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签到:从一个脚巡开始发迹 第153节

听到这些话,郑勇、尤峰等人的脸色一沉,皖系要是垮了,他们这些皖系骨干岂能独善其身。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帮人都是身居中高层要害位置的官员,直奉两家上台后,他们自然是会被清退的。

此时,陈奉昌开口道:“所以,我今天和老爷子把大伙儿叫来,就是要跟大家商量一下,万一皖系败了,咱们该怎么办!”

说到这儿,陈奉昌看向钱明鹤:“老爷子,我给大伙儿说说吧。”

钱明鹤点点头,示意陈奉昌接着说。

陈奉昌看向众人说道:“我跟老爷子商量了一番,给大伙儿想了几条出路。”

“首先第一条,趁着大伙儿还在位置上,手上还有权力,抓紧时间在老家置办产业、田宅,万一京城待不下去了,咱们就回老家。”

“其次是去津门开买卖,顺便在租界那块儿买上一两间房子,那地方安全,没人敢去里面骚扰咱们。”

“而且津门距离京城也近,一旦咱们皖系又杀回来,大伙儿也好第一时间赶回来。”

“这第三条嘛”

陈奉昌看了吴玉漱一眼:“就是去岭南了!”

“鸿飞也是大伙儿的老熟人了,如今也在岭南站住了脚,当上了江北镇守使。”

“他那儿正是缺人手的时候,你们这些人去了,肯定能给他帮上不少忙。”

“而且,鸿飞也是讲义气的,定然不会亏待了大家。”

吴玉漱也点点头,随声附和道:“鸿飞每次来信都跟我说,整日发愁身边没有可用之人,每天的工作量太大,都有些吃不消了。”

第 236章 没有白占的便宜

听到这话,郑勇、尤峰等人脸色各异,一个个心思各有些不同。

众人沉默不语,前厅内气氛变得有些凝重起来。

过了一会儿,还是一名在交通部任职的官员叹气道:“唉,我今年四十多了,去岭南省那么远的地方当差,我没那么大心气儿了。”

“至于去津门,还是算了吧,我就回迁西老家了,在那儿买上一些地,挑上一亩好地,栽上几棵板栗,将来你们去了我那儿,我给你们炒板栗吃!”

说到这儿,这名中年男子露出笑容,但那笑容中却带着几分苦涩,毕竟好不容易混到如今的位置,却要告老还乡,谁摊上心里都不会好受。

此人开口之后,三个同样年纪过了四十岁的官员也决定回老家,在外打拼这么多年,也该落叶归根,享受几天安生日子了。

此时,尤峰皱着眉头沉思一番后,开口道:“我打算去岭南,京城这地方虽好,可是天子脚下,上面的人打个喷嚏,我这儿就得发烧感冒。”

“还是去岭南吧,那里天高皇帝远的,不用成天的担心自己会得罪京城里哪位总长家的少爷、哪位老板家的小姐。”

“况且鸿飞那儿也需要人手,我去了还能帮上一些忙!”

尤峰的态度也代表了两个三十出头的官员的态度,他们还算年轻,体内还有股子冲劲儿。

而剩下的郑勇等人则打算去津门避避风头,如果皖系还能重掌大权,他们就继续回到京城任职。

如果皖系彻底没希望了,他们也打算回老家过安生日子去。

虽说林鸿飞不在场,但吴玉漱身为正妻,也是能做主的,她开口说道:“在座的诸位,都是鸿飞的老朋友、长辈。”

“林家这些年能够发达,也多亏了诸位的帮助扶持。”

“在这儿,我替鸿飞应下了,不管大家是去老家乡下休养,还是去津门暂居,诸位在林家产业内的股份分红不变,每年我会按时派人给大家送去。”

“另外,林家还会给诸位备上一份回乡礼,这份礼,大家一定要收下,千万不要推脱。”

“当然了,这只是最坏的打算,如果段大帅还能稳居总理府,咱们依旧照常过日子。”

吴玉漱这话虽然说得直接,但却都是实实在在的言语,众人听了之后也是露出笑意。

那名迁西的官员开口道:“玉漱,我虽然不能去岭南帮忙,但我家中还是有几个还算成器的子侄。”

“原本打算把他们留在京城当差,可现在,我自己都快自身难保了,干脆,就让他们几个也去岭南省。”

“对,我这儿也有两个手下,等我回去就跟他们说一下这事。”

“那我也推荐几个人手,给鸿飞帮忙去!”

众人顿时你一言我一语的说道。

一番商议后,众人也算是谈妥了后续的事宜,便一个个先后起身告辞了。

等他们都走了,吴玉漱突然脸色有些黯淡的看着钱明鹤、陈奉昌说道:“老爷子,伯父,您二位怎么打算的。”

“刚刚郑勇问您二位,您二位也只是打了个哈哈,没有直说。”

“对他们,您二位不直说,可对我,您二位可得实话实说啊!”

这才是亲人之间说的话,没那么弯弯绕绕,直言便是。

钱明鹤苦笑了一声:“嗨,还能有什么安排,我今年都六十多了,皖系垮了,我肯定是要下台让位的。”

“就算将来皖系东山再起,到时候我也没心气儿再出山了。”

“鸿飞上次给我送了一张津门租界洋楼的房契,我看,我就去那儿养老吧!”

陈奉昌也是面露苦意,他好不容易混到了次长的位置,如今就要面临下台,这让他如何能心平气和的面对。

“我跟老爷子一样,也去津门吧,这样还能做个伴儿。”

“而且,嘉明明年就要从法兰西回国了,到时候,我让他去岭南省,有鸿飞在那儿照顾,想来他吃不什么苦头。”

钱明鹤此时摇摇头笑道:“嘉明是个好孩子,至于我家那几个兔崽子,还是留在京城吧,省得去了岭南省给鸿飞添乱。”

前厅的气氛依旧凝重,正如目前直皖奉三方的态势一般。

各方都在尽可能的调兵遣将、调动军马,所有人都清楚,这一战将决定国家最高的权柄由哪一方执掌。

因此,各方谁也不再隐藏实力,纷纷将压箱底儿的队伍拿出来,拼个你死我活。

同时,各方也都在战前给手下的官员们加官进爵,用以激励他们的作战斗志。

哪怕是远在岭南省的林鸿飞,都收到了来自京城的军令,军令的内容包含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将林鸿飞麾下的部队整编为陆军新编第十六师,由林鸿飞担任师长。

自此,独立团这个野生番号,正式蜕变为民国军队的正式番号。

这就相当于从丫鬟生的私生子,变成了正房主母的嫡子。

第二部分,是晋升林鸿飞为少将军衔,让林鸿飞正式跻身将官之列。

林鸿飞目前担任的江北镇守使,所管辖的区域不过是江北七县之地。

而整个岭南省包含江北、岭中、岭西、北山、东江五个地区。

而在军令的第三部分,陆军部将岭南省的岭中、岭西地区划分给林鸿飞的管辖范围内。

他这个江北镇守使的管辖范围,直接涵盖了江北、岭中、岭西三地,基本上快把何泰康这个督军给架空了。

陆军部之所以有这样的任命,也是何泰康自己办事不力,他私下联络直系的事情被高层发现了。

不打勤不打懒,专打不长眼。

此时正是直皖两家大战在即,你身为皖系大将,去跟敌人暗中联系,你想干什么?这要是传出去,岂不是在说皖系不行了,连我何泰康都开始找下家了,其他人也赶紧着吧!

本来按照段大帅的意思,是把何泰康查办撤职的。

但考虑到此人手下那9000多号人马,段大帅又忍了,毕竟这9000多人放在战场上可是能起到很大作用的。

万一严惩了何泰康,这9000多人直接反了,那可就糟了。

但忍归忍,段大帅已经不信任何泰康了。

因此,段大帅决定肢解何泰康的权力,于是便将岭西、岭中划给了林鸿飞。

这也是为了在何泰康身边打上一颗钉子。

而这便是军令的第四部分内容,也是整个军令的重头戏。

那就是让林鸿飞一方面盯死何泰康的部队,避免他们倒向直系,搞乱岭南省。

另一方面,则希望林鸿飞可以出兵过江,攻击鄂省北部,牵制鄂省直系军队,避免他们北上支援。

看到这里,林鸿飞忍不住摇摇头冷笑道:

“果然,天底下没有白占的便宜,何泰康那儿可是有9000多人,这怎么看?”

“别说是人了,就是9000头猪,都没那么容易看管。”

“至于进攻鄂省北部,好家伙,鄂省的直系军队足有三万余人。”

“这可不好牵制!”

“一不小心,我自己这点儿本钱都得搭进去!”

第237章 鸡蛋上跳舞

此时,吴涌泉在一旁问道:“那咱们真的要兵分两路,一边盯着何泰康,一边盯着鄂西吗?”

林鸿飞摆摆手:“用不着,何泰康那边儿不去管他,他爱怎么着怎么着吧,我好不容易攒了这点儿家底,我可不想拿来和何泰康去拼。。”

“至于鄂西那边,倒是要注意一下,除了江渡、江北两艘炮舰外,再派两个营的兵力在附近的几个渡口驻防,一旦鄂西那边有异动,我们也能第一时间发现。”

“现在,我们的精力要放在经略北安、平城两县,以及最新划归到咱们麾下的岭西、岭中两地。”

这时候,林鸿飞看向吴涌泉:“对了,我让给北安、平城两地派去的军粮征集令,送过去了吗?”

吴涌泉点了点头:“送去了,送信的人也回来了。”

前段时间,林鸿飞定下了强行占领北安、平城的计划后,便着手开始实施。

不过林鸿飞并未急于开战,而是先搞了个军粮征集的命令。

林鸿飞打着直皖即将开战、急需军粮供应的旗号,故意拟定了一个夸张的数字,作为军粮征集的最低限额。

并且林鸿飞声称战事紧急,要求北安、平城两地必须要在十日之内,将粮食送来,否则就按照延误军机、影响战事的罪名,处决涉事人员。

届时,如果两地缴纳军粮过少、或者干脆将命令视若无物,那么林鸿飞也有了正当理由出兵。

不过,北安、平城两县若是按时按量将军粮缴纳后,则县内必会出现粮荒,民团、保安团那上千人的口粮都会受到影响。

饭都吃不饱了,这还打个屁的仗。

到时候,林鸿飞会继续压榨两地,再次以打仗的名义向他们索要钱粮,逼得他们不得不开始反抗,自己又有了出兵的理由。

因此,无论对方怎么选择,林鸿飞都能做到师出有名。

而在此期间,3000余名林家军士兵也已经抵达了北安、平城附近,只待林鸿飞一声令下,就能长驱直入,直逼县城。

军粮征集令送达后,北安县县长何树重急眼了!

由不得他不急眼,就在前几天,他叔叔何泰康刚从北安这里刮走了一大批粮食,至于是充作军粮,还是卖出去换钱,何树重更倾向于后者。

现在,那位年纪轻轻就身居江北镇守使高位的林鸿飞又开口索要粮食,而且还要这么多。

这不是逼着活人上吊吗!

别看何树重是县长,北安县的父母官,可他也需要当地豪绅的配合,才能把这个县长坐稳。

之前给叔叔上缴粮食,已经让当地的豪绅颇为不满了,现在若是再征集军粮,恐怕那些豪绅们又要煽动百姓起事、交农具抗命了。

犹豫了一阵,何树重还是决定按照军令上的要求,再征集一批粮食送到江渡。

只是粮食的数量上,可能满足不了林鸿飞的需求,毕竟林鸿飞要的太多了。

首节上一节153/2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