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想做小地主,被逼登了皇位 第381节

  吱吱呀呀的代王府大门在四五个高壮的护卫同心协力下终于打开。

  众人看到朱充耀,急忙弯腰行礼。

  朱充耀也急忙上前让众人起身,当然首先扶起的是锦衣卫指挥使王。

  “世子,我有密旨要给王爷!王爷……”

  王不卑不亢地朝朱充耀说道。

  “父王年事已高,出来不方便,王指挥使可随我到中殿见父王!”

  郭鉴和刘忠两人跟着一起过来,也要跟着上前。

  “两位,王指挥使是向王爷传旨,我们且在外面等着就行!我们既然没带兵进来,自然是想着和平平息此事,如果两位想这场事乱早日停歇,就在此等着!”

  韩邦奇直接朝那两人喊道。

  那两人踟蹰了片刻,只能跟着韩邦奇站在大门口等待。

  先前情况交织一时决断不下,王他们提议见代王,请代王做见证,这些人听说代王能出头,那可是王子皇孙,如果能做见证人,自然是更有话语权!

  只要代王能开口保下他们,那基本相当于至少半个皇上说话了,他们自然也是相信的。

  王、韩邦奇他们提议进城的时候,这些人也有内心的小九九,只让进来几个代表,至于他们带来的近百个兵士,则被挡在外面。

  至于那个传旨的兵部员外郎李昆,在这帮人眼里那就是没蛋的玩意儿,自己请示留在外面,跟那些兵士在一起。

  对于他的决定,王和林桐理都没理,韩邦奇倒是胆量惊人,直接请示一起进城!

  如今这几人在那些人的监督下来到代王府!

  “陛下……陛下让我出面帮忙平息兵乱?”

  代王朱俊杖看着手里的信件,有些不敢置信地问道。

  信件中的话语很简单,就是希望代王出面传达朝廷旨意,安抚兵士,让大同尽快恢复原本平静的局面。

  “是的!陛下说代王一系生活大同多年,对大同安定立下不少汗马功劳,作为大明子孙,今王朝有难,王室子弟自然应该尽力安抚地方,维护局面安稳!”

  王声音铿锵有力!

  “那……那是自然!”

  朱充耀和朱俊杖父子对看一眼,神情有些激动地说道。

  他们也曾是大明的血性男儿!

  特别是生活在这大同之地,经常受那些蛮人的骚.扰,早已痛恨痛苦不已!

  整体困囿在王府之内,跟圈禁一般,还要担惊受怕!

  对于朱充耀这个还算年轻之人,说实话有时候还真是痛苦不已,难受的时候甚至愿意战死沙场,而不是担惊受怕地坐等生死!

  “王指挥使、林总兵!父亲年纪大了,出行不便,我让人用轿撵抬着,至于如何来做,两位吩咐我即可!”

  朱充耀有些激动地说道。

  男人,只有干事业才有精神儿!

  大乱之后大治!

  对于如今的大同府就是如此。

  原本阴云密布的大同,如今则是一片喜气洋洋的局面,特别是一些下层的兵士,脸上都呈现着欣喜的表情。

  代王亲自出面代表朝廷对起事兵士进行了安抚,并做担保对非故意捣乱有异心的兵士不追究不治罪。

  并且,新任大同巡抚还带来另一个好消息:

  新皇很关心边镇军户没有田地问题,没有田地的军户由大同巡抚带头登基造册在案。

  “你说,皇上是不是要给我们分田地?”

  有军户激动地说道。

  他们很多因为家里困难田地要么被卖,要么被占,家里仅仅靠月粮吃饭,可是这月粮这么多年没发,很多人都快活不下去了!

  “应该是的!我跟你们说,好像那个韩巡抚跟新来的林总兵正在统计先前逃跑那些军官,听说还查他们的家产和田地,那些人可没少贪,如果收缴了,会不会就会分给我们?”

  有人欣喜地说道。

  “大家快去看,官府发通告了!”

  有人突然大声喊道。

第430章 大同新政

  “官府发通告?发什么通告?”

  不少人惊异地问道。

  “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一群人拥挤着朝衙门口跑去。

  这群人到达张贴布告的衙门口的时候,已经看到有不少人围在那里。

  “这上面写的都是什么?”

  毕竟有不少人不识字,看着写得密密麻麻的布告,很是疑惑地问道。

  “就是统计军户的名额和田地的数目,还有就是有军户没有田地、家里苦难无饭可吃的困难户可自行上报情况!”

  有人信息地解释道。

  “不是有两张吗?那一张写的啥?”

  “另一张自然是说咱们这里兵变,有官员渎职、做事不力,让去巡抚和总兵衙门请罪!还有就是如果有人欺负弱小、抢占人东西,无论职位多高,都可以举报,且如果情况属实,还会有奖励!”

  “你说举报还有奖励?”

  “那是自然,反正这上面说的就是!”

  “皇上英明!皇上英明!”

  众人正在讨论,突然有人嚎啕着跪在地上,仰天跪拜!

  这是怎么回事?

  不少人惊异地看到跪在地上的老人,脸上满是五线谱疑问。

  “咱们军户有福气了!这么多年了,我们家没有田地,饭都吃不饱,如今皇上还让统计我们家情况,还说一会儿让我们领半袋子麦子!苍天保佑!皇上真是万古未有的明君呀!皇上圣明!皇上圣明!”

  老头边说边拜,眼泪鼻涕横流!

  众人议论,方知这老叟刚才进衙门登记了自己的情况。

  老人姓王,人称王老头,家里是军户,家里有三个儿子,打仗死了两个,一个伤残,现在领着伤残儿子和一个六七岁的小孙子过活,家里没有田地,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

  反正就要饿死了,虽然布告上说让申报,很多人迟疑不决。

  王老头反正家里都要饿死而来,也不管那么多,直接就进去申报了,不想还真要分东西。

  “哎呀!还是真的!我还以为是走过场呢!看来这位新皇真的是关心我们这些穷苦军户呀!我们的好日子估计要来了!”

  “就是!这新皇真是神仙好人呐!你说这统计田地,会不会以后给咱们分地呀?”

  “那说不定还真有,别忘了当初太.祖的时候,咱们军户可是分的都有田地的,如今这些田地都没了,咱们的日子才越过越苦!以后有田地就好了……”

  如今的大同军户有田者不到十分之一,膏腴土田……悉为豪强占种。

  大同总兵府。

  “哥儿!咱们这样,那些军官会不会联合起来……”

  林桐这几天也帮忙忙于统计军户造册在案的问题,当然他主要的工作是安排人接待那些上.访人员。

  如今的大同衙门和军.队,除了他们带来的人,基本上处于无政.府状态。

  为了安排办公人员,他们都是从下层官员和底层小官吏抽取帮忙人员。

  因为统计人员不够,韩邦奇还张贴公告,让大同的秀才和举人毛遂自荐到衙门来帮忙。

  至于林桐这边,他们则安排人抽查,从军户当中找取人品相比较方端的底层的军官过来帮忙。

  这样折腾了几天,秩序总算得到稳固。

  特别是这两日,统计没有田地的军户进行补助和安置,那些兵士都自觉地在人带领下上值,维持城内秩序。

  “呵呵,他们联合起来有几个人?只有那些军户不愿意跟着他们,那才几个人,能闹出些什么?别忘了咱们来的时候皇上可是说了,先安定然后再清理他们!过两日,咱们请旨的分封的那些职位就会下来,你觉得那些占着官位的人会愿意让给他们!”

  王低笑道。

  “那咱们带来的人什么时候进来?”

  林桐有些急切道。

  皇上派了三千多兵丁后续会过来,这会儿已经快到了,按照他们的安排先在远处驻扎,以免惊扰城内的人员。

  那些到了,才能收拾城内原先那些军.队豪强,到时候给他们来个一窝端!

  “放心,也就这几日时间,稳定住下层官兵,还有谁给他们干活,他们自己也制造不了什么大风浪!”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对大同原巡抚张文锦的审.判。

  经韩邦奇查询,发现这厮还真是个人才!

  张文锦平时衣着简朴,以节俭巡抚著称,搜查他的府邸的时候,竟然发现了大批金银和地契。

  这些地契不仅有大同等地的肥沃田地,南方竟然也有不少田产。

  这货真是个守财奴!

  虽然这事张文锦只是个导火线,但毕竟这厮也不干净,目前这种状况,只能先让这厮和他手下的官员背锅。

  不过也就是查抄他们的田产和财产,至于他们家人,让他们带着一些东西遣回原籍。

  收缴的田地收回朝廷所有,租给积极帮助朝廷维持秩序平定内乱的无田军户以及没有参与兵乱的无田者。

  代王朱俊杖这次也非常给力,直接拿出1万亩支持朝廷的决策。

  能够分田地,尽管是租给的,这对于无田的军户也是一种极大的惊喜大事。

  “听说咱们这里要种新东西,我听俺们当家的说,他在衙门做事,朝廷给咱们弄来什么苗,让咱们栽种,说是只要种这种东西,第一年不收咱们租金,也没有税,以后如果产量好,可以实行三十税一的政策!”

  一群人聊天的时候,有人说道。

  “那……那种啥东西?好好的地不种粮食能行吗?”

  “你这么说就不对了!反正不收咱们钱粮,免费种,东西给咱们还不好吗?还有以后三十税一,那多好呀!咱们军户也能跟那些农民一样了!种地还能自己落些!像先前咱们种地收的粮食都上交,每月给咱们发那一点点粮食,还经常克扣,如今已经十多年拖欠了!还是这种好,种的东西至少有部分落到咱们手中,这日子还有些盼头!”

  有人比较清醒,直接说出其中的好处,众人纷纷点头附和。

  因为有了期盼,这些日子的大同很快恢复到正常生产。

  特别是那些兵士,如今一个比一个听话,新上任的官员管理起来也顺手很多。

  只有城内原先那些官吏的家中大门紧闭,府内一个个愁云惨雾。

  随着一切走上正轨,这一日,大同城内打开,一众三千人军.队在大同新任总兵、巡抚的迎接下,浩浩荡荡地进入城内。

  大同城新的腥风血雨刚刚开始。

首节上一节381/47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