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开局皇太孙,爷爷朱元璋 第79节

难道是要册封常氏的另一个孩子朱允?

但是没道理啊?

朱允现在只有十二岁,比朱允小一岁,而且他性格胆小,遇事爱哭。

之前朱元璋一直不喜欢他,甚至是作为亲舅姥爷的蓝玉都看不上。

所以中和开看,朱允都不是皇太孙的最佳人选?

如果连朱允也排除,那么朱元璋做的这些事情就都解释不通了。

没道理前边重用了和前太子妃相关的人,

后脚却册封现太子妃吕氏的孩子朱允。

这不就诚心打脸现太子妃吕氏了吗?

不过换个角度,难道皇上是想防止外戚专权,而采取的制衡之术?

毕竟皇上现在已属高龄,说句不好听的,就是没剩几年了。

如果真的选择朱允继承王位,那么未来必有子弱母强的情况。

现在壮大前太子妃的势力,可以给太子妃吕氏压力,两方互相压制,那么也就可以给未来皇帝一点喘息空间。

众人想破脑袋,终于把整个事情捋顺了。

于是几个文官一对眼,一切尽在不言中,然后乐呵呵地一起喝酒去了。

面对朱元璋今天的种种表现,武官们觉得他们挺有收获,文官们也都感到有了奔头。

唯独已成年的藩王个个心如死灰,

因为他们已经看出来了,这皇位已经和他们没有关系,老爷子已经打定主意要立皇孙。

“传旨!”

“赏赐龙鳞卫指挥使朱瑜,玉珊瑚十株,夜明珠百颗,云锦百匹。”

“这……”

朱元璋这赏赐的话音一落,大殿上的大臣再度石化了。

这次不管文官还是武官,统统不理解了。

实在是这赏赐太丰厚了。

按照经验,若是可以从前线送来的捷报,赏赐也不过这些。

但是现在朱瑜就是一个小小的卫指挥使,唯一可以拿来说的,也只是在这次军演上的表现比较突出而已。

但是即使表现再优秀,这样的赏赐也太多了。

颍国公第一个站起来:

“皇上,这不合适啊!”

“此子尽管比较良好,但都是他分内之事,不当有如此大的封赏!”

“否则难以服众,提议减去八成。”

蓝玉此时也站了出来:

“臣附议!”

接着是宋国公冯胜。

“臣附议!”

其他大臣见着有三个国公爷全都为这刚刚崭露头角的卫指挥使说话,有点反应不过来了。

大家都是在这官场上混的老狐狸了,没有人会觉得这三个人是在嫉妒朱瑜。

毕竟先露头的木头烂得快。

他一个小小的卫指挥使,一没有资历,二没有突出的战功,却获得这这种贵的赏赐。

必然会在军中引起轩然大波,不利于这孩子未来的发展。

第81章后宫宫宴,吕氏选妃

皇上一下子赏赐这种重,表面看是赏赐,实际上是捧杀。

朱元璋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三位臣子,心里深感欣慰。

因为他也看出来了,这三个人是真的在为朱瑜考虑。

但是他之所以赏赐这么多,也是有原因的。

这次盛会,是分两部分的。

他在前朝宴请臣子,

他看重的郭慧妃则在后宫宴请臣子家眷,自然也有适龄贵女前来赴宴。

所以他在来前朝之前,已经暗暗嘱托郭慧妃。

让她多多留意这些适龄的贵女,选出来个孙媳妇。

所以他才给朱瑜这么多赏赐,看着是给他的,实际上是给未来孙媳妇的。

金陵紫禁城,坤宁宫。

坤宁宫本来是皇后住的地方,但是自从马皇后薨,这个宫殿便再也无人居住。

只有要组织宫宴时,才启用这个地方。

如今后宫后位空缺,便从众多宫妃中选择一两个有威望的,来主持宫宴。

而这次的负责人便是受宠的郭慧妃。

这郭慧妃说起来也有一些来历,是朱元璋的义父郭子兴的庶女。

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为了报答郭子兴当年的恩情,

便安排郭慧进宫,成了自己的妃子,也算宠爱有加。

要说郭慧妃也算有自己的造化,为朱元璋生儿育女,共三子二女。

儿子都做了藩王,女儿也嫁得良人。

所以哪怕郭慧妃现在年老色衰,朱元璋依然不敢轻视她。

虽然没有封她为后,但是后宫的事务,都是她在打理。

所以这次挑选皇太妃的事情,一并交给她来做了。

但是朱元璋也不会把这个事情说的那么直白,

只是借口说他有一个“义子”的孩子缺媳妇。

这借口一出,倒也没有引起怀疑,毕竟,朱元璋的义子很多,即使左杀一个,右杀一个,也还剩很多。

因此郭慧妃也没有过多纠结是哪个孩子,只是问了对女方有什么要求。

不过朱元璋的眼光实在……

“不论长相,最好是好生养的。”

“嫡庶都可以,乖巧就行。”

郭慧妃一听这要求,有点傻眼了。

腹诽道:

“既然都不计较,何必让我在这贵女中挑选。”

“乡间野丫头,满足你要求的多的是。”

不过即使郭慧妃心里多番吐槽,还是认真完成着朱元璋交代的事情。

看朱元璋对这个事情这么上心,猜测他对这义子的感情应该不一般吧。

当郭慧妃这为朱元璋的义孙寻觅良缘的时候。

太子妃吕氏也在相看这些贵女。

毕竟她的孩子现年已经十四岁,也到了娶妻的年纪,所以一定要好好挑选。

这次军演处处透露着古怪。

先不说这军演时的规模,就是这军演结束之后要三品以上的文武官员都要携眷参加,在往年不曾有。

所以就算是朱元璋没有说什么,但大家也都有猜测。

皇上肯定是想要未来的皇太孙挑选妃子。

因此,吕氏今天对待这些家眷以及贵女尤其热情。

尤其是朝中重臣的家眷,更是殷勤。

她也有自己的想法,现在她选择儿媳妇就有一个标准,就是家里必须位高权重,能在未来给她孩儿助力。

在吕氏的拉拢下,很快就有七八个命妇聚拢在这她身边。

其中有宋国公之妻,兵部尚书茹之妻,以及其他高官的家眷。

谁实话,她并不是很喜欢和武将打交道。

因为前太子妃常氏的关系,武将的那个圈子的人并不待见她。

现在她之所以向宋国公之妻示好,也仅仅是因为之前听蓝玉埋怨。

说他不甘居于冯胜之下,而且他的功劳也绝不比冯胜低。

所以,她潜意识觉得,这两个人关系不好,搞不好还会有一些冲突呢。

但是吕氏还是理解不了这些武将的相处模式。

能够在战场上活下来的武将,多多少少有点好战的性格,

所以总有互相看不顺眼的时候,也喜欢互相攀比一下军功。

但是即使关系再不好,有相同敌人的时候,他们却会一致对外。

这就是只有背叛阶级的个体,没有背叛阶级的阶级。

当面对文官的时候,这些武将就是一个整体。

“冯夫人,那个就是您嫡孙女?”

“看起来温温柔柔的,真好!”

“多大啦?”

“哎呀,当不得您的夸奖。”

“她呀,今年刚刚十三。”

“可有婚配?”

“还没呢!”

首节上一节79/1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