度的改变,两人之间也迅速出现了裂痕,双方之间的矛盾愈发尖锐。

第260章 老熟人们来了

江北讲武堂

“起立!”

“校长好!”

随着林鸿飞步入江北讲武堂的教室,数十名见习军官齐刷刷起立,然后发出响亮的声音!

林鸿飞走上讲台,伸手示意众人坐下,嘴里微笑着说道:“诸位请坐吧!”

在送走了何树重、刘亨良、裴丰等一众地方豪绅后,林鸿飞总算是能腾出时间,来讲武堂给这些见习军官们上一次课了。

此时,在林鸿飞背后的黑板上,贴着一张民国苏省地图,今天林鸿飞要给见习军官们上一堂战例课。

只见林鸿飞举起教鞭,指向了苏省西北角,然后缓缓说道:“诸位,这里便是苏省重镇徐州,也是金陵的门户!”

“所以,在徐州这个地方,历代大规模征战五十余次!”

“是非曲直,难以论说!”

“但,史家无不注意到,正是在这个古战场上,决定了多少代王朝的盛衰兴亡,此兴彼落!”

“所以,古来就有问鼎中原之说!”

“如春秋时期,晋楚彭城争霸战!”

“楚汉,刘邦项羽彭城大战;西汉,吴楚七国之乱;三国,曹操、刘备、陶谦、吕布徐州之战”

“今日,我们要讲的战例,便是明朝时期,明军与李自成义军的徐州之战”

一堂战例课结束,林鸿飞宣布下课后,见习军官们一个个起身敬礼,目送林鸿飞离开。

一出教室,就看见鹿喜娃一脸兴奋地走过来说道:“大哥,尤峰局长他们来了!”

“嗯?”

“他们怎么来了!”林鸿飞面色一喜!

两人边走边说,只听鹿喜娃解释道:“嗨,这不是老爷子去津门当寓公了,尤局长他们这些老部下,也被排挤走了。”

“在京城没活路了,又听说咱们这儿正缺人手,这不就千里迢迢的赶过来了。”

“听尤局长说,他们还只是第一批,还有一批老皖系出身的弟兄,他们被直系排挤的够呛,也要过来投靠你了。”

林鸿飞露出笑意:“行啊,都是知根知底的老人儿了,尤老兄他们也都是有几分才干的,来多少我都欢迎!”

长期在岭南省经略,哪怕林鸿飞再刻意去压制岭南省的本土势力,本土派还是会依靠本地优势、人口优势,逐渐占据林鸿飞手下官员的大多数。

所以,对于这些投靠自己的外来势力,林鸿飞一向都是欢迎的。

统御部下不是打麻将,可以搞一个清一色、一条龙,那样很容易被某一派架空。

还是派系多一点儿、杂一点儿要更好一些。

当然,也要掌握好分寸和度量,否则派系过多,也会导致扯皮推诿的情况出现。

等回到了县衙,只见吴秋生正陪着尤峰等一众老熟人闲聊,见林鸿飞回来了,众人立刻起身,笑脸相迎:

“哈哈,林老弟,好久不见了!”

“可想死我了!”

“咱们爷们儿总算是又凑到一起了!”

见到这帮老朋友,林鸿飞也是发自内心的高兴,挨个的拥抱、握手,谈笑风生。

闲谈一阵后,尤峰率先说道:“鸿飞,咱们都是老弟兄了,有话我就直说了。”

“自从直奉两家上来后,咱们这些老皖系的,受排挤不说,原来的差事也没了,我一个警政厅副厅长,愣是被调去交通厅当档案馆馆长。”

“大伙儿真是没活路了,所以,我们这次来岭南省,就是想从你这儿讨个差事。”

“鸿飞,看在咱们弟兄的情分上,给大伙儿一碗饭吃吧!”

首节上一节167/2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