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想做小地主,被逼登了皇位 第93节

  成化帝的万贵妃,明孝宗的张皇后甚至包括正德帝的后宫,如今都未有一个能当事的皇后。

  明孝宗后宫如果有一位能力强的皇后,正德帝不至于如今还像一个熊孩子一样到处捣乱惹事,至今仍未有一儿半子。

  “世子禁足三个月,没本王的命令不得出王府!”

  兴王又补充道。

  “王爷!世子身体……”

  “不用用世子身体做借口,你告诉蒋氏,如若世子不吃那红铅丸就要没命,那就没命吧!就算是我朱佑今生无子之运,我兴王一脉就此终止!”

  ……

  兰馨苑。

  “王妃,王妃,你不可去找王爷,王爷一旦暴怒,后果……”

  婢女婆子拉住王妃。

  “我这样活着有什么用?世子不能没有丹药,如果没有丹药,他的身体……怎么你能行?他真狠心,难道连唯一的儿子都不管了!”

  王妃蒋氏泣不成声。

  “王妃,王爷已经下了命令,你如果再去理论,你性命……没有了你,世子还怎么活!王爷纵然身体好,可他才不足四十,后宫侧妃……”

  蒋氏的奶娘许妈妈劝道。

  “可世子,妈妈,我担心世子……”

  “王妃放心,我会照看着世子,他毕竟是王爷唯一的孩子,如果出现问题,王爷不会不管的。”

  ……

  世子寝宫。

  “王爷,臣也不知道世子热病为何一直不下,按说这药已经吃了许多,怎么会没用?”

  周文采急得团团转。

  自从王妃被禁足,那些道士被抓走后,世子就犯了热疾。

  吃了几天药了,发热还是持持续续的,一直不见好。

  周文采已经为世子号脉,发现身体除了发热,并无别的异状,很是疑惑。

  “父王!父王!”

  朱厚迷迷糊糊一直叫着。

  “儿,父王在!”

  朱佑抓住儿子的手。

  这个儿子是他夭折了几个孩子唯一留下的儿子。

  他从来不是个细致之人,只是这个儿子生下之后,他每天都会抽空来抱一会儿。

  从襁褓中的幼儿,到牙牙学语、步履蹒跚的小儿,再到后来的少年。

  这个孩子的成长其实倾注了他众多心血。

  后来他身体不好,再加上儿大避父,他一向坚持孩子不可娇惯,对他不像小时候那么溺爱。

  只是他只要有空,每天都会看他,检查他功课。

  纵然皇家希望藩王们像猪一样的生活。

  他还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是个有志向、胸沟沟壑之人,哪怕是多读书、寄情于诗文字画也好。

  而不是萎靡不振的修仙练道生活。

  因为太担心这个唯一的孩子,前几年那场大病,他遵从蒋氏的想法,将儿子之命寄予仙道。

  但如今看到小小年纪的孩子那样醉生梦死的样子,小小年纪佝偻着身体,没有一点少年的朝气,他真的不能忍,也无法忍。

  “父王!”

  朱厚喝了些药,终于些微清醒。

  看到兴王,直接坐了起来。

  “父王!父王,你不要怪母妃,是我,是我要炼那仙丹的,母妃不知……”

  “父王,我这次炼的那丹药不为自己,是为了您的病疾,道长说如果能再用七个祈福女子的秋石(尿液提炼的物质)就能炼成,我们也是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去抢人的!父王,父王,我想做成你吃了,就不会……不会再犯病了,那样,那样,你以后对我也能像小时候一样了!”

  朱厚紧紧拉住兴王的手。

  12岁的孩子,其实从内心对这个父王充满崇拜依恋,只是从父王生病之后,就跟他距离远了。

  “儿!”

  兴王看到儿子潮红的脸色、瘦削颤巍巍的身体,眼泪充盈眼底。

  “儿,听父王的话,只要你好好吃药,将身体养好,父王,父王的身体也会好的。如今父王找到一个新的药方,吃了效果很不错,马上就能好了!”

  “父王,父王,是真的吗?”

  “是的!”

  ……

  秦邵最近读书渐入佳境,他写的几首诗破天荒地被祝老头说基本算是过关了。

  要知道这话能从祝老头口中说出来很不容易。

  先前他写诗总是考虑押韵,没有自己的太多真情实感,弄得跟顺口溜似的。

  自从他根据自己的心境真情实意写,发现自己也觉得不错。

  这跟自己以前上学写作文一样,真情实意的东西往往最打动人。

  “自明,你我师徒一场,也算是缘分!”

  祝老头突然感叹道。

  这老头今天是怎么了?以往读书的时候总是对自己挑三拣四的,打压他的自傲。

  “夫子,你不会又想布置什么难题给我吧?”

  秦邵下午的时候,想去农田那边看看,这几天王寅还没回来,田地那边也要去看看。

  他想着祝老头估计是觉得他不好好学,想给自己多布置些作业,比如写诗什么的,这是他的短板。

  “我刚开始的时候收你为徒其实只是觉得你人品端方,不忍壹大好青年读书困难,不曾想收了这么优秀的弟子。”

  “夫子!”

  秦邵觉得祝老头今天有些不正常。

  “我准备北上去上京了!”

  祝枝山终于说出今天铺垫那么多话的目的。

  “夫子,那么快?我都还没学好呢,且我这院试还没参加。”

  秦邵听得祝老头走,心里有些慌乱,这是以前很少有的。

  自从这老头成为自己夫子以来,跟自己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说是老师,其实更是长辈、父辈。

  秦邵前世从未享受过这样父辈的温暖。

  纵然爷爷对自己也很好,只是他年纪太大,对孙子只是宠爱。

  他缺少的是那种父亲般严厉但关切的爱,曾经的他很是渴望,如今在祝老头身上获得了部分满足。

  “你的程度,8月份的院试只要正常发挥,定然没有问题!为师会在上京静等你的喜报!”

  祝老头说道,眼底有些潮润。

  这古代,山高路远,变化之多,很多人一旦分别,也许很少会再见!

  只是祝老头的梦想就是进士及第,纵然知道他可能失败,但秦邵不想阻止他追逐梦想。

  人生就是在尝试的过程,过而无憾也好!

  “王大哥回来!王寅大哥回来了!”

  秦邵正处于伤感中。

  院子外小三子的叫喊声传来。

第109章 一石粮食克扣50文

  明年就要会试,秦邵一早就知道。

  也知道祝老头为备战会试做了几年的努力,定然是要离开这里去上京。

  只是祝老头突然要走让他有些不适应。

  想想祝老头是为梦想奋斗,秦邵少了些许伤感。

  得知祝老头已经跟上京那边朋友取的联系,并且在上京临租好院子,只等祝老头到来,秦邵放心不少。

  古代交通不便,路途当中可能有无数个可能。

  且南方人到北方有不少会水土不服。

  一些进京赶考的举子都会提前一年有的甚至两年到达上京熟悉状况。

  有的人没有考中,家境条件优渥的,甚至直接在上京住下来学习,单等三年后再试。

  像祝老头这种提前一年到最普通不过。

  这个院子是祝老头典当的,主家已经离开安陆,听说在外地谋生,一时半会也不会来输这个院子。

  也有可能人家不回来,这个院子就成为祝老头的了。

  祝老头在这里置办了不少东西,对这个院子也有了很深的感情。

  祝老头叮嘱秦邵帮忙照看这个院子,别让其荒芜破败。

  说他以后可能还会回来,说不定以后还会在这里养老。

  秦邵知道他这是留恋之语,祝老头对官场正途还有很深的期望。

  不过他还是承诺会好好帮忙照看。

  秦邵回到家的时候,王寅已经洗漱完毕正在大口吃饭。

  “爷!”

  看到秦邵回来,王寅急忙站起来想要说话。

  “你先吃饭,吃完饭再谈!”

  秦邵看他这几日似乎憔悴了不少,路途定是有些辛苦。

  王寅吃了饭就直接到了秦邵书房。

  “爷,地契我拿回来了!”

  王寅从怀里拿出地契,还有100两银子。

首节上一节93/47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