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想做小地主,被逼登了皇位 第228节

  至于江彬,为人倒是磊落大方,目前主要是负责朱厚照吩咐的外面的事物,见到秦邵也是相谈尽欢,倒是不曾有隔阂。

  “自明,代王世子前两日提了个建议,倒是很中我意,我早些年想做哪些事,只是事情太多,都给忘记了,如今想来,等我回了上京,可以操作实施这件事,只是具体策略还没想好,就想问问你的意见。”

  朱厚照呷了一口茶说道。

  秦邵在外面奔波了这几日,今日还不曾喝水。

  且这边关风沙大且干旱,很容易口渴,这会儿也口渴了。

  也不顾代王府都是珍贵的好茶,直接牛饮起来。

  “自明,你这也是读书人,喝这好茶倒是有些牛嚼牡丹的感觉。哈哈哈!”

  朱厚照忍不住笑起来。

  “让皇上见笑了,这几日在外面跑,喝水不方便,这会确实渴了!”

  秦邵也忍不住笑起来。

  “皇上是想改革武举吗?”

  秦邵这会儿解决了口渴问题,倒是慢慢品茶起来。

  朱厚照还是很厚先见的,秦邵觉得这大明重文之风已经有些变态,确实该重开武举了。

  如今明军的战斗力低下,很多武将都是世袭制。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但是这东西都是有例外的,并不是说一个武将的儿子他一定就能打仗,有军事能力,虽然影响是重要的,但是哪家不会出几个废材呢!

  如果能振兴武举,让有能力之士上战场,才能真正振兴大明军事。

  早些年也偶尔进行过武举,但是因为被文举压制,即使考上武举也是中下层军官。

  武举不受重视,自然也吸引不了优秀的人才参与,即使开考也只能录取一些素质一般的。

  如果要振兴武举,要做的就是改革武举。

  早期的武举一般就是考试拳脚、骑马射箭等普通功夫,还有再考些策论做文之类的,所行制度很潦草,且每次考试也就录取六七名,跟个小儿科一样,没什么意义。

  正德三年也进行了武举考试,但是考试主要是那些文官主持,明明是武举倒是弄得有些类似文举一样,对功夫方面没有太多要求,倒是对考卷内容很重视,不伦不类。

  更为可悲的是,明代从天顺八年到崇祯上吊,一百八十多年的历史当中,武举只开了五科,且武举根本没有殿试。

  上面都不重视,文官集团压制,大明不亡国还能如何?

  “如今边疆内忧外患,如果一味只知防御,我大明还不知道能坚持到几时。这次战役也让大家看到了,边军不仅战力差、待遇差,人才也奇缺,必须重开武举,振兴军事。所以,我想听听你的看法。”

  “皇上英明,武举确实要振兴,我个人认为首先要从科考年份上改变,如今是六年一考,六年时间太长了,人才根本补给不足!另外,打仗功夫这事情,有时候是需要天赋的,就跟文举一样,读书能力除了后天能力,但能走到会试阶段,基本都是有天赋的!”

  “大明不缺优秀的文官,原因就是很多优秀的人才可以参加科考,不少优质人才出身很一般,照样可以一路科考进入官场,不少甚至进入内阁。原因是大明对文人有太多福利政策,考上秀才之后就可以生活步步高升。”

  “如果要振兴武举,也应该让有能力条件差的人也可能参加文举考试!”

  秦邵说出自己的看法。

  “可是武举并没有限制穷人参加呀!”

  朱厚照有些不理解。

  他纵然这一年时间在大同、宣府深入到军营生活,其实对民间普通人的生活并不了解。

  何不食肉糜!纵然让人痛恨,但是也是各种情况限制,很多时候那些所谓的皇帝只是背锅了而已。

  当民不聊生的时候,往往不是一个人的过错,而是一帮势力造成的结果。

  “皇上,您有所不知,咱们大明现在的武举考试内容,除了中有开弓,武刀,掇石等项目,还有习马射箭等项目,对于一些普通人根本接触不到也没有钱买那些东西,根本就没有办法联系,这也形成了门槛,可能让有能力人无法参加。”

  “嗯,自明,你说的这也是个问题。可是这种问题不好解决,总不能给那些都配备东西练习吧,这朝廷也没那么银两……”

  “皇上,我个人觉得可以支持地方举办一些武学,让从小有天赋的孩子可以进去学习,慢慢培养……”

  百年大计,还得从娃娃抓起。

  秦邵想起前世大夏国一些体育项目,就是从地方一层层选拔人才从小培养。

  “对!你说的对,这方法可行!自明,你有时间不妨再就这方面的建议详细写一下,我好看看,先前你说我们的兵士应该学习排兵布阵、火药武器操作方法,这种其实也可以用于武举考试,你到时候梳理一下,我回到上京再着手去做。”

  朱厚照很是兴奋。

  “好的。”

  秦邵允诺。

  “对了,自明,这几日你们玩的怎么样?晚上有什么安排?”

  谈完正事,朱厚照倒是起了聊天的兴致。

  “还可以,我和林桐、王他们大致转了一下,这大同府修建得很不错。不过他们有事先回来了,这几日也就我还在外面晃悠。晚上林桐大哥说要请去歌坊听曲儿,听说歌坊来了个唱曲儿的唱的不错,皇上如果有兴趣也可以去听听!”

  秦邵也不隐瞒。

  “唱曲的?你别说江彬昨日也提到了,他们都说不错,那自然应该可以,这民间野曲儿也别有一番风味,咱们晚上都去看看!”

第254章 刘良女

  吃过晚饭,秦邵带朱厚照前去跟林桐他们会合,跟随而来的还有江彬。

  “皇上?”

  林桐和王他们看到朱厚照,急忙上前行礼。

  兄弟们本来想出去逍遥玩一下,不想皇上也跟来了。

  朱厚照摆摆手,让大家不要拘泥于礼节,他身着便衣,听秦邵他们说要去歌坊,很是兴奋。

  大同的歌坊性质其实有些特别。

  说是特别,其实就是大明官方鸡院教坊司相比而言。

  大同边防城市,礼部的教坊司自然不会办到这里,且大同这里穷边疆,设立教坊司别说纳税,绝对是赔本的。

  但有男人的地方,这种机构一般都是需要的。

  特别是边防城市,男人众多,刀刃上过日子的男人更是需要有发泄解决需要的地方。

  自然就催生了娱乐产业。

  大同就一些私办的寮子,用于一些低级官吏和士兵光顾。

  而歌坊则是大同地方官办的,收益也用于地方,档次消费也相比较高一些,主要服务于大同高级一点官吏和权贵。

  这种地方秦邵还是第一次来,自然是很好奇的。

  上京的教坊司很出名,只是秦邵在上京各种事情忙,根本无暇光顾。

  今日来这里,还是林桐他们招呼请客。

  这大同歌坊纵然从外观上来看没有地方的那些豪华,至少比秦邵在安陆州见到的稍微简陋了些。

  里面的女子姿色中等,只能说看得过去。

  不过这偏远小城,估计这种也算是上乘了。

  林桐偷偷告诉秦邵,知道皇上要来,他们已经让人清场了。

  秦邵也没管那么多,反正今日就是来消遣听曲的。

  听说这里新来的一女子唱曲儿唱得不错,他对这不了解,也来凑凑热闹。

  其中一女子长相清丽,笑容甜美,笑的时候嘴角还有个浅浅的梨涡。

  “自明,这个我感觉不错。应该是头牌!”

  朱厚照抚摸下腮,轻声说道。

  “皇上怎么知道?”

  秦邵笑道。

  他觉得这种姿色也就是中等,朱厚照倒是兴致浓烈。

  “各位爷,这位就是咱们歌坊最受欢迎的刘良女,她的那首曲儿《茉莉花》,在我们这最受欢迎,下面就由她为各位爷唱上一曲儿。”

  朱厚照带头鼓掌,斜睨了秦邵一眼,那意思:看我说的对吧!

  秦邵笑笑,竖起大拇指表示佩服,然后随着朱厚照一起鼓掌。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也香不过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

  好一朵金银花,好一朵金银花,金银花开好比钩儿芽,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儿要将奴骂;

  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开碗呀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儿把手扎。”

  秦邵有些惊呆了,这首歌!

  这首歌不是前世就很流行的吗?

  纵然歌词有些微变化,但是大致都一样,只是如今这刘良女采用的是古韵的唱法。

  她声音清丽、嗓音婉转独特,犹如山涧的夜莺一般。

  曲儿从她口中流淌而出,让她清秀的脸庞熠熠生辉。

  秦邵终于明白此女子为头牌的原因,说到底就是自身才艺的魅力。

  就好比前世的一些明星,有些明星长相谈不上特别出色,毕竟能做明星的人,一般都长相不会太差。

  但有些人因为才艺突出,神情举止特别是在表演的时候,就会呈现出独特的魅力,自然也就更吸引人。

  刘良女就是这样的艺人!

  朱厚照显然也很喜欢这刘良女的演出,不仅跟着哼唱,尽兴处还站起来舞动身体伴舞。

  秦邵无论是前世还是现在,因为生活环境以及出身的原因,基本就是内敛之人。

  对于朱厚照这种外向张扬、不顾及别人看法之人,其实是有些羡慕的。

  “自明,这妞有些意思!”

  朱厚照显然对这刘良女很有兴趣。

  想想也是,这在外面这么长时间,特别是先前宣府军营,后来又到大同这边,又去巡视边防,估计好久没跟异性接触了。

  秦邵有些好笑,当然也放心下来。

  原先他对这朱厚照其实是略微有些顾及的。

  毕竟这位在前世的谣传中是个太过于豪放的主,枕睡钱宁大腿,跟江彬、王琼同塌而眠,一喜欢就喜欢与人同塌,秦邵还是有些担心的。

  见到胡子邋遢的壮汉江彬,秦邵略略放心,如今看朱厚照对刘良女两眼放光的神情,秦邵更是心放到肚子里。

  他看到江彬已经悄悄去朝老妈子的工作台走去,知道这位应该是为自己主子善后铺垫去了。

  朱厚照喜欢江彬确实是有理由的,江彬纵然长相粗狂,不过他这人倒是心思细腻,且眼睛活,能看到很多事情,难怪能让朱厚照信服。

  几人边听曲儿,边喝酒,不知不觉就喝多了。

  当天晚上,朱厚照就在刘良女那里留宿。

  江彬、林桐他们也一起留宿。

首节上一节228/479下一节尾节目录