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开局皇太孙,爷爷朱元璋 第11节

正是衙门的一位书吏,甚至是深得李翎信任的一位书吏!

这书吏悠然走出衙门,就迅速跑向北镇抚司的方向。

随后不到一刻钟的时间,朱瑜来到应天府报案一事的原委尽数整理成文书放在朱元璋的龙案上!

大明的锦衣卫,效率恐怖如斯!

朱元璋把朱瑜报案一事的始末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

朱瑜写的状纸也从头到尾仔细审阅了一遍。

虽然是锦衣卫后续抄录的,但还能看出朱瑜书写时的思路清晰。

加上文书里提到的其他证据。

不由得让朱元璋感叹起朱瑜的聪慧。

一个十几岁的少年郎,能做到隐忍、心细、谨慎到如此地步,何等出色!

暂且不提朱瑜是否有治国才能,单就这案件整理的缜密程度,当个大理寺卿绝不过分!

朱元璋本人看的是心中油然而生出了骄傲,但还是找行家来看了看。

随后传唤了刑部的主管,让他看了朱瑜案件的状纸和其他证据文书。

“看看这个案件的材料准备和状纸写的如何。”

刑部尚书齐晨上前查看状纸,又一一查看了药房老板的证言、死者家属的证言、仵作出具的证明,本来随意的态度到后来越发认真。

“陛下,此案铁证如山,没有任何疏漏!”

“若非要说什么不是……微臣只能说这半年前办此案的衙门效率有待提升,有这些证据直接盖印抓人即可!”

“微臣斗胆问一句,微臣可否知道报案人的姓名?”

“微臣看来,此人的才能,在刑部必有一番作为!”

朱元璋越听心里越是骄傲,这可是刑部尚书盖章的人才,是他朱元璋的孙子!

朱元璋挥挥手把刑部尚书打发出去,又叫来礼部尚书詹徽,把朱瑜三场考试的试卷拿给詹徽查阅。

“詹尚书,你给咱看看,这三套试卷的主人,文笔如何。”

詹徽本来看是区区县试的试卷能有什么好看的,当他看到那娟秀的馆阁体时,不由得提起精神。

先不说内容,就说这手字!就值得给一个秀才!

然而当他看了试卷的文章之后,更是惊叹连连。

“好字!”

“好文!”

“好文笔!”

“陛下,这篇文章属实出色!”

“尤其是这‘谁主沉浮’!妙!妙啊!”

詹徽激动地涨红一张脸,有声有色的朗读起来。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正是伟人的诗!

虽然朱瑜把这篇文章放在区区县试上,显得太过暴殄天物。

但无奈朱瑜只是个学渣,八股文是半点不会。

而且朱瑜本来也无意闯荡仕途,不想这趟浑水。

朱元璋听詹徽开始朗读,不由得跟着背诵起来。

他早就看过这篇文章了,在看到的第一眼就被吸引了。

这文章里有柔骨有寒芒,那股子不畏艰险的劲儿,和那股势必要有所作为的胆识,都让人肃然起敬!

两人共同诵读完这篇完整,不由得回味良久。

彼时,两人都未曾想过,一个小小的秀才考试会出现这么惊为天人的文章!

“陛下!”

“此子乃百年难得一遇的天纵奇才啊!”

“此等文章,放眼大明无几人能写的出来!”

朱元璋乐得眼睛都眯成一条缝,比那些文武百官变相夸他的时候还要开心。

他甚至激动的起身,从龙椅上走到礼部尚书詹徽的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

詹徽顿时从遇到良才的兴奋中走出来,额顶冷汗心想哪句话说错了,不会今天不能活着走出这个门了吧!

詹徽吓得如同惊弓之鸟的时候,朱元璋已经开始唤人了。

“来人!给詹尚书赐座!”

“陛、陛下!”

“微臣不敢啊!”

朱元璋看着颤巍巍的詹尚书,一掌把他按在太监搬过来的椅子上。

“朕给你赐座你还敢不坐了?”

“再给咱也搬个椅子过来,咱要和詹爱卿好好聊聊!”

朱元璋这话说完,刚坐到詹徽身边,詹徽就吓得从座位上跳了起来。

自从太子离世后,朱元璋对文武百官就没有半点好脸色了。

这时候对自己和颜悦色的……怕不是黑暗前的夕阳啊!

詹徽脸色越发苍白,越发确信自己今日走不出房门了。

但是朱元璋满脸兴奋的把詹徽按在座位上,又拿过两篇文章递给他。

“爱卿!你再看看这两篇写的怎么样!”

詹徽颤颤巍巍的接过两篇文章,但是看完一遍之后惶恐的神色逐渐变得惊讶。

最后一脸狂热的直起身,也顾不上自己的脑袋是不是要落地了,兴奋的看向朱元璋。

“陛下!这两篇文章、这个人,有成为状元的才学!”

“请问陛下,这是哪位锋芒毕露的考生所做的文章?”

第13章 这是圣人文章

朱元璋听着詹徽的称赞连连谦虚的摆手。

但是脸上却乐得嘴都差点笑歪了,就差把骄傲两字写在脸上。

“哎!”

“詹爱卿这就有些夸大了,不过是咱的一个孙儿胡乱写的。”

“孙儿?”

这就让詹徽更吃惊了,脑袋里想到最近朝堂之间流传的,皇上有意立朱允作为皇太孙,难不成,这几篇惊为天人的文章是朱允所做?

却不说这传言是真是假,此时皇上把这话说出来,詹徽就不该没有表示。

詹徽立刻从座位上下来,跪在地上高呼万岁。

“恭喜陛下!”

“有朱允此等学才兼备的天纵奇才,是我大明的福!”

朱元璋闻言脸上的笑意却消失了,虽然没有露出生气的表情,但还是让詹徽额角冒出冷汗。

“詹尚书此言差矣,这几篇文章可不是朱允写的。”

“不是朱允殿下……难道是朱允殿下?”

但他可从来没听说过朱允有什么才学。

詹徽还没细想,就看到朱元璋又摆了摆手。

“也并非朱允,你也甭猜了,是咱别的孙儿写的。”

“别的?”

这下詹徽是彻底迷糊了,现在大明还有其他皇上能看得上眼的小殿下吗?

大明的文武百官谁不知道,朱元璋眼里只看得到朱标。

介绍的时候也就说两个名字,皇子朱标和其他皇子。

毕竟朱标是他和马皇后的第一个儿子,承载了所有他的期待和爱意。

其他孩子都不过是附属品,存在的与否根本不重要。

就算把朱标一个人和其他朱元璋的所有儿子放在天平上,只有一个人的朱标也是压倒性的胜利。

朱元璋的偏心已经到了恐怖的境地。

别的皇子就算想要出个城,都要面临朱元璋一堆面无表情的冰冷呵斥。

而朱标,就算是要造反,朱元璋都不会说半个不字。

非要说什么不满,那肯定是不满朱标造反失败没有满足朱元璋对他能力的预期了。

所以,朱元璋嘴里的皇孙也只有四个。

早夭的朱雄英,现在呼声最大的朱允,年纪更小的朱允,以及其他皇子。

朱雄英这个被朱元璋寄予厚望,早早被定下未来继承人身份的孩子,却早早离世。

这也是朱元璋心里抹不去的疤痕。

詹徽那是半个字都不敢提,另外两个都被朱元璋给否定了。

那还剩下谁呢?

首先排除那些不是朱标的孩子们,毕竟朱元璋说不定连他们的名字都没记住。

连现在给后代起名字都直接照搬的五行。

首节上一节11/1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